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學反思 > 小學教學反思 >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精選7篇)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3-07-28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精選7篇)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篇1

  《認識乘法》,它是在掌握幾個數連加的知識基礎上引入的,本課需要學生明白乘法的意義。對本課的教學,我做了以下方面的反思:

  (1) 眼、口、手多種感官并用,加深學生體會——“幾個幾”代表的含義

  由課本的情景圖,觀察圖,提出問題:兔有多少只?如何列式計算,這是個重點,再次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兔排列的特點,小兔是兩只兩只排列,適時問:看到了幾個兩只?那么要求兔一共有多少只怎么列式?列出連加的算式2+2+2=6(只)。學生會對對幾個相同數連加有初步的感性認識。通過觀察有了初步的認識,再讓學生動手操作畫片,將剛剛形成的感性認識加工成表象,在親自操作中體驗幾個幾,我的要求是用畫片擺一擺,一堆擺2個,擺3堆;然后我又加上一個條件,將畫片排排好,變成一排3個,共兩排,引導學生從另一個不同的角度觀察花片,發現是2個3,列式求數量,這樣在對比中進一步理解幾個幾的實際含義。

  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注意力不集中,好動,在學習中,通過眼睛看,用嘴巴說,用手寫,等多種感官并用,可以充分集中注意力,加深對“幾個幾”含義的體驗和感知。

  (2)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感受到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對于學習知識,當知道為什么要學,人們會主動去學。這樣學習效率便會提高。為什么要學習乘法?我覺得一定要使學生明白。首先,在例二的教學中學生需要知道:幾個相同的數相加用乘法書寫簡便。因而,教學時我創設對比情境,讓學生寫出“3個2相加”到“5個2”,再到“100個2”,一開始學生覺得很簡單,3個2,5個2,都沒有問題,但到了100個2,問題便出現了。“太煩了!”“太多了!”“寫到什么時候!”學生紛紛疑問。此時我恰到好處的引入乘法,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和寫的過程中體會到求幾個幾是多少,用乘法寫算式比較簡便。其次,通過思考用加法算和乘法算的結果是一樣的,它們求的都是總數,讓學生明白乘法和加法的聯系。

  (3)注重應用——在應用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有效的數學教學應著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所以在學生認識乘法之后,我注重讓他們聯系生活實際,用乘法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孩子們說出了許多有趣的問題,例如一個孩子提出一個問題,一支毛筆2元,買4支毛筆多少錢?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乘法意識潛移默化的得到培養。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篇2

  《認識乘法》的教學內容是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第1-3頁。我把教學重點定位為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難點定位為初步體會乘法和加法的聯系和區別。

  在教學《認識乘法》之前,我查閱了不少相關教學案例。其中大多數都是以有趣的情境引入,讓學生寫出相同數或者不同數相加的加法算式,接下來進行比較分類,在分類中一步步引出乘法的意義。我參照了江蘇姜堰市行知實驗小學王榮、于濤老師撰寫的教案,依葫蘆畫瓢,在自己班里進行教學。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重難點的突破不到位,一方面是由于自己教學經驗組織的缺乏(進入牌小的第一節數學課),另一方面就是對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把握很不到位。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說過:“影響學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根據學生的原有知識狀況進行教學。”《新課標》也強調:“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這就是說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把握好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要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上組織、展開學習活動。所以我認為: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要的任務是分析教材、吃透教材,不要盲目的依賴教材,同時分析學生的知識儲備。

  二年級學生在平時的生活經驗中,雖然經常見到“幾個幾”的現象,但很少用“幾個幾”來進行描述;在以前學習的加法中,雖算過同數連加,但并不要求說出是幾個幾。對于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幾個幾做的并不是很好,以至于學生課后作業中暴露出對于乘法意義的掌握并不是很深刻。教后我想我應該在課堂上多讓學生說說情境中或者算式中所蘊含的“幾個幾”。

