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e》教學反思(精選14篇)
《aoe》教學反思 篇1
a o e的教學反思
一年級的學生剛接觸拼音,學起來有一定的困難。 在教學漢語拼音a o e這節課時,我借課件創設了一個童話世界“拼音王國”,而a o e則成了“拼音娃娃”這樣的角色,學生自然而然地喜歡上了童話中的娃娃,一下子就溶入了拼音課堂,興致勃勃地跟著情境中的“小鳥”認真地學著發“a o e”的準確發音。在學習a o e的字形時,學生自編順口溜:張大嘴巴aaa,圓圓嘴巴ooo,扁扁嘴巴eee。學生的自主意識得到老師的尊重,思維活躍。學生的主動性被調動,積極開動腦筋。
四聲的第一次學習又是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一大難點,就算老師反復示范四聲的朗讀,效果也不會很好。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故事正好是學生最喜歡,最愿意接受的方式。我覺得小白兔騎車的圖畫生動形象,對四聲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并且對學生有很大的啟發。特別從兩方面能體現出來:一方面是騎車的四個過程,像四聲的形狀,我用圖的形式體現出來,學生一目了然,一下子就能把四聲記住。同時,我邊講還邊讓學生比劃四個過程(四聲),不知不覺中,學生就掌握了四聲的寫法。另一方面,在講故事的時候,我和學生簡單地分析了小白兔騎車所花費的力氣,目的也是為了滲透四聲的發音方法。所以,我試著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讓學生輕松學讀四聲。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加重視而且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尋找“新的發現”,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的學習有層次性:先引導學生從直觀形象的畫面進行觀察記憶,再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想像,希望學生能在師生平等對話的教學形式中,每節課都能愉快地學習。
a、o、e教學反思
a 、o、 e是一年級語文上冊的第一課,這篇課文有三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是三個單韻母a、o、e配有一幅鄉村的美景圖。第二部分是聲調符號和a 、o、 e三個單韻母的四聲。第三部分是a、o、e的書寫格式及筆順。雖然學生對這三個字母已經認識,而且也會讀。但在教學這三個字母時,我仍重點是放在音、形和書寫上。
教學a、o、e的發音,首先是引導學生看圖說話入手。利用書本上的插圖學習a、o、e的音,重點是指導發音的方法,自己做好示范,在學生觀察、模仿的基礎上反復練習發音。為幫助學生記憶發音方法,把每一字母編成順口溜。例如,“張大嘴巴a a a, 攏圓嘴巴o o o,扁扁嘴巴e e e。”告訴學生發單韻母a o e 的音時,口音不能動。利用插圖幫助學生記憶a和e的形,教學時,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畫,找出圖與字母形狀相似的部分。例:a的字形與那小姑娘的頭部相似。e的字形和大白鵝美麗的倒影相似。由于每個學生對拼音字母的形狀、發音都有自己的理解,記憶的方法也不同。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再讓學生說說其他的好方法。聲調教學,首先要講清聲調符號的形狀和四聲的讀法。第一聲起音高高一路,平,第二聲由低到高往上升,第三聲先降然后再后揚。第四聲從高降到最底層。然后再例用圖畫幫助學生學習這三個字母的四聲,用手勢表示,幫助學生掌握四聲的變化。最后練讀四聲,練習時,先按順序讀,再變序讀,最后引導學生聯系日常生活用語,借助漢字的讀音幫助讀準四聲。由于第二聲和第三聲比較難讀,要進行對比讀。
學生雖然在幼兒園里已學過這三個字母,但由于經過了一個暑假,難免有所遺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仍要指導學生的書寫格式。指導學生書寫先讓學生認識四線格,觀察a、o、e在四線格所占的位置及書寫時的筆順。
雖然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了認真的指導,學生進行了反復的訓練。但是在反饋過程中,仍有不少學生書寫時筆順不正確,讀四聲時,聲調第二聲和第三聲沒讀準。因此,仍要加強四聲的讀法,強調書寫筆順。
a o e 教學反思
我把a o e三幅圖用一個故事穿連起來:一天早晨,一個小姑娘把自己打扮的非常漂亮,她沿著小路來到小河邊,當她看到綠綠的草,清清的小河,心中突然感覺特別舒暢,于是就張開嘴巴唱起歌來:1 3 5 1— — a a a a 。小姑娘清脆的歌聲把大公雞也吸引來了,大公雞一點也不示弱,它也張大嘴巴跟小姑娘比賽: o o o o。它們倆越唱越高興,結果他們的歌聲又把一只大白鵝驚動了,大白鵝順著他們的歌聲一搖一擺地來到河邊,看著清清的水,不由自主地跳進水中,當它一低頭看見了自己美麗的影子,也跟著高興地唱起來e e e e。小朋友,你們想跟他們做朋友嗎?那就讓我們跟他們一起唱起來吧。
一個有趣的故事把學生帶入到課文之中,學生興趣高漲跟著反復讀起來。
三個字母學生都認識,讀起來比較容易,但是四聲的讀法對學生來說就比較困難了。因為前面有故事做了引子,再加上學生的學習興趣那樣濃厚,也激起了我的熱情,在學習四聲時,我又把學生帶入了另一個高潮。
同學們,我們已經和小姑娘、大公雞、大白鵝交上朋友了,可是他們又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讓你們開車拉著他們去游玩,你們愿意嗎?學生也熱情再起,大聲喊到:“愿意。”(出示四聲的小車行走課件)“好,那就讓我們開著車拉著他們上路吧。不過車子太小,一次只能拉一個,所以我們先請小姑娘坐上來。”“你們準備好了嗎?小姑娘可是有要求的,一定要按照她指定的路線來開車。”在學生打著手勢反復讀后,我又說:“你們的車開得真好,小姑娘玩得真開心。看這邊的大公雞已經等不及了,那就讓我們再拉上大公雞去玩一玩吧。”這樣把四聲基本讀得過關了,我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姑娘、大公雞、大白鵝剛才玩得太高興了,可是他們又變出了新的花樣,要給你們增加一點難度,開車時要按他們的要求,隨時變換路線,你們能做到嗎?”有了難度,就有了挑戰性,學生也就更有了激情。我二聲、四聲比較著讀,三聲、一聲區別著讀,四個聲調反反復復地練習著,學生一點也沒有厭倦之感。全班的孩子都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愉悅地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a o e》教學反思
作為初入學的孩子,他們最迫切需要的“是學習知識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是渴求信息的溝通和內心感受的表達。”漢語拼音做為一種抽象符號,兒童一入學就學習它會感到單調、枯燥,易產生挫折感,無法滿足學生的“第一需要”。而漢字是表意文字,是方塊字,像一幅幅圖畫,兒童認識漢字比認識拼音字母容易得多;漢字又是母語文字,隨處可見,有的學生入學前就已經認識了一些漢字。
