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草原的早晨》教學設計(精選13篇)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草原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1
《草原的早晨》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廠”、“斤”、“牛”、“力”等,能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麗風光和牧民的歡樂。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這一學期,我們學過《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春天來了,農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開,也很美。)
2、小朋友們,我們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樣呢?(板書:草原的早晨)領讀。
3、講述草原:我國的內蒙古及西部黃土高原,有雜草叢生的大片土地,間或雜有耐旱的樹木,適宜放牧牛羊。
4、誰能說說記住“原”字的辦法?(用部件法記“原”:“廠、白、小”)結合教“廠”字頭。
二、初讀指導
1、引導看課本上的插圖,說說圖上畫了些什么。
(牧民們騎在馬上,揮舞著鞭子;羊兒本跳著向前奔)
教材中的另外一幅圖上畫了些什么呢?
(牧民們騎在馬上,照看著羊群;一群群羊兒在草地上吃草)
2、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
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3、檢查自讀情況。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詞:啪鞭打破黎明寧靜鋪滿新綠
②指名拼讀生字詞。指出:“寧、靜”是后鼻音;“鞭、新”是前鼻音。
③哪些詞語的意思已經懂了?請小朋友們互相交流。
(啪,象聲詞;鞭,結合插圖理解)
④教者小結。
黎明:天快要亮或者剛亮的時候。
寧靜:安靜。
新綠:剛剛出現的綠色。春天來了,天氣轉暖,草葉露出了新芽。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帶有生字詞的語句:無邊的草原牧民們跨上駿馬
②指名拼讀生字詞。
③交流:“無邊的草原”說明草原怎么樣?(草原大,看不到邊)
④教師講:“牧民”是牧區中靠畜養和放牧牛、羊生活的人。駿馬指好馬、走得快的馬。
問:“牧民們跨上駿馬”是什么意思?(牧民們騎上了好馬)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詞:遠處飄動
②指名拼讀生字詞。
③交流對生字詞的理解。(遠處:遠的地方;飄動:聯系生活實際講)
4、復習鞏固生字詞
出示下列生字詞卡片,指名認讀。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啪鞭黎明寧靜鋪滿跨駿馬
結合認讀生字詞教新的偏旁
5、自由讀課文。
6、指名讀課文。
三、作業
讀讀、寫寫下面的生字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復習檢查
1、出示卡片,指名認讀詞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2、聽寫:“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說出“處”、“牧”、“原”的偏旁名稱。
3、指名朗讀課文。
靜讀訓練
1、第一自然段。
學生自讀,思考:這一自然段寫的是什么季節、什么時間的事?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季節:春天——新綠鋪滿草原;時間:早晨——黎明)
口頭填空。鞭聲打破了寧靜。的草原醒來了。
自由討論并交流:“草原醒來了”是什么意思?
(春天來了,天氣轉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個冬天,現在醒來了。)
(夜,靜悄悄的,草原也跟人們一樣睡著了。早晨,人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靜到動,就像醒過來一樣了。
指名讀全段。(重音:響亮、黎明、新綠)
2、第二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寫了什么?(板書:羊兒牧民)
再讀課文,準備口頭填空:
羊兒涌出了圈門,奔向草原。
牧民們,追趕那。
填空后互相交流對“一只只”、“蹦跳著”、“無邊”、“跨上”等詞語的理解。(一只只:羊兒多;蹦跳著羊兒歡快;無邊:草原大;跨上:牧民懷著歡樂的心情)
(板書:一只只涌出跨上追趕)
這一段寫草原上羊兒和牧民怎么樣?(羊兒多,牧民歡樂)
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重音:蹦跳無邊歡樂)
3.第三自然段。
輕聲讀全段。這一段只有一句話,誰會讀的?
指名朗讀后提問:這一自然段寫的什么?(草原上羊兒多,牧民歡樂)
你為什么這么說?(“一群群”說明羊兒多;“藍天下回蕩著牧羊人的歌聲”說明牧民心里很歡樂,放聲歌唱)
這一自然段和上一自然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是寫草原上的羊兒多,牧民樂)(不同的地方是:第二自然段中是“一只只羊兒”,這一段是“一群群羊兒”羊兒更多了。上一段通過寫牧民跨上駿馬追趕羊群表示歡樂,這一段用“藍天下回蕩著牧羊人的歌聲”來表現牧民的歡樂)
作者說“一群群羊兒像朵朵白云在飄動”,為什么這么大比方?(羊兒是白色的,跟白云的色彩一個樣;羊兒一邊吃草,一邊活動,白云在空中也不斷移動。它們有相似的地方。)(板書:一群群飄動歌聲)
引讀:遠處,一群群羊兒——學生接著讀,師讀:藍天下回蕩著——學生接著讀。
三、課堂練習
1、讀了《草原的早晨》,我們又懂得了什么?