  另外教學加法和乘法的聯系與區別環節中,對于譬如3個4的和與3和4的和的辨析不夠。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篇3

  認識乘法,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也是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經歷乘法的產生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意義,同時通過簡單實際問題的解決,感受乘法的應用價值。在教學設計上我力圖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自主探索、體驗成功、主動發展和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使課堂有效性得以充分體現。反思以上的教例,我覺得有以下四點體會:

  一、充分發揮教具的作用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在二年級的數學課堂中,教師應該利用學生現成學具袋中的教具,讓學生在課堂中借助實踐操作來理解數學概念、數學算理等。學習認識乘法,我讓學生邊擺小棒邊數出幾個幾相加,這樣的操作能幫助學生很快說出乘法的結果,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即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在例2、試一試和想想做做的教學中,我讓學生用小棒代替小雞、鋼筆、花和圓片等等,讓學生借助小棒先擺一擺,說一說幾個幾相加,再進行獨立思考,并填寫。我發現學生通過擺小棒操作,能熟練說出乘法算式的答案,學生嘗試到操作的快樂,他們樂于通過實踐操作進行數學練習活動。在一些數學練習中,經常碰到一些帶有操作圖示的題目,而有些學生解答這些題目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們教師多提供加強讓學生進行學具操作的機會,必要時進行學具方法的指導。

  二、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幾個幾”。

  首先組織學生按群數出雞和兔的數量,列出連加算式,對幾個相同數連加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再讓學生人人動手操作圓片,將剛剛形成的感性認識加工成動態表象,在親自操作中體驗幾個幾;然后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花片,分別列式求數量,在比較中進一步理解幾個幾的實際含義。教學中,學生通過看圖數數 → 操作體驗 → 比較感知,在鮮活的具體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幾個幾”的表象。

  三、在強烈反差中感知求幾個幾用乘法寫比較簡便。

  由于學生是初次認識乘法,再加上未系統學習乘法口訣,學生暫時尚不能體驗乘法計算的簡便。教學時通過創設對比強烈的情境,從“4個2”到“8個2”,再到“100個2”,讓學生實際列式并數一數、寫一寫,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和寫的過程中體會到求幾個幾是多少,有時用乘法寫算式比較簡便,為今后進一步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礎。

  四、在應用中培養學生的乘法意識。

  有效的數學教學應著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乘法意識作為數學意識的一種,在學生初步認識乘法時就應該進行培養。整堂課中,結合乘法知識的學習,始終注意培養學生自覺溝通幾個幾的生活經驗和乘法的聯系,讓學生不斷聯系生活實際,用乘法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尤其是課末,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乘法現象時,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展開豐富想象,說出了許多有趣的乘法現象。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乘法意識潛移默化地得到了培養。

  粗看整節課,學生的活動基本上是在教案的預設中進行,但是從練習的情況來看,發現問題還是不少,如部分學生對乘法結果的由來比較混淆,有的同學甚至會把4乘2算成4加2,因此我們在處理這部分教學時,還是要引導學生考慮加法算式2+2+2+2=8,為了簡便,我們把這樣的4個2相加表示成乘法4乘2或2乘4,其加法和乘法的計算結果是一樣的。還有一些比較后進的學生,看了圖還是不能正確的寫出圖中有幾個幾,我就讓他先在圖的下面先寫好有幾個,在每個圖的下面都寫好數字,然后再來數一數有幾個相同的加數,再來寫出幾個幾。還有學生碰到《補充習題》第2頁中的畫幾個幾時,錯的特別多,把2個5畫成5個2,學生對于幾個幾還是沒有理解,可以看出我們在備課時,對于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學情分析不夠全面。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篇4

  《認識乘法》,它是在掌握幾個數連加的知識基礎上引入的,本課需要學生明白乘法的意義。對本課的教學,我做了以下方面的反思:

 。1) 眼、口、手多種感官并用,加深學生體會——“幾個幾”代表的含義

  由課本的情景圖,觀察圖,提出問題:兔有多少只?如何列式計算,這是個重點,再次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兔排列的特點,小兔是兩只兩只排列,適時問:看到了幾個兩只?那么要求兔一共有多少只怎么列式?列出連加的算式2+2+2=6(只)。學生會對對幾個相同數連加有初步的感性認識。通過觀察有了初步的認識,再讓學生動手操作畫片,將剛剛形成的感性認識加工成表象,在親自操作中體驗幾個幾,我的要求是用畫片擺一擺,一堆擺2個,擺3堆;然后我又加上一個條件,將畫片排排好,變成一排3個,共兩排,引導學生從另一個不同的角度觀察花片,發現是2個3,列式求數量,這樣在對比中進一步理解幾個幾的實際含義。

  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注意力不集中,好動,在學習中,通過眼睛看,用嘴巴說,用手寫,等多種感官并用,可以充分集中注意力,加深對“幾個幾”含義的體驗和感知。

 。2)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感受到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對于學習知識,當知道為什么要學,人們會主動去學。這樣學習效率便會提高。為什么要學習乘法?我覺得一定要使學生明白。首先,在例二的教學中學生需要知道:幾個相同的數相加用乘法書寫簡便。因而,教學時我創設對比情境,讓學生寫出“3個2相加”到“5個2”,再到“100個2”,一開始學生覺得很簡單,3個2,5個2,都沒有問題,但到了100個2,問題便出現了。“太煩了!”“太多了!”“寫到什么時候!”學生紛紛疑問。此時我恰到好處的引入乘法,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和寫的過程中體會到求幾個幾是多少,用乘法寫算式比較簡便。其次,通過思考用加法算和乘法算的結果是一樣的,它們求的都是總數,讓學生明白乘法和加法的聯系。

 。3)注重應用——在應用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有效的數學教學應著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所以在學生認識乘法之后,我注重讓他們聯系生活實際,用乘法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孩子們說出了許多有趣的問題,例如一個孩子提出一個問題,一支毛筆2元,買4支毛筆多少錢?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乘法意識潛移默化的得到培養。

  蘇教版二上《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這一單元的核心內容是認識、理解、掌握“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二年級學生雖然經常見到“幾個幾”的現象,但已有生活經驗中很少用“幾個幾”進行描述;學習加法的過程中,雖算過同數連加,但并不要求說出是幾個幾。由于二年級學生是初次接觸乘法,認識“幾個幾”,接受新知有個過程。在教學中,必須通過不同的情境和實例,幫助學生積累足夠的形象感知,才能讓學生領悟到這些不同實例的相似之處,從而在腦中建立起乘法意義。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幾個幾”,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著重引導學生在在具體情境中形成對“幾個幾”的感性認識。讓學生觀察教材上的主題圖,引導學生概括:小兔每2只一組,每組就是1個2只,兩組就是2個2只,三組就是3個2只……;再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并說說:每幾根小棒一組,一共有幾組,也就是幾個幾根小棒?…….然后組織學生畫一畫:每3個圓圈一組,畫5組,是幾個幾?你能用三角形畫出4個3嗎?……

  雖然課上我始終努力讓學生在鮮活的具體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對“幾個幾”的認識和正確表達, 但仍有部分學生對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含義理解不很清晰,如“5個3寫成“53”后,對乘法算式中“5”和“3”分別表示什么意思表達中時常出錯。顧慮到學生首次接觸乘法,接受新知有個過程,擔心過分抽象強化反而不利。于是在課中,結合乘法知識的學習,注意讓學生去自覺溝通“幾個幾”的生活經驗和乘法的聯系,讓學生不斷聯系實際,用乘法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課的最后,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乘法現象時,學生們聯系生活實際,展開了豐富的想像,說出了許多有趣的乘法現象。相信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對乘法的認識得到了有效強化,乘法意識頁潛移默化地得到了培養。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篇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68—70頁。 

  教材分析: 