新教材所做的改革就是讓學生一邊學漢字一邊學拼音,學拼音和學漢字相互滲透。從學生已會的漢字入手帶學拼音,在學習拼音同時學習新的漢字,在識字的過程中又鞏固拼音知識。這尊重了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易到難,層層遞進,讓孩子入學開始就“學了知識,體驗了成功,感受了樂趣,增強了自信”。這樣拼音和識字教學相互滲透,提高教學效果。
一 、發揮漢字功能學習、鞏固拼音
人本意識,即一切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這要求我們教學也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為此,每個老師都應當密切關注初入學兒童的已知經驗——會認一些字。所以在進行拼音教學時要尋找新舊知識的聯系,利用兒童具有聽力極強、機械記憶力極強,以及整體認知事物的心理特點,采取生動的方式,發揮漢字功能,學習、鞏固拼音,從而形成新的知識結構。
1、利用熟字 學習拼音
利用熟字,讀準聲韻。“學習拼音同學習其他知識一樣,都是在與其他事物的比較中獲得的。”新教材的讀兒歌識字學拼音單元,正是根據兒童認知心理學規律,學生在老師標準普通話的示范中,學習讀準部分漢字,再利用熟字字音,學習聲韻發音,起到正音效果。如單韻母“e”的第二聲發音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于是在教學時我出示了上節課所教的“鵝”字,編了兒歌“ééé,白鵝的鵝”,并提醒小朋友讀“é”時可以回憶“鵝”的讀音。小朋友輕輕松松讀準“e”,同時對“鵝”的字形也進行了復習。
利用熟字,準確拼讀。 “準確拼讀”是語文基礎教學中拼音教學最核心的內容之一,而音節拼讀又是拼音教學的難點。在學生剛剛接觸拼讀時,要么拼讀不出,要么拼讀不準。時間一長,易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喪失對漢語拼音的興趣。所以根據“語音與漢字”的關系,在熟悉漢字字音基礎上學習音節拼讀,就要比先學拼音再學漢字容易得多。如拼讀音節d-à-dà:先出示熟字“大”,讓小朋友認讀;再出示的音節“dà”,并告訴小朋友dà和 “大”讀音相同;然后出示dà的拼讀過程 d-à -dà,在學生拼讀后老師再示范拼讀;最后學生練習拼讀。這樣一來有效的降低了拼讀的難度,學生不但掌握了拼讀,同時也學習了漢字“大”。
2、依托熟字 鞏固拼音
在識字時,一方面運用拼音知識讀準漢字;一方面可以利用熟字的字音復習聲韻發音,練習、鞏固音節拼讀。課文是淺顯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兒歌。在教學中,教師充分運用兒歌中熟字字音, 復習聲韻發音,練習音節拼讀,提高拼音能力,同時也復習漢字字形。如在教學“大”時,運用拼讀方法學習生字的音,更明確“à”的發音,使他們在兒歌聲中既讀準了生字的音,認識了生字的形,又鞏固了拼讀知識,還記住了聲母的發音,同時學生也體會到拼音在識字和學習普通話中的重要作用。
二、 發揮拼音功效盡早自主識字
小學語文低段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識字,這在新教材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學生學了拼音之后,教師就要充分發揮它的作用,指導學生借助拼音來學習生字、解決字音問題。漢語拼音幫助識字,并不是拼音全部學完了,熟練拼讀了才能去識,而是只要有一些拼音基礎,會準確拼讀便可以讓學盡早自主識字,在識字的過程中復習鞏固拼音,拼音識字相互滲透雙軌并行正是新教材的特點。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關注孩子的已知,從他們的需要出發,促使兒童為滿足需要而努力追求。如:孩子們已學過了單韻母,并初步接觸了拼讀方法,在進行拓展教學時,就可以發揮漢語拼音的作用,讓學生盡早自主識字---初讀課文時,鼓勵他們運用已知看拼音拼音節的知識,自己解決部分不認識的字。這樣學生借助拼音做到了自主識字,獲得了自信心的滿足,使兒童的主觀能動性得到自由、充分的發揮。
陶行知先生曾經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語文教學中的“識字、拼音相互滲透”起到了熟字帶學拼音,拼音輔助識字的效果。讓孩子們入學的第一需要得到滿足,把他們從枯燥的“先拼音后識字”中解放了出來。這樣學生不但能較好的拼讀音節,讀準字音,還利用漢語拼音自主識字,其識字量遠遠超過了教材的保底量。這使學生擴大了閱讀面,提高了語文素養。
《aoe》教學反思 篇2
《a o e》教學反思
給學生起字母名字,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讓學生記住a、o、e這三個字母,而且還得到了一次口語交際訓練。以后每一課的教學都有起字母名字這個環節,所以孩子們都盼著快點學新的字母,好輪到自己起字母名字。這樣每個孩子既有中文名字,又都有自己的拼音字母名字,他們覺得很高興。這個字母名字就一直跟隨他們。這種并非刻意去記憶但卻很有意思的內容學生反而記得牢,也許有些孩子一輩子都不會忘記自己以及同學的字母名字。
讓每個字母都能派上用場語言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因此將拼音教學生活化,能使學生更熟悉更容易記住拼音這套工具。
a o e 教學反思
當我看著書中的圖,剛要開口講課時,突然一種靈感闖入腦海。于是我放棄了已準備好的教案,隨著自己的靈感一路走下來,沒想到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把a o e三幅圖用一個故事穿連起來:一天早晨,一個小姑娘把自己打扮的非常漂亮,她沿著小路來到小河邊,當她看到綠綠的草,清清的小河,心中突然感覺特別舒暢,于是就張開嘴巴唱起歌來:1 3 5 1— — a a a a 。小姑娘清脆的歌聲把大公雞也吸引來了,大公雞一點也不示弱,它也張大嘴巴跟小姑娘比賽: o o o o。它們倆越唱越高興,結果他們的歌聲又把一只大白鵝驚動了,大白鵝順著他們的歌聲一搖一擺地來到河邊,看著清清的水,不由自主地跳進水中,當它一低頭看見了自己美麗的影子,也跟著高興地唱起來e e e e。小朋友,你們想跟他們做朋友嗎?那就讓我們跟他們一起唱起來吧。
一個有趣的故事把學生帶入到課文之中,學生興趣高漲跟著反復讀起來。
三個字母學生都認識,讀起來比較容易,但是四聲的讀法對學生來說就比較困難了。因為前面有故事做了引子,再加上學生的學習興趣那樣濃厚,也激起了我的熱情,在學習四聲時,我又把學生帶入了另一個高潮。