(草原上的羊兒真多。牧民們的生活很快樂)(板書:多樂)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作業
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 )鞭聲 ( )草原
( )羊群 ( )清香
照例填空
一( )春雷 一( )氣 一( )白鵝
一( )小船 一( )梅花
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復習檢查
出示生字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指名認讀,介紹自己是怎么記住這些生字的。
背誦指導
各自朗讀課文,準備口頭填空練習。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來了。
(2)羊兒圈門,奔向。牧民們,追趕那。
(3)羊兒像在飄動,藍天下回蕩著。
結合口頭填空練習,理清文章結構。
練習背誦。
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無打處民動牧原新
2.指名認讀。
仔細看田字格內的“打、動、牧、新”,比較在結構的安排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據學生發言,老師歸納:
雖然這四個學生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但是在安排上還是有區別的。“打”,左高右低;“動”,左低右高,下面也不齊平。“牧”左右兩部分一樣高。“新”左右兩部分的上面部分齊平,右邊的“斤”字的“豎”稍長。
“無”和“民”都是獨體字。著重指導寫好最后一筆:“無”最后一筆是豎彎鉤,從田字格的中心起筆,沿豎中線往下寫,寫至與撇平時再向右拐,最后向上鉤。“民”的最后一筆是斜鉤,幅度較大。處,復習折文旁,再與“外”做比較。處,半包圍結構,第三筆是平捺,“卜”在平捺上方。“外”是左右結構。
作業
練習描紅。
各自練習寫生字,覺得難寫難記的多寫幾遍,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背誦課文。
板書: 5 草原的早晨
羊兒 牧民
一只只 涌出 跨上 追趕
一群群 飄動 歌聲
(多) (樂)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草原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2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廠”、“斤”、“牛”、“力”等,能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美麗風光和牧民的歡樂。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這一學期,我們學過《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春天來了,農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開,也很美。)
2、小朋友們,我們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樣呢?(板書:草原的早晨)領讀。
3、講述草原:我國的內蒙古及西部黃土高原,有雜草叢生的大片土地,間或雜有耐旱的樹木,適宜放牧牛羊。
4、誰能說說記住“原”字的辦法?(用部件法記“原”:“廠、白、小”)結合教“廠”字頭。
二、初讀指導
1、引導看課本上的插圖,說說圖上畫了些什么。
(牧民們騎在馬上,揮舞著鞭子;羊兒本跳著向前奔)
教材中的另外一幅圖上畫了些什么呢?
(牧民們騎在馬上,照看著羊群;一群群羊兒在草地上吃草)
2、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
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3、檢查自讀情況。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詞:啪鞭打破黎明寧靜鋪滿新綠
②指名拼讀生字詞。指出:“寧、靜”是后鼻音;“鞭、新”是前鼻音。
③哪些詞語的意思已經懂了?請小朋友們互相交流。
(啪,象聲詞;鞭,結合插圖理解)
④教者小結。
黎明:天快要亮或者剛亮的時候。
寧靜:安靜。
新綠:剛剛出現的綠色。春天來了,天氣轉暖,草葉露出了新芽。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帶有生字詞的語句:無邊的草原牧民們跨上駿馬
②指名拼讀生字詞。
③交流:“無邊的草原”說明草原怎么樣?(草原大,看不到邊)
④教師講:“牧民”是牧區中靠畜養和放牧牛、羊生活的人。駿馬指好馬、走得快的馬。
問:“牧民們跨上駿馬”是什么意思?(牧民們騎上了好馬)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詞:遠處飄動
②指名拼讀生字詞。
③交流對生字詞的理解。(遠處:遠的地方;飄動:聯系生活實際講)
4、復習鞏固生字詞
出示下列生字詞卡片,指名認讀。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啪鞭黎明寧靜鋪滿跨駿馬
結合認讀生字詞教新的偏旁
5、自由讀課文。
6、指名讀課文。
三、作業
讀讀、寫寫下面的生字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復習檢查
1、出示卡片,指名認讀詞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2、聽寫:“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說出“處”、“牧”、“原”的偏旁名稱。
3、指名朗讀課文。
靜讀訓練
1、第一自然段。
學生自讀,思考:這一自然段寫的是什么季節、什么時間的事?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季節:春天——新綠鋪滿草原;時間:早晨——黎明)
口頭填空。鞭聲打破了寧靜。的草原醒來了。
自由討論并交流:“草原醒來了”是什么意思?
(春天來了,天氣轉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個冬天,現在醒來了。)
(夜,靜悄悄的,草原也跟人們一樣睡著了。早晨,人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靜到動,就像醒過來一樣了。
指名讀全段。(重音:響亮、黎明、新綠)
2、第二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寫了什么?(板書:羊兒牧民)
再讀課文,準備口頭填空:
羊兒涌出了圈門,奔向草原。
牧民們,追趕那。
填空后互相交流對“一只只”、“蹦跳著”、“無邊”、“跨上”等詞語的理解。(一只只:羊兒多;蹦跳著羊兒歡快;無邊:草原大;跨上:牧民懷著歡樂的心情)
(板書:一只只涌出跨上追趕)
這一段寫草原上羊兒和牧民怎么樣?(羊兒多,牧民歡樂)
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重音:蹦跳無邊歡樂)
3.第三自然段。
輕聲讀全段。這一段只有一句話,誰會讀的?
指名朗讀后提問:這一自然段寫的什么?(草原上羊兒多,牧民歡樂)
你為什么這么說?(“一群群”說明羊兒多;“藍天下回蕩著牧羊人的歌聲”說明牧民心里很歡樂,放聲歌唱)
這一自然段和上一自然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是寫草原上的羊兒多,牧民樂)(不同的地方是:第二自然段中是“一只只羊兒”,這一段是“一群群羊兒”羊兒更多了。上一段通過寫牧民跨上駿馬追趕羊群表示歡樂,這一段用“藍天下回蕩著牧羊人的歌聲”來表現牧民的歡樂)
作者說“一群群羊兒像朵朵白云在飄動”,為什么這么大比方?(羊兒是白色的,跟白云的色彩一個樣;羊兒一邊吃草,一邊活動,白云在空中也不斷移動。它們有相似的地方。)(板書:一群群飄動歌聲)
引讀:遠處,一群群羊兒——學生接著讀,師讀:藍天下回蕩著——學生接著讀。
三、課堂練習
1、讀了《草原的早晨》,我們又懂得了什么?
