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混合身邊的物質教案
混合身邊的物質(一)一、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學習按觀察物質混合與分離的基本方法進行觀察;2、指導學生學習幾種混合與分離物質的操作方法;3、指導學生學習根據觀察到的事實,判斷物質混合后有沒有發生變化;4、指導學生利用身邊的物質制造混合物,并學習觀察混合后有沒有發生變化;5、教育學生要學會和同伴合作,保證本組每個學生都有進行實踐活動的機會;6、了解存在于我們周圍的物質大都是混合物,人們根據需要制造各種混合物。7、感受實驗前的猜測和假設的重要,懂得通過實驗觀察獲得事實、根據事實做出判斷才是科學的方法。二、教學重難點重點:引導學生進行混合與分離的動手操作,對混合現象仔細觀察,并做出判斷。 難點:認識到混合后的沙豆、油水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三、材料準備每組透明杯子兩個、一次性塑料杯1只、紗網1塊、筷子或玻璃棒1根、黃豆與砂子各半杯、放大鏡。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學媒體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教學思路引入課題:出示杯中的黃豆和沙子,談話:上個學期我們學習了不少觀察的本領,這里有一些黃豆和沙子,比比誰發現得多?巡視指導,鼓勵學生盡可能從多方面進行觀察。 學生從杯中取一些黃豆的沙子,分別放在紙上,先用肉眼觀察,再用放大鏡觀察。(觀察后放在一邊待用) 學生綜合觀察結果,發表觀察發現。通過觀察了解混合前的沙和黃豆是怎樣的,為判斷混合后是否發生變化做好準備。混合沙和豆實驗談話:把這些豆和沙混合在一起,會是什么樣?設問:你打算怎樣把它們混合到一起?談話:仔細觀察,混合后的東西是怎樣的?談話:想想,給杯中的這些東西取個名字? 綜合學生的觀點,引出“混合物”的概念。學生猜一猜,說說自己的理由。學生設計混合的方法,各組合作進行混合。觀察、描述觀察后的沙子和豆子。 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并說說這樣取名的理由。依據已有經驗進行思考與判斷。選擇合理的方法進行實驗操作。觀察認識混合后的物質的主要特征。通過取名進一步對混合的物質進行觀察與認識。分離混合物實驗創設問題:你有辦法再把這些豆和沙的混合物分離開來嗎? 讓學的方案。 看看教師能為你提供什么幫助,動手將它們分離開。 讓學生評價自己小組的分離結果是否理想。談話:與紙上的沙與豆比一比,分離出來的豆與沙子有沒有發生變化?設問認為變化的學生:你認為哪些地方發生了變化?這時還能叫作豆,叫作沙嗎?各小組議一議,制定各小組的分離方案。各小組交流方案。利用教師提供的器材或自制裝置分離。小組觀察、比較。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從多角度認識問題。學習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恰當的評價。促使學生認識,沙與豆并沒有發生本質特征的變化。油與水的混合出示一杯水,一杯油,設問,將它們倒在一起會怎樣?先將水倒入試管再將油倒入試管。設問:有什么辦法將它們充分混合在一起呢?將水和油充分混合在一起。設問水和油的混合物是怎樣的?創設問題:你有辦法將水與油的混合物分離開來嗎?靜止一定的時間,讓油和水分離開來。讓學生觀察分離出來的油與水有沒有變化? 學生猜測、判斷。 觀察試管中的水和油。說明見到的現象?(油和水明顯地分為上下兩層)說說自己的方法。 說明見到的現象? 小組討論,說明自己的設想方案。 觀察,發表意見。小結設問:這節我們主要作了哪些事?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混合身邊的物質》。設問:我們身邊有這類混合物嗎?設問:這些混合物你能將其分離嗎? 回答:……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