  乘法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識的生長點是幾個相同數的連加,因此,一般教材都是在與加法的比較中引入乘法的。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中例1安排直觀圖(雞和兔等小動物),讓學生感知、理解幾個相同的加數連加就表示幾個幾;例2教學幾個幾相加可以用乘法計算,認識乘法的意義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和讀寫方法;通過“試一試”讓學生感知“求幾個幾的和是多少,用乘法寫比較簡便”。 

  通過與過去的教材比較發現,實驗教材強化了幾個幾的實際含義,簡化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和讀法(不再區分乘數與被乘數,“×”讀作“乘”等),刪除了抽象的概念表述(乘法的定義、“相同加數”“相同加數的個數”等抽象用語)。 

  教學目標: 

  1.在認識幾個幾的基礎上學習乘法的含義,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乘法算式。 

  2.能初步用乘法概念觀察現象,在與加法的比較中體會用乘法寫比較簡便。 

  3.培養學生的觀察推理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及合作意識。 

  教學準備:師準備交互式多媒體課件、卡片、實物等,生準備20個圓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一起到動物學校去參觀。(大門上寫著一些加法算式) 

  2+3+6 5+5+5 3+7+8 4+4+4+4 9+1+6 2+2+2+2+2 

  師:你喜歡做哪道就選擇哪道題! 

  生:(自由選擇算式并計算) 

  師:觀察這些加法算式中的加數,誰能把這些算式分成兩類? 

  生:(到黑板上把算式卡片分成兩類)我覺得“5+5+5 ,4+4+4+4 ,2+2+2+2+2”每道算式中的加數都是一樣的。 

  二、認識“幾個幾” 

  師:(出示主題圖——)看,小動物們正在活動呢! 

  師:從圖中你了解到兔子有幾只?雞呢?你是怎樣數的? 

  生1:我數兔時是2個2個數的,因為它們是2只2只地站在一起的。 

  生2:我數雞時是3個3個數的,它們都是3只3只地圍在一起的。 

  師:(板書 2+2+2=6 3+3+3+3=12)(引導學生數一數各是幾個幾) 

  3個2   4個3 

  師:兩個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第一個算式中加數都是2,第二個算式中加數都是3。 

  師:請大家拿出圓片擺一擺。每堆擺2個圓片,擺4堆。擺了幾個2?求一共擺了幾個圓片,用加法怎樣列式? 

  生:是4個2,列式是2+2+2+2=8。 

  師:再請每堆擺4個圓片,擺2堆。看一看是擺了幾個4?怎樣列式求擺了多少個圓片? 

  生:是2個4,列式是4+4=8。 

  師:請大家任意擺出幾個幾,說給同桌聽。 

  生:(略) 

  師:(出示花片圖)提問:一共擺了多少個花片?你是怎樣看圖的?怎樣列式?是幾個幾?(根據學生的回答顯示并列式) 

  生1:我是橫著看的,每排有5個花片,5+5+5=15,是3個5。 

  生2:我是豎著看的,每排有3個花片,3+3+3+3+3=15,是5個3。 

  師:這兩道加法算式的得數相同嗎?為什么? 

  生:得數相同,因為還是這么多花片,沒有拿來也沒有拿走。 

  三、認識乘法 

  師:我們再去參觀動物學校的電腦教室。(出示電腦圖片)一共有多少臺電腦?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一個一個數的,一共有8臺電腦。 

  生2:我是2個2個地數的,2、4、6、8,一共有8臺電腦。 

  生3:我是用加法算的,2+2+2+2=8。 

  師:(板書2+2+2+2=8) 

  師:求4個2是多少,還可以用一種新的運算方法——乘法來計算。(板書:乘法) 

  師:乘法像我們以前學過的加法和減法一樣,也有表示乘法的符號,乘法算式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稱,請大家看課本后先互相說一說,在說給全班同學聽。 

  生:(自學課本,討論交流) 

  師:(結合學生的匯報交流形成板書) 

  4 × 2 = 8 (讀作“4乘2”) 

  或 2 × 4 = 8 (讀作“2乘4”) 

  ┇ ┇ ┇ ┇ 

  乘數 乘號 乘數 積 

  師:(電腦圖出示8個2)這間電腦教師有多少臺電腦呢?是幾個幾?用加法和乘法你會列式嗎? 