(草原上的羊兒真多。牧民們的生活很快樂)(板書:多樂)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作業
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 )鞭聲 ( )草原
( )羊群 ( )清香
照例填空
一( )春雷 一( )氣 一( )白鵝
一( )小船 一( )梅花
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復習檢查
出示生字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指名認讀,介紹自己是怎么記住這些生字的。
背誦指導
各自朗讀課文,準備口頭填空練習。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來了。
(2)羊兒圈門,奔向。牧民們,追趕那。
(3)羊兒像在飄動,藍天下回蕩著。
結合口頭填空練習,理清文章結構。
練習背誦。
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無打處民動牧原新
2.指名認讀。
仔細看田字格內的“打、動、牧、新”,比較在結構的安排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據學生發言,老師歸納:
雖然這四個學生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但是在安排上還是有區別的。“打”,左高右低;“動”,左低右高,下面也不齊平。“牧”左右兩部分一樣高。“新”左右兩部分的上面部分齊平,右邊的“斤”字的“豎”稍長。
“無”和“民”都是獨體字。著重指導寫好最后一筆:“無”最后一筆是豎彎鉤,從田字格的中心起筆,沿豎中線往下寫,寫至與撇平時再向右拐,最后向上鉤。“民”的最后一筆是斜鉤,幅度較大。處,復習折文旁,再與“外”做比較。處,半包圍結構,第三筆是平捺,“卜”在平捺上方。“外”是左右結構。
作業
練習描紅。
各自練習寫生字,覺得難寫難記的多寫幾遍,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背誦課文。
板書: 5 草原的早晨
羊兒 牧民
一只只 涌出 跨上 追趕
一群群 飄動 歌聲
(多) (樂)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草原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3
一、談話導
1、這一學期,我們學過《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春天來了,農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開,也很美。)
2、小朋友們,我們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樣呢?(板書:草原的早晨)領讀。
3、講述草原:我國的內蒙古及西部黃土高原,有雜草叢學生的大片土地,間或雜有耐旱的樹木,適宜放牧牛羊。
4、誰能說說記住“原”字的辦法?(用部件法記“原”:“廠、白、小”)結合教“廠”字頭。
二、初讀指導
1、引導看課本上的插圖,說說圖上畫了些什么。
(牧民們騎在馬上,揮舞著鞭子;羊兒本跳著向前奔)
教材中的.另外一幅圖上畫了些什么呢?
(牧民們騎在馬上,照看著羊群;一群群羊兒在草地上吃草)
2、學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
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畫出學生字新詞。
3、檢查自讀情況。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學生字詞:啪鞭打破黎明寧靜鋪滿新綠
②指名拼讀學生字詞。指出:“寧、靜”是后鼻音;“鞭、新”是前鼻音。
③哪些詞語的意思已經懂了?請小朋友們互相交流。
(啪,象聲詞;鞭,結合插圖理解)
④教者小結。
黎明:天快要亮或者剛亮的時候。
寧靜:安靜。
新綠:剛剛出現的綠色。春天來了,天氣轉暖,草葉露出了新芽。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①出示帶有學生字詞的語句:無邊的草原牧民們跨上駿馬
②指名拼讀學生字詞。
③交流:“無邊的草原”說明草原怎么樣?(草原大,看不到邊)
④教老師講:“牧民”是牧區中靠畜養和放牧牛、羊學生活的人。駿馬指好馬、走得快的馬。
問:“牧民們跨上駿馬”是什么意思?(牧民們騎上了好馬)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學生字詞:遠處飄動
②指名拼讀學生字詞。
③交流對學生字詞的理解。(遠處:遠的地方;飄動:聯系學生活實際講)
4、復習鞏固學生字詞
出示下列學生字詞卡片,指名認讀。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啪鞭黎明寧靜鋪滿跨駿馬
結合認讀學生字詞教新的偏旁
5、自由讀課文。
6、指名讀課文。
三、作業
讀讀、寫寫下面的學生字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草原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4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6
作者:劉愛琴 文章錄入:泰興鎮中小 ]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草原的早晨》是一篇文字優美、內容新穎的散文,寫的是早晨草原從睡夢中醒來,牧民們趕著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現了草原一片繁榮興旺的新氣象。
然而,景色雖美,孩子們卻苦于對草原很陌生。于是,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找到大量有關草原的視頻材料,編輯成多媒體課件,播放給大家看。當無邊的草原由遠及近映入學生眼簾時,當雪白的羊群像天邊的白云悠然飄來時,當身穿盛裝的牧羊姑娘翩翩起舞時,當牧民們揚鞭趕馬時,學生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了,個個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看,彷佛置身其中。此時,騰格爾粗獷嘹亮的歌聲緩緩響起,悠揚的歌聲在教室里回蕩,學生更加激動了,有些孩子甚至情不自禁站了起來,高高舉起了手,似乎在揚鞭驅馬。小小的臉蛋上那欣喜的神情讓我感覺到,他們已經被美麗的大草原深深吸引了。
這時,再打開書本,讓學生充分地讀課文,欣賞作者筆下的草原。通過讀書,有所觸動,有所感受,進行質疑,把觀察、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加強了詞語與事物表象的聯系,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草原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5
作者:佚名 轉貼自:江蘇儀征市大巷中心小學論壇 點擊數:77
聯系生活,體悟課文------《草原的早晨》片段教學案例
【您正在瀏覽第一范文網提供的文章。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的關鍵字!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letgol.com】
[教學片段]
(看多媒體:[課文:鋪滿新綠的草原醒來了])
師:醒來本來的意思是什么?