同學們,我們已經和小姑娘、大公雞、大白鵝交上朋友了,可是他們又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讓你們開車拉著他們去游玩,你們愿意嗎?學生也熱情再起,大聲喊到:“愿意。”(出示四聲的小車行走課件)“好,那就讓我們開著車拉著他們上路吧。不過車子太小,一次只能拉一個,所以我們先請小姑娘坐上來。”“你們準備好了嗎?小姑娘可是有要求的,一定要按照她指定的路線來開車。”在學生打著手勢反復讀后,我又說:“你們的車開得真好,小姑娘玩得真開心。看這邊的大公雞已經等不及了,那就讓我們再拉上大公雞去玩一玩吧。”這樣把四聲基本讀得過關了,我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姑娘、大公雞、大白鵝剛才玩得太高興了,可是他們又變出了新的花樣,要給你們增加一點難度,開車時要按他們的要求,隨時變換路線,你們能做到嗎?”有了難度,就有了挑戰性,學生也就更有了激情。我二聲、四聲比較著讀,三聲、一聲區別著讀,四個聲調反反復復地練習著,學生一點也沒有厭倦之感。全班的孩子都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愉悅地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手舞足蹈地教——《a o e 》的教學反思
教學“a o e”,本以為很輕松,因為根據教學經歷,上一年級的孩子,已經載大班學習中接受過拼音教學,現在溫故當然應該不成問題,但不曾想有一小半的孩子存在困難,主要是發音不準:讀“a” 嘴巴張得不夠大,“o”和“e”的位置不太對。再加上四聲以后,幾個孩子有點懵懵懂懂,特別是第二聲、第三聲和第四聲混淆不清,都讀不到位。
見此情景,我有點“黔驢技窮”,下意識地手舞足蹈地教了起來——
夸張的表情,配上有力地動作,和孩子們一起讀起了四聲,并大聲地誦讀兒歌:
一聲高高平又平,
二聲就像上山坡,
三聲下坡有上坡,
四聲就像下山坡。
經過練習學生基本上都能讀,但跳著讀,問題就來了,所以我讓學生邊讀邊做手勢,跟著手勢讀,這樣效果好多了。
在教學書寫“a o e ”時,我發現學生都把“a” 的一豎寫成了尾巴樣的,向后翹起,可能是幼兒園里就是這樣教的,在我糾正后,還是有大部分的學生改不過來,雖然在作業中,經我提醒,暫時改正確了,但我想,要改掉以往的習慣不是一觸而蹴的,需要我時時刻刻的提醒。
…… ……
正稍稍有點欣慰,忽然聽到一個小小的聲音:“這些我們早就會了!”
聞之,有點心驚。是啊,對于這些孩子來說,學習水平可以說參差不齊,有些孩子可能真的需要我耐心地甚至“手舞足蹈”“汗流浹背”(這幾日天熱,加上夸張的動作和十分的投入總是“汗涔涔”),但也有些孩子(就像我剛剛聽到的那小小的真實的聲音)是“吃不飽”的,他們對小學生活充滿了向往與期待,我可不能忽視這部分孩子啊!
明天開始,讓優秀的故事伴隨孩子們吧……
《aoe》教學反思 篇3
《a o e》教學反思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a o e》是漢語拼音的第一課,上好了第一課,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生今后學習拼音的興趣。反思第一課的教學,學生的興趣比較濃,注意力也比較集中。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導入激興趣,讓課堂學習置身在童話背景中。
拼音教學容易枯燥乏味,加上一年級孩子年齡小,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易接受直觀生動事物等特點。因此要在教學中努力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聲有色”的拼音樂園去學習。上課伊始,我先跟大家介紹了學好拼音的重要性,接著,我利用童話故事把學生引入學習中:“今天,老師帶你們到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去認識一些新朋友,那就是拼音王國,你們想去嗎?拼音王國住著三大家族:韻母、聲母和整體認讀音節。今天我們先到韻母宮去認識三個單韻兄弟。看,他們都藏在了這幅圖里呢。”(課件出示)教師用親切的語言將拼音字賦予了生命,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將孩子自然而然地領進了拼音王國,激發了孩子和拼音娃娃交朋友的熱情,激發了孩子主動參與的興趣,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
二、利用情境圖,讓拼音教學化難為易。
課標指出:兒童學習漢語拼音,是一個從言語實踐中來,又回到言語實踐中去的過程。教師要善于借助兒童已有經驗,使教學化難為易,提高漢語拼音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學生低年級的教材,每課都配有畫面優美的情境圖。教師利用好插圖表音、表形的特點,啟發學生學習,就能使拼音教學化難為易。如:出示了課文插圖后,老師問:“在這個美麗的小山村里,你看到誰在干什么?生:“一個小女孩子在學唱歌。”師:“她是怎么唱的?”“張大嘴巴”。教師帶著學生學著小女孩子的樣子唱“aaa” 。學生從學唱歌中,不知不覺學會了讀音。“聽到小女孩的歌聲,大哥ɑ就跑出來了。”課件演ɑ從小女孩的頭部出來。“你看的ɑ樣子像什么?”學生很快就懂得了圖跟字形的聯系。接下來,學生很容易就借助圖學會了o e音和形。
三、以多樣形式,保持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不持久,單靠課件、圖片是遠遠不能讓他們保持學習興趣的。上課時要讓他們手腦并用,把游戲引進課堂,以使他們時時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a o e 這三個字母時,我讓學生一邊讀順口溜,一邊用手做動作:“張大ɑ ɑ ɑ,嘴巴圓圓o o o,嘴巴扁扁e e e。”通過做動作強化了對發音口型的記憶。然后,教師就跟同學做“猜一猜”的游戲,老師擺好口型,學生讀出音來。在學習四聲時,我讓學生邊讀邊伸出食指比劃四聲,幾次下來,學生就能較快地區分清四聲了。檢查學生對字母是否掌握,通常我會讓大家玩“開火車”游戲,這時學生總是會興味盎然地高舉小手,積極性很高。
四、及時肯定,增強學習興趣。
小學生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肯定,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能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對學生的表揚,有時可能一個贊賞的眼神,一個輕柔的撫摸,一句激勵的語言。如上課時,我跟同學們說:“嘩,你們真不簡單,第一次上課,就這么會聽課了。”學生一聽,更認真聽講了。有時,課上了一會,我會突然指著一個同學說:“這位同學真厲害,這么長時間都能堅持坐得這么好,我真佩服他。”其他沒坐好的同學聽了,也趕快挺直了腰。一節課中,只有不時給學生注入“興奮劑”,才能讓學生長時間保持學習的興趣。
小學語文拼音a o e教學反思
早晨臨時想用上“漢語拼音用處大,識字讀書需要它,幫助學習普通話,我們一起學好它。”這幾句來導入的。于是趕緊用兩分鐘做了一張幻燈片,打在背投上。
上課了,有孩子舉手說:“老師我認識里面的一些字。”本來 想由我自己來說的,聽孩子這么一說,我靈機一動問:“好好看看這些字,看看你認識幾個?”啊,小朋友們樂了,很快很多小手舉起來了,一個說:“我認識‘大’。”
“我認識‘一、學’”
“我認識‘漢語拼音用處大’”
“我認識‘我們一起學好……’”
“它!”我接上來說道,“小朋友們真了不起,認識這么多漢字,不過有很多我們不識它們,那么怎么才能很快認識很多漢字呢?……”
“學拼音!”