  生:是8個2,加法是2+2+2+2+2+2+2+2=16,乘法是2×8=16或8×2=16。 

  師:(電腦圖變成100個2)現在有多少個2?用加法怎樣列式? 

  生:2+2+2+2+2…… 

 。ㄓ械膶W生漸漸地不說了,有的叫了起來,還有的學生憋住氣在繼續說,臉漲得通紅,終于也停了下來。) 

  師:你們感覺求100個2用加法算,算式寫起來怎樣? 

  生1:要寫很長時間,要寫很長的算式,黑板不夠寫。 

  生2:太麻煩了。 

  生3:可以用我們剛學的乘法,寫成100×2或2×100,快多了! 

  四、練習應用 

  1、課中活動——拍手游戲。 

  先讓學生聽老師拍手,說出是幾個幾,并列出乘法算式;再讓一名學生拍手,其余同學說一說;最后讓同桌游戲。 

  2、閱讀課本,指導看跳繩圖,再讓學生獨立列式,匯報之后討論:求4個5是多少,列加法算式和列乘法算式,哪種寫法簡便? 

  3、“想想做做” 第1題。 

  師:1盒鋼筆有幾枝?一共有幾個2枝?用加法怎樣列式?用乘法呢? 

  1束花有幾朵?一共有幾個5朵?先用加法列式,再列乘法算式。 

  生:(填書、匯報、交流)(略) 

  4、溝通聯系。 

  聯系復習引入的算式和新課學習中的主題圖,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溝通加法與乘法之間的聯系。 

  5、聯系生活。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種經常會碰到這種可以用乘法計算的問題。請大家想一想,說給大家聽一聽。 

  生1:我媽媽給我買了3袋鉛筆,每袋都是4枝,用乘法就是4×3=12或3×4=12。 

  生2:我家有5個人,吃飯時我拿筷子拿5個2枝,用乘法是2×5=10或5×2=10。 

  生3:我們教室里有3排日光燈,每排3根,用乘法是3×3=9。 

  生4: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只手,每只手5個手指,一共有10個手指,用乘法是2×5=10或5×2=10。 

  生5:我們還有兩只腳,手指和腳趾一共就是20個,4×5=20或5×4=20。 

 。ㄍ瑢W們都笑了起來,老師不由也笑了) 

  五、課堂總結(略) 

  【教后反思】 

  有效的數學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客觀的數學現實的基礎之上的。一年級學生在平時的生活經驗中,雖然經常見到“幾個幾”的現象,但很少用“幾個幾”來進行描述;在以前學習的加法中,雖算過同數連加,但并不要求說出是幾個幾。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有以下四個方面的收獲: 

  (1)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幾個幾”。首先組織學生按群數出雞和兔的數量,列出連加算式,對幾個相同數連加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再讓學生人人動手操作圓片,將剛剛形成的感性認識加工成表象,在親自操作中體驗幾個幾;然后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花片,分別列式求數量,在比較中進一步理解幾個幾的實際含義。教學中,學生通過看圖數數 操作體驗 比較感知,在鮮活的具體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幾個幾”的表象。 

  (2)在現實問題中引入乘法。通過解決“一共有多少臺電腦”這個實際問題,在數數、連加等方法后,自然引出乘法,讓學生了解乘法產生的背景。至于乘法各部分名稱、讀寫方法等數學事實,讓學生通過看書自學和交流來解決。數學概念的教學容易陷入枯燥灌輸的泥潭,只有賦予抽象概念一實際含義,并發揮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學習方法基礎,通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形成“學習共同體”,培養學習興趣和合作意識與共享精神。 