生:原來是說人睡覺醒了。
師:那么草原醒來會是什么樣子呢?請大家看屏幕。
(多媒體畫面:先是寧靜的草原,然后出現一片喧鬧的景象。)
畫外音:草原的夜里靜悄悄,隨著黎明的臨近,隨著牧民鞭聲的響起,寧靜的草原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
師: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許多牧民跨上駿馬。
生:我聽到牧民在說話。
生:我聽到羊兒在咩咩地叫。
生:我看到許多許多羊兒在跑。
生:我聽到馬兒在叫,還有人在唱歌。
……
師:當黎明到來的時候,原本寧靜的草原上出現了一片喧鬧的景象,所以課文中說草原醒來了。
【您正在瀏覽第一范文網提供的文章。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的關鍵字!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letgol.com】
[教學反思]:
這一教學片段從醒來一詞入手。俄羅斯作家托爾斯泰指出:在藝術語言中,最重要的是動詞,因為一切生活都是運動著的。教者從教材中提煉出醒來這個動詞,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反映草原以靜到動的變化,展現草原醒來后的喧鬧情景。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感受和表達,避免了枯燥抽象的講解。引導學生暢談看到的、聽到的,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已學知識,進一步揭示了醒來的內涵,加深了對醒來一詞的理解,更讓學生覺得貼近可感,收到因方借巧,即勢會奇的效果,悟解得更加深切了。
因此,教學中既鼓勵了學生多觀察,勤思考,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使他們在一個自由輕松的環境中學習,把理解詞語與發展語言、發展思維結合,鍛煉和提高了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正像《語言課程標準》所指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言學習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您正在瀏覽第一范文網提供的文章。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的關鍵字!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letgol.com】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草原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6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6
《草原的早晨》新課導入
在回顧了這一單元的學習內容之后,引出“大草原”,播放了一段有關草原風景的視頻,學生一邊欣賞,一邊驚喜地高呼看到的景物,不時發出贊嘆,直到視頻結束,一個個臉上都洋溢著喜悅。很顯然,孩子們被那無邊的充滿生機的草原和那成群的牛羊、奔馳的駿馬等各種動物吸引。正想讓學生說出自己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yxm提前舉手,“老師,看了這么美的草原,我想起了一首詩。”“哦,說來聽聽。”我饒有興趣地說。
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她剛念出詩名,我就深有同感,暗暗夸贊她豐富的聯想,這首詩正是這幅圖景最好的詮釋,其他學生也都跟著她搖頭晃腦地朗誦起來。我立即打住自己的問題,無須多問,只須將視頻再次展示,讓學生頭腦中帶上這首詩,在欣賞的同時體會詩的意境,大草原的美景也就自然圖文并茂地映在學生的腦海。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草原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
教學要求: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按由遠到近的順序觀察圖,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學會本課3個生字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卡片、小黑板、黑卡紙、地圖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 同學們,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誰能說說我們這兒的早晨是什么樣子的?
2. 聽了同學們的介紹,老師覺得蘇州的早晨真是美極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出示課題:草原的早晨指讀—領讀—教學“原”)
3. 看了這個題目同學們想問些什么嗎?(草原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樣子的?草原的早晨和蘇州的早晨有什么不同?……)
出示地圖:指出蘇州(只有針尖那么大)草原(內蒙古地區中國的西北部)通過對比顯示草原地理位置。
二. 講授新課
<一>.看圖學詞
1. 這無邊的草原究竟是什么樣的呢?相機出示掛圖(草原一眼看不到頭)
出示:無邊齊讀
2. 冬去春來,草兒重又長出來了,原本枯黃的草原像鋪了一張嶄新的綠地毯所以我們說草原鋪滿了(出示:新綠齊讀)鋪滿新綠的草原上有些什么呢?請大家看著圖來說說(由近到遠)
相機貼字:近處:羊兒牧民駿馬
(出示一個讀一個,正音;最后齊讀詞語)
<二> 那這么美麗的草原上的早晨究竟是什么樣的呢?自己把課文讀一讀。
檢查自讀:
鞭聲 黎明 寧靜 醒 蹦跳 歌聲
新綠 圈門 奔向 牧民們 牧羊人
(自讀找規律—指讀—開火車—領讀—自讀課文)
響亮的 黎明的 鋪滿新綠的 打破了 醒來了 羊兒
鞭聲 一只只 跨上 追趕 遠處 回蕩著
草原在
(找規律—指讀—領讀—自讀課文:正確)
繼續看圖想想如果你是羊兒你被關了一夜后放出羊圈后你是什么樣的心情?(興奮)那么你們會怎么跑出羊圈?會怎樣奔向草原的?(涌出來蹦跳著齊讀)那么假如你是牧羊人,羊兒這么蹦跳著涌出來你會做什么事?(跨上駿馬追趕羊群齊讀)齊讀黑板上的詞語
<三>出示句子:
1)“啪!啪!”嘹亮的鞭聲打破了黎明的寧靜。(感嘆號表示什么?草原睡著時是靜悄悄的,牧人的鞭聲叫醒了草原,就像媽媽早晨叫我們起床一樣。想想看每天早上媽媽是怎么叫我們起床的?誰能來把它讀好?)