“對,漢語拼音用處大,識字讀書需要它,幫助學習普通話,我們一起學好它。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漢語拼音里的三個單韻母……”
“我們都會了,a-- o-- e-- ”可是我聽到的是并不準確的發音。
“哦,是嗎?那我們先來看看課本上的一幅圖,你能說說圖意嗎?”想先讓他們靜下來,然后才能認真聽聽圖中的發音。
小朋友們頓時安靜了,一會兒,終于有一兩個小朋友舉起手,讓他說只能說出一其中的支言片語。
看他們那可憐樣,我說:“你們想聽聽這幅圖的意思嗎?”演示教學光盤中的情境對話,一個個聽得非常認真。聽完了,小手又舉起來了,咦,孩子們的記性真好,不少小朋友能復述呢。于是再聽一次,孩子們說得更好了。看來孩子們的看記能力真的很強。
于是接下去學習三個單韻母的發音和寫法,孩子們都很有興趣,不過沒有來得及看孩子們的書寫,只看到他們在書上的描紅,就下課了。作業只能下午再做了。
反思:一時想起以孩子們自己識字的多少,來引發孩子們學習拼音的興趣,還是蠻有成效的。同時在教學時發現孩子們特別自信,剛會了一點點,就非常得意,忙著認為自己已經會了。在這種時候要想辦法出些難題,或設計幾個小彎,不僅能讓他們耐下心來再學習,而且也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剛出示a o e 時,他們個個得意非凡,不停地插嘴,我發現不少小朋友們讀得并不準確,于是我不要他們讀,先說情境圖,一下子,就讓他們發熱的頭腦冷靜下來了。
今天教完a o e 四聲,教學時自己領讀,請學得快的孩子帶讀,以此增添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學得還算認真,中途的組織教學只有兩次。
教完后與同事討論,她們還進行了開火車,一個個讀的,還說要一個個過關。于是下午留下了兩組,一個個在我面前讀,發現二十四個小朋友,最后有四個不過關,過關率還算高吧。于是再跟這四個小朋友開小灶,最后總算會了,不過回家還得再讀。
這兩天寫這三個字母,發現不少的孩子不會寫,特別是第一個a。有的像彎月,有的像大餅,還有的實在是沒法形容了。于是不得不一個個手把手的教,然后再讓他們自己練,好在寶寶們也沒喊苦,一個個還能認真寫,雖然還是不那么像樣,但總算有點起色,心里想慢慢來吧。今天再讓那幾個孩子回家每個寫三行,相信明天一定會有進步的。
《aoe》教學反思 篇4
aoe是一年級語文上冊的第一課。這篇課文有三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是三個單韻母a、o、e配有一幅鄉村的美景圖。第二部分是聲調符號和a、o、e三個單韻母的四聲。第三部分是a、o、e的書寫格式及筆順。雖然學生對這三個字母已經認識,而且也會讀。但在教學這三個字母時,我仍重點是放在音、形和書寫上。
教學a、o、e的發音,首先是引導學生看圖說話入手。利用插圖學習a、o、e的音,重點是指導發音的方法,自己做好示范,在學生觀察、模仿的基礎上反復練習發音。為幫助學生記憶發音方法,把每一字母編成順口溜。例如,“張大嘴巴aaa,攏圓嘴巴ooo,扁扁嘴巴eee。”告訴學生發單韻母aoe的音時,口音不能動。利用插圖幫助學生記憶a和e的形,教學時,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畫,找出圖與字母形狀相似的部分。例:a的字形與那小姑娘的頭部相似。e的字形和大白鵝美麗的倒影相似。由于每個學生對拼音字母的形狀、發音都有自己的理解,記憶的方法也不同。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再讓學生說說其他的好方法。聲調教學,首先要講清聲調符號的形狀和四聲的讀法。第一聲起音高高一路,平,第二聲由低到高往上升,第三聲先降然后再后揚。第四聲從高降到最底層。然后再例用圖畫幫助學生學習這三個字母的四聲,用手勢表示,幫助學生掌握四聲的變化。最后練讀四聲,練習時,先按順序讀,再變序讀,最后引導學生聯系日常生活用語,借助漢字的讀音幫助讀準四聲。由于第二聲和第三聲比較難讀,要進行對比讀。
學生雖然在幼兒園里已學過這三個字母,但由于經過了一個暑假,難免有所遺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仍要指導學生的書寫格式。指導學生書寫先讓學生認識四線格,觀察a、o、e在四線格所占的位置及書寫時的筆順。
雖然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了認真的指導,學生進行了反復的訓練。但是在反饋過程中,仍有不少學生書寫時筆順不正確,讀四聲時,聲調第二聲和第三聲沒讀準。因此,仍要加強四聲的讀法,強調書寫筆順。
《aoe》教學反思 篇5
上完本節課,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因為這節課上得不是很成功,現做一做自我反思。
根據新課程標準,語文課程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我利用課本情境圖讓學生認真觀察,并鍛煉他們思考和語言表達的能力。雖然他們的回答不盡如人意,但是在我的引導下,基本能完整地講述圖中的故事。
本節課要學習3個單韻母aoe并能帶聲調讀準它們。拼音,在幼兒園,學生已經接觸到了,幾乎所有學生都對拼音有了一定的了解。只是孩子之間存在一些差異而已。所以,本節課我重點就是糾正孩子們的發音,讓他們讀準aoe的音,特別是o的音,因為以前學的發音是錯誤的。讓學生知道普通話有4個聲調,并能準確地讀出帶聲調的aoe。而要讀準音,就必須多讀多練,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更多地是讓學生說。我采用單個讀,小組比,集體練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讀準aoe的音,用看口型知道aoe的發音方法。
以上是做的比較好的地方,當然,還有需要繼續學習和改進的方面。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各種習慣還沒養成,我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全面、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導致教學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
首先、對學生的常規訓練不到位。在學生起立時應喊口號“站如松”,坐下時應督促孩子“坐如松”。讓他們時刻糾正自己的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姿勢。
第二、由于自己的疏忽,板書沒寫完,只寫了a的聲調,其他兩個沒寫。
第三、小孩子的專注力持續時間不長,沒有關注學生的身心,整節課沒有留給學生放松和休息的時間,導致后半節課學生聽課效果不佳。