  (3)在強烈反差中感知求幾個幾用乘法寫比較簡便。由于學生是初次認識乘法,再加上未系統學習乘法口訣,學生暫時尚不能體驗乘法計算的簡便。教學時通過創設對比強烈的情境,從“4個2”到“8個2”,再到“100各個2”,讓學生實際列式并數一數、寫一寫,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和寫的過程中體會到求幾個幾是多少,有時用乘法寫算式比較簡便,為今后進一步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礎。 

  (4)在應用中培養學生的乘法意識。有效的數學教學應著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乘法意識作為數學意識的一種,在學生初步認識乘法時就應該進行培養。整堂課中,結合乘法知識的學習,始終注意培養學生自覺溝通幾個幾的生活經驗和乘法的聯系,讓學生不斷聯系生活實際,用乘法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尤其是課末,讓學生到生活正尋找乘法現象時,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相象,說出了許多有趣的乘法現象,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乘法意識潛移默化的得到培養。 

  教學這節課時,我也感覺有兩點困惑:一是由于是學生首次接觸乘法算式,在讀寫乘法算式時,有不少學生很不習慣,出現了一些錯誤,比如“2×3”寫成“2+3”,“4個3”寫成乘法時成了“4×3”等等;二是學生對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含義上不很清楚,如“4個2”寫成“4×2”后,對乘法算式中“4”和“2”分別表示什么意思表達不出來。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了以上兩個問題,但顧慮到學生首次學習乘法概念,過分進行抽象強化恐不利于一年級學生有效學習,因此陷入兩難境地,但最終我還是沒有抽象概括和形式上的強化。關于這樣的做法到底如何,還請專家同行指正。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篇6

  一、課前準備工作檢查

  表揚與批評

  二、揭題

  口算下面各題(出示小黑板)

  4+7     11+8      6+9     7+8

  【從孩子們熟悉的口算入手,調整孩子的狀態,也為乘法的學習埋下伏筆!

  師:看黑板上的這幅圖(出示情境圖)圖上畫了些什么?

  生:小雞、兔子。

  師:請大家仔細看,兔子分成了幾堆,每堆有幾只?

  陳菁菁:小兔5只

  師:再看看,小兔一共有幾堆,每堆有幾只?

  陳菁菁:5只。

  師:(無語)哪個小朋友愿意幫一幫她?

  【面對陳菁菁這樣的小朋友,真的很想拉她一把但卻感到非常艱難,真不知道課堂上應該怎樣面對?什么時候提問?關注學困生所花的低效能與課堂教學要求的高效率之間似乎永遠對立統一,不知他人是否有可資借鑒的經驗供參考?】

  陸天威:小兔有3堆,每堆有4只。

  師:一起數一數,是不是有3堆。

  師生一起看圖數一數3堆。

  現在咱們學著陸天威的樣子一起完整地說一說。

  師:一共有幾只小兔?

  生:12只。

  出示小黑板:2+2+2=6

  師:這里有幾個2相加,得幾?誰來完整的說一說

  師:現在誰來說說小雞分幾堆,每堆有幾只?

  王睿:小雞有4堆,每堆有3只。

  生齊說小雞有4堆,每堆有3只。

  師:怎樣列式?

  生:3+3+3+3

  師:等于幾?

  生:12

  王炎坤:這道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列成算式是3乘以4等于12.

  師:有沒有小朋友想糾正他的讀法?

  陸姚帥:2+2+2可以列成2乘以3.

  師:對于兩位小朋友的讀法,還有沒有糾正的?