2)遠處,一群群羊兒像朵朵白云在飄動,藍天下回蕩著牧羊人的歌聲。(指讀——哪里停頓——齊讀)
(自讀課文:流利)
<四>女生讀,男生讀,指讀。
<五>范讀通過讀你覺得草原的早晨怎么樣?(美)那它究竟美在何處呢我們下節課再來討論。
三. 教學生字
1. 原說結構教部首說你怎么記住它
2. 動說兩個字的相同處教“力”字旁
3. 打說怎么記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草原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認識5個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能正確、規范地書寫生字。
情感目標: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快樂。
激發學生熱愛大草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難點:看圖理解詞語,啟發想象,感受草原的美麗和牧民的勤勞。
教學用具:光盤、錄音歌曲、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聽!悠悠的歌聲把我們帶到了哪里?(板書:草原)(放錄音歌曲)
今天,老師就要帶大家一起去美麗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樣的。(補充課題:的早晨)
齊讀課題。
二、看圖感知
看!(播放光盤)
你喜歡草原嗎?你喜歡草原的早晨嗎?
三、初讀課文
1.那就翻開書,自己來讀讀這篇課文吧!
2.能把課文再讀給你的好朋友聽聽嗎?
要求:請拼音小博士幫好你的忙,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好朋友仔細聽好,注意糾正錯誤的字音。然后兩人再交換進行,開始!
3.練讀了幾遍課文,那課文有幾個自然段?用手勢來表示。
四、細讀訓練
1.誰來先讀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讀)
評價,指導:你讀得很流利。
好象鞭聲還不夠響亮,誰再試試。
黎明時,草原還沒有蘇醒,是很靜很靜的。讀好:寧靜。
眼前,你看到了怎樣的草原?讀好:鋪滿新綠。
誰愿意當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將草原喚醒。
草原還沒徹底醒來,再來一遍。
齊讀
2.此時,草原開始熱鬧起來,歡樂起來!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學生評價:哪些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讀得還不夠?從朗讀中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
誰來讀好它。誰能超過他。
喜歡羊兒出圈,喜歡跨馬追趕的同學一起來讀吧!
3.讓我們眺望遠處。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草原的遠處十分迷人。誰來讀。為什么這樣讀?
悠悠的感覺讀得真棒!學他的樣子一起來讀。
4.草原真是太美了,這樣美的地方,這樣美的課文,老師也忍不住想和你們一起讀了。
(齊讀)你覺得草原怎么樣,草原的早晨怎么樣?(學生自由發言交流)
五、寫字教學
小朋友把課文讀得這么棒,相信課文中的生字你也能學得很棒。
1.認讀生字卡片
小火車開起來(帶拼音,去拼音)
2.這堂課我們學習兩個生字“動、牧“
自學筆順表,掌握筆順。學生書空筆順。
自己分析字型結構,左右等寬。結合學習新偏旁。
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注意寫字姿勢。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 出示生字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2. 指名認讀,介紹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二、背誦指導
1. 各自朗讀課文,準備口頭填空練習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來了。
(2)羊兒圈門,奔向。牧民們,追趕那。
(3)羊兒像在飄動,藍天下回蕩著。
2. 結合口頭填空,理清文章結構。
3. 讀了課文,我們又懂得了什么?
4. 練習背誦。
三、寫字指導
1. 出示生字:無打處民原新
2. 指名認讀。
3. 仔細看光盤上生字書寫筆順,比較每個生字的結構安排。
指導:“無、民”都是獨體字。“無”最后一筆是豎彎鉤,沿豎中線往下寫,“民”的最后一筆是斜鉤,幅度較大。
“處、原”是半包圍結構。“處”第三筆是平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業
1. 練習描紅。
2. 各自練習書寫生字,覺得難寫難記的多寫幾遍,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3. 背誦課文。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草原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9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92
《草原的早晨》教學設計之二
來源: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多媒體播放草原風光片。
導語:那還等什么,咱們趕快學課文吧!
二、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自讀全文。
㈠學習第1自然段。
【您正在瀏覽第一范文網提供的文章。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的關鍵字!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letgol.com】
1、誰來給我們讀一讀。
師:你覺得她哪些詞讀得特別好?
2、細品第一段。
⑴抓住“啪!啪!”、“響亮”等詞學習第一句。
⑵抓住“鋪滿”、“新綠”、“醒來了”等詞學習第二句。
3、自由讀詞、讀句。
4、指名讀這段。
5、學生有感情讀齊讀這段。
導語:當黎明到來的時候,隨著牧民鞭聲的響起,寧靜的草原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熱鬧的草原是什么樣的呢?
㈡學習第2自然段。
1、自由學習這段(可以左右交流、探討)
★點擊“草原之旅”中的視頻,邊看邊體會草原的熱鬧。
2、相機教學。
讀過課文,看過錄象,你從哪兒感受到了草原的熱鬧?
羊多,羊歡
⑴從文中哪幾個詞語感受到的?
抓住:“一只只”、“涌出”、“羊群”體會羊多。
⑵出示:“涌出”、“蹦跳”、“奔向”
⑶讀好“涌出”、“蹦跳”、“奔向”,體會羊兒當時有多么快活。
⑷男生、女生比賽讀這句。
⑸用上這3個詞,說說我們前不久學校舉行的放風箏比賽的場面。(同桌交流后發言)
師:我校一年一度的放風箏比賽開始了,我們(涌出)了教室,(蹦跳)著(奔向)大操場。
師:你當時開心嗎?快活嗎?
⑹讓我們再來有感情地讀讀這句,感受一下羊兒急于沖出圈門奔向大草原時的開心、快樂。
導語:真是群自在、快樂的羊啊!
牧民樂
⑴小朋友,看了那些騎著駿馬,英姿颯爽的牧民,你想說點什么?
(真快;好威風;騎馬技術高;高興)
⑵請你自己讀讀第二句,看看你能把牧民那開心勁兒讀出嗎?
