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三年級科學上冊探索自然
第一單元:十萬個為什么
第1課時 探索自然
1.引入活動:盲人火車
目標:
•使學生對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聽覺和觸覺變得靈敏。
•在蒙眼活動中發展信任感和合作精神。
準備:
•10~12個蒙眼罩或大人的手帕。
•一定要偵察好場地,并確定要把學生帶到何處,以及想給他們展示什么。可以讓他們穿過一片草地(從灌木叢走過以便聽其沙沙聲),或者在樹林附近(讓他們摸一摸不同特征的樹葉子,撫摩一下泥土、蚯蚓的糞便,草、樹皮、磚、石頭、粘土塊等 )。
•避免地面有洞的地區、陡坡或其他可能使孩子們摔倒的東西。檢查該地區是否有螞蟻、蛇以及其他危險動物。留心那些令人不喜歡的東西,如動物糞便等。
•如有可能,每組選一名學生,課前將他們訓練為引導員,這會有助于活動取得更好的效果。
怎樣進行:
(1)導入語:“我們都非常依賴我們的眼睛,今天我們將用我們其他的感官探索自然!你們其他的感官是什么呢?”
(2)把孩子們分成10~12人的小組。依次把一個小組帶到選好的地方。讓他們從低到高排成隊。幫他們戴上蒙眼罩,要確保孩子們不會看見(可以警告他們偷看者就不會獲得很多的樂趣)。讓他們每個人扶著前面人的肩組成一列火車的樣子。
(3)讓第一個學生扶著教師并開始慢慢地向前走。跟老師走的本身就很有意思,而此刻讓“火車”保持安靜,讓學生回答他的周圍都有什么聲音,并對每一個回答都要做出評價。詢問他們這些聲音是不是自然音或者是由人或機器、汽車等發出的聲音。如果他們聽到鳥叫聲的話就讓他們模仿。
(4)行程結束,大家都去掉蒙眼罩,看是否有人會猜出行走的路線。
參考詢問點:
我們非常習慣于依賴視覺。這項活動表明其他感官是怎樣給我們提供有關我們周圍的不同信息的,鼓勵孩子使用除視覺之外的其他感官。
詢問:
“什么聲音使你非常高興呢?什么聲音使你煩躁呢?”
“你喜歡什么聲音?不喜歡什么聲音?”
繼續:
好的繼續活動是“一片草地”。
2.一片草地
目標:
•了解一片有草之處的植物和動物。
•研究技能:描述他的所見時使觀察變得敏銳。
•增加他們對大自然的敏感度。
•討論垃圾問題。
準備:
•白紙、鉛筆、一塊木板(黑板、白木板等)。
•活動之前先檢查需要 “研究”的場地。當心蛇、蜈蚣、動物的糞便、碎玻璃等。
•告訴孩子們別挖泥土。
怎樣進行:
談話引入:你曾花時間只是坐在草地上環顧四周嗎?你將對無數的動物忙碌于它們那片草地的世界而感到吃驚!
(1)帶孩子們到“研究”區,導語:“看這片草地,你們認為這里有任何活的動物嗎?今天我們就弄明白這些問題!”
(2)指導他們在各自周圍半徑一米的范圍之內,觀察并記錄盡量多的植物和動物。強調這不是比賽,而是一項觀察游戲。對于大孩子,讓他們做更詳細的記錄,如螞蟻、蜘蛛等的顏色、大小等。為他們做觀察和記錄定一時間限制(5~10分鐘),強調觀察期間不許說話。
(3)限定時間到了之后,把學生召集到一起匯報,若能找塊木板列出全班綜合在一起的記錄單就更好了。
參考詢問要點:
•對孩子們的熱心觀察進行評價。
•瀏覽一下綜合單。草區中所發現的一些常見的植物和動物是:螞蟻、蜘蛛、白蟻、青蛙、蚯蚓糞便、蚯蚓、野花(草)、種子莢、死的棕色樹葉,蝴蝶、細枝、蜈蚣、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