第四、一年級還沒有形成合作、自律的能力,所以做游戲不能全班學生參與,教師應該先選幾名平時表現比較好的學生示范,并講清游戲規則再推廣。像本節課,教師可以自己出示拼音卡片,學生開火車讀,這樣效果可能會好一些。
《aoe》教學反思 篇6
作為初入學的孩子,他們最迫切需要的“是學習知識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是渴求信息的溝通和內心感受的表達。”漢語拼音做為一種抽象符號,兒童一入學就學習它會感到單調、枯燥,易產生挫折感,無法滿足學生的“第一需要”。而漢字是表意文字,是方塊字,像一幅幅圖畫,兒童認識漢字比認識拼音字母容易得多;漢字又是母語文字,隨處可見,有的學生入學前就已經認識了一些漢字。
新教材所做的改革就是讓學生一邊學漢字一邊學拼音,學拼音和學漢字相互滲透。從學生已會的漢字入手帶學拼音,在學習拼音同時學習新的漢字,在識字的過程中又鞏固拼音知識。這尊重了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易到難,層層遞進,讓孩子入學開始就“學了知識,體驗了成功,感受了樂趣,增強了自信”。這樣拼音和識字教學相互滲透,提高教學效果。
一、發揮漢字功能學習、鞏固拼音
人本意識,即一切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這要求我們教學也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為此,每個老師都應當密切關注初入學兒童的已知經驗——會認一些字。所以在進行拼音教學時要尋找新舊知識的聯系,利用兒童具有聽力極強、機械記憶力極強,以及整體認知事物的心理特點,采取生動的方式,發揮漢字功能,學習、鞏固拼音,從而形成新的知識結構。
1、利用熟字學習拼音
利用熟字,讀準聲韻。“學習拼音同學習其他知識一樣,都是在與其他事物的比較中獲得的。”新教材的讀兒歌識字學拼音單元,正是根據兒童認知心理學規律,學生在老師標準普通話的示范中,學習讀準部分漢字,再利用熟字字音,學習聲韻發音,起到正音效果。如單韻母“e”的第二聲發音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于是在教學時我出示了上節課所教的“鵝”字,編了兒歌“ééé,白鵝的鵝”,并提醒小朋友讀“é”時可以回憶“鵝”的讀音。小朋友輕輕松松讀準“e”,同時對“鵝”的字形也進行了復習。
利用熟字,準確拼讀。“準確拼讀”是語文基礎教學中拼音教學最核心的內容之一,而音節拼讀又是拼音教學的難點。在學生剛剛接觸拼讀時,要么拼讀不出,要么拼讀不準。時間一長,易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喪失對漢語拼音的興趣。所以根據“語音與漢字”的關系,在熟悉漢字字音基礎上學習音節拼讀,就要比先學拼音再學漢字容易得多。如拼讀音節d-à-dà:先出示熟字“大”,讓小朋友認讀;再出示的音節“dà”,并告訴小朋友dà和“大”讀音相同;然后出示dà的拼讀過程d-à-dà,在學生拼讀后老師再示范拼讀;最后學生練習拼讀。這樣一來有效的降低了拼讀的難度,學生不但掌握了拼讀,同時也學習了漢字“大”。
2、依托熟字鞏固拼音
在識字時,一方面運用拼音知識讀準漢字;一方面可以利用熟字的字音復習聲韻發音,練習、鞏固音節拼讀。課文是淺顯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兒歌。在教學中,教師充分運用兒歌中熟字字音,復習聲韻發音,練習音節拼讀,提高拼音能力,同時也復習漢字字形。如在教學“大”時,運用拼讀方法學習生字的音,更明確“à”的發音,使他們在兒歌聲中既讀準了生字的音,認識了生字的形,又鞏固了拼讀知識,還記住了聲母的發音,同時學生也體會到拼音在識字和學習普通話中的重要作用。
二、發揮拼音功效盡早自主識字
小學語文低段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識字,這在新教材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學生學了拼音之后,教師就要充分發揮它的作用,指導學生借助拼音來學習生字、解決字音問題。漢語拼音幫助識字,并不是拼音全部學完了,熟練拼讀了才能去識,而是只要有一些拼音基礎,會準確拼讀便可以讓學盡早自主識字,在識字的過程中復習鞏固拼音,拼音識字相互滲透雙軌并行正是新教材的特點。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關注孩子的已知,從他們的需要出發,促使兒童為滿足需要而努力追求。如:孩子們已學過了單韻母,并初步接觸了拼讀方法,在進行拓展教學時,就可以發揮漢語拼音的作用,讓學生盡早自主識字---初讀課文時,鼓勵他們運用已知看拼音拼音節的知識,自己解決部分不認識的字。這樣學生借助拼音做到了自主識字,獲得了自信心的滿足,使兒童的主觀能動性得到自由、充分的發揮。
陶行知先生曾經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語文教學中的“識字、拼音相互滲透”起到了熟字帶學拼音,拼音輔助識字的效果。讓孩子們入學的第一需要得到滿足,把他們從枯燥的“先拼音后識字”中解放了出來。這樣學生不但能較好的拼讀音節,讀準字音,還利用漢語拼音自主識字,其識字量遠遠超過了教材的保底量。這使學生擴大了閱讀面,提高了語文素養。
《aoe》教學反思 篇7
對于已經上過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來說,這些拼音他們都已經會讀了,因此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在《aoe》的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中掌握知識,教學主要顯示幾個特點:
1、利用故事,創設情境 從圖入手,我先把aoe情境故事放給孩子們聽,讓他們自己發現故事中出現的拼音寶寶。而后在根據課本上的圖讓孩子們對這三個單韻母有所認知。如,第一幅圖:小女孩張大嘴巴發出的聲音就是字母“a”的音。張大嘴發“a”要響亮。這樣初入學的兒童易于接受,知識給的很自然,重點觀察小女孩的頭,以配合字母“a”的字形記憶。
2、借助兒歌,識記字形 兒歌由于其瑯瑯上口,通俗易懂的特點而受到了學生的喜愛。在教學中,我們緊緊抓住這一特點,把大量的兒歌引入課堂,使兒歌成為提高漢語拼音教學效果的一條有效途徑。例如,在學習“ɑ o e”時,教學朗讀兒歌:“弟弟張嘴ɑ ɑ ɑ,幼兒園里把歌唱。大公雞,o o o,清晨起來練唱歌。河里游著大白鵝,伸長脖子eee。”