⑶指名多人讀。齊讀。
此時的草原是多么得歡快、熱鬧啊!羊兒歡,人更歡。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這段。
㈢學習第3自然段。
⑴師范讀,要求:一邊聽一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看羊群圖片,播放牧羊人的歌聲)
⑵(我看到了羊群),“那一群群羊兒像朵朵白云在飄動”什么地方像?
自讀這句體會。
⑶師:羊兒成群的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動吃草,遠遠望去還像什么?左右交流后指名。
⑷(聽到了歌聲),歌聲忽遠忽近,在大草原上空來回飄蕩,這就是“回蕩”。
⑸這是怎樣的歌聲?
⑹指導讀好這段,語速放慢,聲音漸漸放輕,學著老師的樣……指名讀。
⑺在牧羊人悠揚的歌聲中,有感情地齊讀這段。
三、指導背誦。
導語:多美的一幅景象啊!小朋友,這么美的大草原,這么美的課文,我們把它印入腦海,好嗎?
師:選你最喜歡的一段背一背。可以一個人背,也可以和邊上的小朋友一起背,比比誰最有感情。
(相機)喜歡這段的起立背。
四、指導習字。
⑴出示:“牧”、“原”這兩字。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記這兩個字,介紹給大家。
⑵你認識了誰?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⑶多媒體講解各字,并指導學生書寫。
五、拓展延伸。
導語:這堂課小朋友學習得真認真,李老師獎勵大家去大草原游覽一番。(播放《賽馬》)讓我們騎上駿馬,跟隨牧民一起去大草原吧!(做起動作,甩起鞭子,喊起來。)
師:點擊“草原之旅”。自己瀏覽圖片,想看什么就點什么。小朋友們,盡情地享受這次“草原之旅”吧!
★學生自由操作,瀏覽。
六、布置作業。
任選其一,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完成,也可回家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
1、涂一涂:學習了課文,大草原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吧!請你到小畫板中,幫這幅《草原的早晨》涂上顏色,再把它貼到暢所欲言的“涂一涂”中。
2、貼一貼:請你動起小手,到網上搜索漂亮的草原圖片,再把它貼到暢所欲言的“貼一貼”中,讓大家一塊兒來欣賞吧。
師:“草原之旅”即將結束,我相信每個小朋友的感觸都很深,讓我們在這優美的音樂聲中結束本次草原之旅吧!
【您正在瀏覽第一范文網提供的文章。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的關鍵字!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letgol.com】
聽《草原的早晨》有感
邵弘一
前不久聽了李君老師執教的《草原的早晨》一課,深有感觸。這節課真可謂是一節圖美、樂美、情美的語文課。
1、圖美
課一開始,李老師用美麗的草原圖片,fash動畫生動地刻畫出了大草原寧靜、悠遠的意境,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了遼闊美麗的大草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學生的興趣自然而然地被激發出了。
在學文過程中,李老師又結合課文內容穿插圖片、視頻,幫助學生理解字詞,像:“寧靜、新綠、鋪滿”這一類抽象的詞語,使學生通過看圖,有了直觀的感受,激發了學生朗讀的情感。
學文之后,“草原之旅”這一欄目的設計,使學生在學完課文后再次領略了大草原的無限風光,既鞏固了課文內容,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延伸了知識面。
2、樂美
整節課自始至終穿插著帶有草原風味的歌曲、背景音樂,使人仿佛身臨其境,在美麗的大草原上暢游,感受到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底現牛羊”的意境。李老師讓學生在音樂聲中看,在音樂聲中聽,在音樂聲中想,在音樂聲中讀,把學生的情感完完全全帶到了美麗的大草原上。
3、情美
整節課,李老師扎實的基本功,優美自然的過度語言,激發了學生美文美讀的情感,激發了學生表達美的欲望。課上,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搶著讀書,搖頭晃腦地自己品讀,喜愛大自然的情感在瑯瑯的書聲中表達得酣暢淋漓。
【您正在瀏覽第一范文網提供的文章。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的關鍵字!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letgol.com】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草原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10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0
朱鳳娟 發表
《草原的早晨》是一篇文字優美、內容新穎的散文。聽了許穎凡老師上了這一課,感受頗深。細細品味,覺得這是一堂氣氛熱烈的語文課。本來,對于江南水鄉的學生來說,草原是相當陌生的,教學時,教師普遍感到要讓學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進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是十分困難的,往往會出現教師反復引導,學生反應冷淡的冷清局面,但許老師基本功深,在“導”上激活了學生。
一、利用多媒體,引導感知。
上課時,教師先讓學生在圖片的形象中無拘無束地感受草原景象,再讓學生欣賞一段優美的草原風光片。這兩次感知,前者為學生提供了自由廣闊的想像空間,讓學生通過畫面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畫面產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經驗之上的獨特感受;后者給學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圖景,豐富了學生的表象,彌補了因地域差異、經驗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學生想像的缺憾。這樣兩次感知,層次分明,幫助學生自己用心參與,逐步構建起草原的概念,因而感觸是深刻的。
二、利用教材,引導表演。
在理解“一只只羊兒涌出了圈門,蹦跳著蹦向無邊的草原。”這句時,許老師引導學生表演出“涌出”、“蹦跳”等詞,從而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鮮活的畫面,體會到了草原上羊兒的歡快。
三、利用音樂,引導感悟。
在講解“回蕩”一詞時,許老師沒有照搬詞典里的解釋,而是通過讀書、欣賞音樂,引導學生想象來意會。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表達了自己的感受,理解了詞語,豐富了情感,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內容。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草原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認識5個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能正確、規范地書寫生字。
情感目標: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快樂。
激發學生熱愛大草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難點:看圖理解詞語,啟發想象,感受草原的美麗和牧民的勤勞。
教學用具:
光盤、錄音歌曲、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聽!悠悠的歌聲把我們帶到了哪里?(板書:草原)(放錄音歌曲)
今天,老師就要帶大家一起去美麗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樣的。(補充課題:的早晨)
齊讀課題。
二、看圖感知
看!(播放光盤)
你喜歡草原嗎?你喜歡草原的早晨嗎?
