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和牧童說課(精選3篇)
畫家和牧童說課 篇1
《畫家和牧童》這則有趣而發人深省的故事,選自人教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首選課文,以淺顯的語言、生動的文字、精彩的人物對白為我們描述了一個敢于向大人物質疑的牧童形象,以及一個善于接受他人建議的大畫家戴嵩的形象。故事情節簡單適合二年級閱讀,根據文本語言特色和二年級孩子認知特點,確定本課時兩點教學目標:
1.會讀13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積累詞語。
2.讀通課文,關注對話朗讀,在想像、對比中,感受牧童挑戰權威敢于質疑的品質。
古代的小故事,難免與孩子生活形成差距,基于學情,確定本課時的重點是在對話的品讀中,體會人物的品質,這也是本課時的難點。教師在課前搜集相關的資料,人物的背景制作好課件,學生預習課文,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
根據這樣的目標、重難點,“以生為本、以讀為主”的理念,設計五個環節的教學。一、讀題質疑,走進故事。二、整體讀文,詞語積累。三、研讀“稱贊”,感受畫技。四、重點品讀,體悟品質。五、認真書寫,總結延伸。下面具體說說五個板塊的教學設計和設計意圖。
第一板塊讀題質疑,走進故事。
扎實的課堂從課題開始,有效的課堂也從課題開始。直接板書,質疑,理解牧童和畫家,利用“牧童騎黃牛”遷移回憶“牧童”,畫家圍繞“家”,說說怎樣成為家?在說說認識畫家的畫技。在充分的感知后,基于學生的預習,出示本課中的畫家:戴嵩。識記“戴”,讀準“嵩”。
質疑的第一個方面直接梳理后,繼續交流,發現一個大人一個小孩,一個有名一個無聞,對比中感受人物地位、年齡、閱歷諸多的不同。一個題目告訴我們那么多的信息。讓學生了解題目重要的同時,激發孩子對課文學習的期待,在無痕中滲透學法,在此基礎上走進課文,扎實細致、行之有效。
第二板塊整體讀文,詞語積累。
低段教學中生字、寫字是重點之一,這個板塊我從兩個部分達成目標。第一、自由讀文,提出“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的要求,難讀的多讀幾遍”的要求,這樣每一次讀書都給予明確確的目標,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十分必要。第二部分,反饋詞語,出示兩組詞語,第一組“慚愧、和藹、價錢、購買、濃墨涂抹、翹起、驅趕”,是本課要認的字組成,對學生易讀錯的“抹、翹”正音,“抹”是多音字。第二組“贊揚、表揚、稱贊、批評”與“表揚”相關的詞語。讓學生發現詞語的規律。有近義詞和反義詞,這樣歸類學習扎實有趣,滲透了一些識字的規律。
第三板塊研讀“稱贊”,感受畫技
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再讀出“稱贊”,這樣設計與“批評”形成對比,這個環節分兩部分開展。
1.用詞語教學中的“稱贊”為引,請學生找找為什么“稱贊”,預設學生找到兩個方面。其一,課文的第一段“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抓“一……就……”感受畫技,用“一……就……”說句子,這也是作業本中的要求,然后圍繞“一……就……”提升朗讀,引出后面的兩個句子“有的人……”,最后概括出“著名”并板書。其二在課文第二段,“沉思片刻”從時間上李潔,品讀“一會兒……一會兒……”了解駕輕就熟,歸納為一個詞“著名”。兩條線并行,以“著名”引領,這樣的文本感受、語言訓練,體現新課標人文、工具統一的理念。
2.從“著名”到“紛紛夸贊”自然而然,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創設情境,師生扮演,在這樣的對話中,開拓學生滋味想像力和創造力,也從表演中直觀感受到“紛紛夸贊”的意思。
第四板塊重點品讀,體悟品質
這個板塊是教學的重、難點,我根據課程要求,有選擇、有目的、有策略地展開教學,下面我分三步突破難點。
1.從人群中的不同聲音引出六個字“畫錯了,畫錯啦!”請生讀這兩句話,了解“批評”并板書。在標點“!”中讀出牧童的心理,實事求是,在“擠”、“喊”兩個動詞中初步體會牧童敢于質疑的品質,再一次想像人群中的表現,讀好“炸雷”與“呆”,了解這樣的原因。
2.“有理有據”,這樣的六個字并不是憑空的,出示重難句子“這牛尾巴畫錯了。兩牛相斗的時候……“在小組合作中發現不同,想像原因,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里,尊重學生的多元體驗,課標中也指出,于都中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他們的好奇心、探究力,因此我在此設計這樣一個提升的合作、探究過程。交流畫出牛尾巴的形狀,在質疑中出示一些資料,讓生了解到生活實際的重要,體會到牧童的有理有據,我認為這對本課的教學十分重要。
3.在兩個層次的研讀后,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牧童?再次學生牧童的樣子,讀讀牧童的話,天真的、肯定的、自信的、堅持的,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這樣朗讀上升到一個層次,這樣的三個部分,很好地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讓學生的學習也有增量。
第五板塊認真書寫,總結延伸
1.寫字是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由上個板塊總結到“批評“就是這節課的寫字內容。讓觀察,從偏旁、筆順的角度。請生認真看教師的范寫,再由生獨立書寫,交流評價。這樣看似普通的過程,也是讓學生了解寫字的方法,在長期的積累下形成自主寫字的能力和習慣。
2.面對牧童的質疑,畫家又是怎樣的呢?聽到牧童的解答,畫家又有何表示?下節課再學習。給予另一個角度延伸到下一節課。
整個預設過程,關注學生的學習,聽說讀寫結合。讓學生在想像發散思維的同時,融合三維目標,這樣有效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板書是微型的課堂,是故事的大意,也是文本的精華。這里我在畫家的下面寫上“著名“,在“牧童”的下面寫上“批評”,這是文章學習的第一層,而畫家的謙虛在第二課時的學習中呈現。
