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第二單元 動物的生命周期
新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第二單元 動物的生命周期
《教材修改個人意見》:北方的老師在教學這一單元的時候,可以用黃粉蟲代替蠶的觀察。因為北方的氣候不適合蠶生長,而且北方沒有桑葉,即使有柞樹蠶但造價也很高,很不適合我們的教學,黃粉蟲既經濟又好購買,而且黃粉蟲的一生也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這就是黃粉蟲的生命周期。并且能夠讓學生經歷養黃粉蟲的過程, 黃粉蟲一生形態變化的觀察和描述過程;了解黃粉蟲的生長、發育、繁殖和死亡的過程。我已經實驗一年了,如果哪位老師感興趣也可以試一試。
1、蠶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科學概念
1、了解蠶卵的顏色、形態、大小等。
2、蠶卵里孕育生命,新的小蠶將從蠶卵里孵出。
3、在氣溫、濕度適合的時候,小蠶才會孵出,小蠶孵出后就要吃食物。
過程與方法
1、飼養小蠶的方法,經歷小蠶孵出及小蠶不斷長大的過程。
2、觀察、描述和記錄蠶卵孵化及小蠶生長過程中的變化。
3、用放大鏡對蠶卵進行仔細的觀察,用測量的方法記錄蠶的生長變化。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飼養、觀察動物的興趣。
2、培養對動物的愛心及責任心,細心地照管小蠶。
3、能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和記錄。
[教學重點]觀察蠶卵及了解飼養、觀察和記錄的方法。
[教學難點]觀察蠶卵及了解飼養、觀察和記錄的過程。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蠶卵,放大鏡和養蠶用的小盒。
教師演示器材:蠶卵、放大鏡、養蠶用的小盒;桑葉、萵筍葉以及介紹養蠶方法的圖片或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養上學期飼養過蝸牛,那么蝸牛的一生是怎樣生長變化的呢?它們的壽命有又多長呢?那么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一生的生長變化和它們的壽命呢?同學們你們觀察過蠶嗎?你知道他一生的生長變化和它們的壽命嗎?
二、學習新課
1、觀察蠶卵
(1)讓我們來飼養蠶,觀察蠶
a、學生分組觀察蠶卵的顏色、大小、形狀(說明:蠶卵近似圓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寬約1毫米,厚約0. 5毫米。剛產下的蠶卵是淡黃色或黃色的,經1—2天變成淡紅、淺褐,再經3 —4天變成灰綠或紫黑色,以后不再發生變化。學生觀察的應該是滯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卵,顏色應該是紫黑色的。)
b、讓學生自己設計觀察記錄,把觀察到的現象及時記錄下來。
(2)仔細觀察,還有什么發現?
(比如蠶卵的中心處是凹下去的等。學生也可能會發現有黃色的卵,那可能是未受精的卵,是不會孵出小蠶來的。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經孵出小蠶的空卵殼,如果仔細觀察,在空卵殼上還會發現有小孔。)
2、從卵里出來的小生命
(1)小蠶什么時候從卵里出來,小蠶是怎樣從卵里出來的,出來以后會干什么?(讓學生預測一下,目的激發學生繼續觀察的興趣。)
(2)小蠶就要出來了,我們要為它準備什么呢? (學生分組討論)
(3)為什么要在盒蓋上扎小孔呢?
一是指導學生為小蠶準備好家(這個活動的重點是為蠶的出生做準備。具體來說要準備一個盒子作為蠶的“房子”,還要在盒蓋上扎些小孔,“如果天氣干燥,可以在蠶卵上灑一些水”。)
二是課外觀察蠶卵的變化; (指導學生課后繼續觀察蠶卵的變化。具體來說觀察小蠶是怎樣孵出的,剛孵出的小蠶是什么樣的。)要求學生記錄小蠶孵出的日期和氣溫,思考小蠶的孵化和什么條件有關。活動的是讓學生明白蠶的孵化還需要另一個環境條件,即需要一定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