3、聯系實際,掌握四聲 抽象、死板地給學生講,什么是四聲,學生很難理解,就算老師反復示范四聲的朗讀,效果也不會很好。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故事正好是學生最喜歡,最愿意接受的方式。我覺得課本中的圖畫很直觀,一方面是用小狗走不同的路線,像四聲的形狀,學生一目了然,一下子就能把四聲記住,同時,我邊講還邊讓學生比劃四個過程(四聲),不知不覺中,學生就掌握了四聲的寫法。另一方面,我讓學生想一想,小狗如果是騎車走這幾條路線的話,會是怎樣的,他們會說上坡的時候比較費力,但是三聲上坡又下坡更費力一點,有一點陡,讀三聲的時候就像是車子抖動了一樣,這樣他們很快就掌握了三聲的讀法,目的也是為了滲透四聲的發音方法。所以,我試著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讀四聲。 不足之處:以為孩子們都會,所以進度很快,沒有照顧到沒學過的孩子,由于學生的學習程度不是一樣的,有已經學過的,但也有沒有學過的,導致有部分學生書寫不是很漂亮,不是很規范。于是在以后的拼音教學上,進度要適中,要照顧到所有的學生。學生第一次接觸描紅和在四線三格本里書寫字母,因此老師的教學需扎實和有效。還有一點就是讓學生看老師范寫的時候,一定要使學生養成抬頭看黑板的習慣,在該動筆的時候動筆。
《aoe》教學反思 篇8
低段的小朋友具有好動、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的小毛病。但更多的是小朋友對語文學科的好奇與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因此,針對這樣的情況,再根據低段小朋友的特點。因為《aoe》是漢語拼音的第一課,它上好了,就能引領學生快樂地步入拼音學習的殿堂,反之,小學生第一印象較差將影響后面的學習,所以我一點都不敢怠慢,仔細翻閱了教材,細讀了教參。順著低段小朋友的特點,我發現故事、圖畫、兒歌、游戲能成為孩子們拼音學習的快樂天堂。
我在教學“aoe”第一課時的時候,設計了兩三種有趣的游戲,與教學相結合。讓小朋友們樂于學習、享受其中。好的導入可以換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這堂課的導入我采用了小學生非常喜愛的故事形式進行,聽到故事,小朋友們能快速地集中注意力,并激發起學習的興趣,老師再由故事導入到今天的新課單韻母—aoe中就容易多了。
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更容易記住字母的讀音和字形,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上課時,我充分利用了課本插圖來教學,通過讓學生仔細觀察,找出字形和圖片上相似的地方,把他們的有意記憶和無意記憶結合起來。比如ɑ的教學,從圖入手,我引導學生觀察圖上畫了誰?她在做什么?重點觀察小女孩的頭,以配合字母“a”的字形記憶。這樣,把音、形結合起來教學,學生比較容易記憶,學生也能較快地學會字母的書寫。
在教學第二課時的時候,我利用了幾首簡單而又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小朋友們記住“aoe”的聲調。我運用了幾種朗讀方式,如:“開小火車、男女分組讀、組組相對”等朗讀方式,調動小朋友們的朗讀積極性。并在每個站起來讀聲調的小朋友,都讓他們加上手的動作,加強小朋友們對聲調的記憶。
但教學兩節課后,我發現也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如:如何加強課堂常規的有效指導。如何在40分鐘里開展生動、有趣、直觀的教學活動,引導他們獲得扎實的知識,同時激發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問題、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都需要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去尋找。
《aoe》教學反思 篇9
一、用好情境圖、語境歌,讓拼音教學化難為易
打開課本,最吸引我的是那幅生動的情境圖。早晨,路邊的小公雞站在籬笆上向著紅日o o啼。阿姨領我到村西的池塘邊去玩。池塘里可愛的小白鵝e e叫著,好象在說:“小朋友,早上好!”生動活潑的畫面上,“ɑ o e ”三個字母也出現在相應的位置上,一目了然。
情境圖下面是字母的書寫教材,十分清楚地標明了字母的書寫筆順。接下來布置的是字母ɑ o e的表音表形圖,教學時要引導同學仔細觀察邊上的表音表形圖,從音、形兩方面入手,比方ɑ 的教學,可以先出示左邊阿姨的頭像,問小朋友:“圖上畫的是誰?”“阿姨”。“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拼音字母和阿姨的阿有關,請小朋友再說一邊‘阿姨’這個詞語。”然后老師再教學ɑ的發音。
讀音學會后,讓同學觀察字母a和阿姨的頭像,看看發現了什么?這樣,把音、形結合起來教學,同學比較容易記憶,同學也能較快地學會字母的書寫。
一開始學習四聲,同學可能接受較慢,教學時可以聯系下面小兔騎車圖,先讓同學弄四聲,然后給字母戴上四頂“小帽子”練讀,同時讓同學伸出食指比劃四聲,邊讀邊比劃,幾次下來,同學就能較快地區分清四聲了。
剛入學的一年級同學具有很明顯的學前幼兒的特點,他們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也是共性,他們最喜歡的是游戲、活動。但是他們一入小學就要從幼兒比較自由的以游戲活動為主的學習轉入小學有計劃的系統的以多門學科知識和各種能力培養為主的學習,并且最先要學的是非常籠統的漢語拼音,漢語拼音作為識字的工具它自身沒有意義,對于善于直觀形象思維的一年級新生來說更是枯燥單調乏味。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采用一些游戲、兒歌、活動等同學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二、教法探究
1、圖片 從兒童心理角度來看,同學的籠統思維較弱,他們對于籠統的字母的學習,往往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需要借助直觀教具這一外部的刺激來集中注意力,圖片能把籠統的無意義的字母和直觀的圖象結合起來,引起同學的注意,使同學更容易記住字母的讀音和字形,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在上課時,教師充沛利用教學掛圖和課本插圖吸引同學注意力,再通過讓同學仔細觀察,找出字形和圖片上相似的地方,把他們的有意記憶和無意記憶結合起來。
2、兒歌 兒歌由于其瑯瑯上口,通俗易懂的特點而受到了同學的喜愛。在教學中,我們緊緊抓住這一特點,把大量的兒歌引入課堂,使兒歌成為提高漢語拼音教學效果的一條有效途徑。例如,在學習“ɑ o e”時,教學朗讀兒歌:“嘴巴張大ɑ ɑ ɑ,嘴巴圓圓o o o,嘴巴扁扁e e e。”