三、初讀課文
1、那就翻開書,自己來讀讀這篇課文吧!
2、能把課文再讀給你的好朋友聽聽嗎?
要求:請拼音小博士幫好你的忙,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好朋友仔細聽好,注意糾正錯誤的字音。然后兩人再交換進行,開始!
3、練讀了幾遍課文,那課文有幾個自然段?用手勢來表示。
四、細讀訓練
1、誰來先讀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讀)
評價,指導:你讀得很流利。
好象鞭聲還不夠響亮,誰再試試。
黎明時,草原還沒有蘇醒,是很靜很靜的。讀好:寧靜。
眼前,你看到了怎樣的草原?讀好:鋪滿新綠。
誰愿意當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將草原喚醒。
草原還沒徹底醒來,再來一遍。
齊讀
2、此時,草原開始熱鬧起來,歡樂起來!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學生評價:哪些地方讀得好?哪些地方讀得還不夠?從朗讀中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
誰來讀好它。誰能超過他。
喜歡羊兒出圈,喜歡跨馬追趕的同學一起來讀吧!
3、讓我們眺望遠處。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草原的遠處十分迷人。誰來讀。為什么這樣讀?
悠悠的感覺讀得真棒!學他的樣子一起來讀。
4、草原真是太美了,這樣美的地方,這樣美的課文,老師也忍不住想和你們一起讀了。
(齊讀)你覺得草原怎么樣,草原的早晨怎么樣?(學生自由發言交流)
五、寫字教學
小朋友把課文讀得這么棒,相信課文中的生字你也能學得很棒。
1、認讀生字卡片
小火車開起來(帶拼音,去拼音)
2、這堂課我們學習兩個生字“動、牧“
自學筆順表,掌握筆順。學生書空筆順。
自己分析字型結構,左右等寬。結合學習新偏旁。
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注意寫字姿勢。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出示生字詞:
草原打破新綠無邊牧民遠處飄動
2、指名認讀,介紹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二、背誦指導
1、各自朗讀課文,準備口頭填空練習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來了。
(2)羊兒圈門,奔向。牧民們,追趕那。
(3)羊兒像在飄動,藍天下回蕩著。
2、結合口頭填空,理清文章結構。
3、讀了課文,我們又懂得了什么?
4、練習背誦。
三、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無打處民原新
2、指名認讀。
3、仔細看光盤上生字書寫筆順,比較每個生字的結構安排。
指導:“無、民”都是獨體字。“無”最后一筆是豎彎鉤,沿豎中線往下寫,“民”的最后一筆是斜鉤,幅度較大。
“處、原”是半包圍結構。“處”第三筆是平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業
1、練習描紅。
2、各自練習書寫生字,覺得難寫難記的多寫幾遍,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3、背誦課文。
教學反思:
《草原的早晨》這篇課文是一篇文字優美、內容新穎的散文,寫的是早晨,草原從睡夢中醒來,牧民們趕著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現了草原一片繁榮興旺的新氣象。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在教這課時,我把重點放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方面,從看圖入手,先引導學生按由遠及近的順序,觀察畫面內容,然后再指導朗讀。通過熟讀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因為對大多數學生來說,草原是陌生的,我就從學生實際出發,運用掛圖來展現大草原的美麗,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讓學生充分地讀課文,在課文閱讀分析中,我緊扣了一個“情”字:
一、在導入課文時,激發動機——入情
我說:孩子們,我們生活在現代化的大都市里,到處是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購物娛樂都很方便,但還有一個比大都市更美麗的地方。下面請孩子們聽這首歌描繪的是什么地方:“遼闊的草原,藍藍的天空,潔白的羊群,奔騰的馬兒……就是我的家”。合著優美的歌聲,我不時用手勢、表情進行表演。孩子們被優美的歌聲和我恰當的抒隋表演所感染。
從孩子們的眼神中,我察覺他們向往這個美麗的地方,然后讓他們帶著向往之情去讀課文。
二、在感受課文的'描寫中——動情
如何讓孩子們“動情”呢?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讓學生去感受課文的描寫。所以我主張“強化語感,淡化分析”。
先讓孩子們自由誦讀,然后聽老師范讀,讓孩子們正確把握語氣,把握感情。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總是飽蘸著感情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描繪,用圖畫、音樂、表演的藝術形式,讓他們通過讀去品味。例如:我在處理課文歡樂踴躍這一場景時,想方設法用音樂和圖畫相結合的方法,讓孩子們體會“涌出的…”、“蹦跳的…”、“跨上的…”、“追趕的…”這一歡樂的`場景。此時此刻的課堂,師生都沉浸在一個無形的充滿情感交流的草原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表情朗讀中——抒情
學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發了,他們會情不自禁的進行抒發。
我采用分小組進行賽讀、點名誦讀、小組選代表表情誦讀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盡情的誦讀,抒發他們內心的真切感受。這節課,師生的情感隨課文的情感起伏而推進、延續,使課堂變成了草原,孩子們成了羊兒、馬兒……
學完這一課后,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繪制一幅圖畫。《美麗的草原》,遠處,藍天下的一群群羊兒像朵朵白云飄蕩……這是一幅多美的圖畫。在作業畫展中展示出了學生那一幅幅美麗的圖畫。通過學生親手繪畫,即培養了他們愛美的情趣,又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記憶,真正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草原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內容:
教學要求: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按由遠到近的順序觀察圖,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學會本課3個生字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卡片、小黑板、黑卡紙、地圖
教學過程 :
一. 導入 新課
1. 同學們,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誰能說說我們這兒的早晨是什么樣子的?
