我學習了觀察
1教學目的:
(一)科學探究目標:
1、回顧本學期經歷的觀察活動,對如何做好觀察進行總結。
2、在學生對科學觀察的認識逐步條理化的基礎上,有效促進學生觀察能力 的發展和提高。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積極反思,樂于與他人交流,能正確對待他人的意見。
2、意識到科學觀察在科學研究中的意義,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 慣。
(三)科學知識目標: 對觀察方法進行總結和掌握。
教學重點: 回顧本學期經歷的觀察活動,對如何做好觀察進行總結。
教學難點: 在 學生對科學觀察的認識逐步條理化的基礎上,有效促進學生觀察能 力的發展和提
教學準備: 大白紙、放大鏡、實驗記錄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導入: 觀察是科學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幾乎所有的科學研究 和過程都離不開觀察,這一學期你經歷了哪些觀察活動?
(一)感官觀察的總結
1、 你們喜歡吃西瓜嗎?你怎樣才能選出一個又紅又甜的 西瓜呢?
2、 學生匯報。
3、 總結用感官觀察的方法,板書: 看 視覺 “形狀”、“大小”、“顏色” 摸 觸覺 “光滑程度”、 聞 嗅覺 “氣味” 嘗 味覺 “味道” 聽 聽覺 “聲音” 單個感覺器官只能判斷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只有將所有的單個感覺結 合起來,才會形成對事物的綜合感覺,這樣的了解才更全面。
(二)運用工具觀察的總結
1、 我們曾在哪些課上用到了這些工具, 它們對我們的觀察活動有些什么 幫助?
2、 你還知道哪些觀察工具?可以用它們干什么?
(三)對觀察對象進行處理的觀察方法的總結 觀察土壤時我們對土壤進行了哪些處理?說說這些方法的好處。
(四)思考與觀察的總結
1、不斷的思考,能讓觀察的發現更多,觀察更深入。
2、有計劃的觀察使觀察活動保持持續和有序。
3、堅持長期觀察使我們了解事物發展的長期趨勢,發現隱蔽的規律。 教學板書:
教學后記:
2 科學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科學自己做,
教學目的: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綜合運用所學習的觀察方法,以巖石等為主題內容展開相對自主 的研究。
2、能以合適的方式,比較清楚地表達和交流自己的研究過程和結果。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樂于探究,能積極參加巖石的觀察研究。
2、愛思考,能在觀察和研究中提出自己的發現和問題。
(三)科學知識目標: 了解巖石有不同的種類、特征,了解人類對巖石的運用。
教學重點: 巖石的觀察研究
教學難點: 了解巖石有不同的種類、特征
教學準備: 放大鏡、鹽酸、鐵釘、錘子、滴管、銅鑰匙、小刀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導入 研究巖石
(一)提出問題,研究問題
1、關于巖石你想研究哪些問題?小組討論。
2、集中匯報,教師板書。
3、在教師指導下對問題進行選擇。
(二)制定觀察研究計劃
1、出示 66 頁研究計劃樣本。
2、學生了解研究計劃的制定方法。
3、小組討論選定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計劃。
4、教師抽查研究計劃,全班指正。
(三)收集巖石
1、課堂收集。
2、課外收集。 第二課時
教學導入 觀察研究巖石
1、拿出采集來的巖石標本。
2、檢查研究計劃,完善研究計劃。
3、分工合作,觀察巖石。 整理記錄,展示成果
1、整理記錄。
2、全班交流匯報研究成果。
3、選擇好的張貼展示。 拓展活動
1、小組之間展開互評。
2、教師總結評價。 板書設計及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