  謝施言:2乘以3在口訣上應該讀作二三得六。

  【這一段對話孩子們無法正確理解“讀法”一詞的意思,總在繞開話題說一些自己的想法,想來,面對這樣的尷尬,似乎直接指出更為高效。到最后孩子們仍然將乘號讀作乘以,只好自己糾正讀作“乘”。】

  三、認識乘法算式

  剛才兩位小朋友都很聰明,把這兩道加法算式寫成了這樣的算式,板書23=6,34=12,你們知道這樣的算式叫做(孩子們一起回答:乘法算式),板書:乘法。學生齊讀。

  指著,提問這是什么符號,請你認識一下乘法符號。

  高蕓:乘號還是醫生的符號,乘號還是把加號反過來的(側過來)。

  師板書乘數。提問:乘號前面的數叫做什么數?(乘數)乘號后面的數叫做什么數?(積)

  師:乘號后面的數也叫乘數,一道乘法算式中有幾個乘數?(2個)等號后面的數叫做什么數?(積)

  板書:乘數乘數=積 學生齊讀

  表揚聽得認真的小朋友

  指著2+2+2=6,三個2相加等于除了寫成23=6,還可以寫成32=6,學生讀一讀。

  提問:在23=6中乘數和積分別是幾?

  提問:34=12怎么讀,乘數和積分別是多少?

  【孩子們容易將乘讀作乘以,糾正了幾次后情況才有所好轉。特別可愛的是高蕓,竟然說乘號是醫生的符號,關于這個話題,課堂上沒有進行糾正,這是多么有趣的一個見解呀!】

  四、寫乘法算式

  師:板書3+3+3+3=12,誰能把它寫成乘法算式?

  陳佳菲:63

  曹怡:3333=12

  師:4個3相加,不能簡單地把4個加號寫成4個乘號。誰會寫乘法算式?

  陳超:43=12

  師:觀察黑板上的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相同之處?

  生:每個數都是相同的。

  師:在加法中,這些數都叫做加數,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板書:5+5+5+6,提問這道算式能不能寫成乘法?為什么?

  生:不能寫成乘法算式,因為加法中每個數都要是相同的才能寫成乘法。

  師板書4+4+4+4+4=20,請在自主學習本上寫出相應的乘法算式。

  交流算式,說說為什么可以寫成54=20或者45=20。

  【課堂上出現種種諸如3+3+3+3=12寫成63、3333=12等等錯誤都是在我的預習之中,畢竟孩子的理解能力存在差異,我并不能強迫他們都能在第一時間將知識掌握得非常扎實。

  對于乘法意義的得出感覺自己過于急躁,有些強迫灌輸的味道。這不是課程改革所提倡的!

  五、做練習。

  完成書本上相應的練習,依次交流。(實錄略)

  統計做錯的孩子名字,再次提出認真預習的要求。

  【沒有太多的實錄,因為都是按部就班,但是統計做錯的名字是很有必要的,一定要加強預習這一環節!

  六、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什么時候能夠將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出示幾道題目,能不能將這些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

  再次認識一下乘法中各部分的名稱,分別叫做什么?

  【這樣的總結我認為是比較具有實效的,是對知識再次回憶。】

  補充介紹乘號的誕生

  【沒有查找具體的資料,都是憑印象進行這方面的介紹,孩子們非常感興趣。】

  七、做檢測(詳見課堂檢測)。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 篇7

  [《認識乘法》的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到“幾個幾相加用乘法”,讓學生體會到“幾個幾相加”,

  《認識乘法》的教學反思。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有的運用已有數數經驗按群數或逐個數,還有的說出了幾個相同數連加的算式。雖然在100以內的加法中,學生比較熟悉的是兩個數相加和三個不相同的一位數連加,對幾個相同數連加沒有接觸,但生動有趣的情境喚醒了學生的有關數學現象和經驗的積累,自覺地把知識遷移,在解決幾個相同數相加的問題中獲得探索的樂趣與成功的體驗。

  在看圖按群數出雞、兔的數量,列加法算式計算數量后,又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各算式的異同,再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等教學活動,加強學生對“幾個幾相加”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逐步理解幾個相同數連加算式的含義,加深學生對幾個幾相加算式的理解。