2. 聽了同學們的介紹,老師覺得蘇州的早晨真是美極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出示課題:草原的早晨指讀—領讀—教學“原”)
3. 看了這個題目同學們想問些什么嗎?(草原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樣子的?草原的早晨和蘇州的早晨有什么不同?……)
出示地圖:指出蘇州(只有針尖那么大)草原(內蒙古地區中國的西北部)通過對比顯示草原地理位置。
二. 講授新課
<一>.看圖學詞
1. 這無邊的草原究竟是什么樣的呢?相機出示掛圖(草原一眼看不到頭)
出示:無邊齊讀
2. 冬去春來,草兒重又長出來了,原本枯黃的草原像鋪了一張嶄新的綠地毯所以我們說草原鋪滿了(出示:新綠齊讀)鋪滿新綠的草原上有些什么呢?請大家看著圖來說說(由近到遠)
相機貼字:近處:羊兒牧民駿馬
(出示一個讀一個,正音;最后齊讀詞語)
<二> 那這么美麗的草原上的早晨究竟是什么樣的呢?自己把課文讀一讀。
檢查自讀:
鞭聲 黎明 寧靜 醒 蹦跳 歌聲
新綠 圈門 奔向 牧民們 牧羊人
(自讀找規律—指讀—開火車—領讀—自讀課文)
響亮的 黎明的 鋪滿新綠的 打破了 醒來了 羊兒
鞭聲 一只只 跨上 追趕 遠處 回蕩著
草原在
(找規律—指讀—領讀—自讀課文:正確)
繼續看圖想想如果你是羊兒你被關了一夜后放出羊圈后你是什么樣的心情?(興奮)那么你們會怎么跑出羊圈?會怎樣奔向草原的?(涌出來蹦跳著齊讀)那么假如你是牧羊人,羊兒這么蹦跳著涌出來你會做什么事?(跨上駿馬追趕羊群齊讀)齊讀黑板上的詞語
<三>出示句子:
1)“啪!啪!”嘹亮的鞭聲打破了黎明的寧靜。(感嘆號表示什么?草原睡著時是靜悄悄的,牧人的鞭聲叫醒了草原,就像媽媽早晨叫我們起床一樣。想想看每天早上媽媽是怎么叫我們起床的?誰能來把它讀好?)
2)遠處,一群群羊兒像朵朵白云在飄動,藍天下回蕩著牧羊人的歌聲。(指讀——哪里停頓——齊讀)
(自讀課文:流利)
<四>女生讀,男生讀,指讀。
<五>范讀通過讀你覺得草原的早晨怎么樣?(美)那它究竟美在何處呢我們下節課再來討論。
三. 教學生字
1. 原說結構教部首說你怎么記住它
2. 動說兩個字的相同處教“力”字旁
3. 打說怎么記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草原的早晨》教學設計 篇13
……
師:小朋友都讀得很好,老師也想來讀一讀。在老師讀的時候,小朋友可以閉上眼睛,一邊聽老師讀課文,一邊想:你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交流。
生:我好象看見草原很大很大,草原上長滿了很多嫩綠的草。
生:我好像看到很多羊沖出圈門,奔向草原。
生:我好像看見牧羊人騎著駿馬一邊放羊,一邊唱歌。
師:小朋友聽得很仔細,想像真豐富。
生:我想去大草原看看,那兒是不是真的像書上寫的一樣。
師:老師也很想去大草原看看呢,來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草原,去看一看那里的景色。
(多媒體播放一段草原風光片)
師:小朋友,你覺得草原怎么樣啊?
生:草原真大啊!到處是碧綠碧綠的草。
師:你說得真好。“碧綠碧綠”這個詞用得不錯。草原是很大,書上用了一個什么詞來寫草原的大?
生:無邊的草原。
師:說對了,草原大的一眼望不到邊。所以說草原是——無邊的草原
生:我看到草原很美麗。天藍藍的,白云在天空中飄動。
師:你說得真精彩。其他小朋友你們覺得草原怎么樣?
生:我也覺得草原很美麗。草原上到處都有五顏六色的小花。羊兒很多,像天上的白云一樣多。
師:你的語言真豐富,還說了一個打比方的句子,把草原上的羊群比作藍天上的白云,真了不起。看來草原不僅大,而且還很----美麗
生:我聽見牧羊人在唱著響亮的歌,他們肯定生活得很幸福。
師:你不僅會看,還學會思考了。
……
反思:
這是我在教學《草原的早晨》中的一個片段。草原對于江南水鄉的學生來說是陌生的,要讓學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進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有一定的困難。上課時,我先范讀課文,讓學生在老師的朗讀中無拘無束地想像草原景象,再讓學生欣賞一段優美的草原風光片。老師的朗讀為學生提供了自由廣闊的想像空間,多媒體的播放給學生展示了真正的草原風光,豐富了學生的表象,幫助學生構建起草原的概念。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用語言來說說自己的感受。學生的語言正確而富有個性,他們好象融入了美麗的大草原中,加上老師及時的評價和鼓勵,使發言者深受鼓舞,也激起了其他學生的競爭熱情,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