3、游戲 教育家洛克說過:“教育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也都變成一種游戲似的。”游戲可以把索然無味的漢語拼音教學變成一件同學非常喜愛的事情,符合一年級同學的心理特點,使他們快快樂樂地學,輕輕松松地記,深受同學歡迎。例如,“猜一猜”(根據口形猜字母)、變一變(用電線折成字母)、拔河競賽(易混淆的字母寫在黑板上,兩組小朋友分立兩邊讀卡片,讀對的卡片貼在該組繩上,哪邊多哪組就贏)、考一考(拿字母卡片去考他人)等。通過游戲,同學反復朗讀,加強了記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aoe》教學反思 篇10
剛剛開始講課,我感到這群孩子非常可愛,他們能看著課文的情景圖,說出非常有趣的故事,而且還有點離奇,用田峰奇同學的話說,這就叫想象力。因為他在講故事的時候,才開始是比較平靜優美的:“在一個美麗的小村莊,那里空氣清新,景色優美。有一位小姐姐非常喜歡唱歌,每天早晨都早早起來練習。”一切都是那樣的靜謐祥和,講著講著突然從森林中竄出一只狼,要吃掉小鴨子。小鴨子不停地喊“救命啊,救命啊!”我告訴他這叫不和諧:就像一串非常勻稱的珠子中,突然冒出一只特別大的珠子,讓人感到不協調,不美觀。同時我告訴孩子們,我們也應該向往一種非常美好的生活,讓我們的課堂上充滿真善美。不管怎樣,我仍感到田峰奇同學是一個很特別的學生。我非常喜歡他,盡管他約束自己的能力還有點差。
另外,我感到這幅圖有點不明白的地方是,大白鵝后面跟著一群小鴨子,如果跟著一群小鵝,我想這幅畫面會更加合情合理:小女孩早早起來練習歌唱,大公雞也早早起來勞動,呼喚人們早起,大白鵝帶領著孩子練習游泳,學習生活的本領。這不是與畫面更一致嗎?一切都是向上,美好的。小鴨子的出現,我感到他們顯得有點勢單力薄。
教學聲調,二聲、三聲對同學們來說是非常難的,似乎我們淄博普通話中沒有這兩個聲調,同學們學起來非常吃力,我們反復地讀,反復地練習,還是有很多同學不會,真讓人著急,但我一直耐著性子,和孩子們慢慢讀。我想耐住性子,和孩子們多多練習,找到那種感覺,一切會迎刃而解。是的,對一年級剛剛入學的孩子來說,千萬別著急,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好樣的,給孩子時間,給孩子機會。
《aoe》教學反思 篇11
本節課以“情趣性、游戲性”為特點,傾心教學情境的設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在學習讀音時,充分利用孩子們熟悉的童話中的背景,看插圖,聽兒歌,嘗試讀(親自體驗),并以學生當“小老師”為主線,讓學生讀好單韻母。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既體現了老師導的作用,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本節課力求把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融入實際教學實踐之中,教師角色和教學行為都發生了徹底的改變,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了學習方式的變革:
能夠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和身心發展需求出發,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實踐,以參與求體驗,以合作求創新,以探究求發展。在聲母音形教學上,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間嘗試學、互相教學、討論研究學,學生主體地位凸現,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2、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深知學情的基礎上,打破了以往拼音教學單一的呈現方式,及各個字母按音形義講解,加強了綜合的教學思路。一些彈性要求和交流展示拓寬了學生思維和活動空間,使學生的創造力在教師的感召下得以彰顯。
3、拼音教學生活化、情境化:
以游戲和活動為主線,讓全體學生積極動口、動腦、動手,多種感官協同參與。聯系日常生活、捏擺字母記憶字形展現了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學生學習態度和情感得以升華。主動學習和互幫互助互學互評的生生交往。
《aoe》教學反思 篇12
《aoe》是一年級孩子的第一堂拼音課,經過精心的設計,整堂課下來,老師教得得心應手,孩子學得輕松愉快,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反思這堂課,得益于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伊始,我就面帶微笑地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們,從現在開始,老師就要帶你們去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國。(黑板上畫一座城堡)拼音王國里住著許許多多的拼音娃娃,我們今天要先去認識最最可愛的三個孩子。你瞧,他們來啦!(出示aoe的卡通形象)誰來和他們打打招呼?”老師用親切的語言和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將拼音字母擬人化,一下子拉近了孩子與枯燥無味的拼音字母的距離,把孩子自然而然地領進了拼音王國,激發了孩子和拼音娃娃交朋友的熱情,激發了孩子主動參與的興趣,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紛紛很有禮貌地和aoe打招呼,課堂上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二、自主發現,享受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課堂上,我說:“三位朋友特別想和小朋友們玩捉迷藏,就偷偷地躲到畫中去了。小朋友們,快點仔細找找,你發現誰啦?”一石激起千尺浪,學生馬上主動地去觀察書上的插圖。不一會兒,小手如林,個個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的發現告訴班里的同學呢!這一環節的設計,就順應了孩子的需求,誘發了孩子的學習動機,孩子通過自己去發現就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成就感,再加上老師的激勵表揚,從而享受到學習的快樂,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aoe》教學反思 篇13