畫家和牧童說課 篇2
《畫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課文以生動的敘述深深的吸引學生去朗讀、去品味,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于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真是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揮學生在閱讀重的自主性、積極性。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進行“理解、積累、轉化、運用”語言的實踐過程,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語言實踐與發展提供盡可能多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學中,我決定不給學生講空泛的道理,而是采用以讀代講的方法引導學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任務去學習課文、朗讀語句,從而收到思想上的教育。
下面,我就粗略地說一說我的設計思路。
在上課前,我把課題板在黑板上,“畫家”寫的稍大,“牧童”寫的較小,接著情學生說一說我為什么要這樣寫課題,同學們可以各抒己見,答案不唯一,這樣做的目的是想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也為學生理解畫家和牧童身上的優秀品質埋下伏筆。
接下來,在學生通讀課文,了解大意之后,我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戴嵩是個什么樣的人?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著名”“謙虛”。
然后讓學生再讀課文,找一找哪些語句說明戴嵩是個著名的人,哪些語句說明戴嵩是個謙虛的人?這一塊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滲透了兩個句式的訓練,“一……就……”,“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練習說話。與此同時,我抓住課文中不同人物的語言,作為訓練重點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現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及語言,是學生能夠深刻的理解課文,感悟人物品質。
最后,我又出示了一些與人物品質有關的名人名言,與學生共同分享。同時,也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搜集一下與此有關的名言或警句,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畫家和牧童說課 篇3
這是一篇充滿濃郁現代氣息的傳說故事,主要講述的是一個牧童指出唐朝著名畫家戴嵩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的事。課文以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充滿童真真趣的語言滲透了謙虛、從善如流和實事求是、敢于向權威挑戰的人本理念。教學中我充分發揮教材的潛在優勢和學生中的人文資源,注重學生的真實體驗,將課堂交于學生,賦予他們暢所欲言、主動思考的空間,并注重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充分感受戴嵩的謙虛和牧童的勇敢,逐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下面,我就粗略地說一說我的設計思路。
一開課,我就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感悟畫家和牧童身上的優秀品質。
然后讓學生讀課文,找一找哪些語句說明戴嵩畫畫的本領很大?這一塊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在教學中,我滲透了兩個句式的訓練,"一……就……","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練習說話。與此同時,我抓住課文中不同人物的語言,作為訓練重點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現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及語言,使學生能夠深刻的理解課文,感悟人物品質。如將學生帶入"紛紛夸贊"的情境,分角色朗讀,使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與文本交流直接對話。再如當戴嵩聽到牧童提出異議時與他對話時的態度和語氣,練習分角色朗讀,從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戴嵩的品質。同時我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如"想象一下除了商人和教書先生,還會有什么樣的人,怎樣稱贊戴嵩的畫呢?","當牧童擠進來大喊'畫錯了!'時,剛才紛紛夸贊的人們心理會想些什么呢?"。這些創造性的說話訓練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趣。又如課文學到最后,學生已感悟出兩個人物的品質。我在這時設計了"你有什么話想對虛心的畫家或勇敢的小牧童說嗎?"這一創造性說話訓練的環節,馬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情緒又一次被調動了起來。
最后我特別注重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如在完成《畫家和牧童》的各項教學目標后,積極進行教學拓展,把文中提到的《斗牛圖》給同學們進行展示,并將唐代畫家戴嵩的人物知識和其他的作品進行了簡略的講解,使學生的學習情趣在這里進行了升華。擴大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