  一位教育學家曾說過,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

  教學反思《《認識乘法》的教學反思》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更是如此,動手操作是他們思維的源泉與起點,通過動手操作,把活動中積累的經驗轉變成豐富的表象,是促使學生自主探索發展思維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認識了“幾個幾相加”后的試一試中,安排了“擺一擺,填一填”,讓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在操作和觀察中進一步感知“幾個幾相加”的含義。經過一節課數下來,絕大多數學生都能看圖得出幾個幾相加,并正確列出乘法算式。

  在學生沒學這課以前,其實有一部分學生對于乘法已有知曉,有的甚至能背出乘法口訣了,所以,在教學時,不能把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置于不顧,教師一味地講解給學生聽,而應該先讓學生來說說看,象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還有沒有其他的更簡便的方法?是什么方法?如果有學生知道的話,那就要請他來介紹一下,如何把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如果學生說不清楚,可以請全班學生開動腦筋來試著寫寫看,最后再公布正確的寫法。

  數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學習現實的數學,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所以,在對乘法有了初步的接觸后,可以請學生找找生活中的乘法素材,并把這些素材作為數學研究材料,使得學生感到數學親切、真實,研究的就是身邊的事,從而樂于參與到教學的活動中。

《認識乘法》教學反思(精選7篇) 相關內容:
  • 《平移和旋轉》教學反思(通用3篇)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庇捎诳臻g與圖形的知識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教學中,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創設具體的生活情景是十分重要的...

  • 《跨越式跳高》教學反思(通用3篇)

    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的五年級體育《跨越式跳高》聽課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遵循教育規律,感受實實在在。在課的準備部分設計了隊列隊形練習和圖形跑及沿線追拍的游戲。...

  • 六年級期中考試反思(通用4篇)

    篇一這次的期中考試,我考得很差,才86+10。我看著自己的試卷,真得有點不敢相信。直到看見幾個鮮紅色的大叉,才完全醒過來。這次的期中考試,試,不能怪誰,只能怪自己了,又馬虎又粗心。...

  •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7篇)

    一、鼓勵學生敢問。我認為教師首先應從教育觀念上更新,采取更適合學生發揮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于學生來說有的內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松氣氛,讓學生...

  •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800字(精選14篇)

    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

  • 四年級語文《白鵝》說課稿范文(通用5篇)

    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的四年級語文《白鵝》說課稿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說教材《白鵝》是編排在人教新課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課。這篇課文,作者重點表現的是白鵝高傲的特點。...

  •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精選16篇)

    《棉花姑娘》這篇課文采用童話的形式,寓生物常識于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學生在豐富的語言環境中,在動聽的童話故事中,了解不同益鳥和益蟲的捕食方式,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欲望。...

  • 《胖乎乎的小手》教學反思(精選14篇)

    胖乎乎的小手教學反思(一)這篇課文寫的是家人都很喜歡蘭蘭那雙胖乎乎的小手,從爸爸、媽媽、奶奶說的三句話中,可以看出來蘭蘭是個熱愛勞動、關心長輩、體貼父母的孩子,課文充滿了溫馨情感,內容語言都貼近兒童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啟...

  • 《蝸!方虒W反思(精選13篇)

    小學生對動物有著天生的研究興趣,但限于他們的觀察水平,他們的認識往往是籠統的,片面的!段伵!芬徽n的教學中,我采用了“做中學”的學習方式,旨在引導學生按照科學家發現知識的過程來進行學習,讓學生親自參與對物體和自然現象的發...

  • 小學教學反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港市| 澄江县| 金塔县| 始兴县| 南安市| 察隅县| 青浦区| 福安市| 武隆县| 丽水市| 北流市| 遂宁市| 赤水市| 会东县| 盈江县| 青河县| 哈密市| 乌什县| 台东县| 轮台县| 阜新市| 宜宾市| 大渡口区| 上林县| 义马市| 汝州市| 信阳市| 东阿县| 金华市| 土默特右旗| 永城市| 马公市| 桂东县| 宣城市| 滦南县| 鹤庆县| 太湖县| 凤山市| 洛阳市| 微博| 玉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