aoe的教學,這是漢語拼音單韻母教學的起始課。對于已經上過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來說,這些拼音他們都已經會讀了,因此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在aoe的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中掌握知識,教學主要顯示幾個特點:
1、利用故事,創設情境
從圖入手,我先把aoe情境故事放給孩子們聽,讓他們自己發現故事中出現的拼音寶寶。而后在根據課本上的圖讓孩子們對這三個單韻母有所認知。如,第一幅圖:小女孩張大嘴巴發出的聲音就是字母“a”的音。張大嘴發“a”要響亮。這樣初入學的兒童易于接受,知識給的很自然,重點觀察小女孩的頭,以配合字母“a”的字形記憶。
2、借助兒歌,識記字形
兒歌由于其瑯瑯上口,通俗易懂的特點而受到了學生的喜愛。在教學中,我們緊緊抓住這一特點,把大量的兒歌引入課堂,使兒歌成為提高漢語拼音教學效果的一條有效途徑。例如,在學習“ɑoe”時,教學朗讀兒歌:“嘴巴張大ɑɑɑ,嘴巴圓圓ooo,嘴巴扁扁eee。”
3、互動探究,激發思維
學習不是一種簡單的“告訴”。課堂教學不在于老師講解的精彩程度,而重在適時激起孩子的思維,用知識本身的力量喚起求知欲望,給孩子施展才能的機會,給他們最大的自由空間。課中,“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嗎?想想?”出乎意料的,孩子你一言我一語地很快編出了順口溜:“眼珠圓圓,ooo”“雞蛋圓圓,ooo”“阿姨阿姨,aaa”……由此,孩子的思維異常活躍,個性得到了無限張揚,創造力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給孩子一個自由的天空,相信他們一定回放飛可愛的童心,給你一份驚喜的。
4、游戲活動,愉悅課堂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學前班的孩子注意力難以長時間地保持,我們要盡一切所能讓孩子感覺到他們不是在上課,而是在玩,在享受課堂。本課中,我設計了一些游戲活動,讓孩子在玩中鞏固,在鞏固中玩,使孩子學得興趣盎然,樂此不疲。整個課堂彌漫著一種輕松快樂的氛圍。
5、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
這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在教學中,我盡量把目光撒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采用大面積指名讀,開火讀,小組讀,小老師教讀等多種形式,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
這節課是我對新課標精神的初步實踐,以后要更進一步努力!
《aoe》教學反思 篇14
《aoe》是漢語拼音的第一課,上好了第一課,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生今后學習拼音的興趣。反思第一課的教學,學生的興趣比較濃,注意力也比較集中。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導入激興趣,讓課堂學習置身在童話背景中。
拼音教學容易枯燥乏味,加上一年級孩子年齡小,注意力不持久,活潑好動,易接受直觀生動事物等特點。因此要在教學中努力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聲有色”的拼音樂園去學習。上課伊始,我先跟大家介紹了學好拼音的重要性,接著,我利用童話故事把學生引入學習中:“今天,老師帶你們到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去認識一些新朋友,那就是拼音王國,你們想去嗎?拼音王國住著三大家族:韻母、聲母和整體認讀音節。今天我們先到韻母宮去認識三個單韻兄弟。看,他們都藏在了這幅圖里呢。”(課件出示)教師用親切的語言將拼音字賦予了生命,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將孩子自然而然地領進了拼音王國,激發了孩子和拼音娃娃交朋友的熱情,激發了孩子主動參與的興趣,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
二、利用情境圖,讓拼音教學化難為易。
課標指出:兒童學習漢語拼音,是一個從言語實踐中來,又回到言語實踐中去的過程,教學反思《aoe教學反思》。教師要善于借助兒童已有經驗,使教學化難為易,提高漢語拼音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學生低年級的教材,每課都配有畫面優美的情境圖。教師利用好插圖表音、表形的特點,啟發學生學習,就能使拼音教學化難為易。如:出示了課文插圖后,老師問:“在這個美麗的小山村里,你看到誰在干什么?生:“一個小女孩子在學唱歌。”師:“她是怎么唱的?”“張大嘴巴”。教師帶著學生學著小女孩子的樣子唱“aaa”。學生從學唱歌中,不知不覺學會了讀音。“聽到小女孩的歌聲,大哥ɑ就跑出來了。”課件演ɑ從小女孩的頭部出來。“你看的ɑ樣子像什么?”學生很快就懂得了圖跟字形的聯系。接下來,學生很容易就借助圖學會了oe音和形。
三、以多樣形式,保持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不持久,單靠課件、圖片是遠遠不能讓他們保持學習興趣的。上課時要讓他們手腦并用,把游戲引進課堂,以使他們時時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aoe這三個字母時,我讓學生一邊讀順口溜,一邊用手做動作:“張大ɑɑɑ,嘴巴圓圓ooo,嘴巴扁扁eee。”通過做動作強化了對發音口型的記憶。然后,教師就跟同學做“猜一猜”的游戲,老師擺好口型,學生讀出音來。在學習四聲時,我讓學生邊讀邊伸出食指比劃四聲,幾次下來,學生就能較快地區分清四聲了。檢查學生對字母是否掌握,通常我會讓大家玩“開火車”游戲,這時學生總是會興味盎然地高舉小手,積極性很高。
四、及時肯定,增強學習興趣。
小學生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肯定,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能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對學生的表揚,有時可能一個贊賞的眼神,一個輕柔的撫摸,一句激勵的語言。如上課時,我跟同學們說:“嘩,你們真不簡單,第一次上課,就這么會聽課了。”學生一聽,更認真聽講了。有時,課上了一會,我會突然指著一個同學說:“這位同學真厲害,這么長時間都能堅持坐得這么好,我真佩服他。”其他沒坐好的同學聽了,也趕快挺直了腰。一節課中,只有不時給學生注入,才能讓學生長時間保持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