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下冊了解空氣教案
了解空氣一、 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運用多種方法感知空氣的存在,了解空氣是一種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空氣沒有一定的形狀。空氣占據著我們的周圍空間。讓學生經歷一個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
2、培養學生運用多種方法,選擇材料,設計實驗,證明空氣的存在、流動以及空氣占據著空間。
3、激發學生學習科學、探究科學奧秘的興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二、教學重點:空氣的存在、流動以及空氣占據著空間。 教學難點: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能力。 三、課時安排:二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材料準備:
教師用:水槽、氣球、塑料袋、可樂瓶、三角漏斗、平底燒瓶、集氣瓶等材料。
學生用(4人一組):水槽、可樂瓶、氣球、剪刀、鐵釘、吸管等。
教學步驟
教學媒體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教學思路一、謎語導入
二、感覺空氣塑料袋、氣球1、我有一個謎語,大家猜猜看是什么?謎語: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見來摸不著,無孔不入變化多,我們的生命里不了。2、關于空氣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關于我們還有什么問題?3、今天我們就用觀察和做實驗的方法來研究關于空氣的一些問題。1、收集空氣。我們怎么把空氣擺放到課桌上來研究呢?大家想想辦法。2、感覺空氣。3、交流對空氣的感覺。現在就把自己的發現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4、概括學生感覺到的空氣的性質猜謎語學生提出問題1、學生用手摸、按,感覺空氣充滿塑料袋,有彈性,能變形;扎一個小孔讓空氣吹在臉上感覺氣流,體會空氣像水一樣能流動;聽一聽氣流發出的聲音;嘗一嘗、聞一聞體驗空氣沒有味道、沒有氣味。2、學生交流,發表自己的發現。激發興趣導入通過運用感官充分感覺空氣,使學生對空氣形成多方面的感性認識。讓學生用口頭語言把自己的感覺描述出來。通過描述,學生頭腦中的空氣會由零散的表象向概念化的方向發展。三、紙的奇遇四、誰趕走了杯中的水五、我們從哪里還知道空氣占據空間六、課外活動水槽、水、玻璃杯、廢紙片1、大家想變魔術?先認真讀課文上“紙的奇遇”這段文字。師介紹魔術(實驗)的注意點。魔術成功了嗎?有什么發現?2、解釋紙團為什么不會濕?3、這一部分讓空氣占著,所以水進不去。這叫空氣占據空間。1、再來做一個魔術。 會做一個魔術還稱不上魔術師,大家還能用桌子上這些材料再做一個魔術嗎?指導學生按教材提供的方法進行活動。2、是誰趕走了第二只杯子里的水,占據了杯子里的空間?在做魔術的過程中,我們都有些什么發現呢?3、再把第二只杯子直立著壓到水底,觀察杯子里的空氣會怎么樣?和第一個魔術里的結果一樣,說明空氣占據空間。這個魔術的秘密和第一個魔術的秘密是一樣的。1、剛開始我們用塑料袋裝空氣,塑料袋鼓起來了,說明空氣占據了塑料袋里的空間。"空"杯子里有一滿杯空氣,空氣占據了杯子里的空間。還有什么地方空氣占據空間?在哪里還能找到空氣?學生實驗。用桌子上的水槽、水、玻璃杯、廢紙片做魔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交流并討論,揭示秘密。學生觀察第一只杯子里的空氣是怎樣跑到第二只杯子里的,第二只杯子里的水是怎樣跑出來的。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結合經驗,尋找結論。通過魔術,認識紙團不濕的秘密是空氣占據空間。引領學生借助可見媒介--水,使學生更加清楚地觀察到空氣不僅存在,并且還占據空間能流動。同時使學生感受一種新的科學研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見物質對可見物質的"擾動"來研究不可見的物質。學生通過做這個實驗不僅親眼"看到"了空氣和它的流動,而且能夠潛移默化地感受到這種科學方法的魅力。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經驗去說,并引導他們去推想。拓展學生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