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集合(精選3篇)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集合 篇1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二、板書課題,初讀課文。
1、邊聽課文錄音邊默讀課文,畫出本課的生字新詞。
2、利用拼音讀課文,初步感知。
三、學習生字,識記生字。
1、出示田字格生字。
2、老師領讀,學生齊讀。
3、去掉拼音讓學生試讀。
4、分析易混字的讀音。
四、認讀生字,鞏固生字。
1、卡片出示生字。
2、學生利用拼音試讀。
3、教師正音。
4、教師范讀,學生試讀。
五、指導書寫。
1、學生觀察生字的位置,說說。
2、教師指導較難寫的生字。
3、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4、學生寫,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
二、齊聲朗讀,感知課文。
1、剛才同學們聽得很認真,下面我們來一起讀讀課文,看看課文是由幾個自然段組成?給每段加上小標題。
2、指名讀并思考。
3、指名回答。
三、展開討論,深入課文
1、剛才同學們表現很好,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的是什么事?
2、指名回答。
3、你們喜歡哪只青蛙,為什么?
4、分組討論并回答。
5、大青蛙和小青蛙欣賞著從井口射進來的一縷陽光時,想到什么?
6、讀對話理解。
7、你們認為誰說得對?
8、根據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指導朗讀。
9、小青蛙想從井里跳出去,它是怎么做的?同學們畫出句子讀一讀。
10、出示句子,學生比較討論。
小青蛙爬出井外,它看到什么?大青蛙呢?
四、談談議議,體會感情。
我們應該學習小青蛙的什么精神?以后你決定怎么做?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集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生能認識本課的13個生字;寫好本課的6個字。
2、學能讀動課文,基本把握課文內容,了解動物過冬的知識。
3、學生能初步認識日記的特點;學習寫日記。
4、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5、學生能從自然的變化中感受歲月的交替;建立與動物、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生認識本課的13個生字;寫好本課的6個生字;基本把握課文內容,了解動物過冬的知識。
難點:學習寫日記。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學生日記幾篇。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松鼠也會寫日記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讀一讀,好嗎?
二、感知課文。
1、學生自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同桌互相幫助解決。
2、聽老師讀課文,注意聽準字的讀音。
3、認讀課文里不認識的字,再讀課文,想一想松鼠在日記里寫了寫什么內容?
4、選自己喜歡的一篇日記練習讀。
5、展示讀,讀后師生評價。
三、學習課文。
小組合作學習。
1、你覺得哪一篇日記寫的是冬天?
2、學習寫冬天的日記。
(1)自己讀,想一想讀懂了什么?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2)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再讀課文。
(4)認讀生字。
(5)小結學習方法。
3、小組學習第一、三篇日記。
(1)小組自主選擇喜歡的一篇日記,讀一讀,并由記錄員負責填寫表格。
(2)展示交流。
(3)再讀一、三篇日記。認讀生字。
4、通讀全篇課文,回歸整體。
再讀全文,交流自己的發現。
5、擴展談話。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動物過冬的知識?
四、課外延伸。
收集有關動物過冬的資料,下節課交流。
第二課時
師:你們看,當小松鼠睡得正香的時候,一場暴風雪來臨了。(演示動畫:暴風雪的畫面)
師:誰來說說你看到什么,聽到什么?(生爭先恐后地舉手,有的情不自禁地站起來。)
生:我看到大片大片的雪花從天上落下來。
生:我看到樹上、地上都是厚厚的雪,大地一片白茫茫。
師:你還能用上“白茫茫”這個詞,真棒!
生:我聽到風呼呼地刮著,真可怕!松樹被吹得東倒西歪的。
師:是呀,風刮得很緊,雪下得很大。這就是1月20日這一天。小松鼠是怎么度過的呢?我們一起學習《松鼠日記》第二則。
師:誰來告訴大家,通過自學和小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冬天,暴風雪會襲擊松樹林。
師:你能把文中的句子讀一讀嗎?(生讀文。)
生:我覺得他這個“很”字應該讀得重一些。
生:我覺得他這個“啊”讀得很好,我們好像真的看到了暴風雪。
生:老師,我想讀一遍,行嗎?(生讀,其他學生情不自禁豎起大拇指。)
師:可見這位同學讀得不錯,大家一起讀吧。(齊讀)
生:老師,我知道松鼠吃秋天曬在松樹上的蘑菇干。
師:那些蘑菇干好吃嗎?
生:我想應該是不太好吃。因為都曬干了,沒有一點水分,不新鮮了。
生:我還知道獾在冬天要冬眠,他要等到明年春天才出來活動。
師:你從哪里知道的?
生:我從課文倒數第二自然段知道的:只見獾住的洞前面立著一塊木牌,上面寫著他的啟事:“我準備過冬了,打算一直睡到明年春天,請朋友們不要打擾。”
師:(微笑地點點頭)你能邊讀邊思考,這是讀書的好方法。(幾個學生迫不及待地舉起手來。)
生:老師,我有一個問題:什么叫“啟事”?你們讀一讀就會明白的。(生讀啟事)
生:我知道,啟事就是把自己要說的話寫下來告訴別人。
師:你真聰明。
生:老師,為什么松鼠在秋天收藏的不少松果,可記不得藏在哪兒呢?
師:是呀,為什么呢?
生:我知道,是因為松鼠的記性不好。
生:是因為松鼠太笨了,不知道做記號,所以找不著松果。
生:(話音剛落,馬上站起來)我認為是因為雪下得太大了,把松鼠做的記號蓋住了,所以很難找到。
師:小朋友們真會動腦筋,你們覺得哪個的答案最合理呢?
生:(大部分)最后一個答案。
師:××同學能聯系課文解答這個問題,好樣的!(師生一起鼓掌。)
師:通過松鼠的日記,我們了解到松鼠和他的朋友獾是怎么過冬的。小朋友們,你們還知道其他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嗎?(學生爭先恐后地舉起手來。)
生:老師我知道,在加拿大,有些山鼠,冬眠長達半年。冬天一來,它們便掘好地道,鉆進穴內,將身體蜷縮一團。這時,即使用腳踢它,也不會有任何反應,像死去一樣。
師:你怎么知道的呀?
生:我是看《動物世界》知道的。
師:你的知識面真廣。
生:刺猬冬眠的時候,簡直連呼吸也停止了。生物學家曾把冬眠中的刺猬捉來,放入溫水中,浸上半小時,才見到它蘇醒。(學生們哈哈大笑。)
生:老師,昆蟲也要冬眠,
師:哦,(很吃驚,神秘的樣子)那它是怎么冬眠的呢?
生:昆蟲主要是靠降低體內液體的冰點,從而提高抗寒能力,辦法就是產生大量的“防凍液”。我是通過上網了解的。
師:這是個獲取知識的好辦法。
生:老師,我知道大黑熊到了嚴冬季節,都躲進了樹洞里睡大覺,餓了就用舌頭舔舔那富有營養的熊掌。師:真有意思。
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通過各種辦法,了解動物是怎么冬眠的。動物的生活多姿多彩,虛心好學的同學就能去發現它,獲取知識上的快樂。
《松鼠日記》以日記的形式,擬人的手法,向小朋友介紹了松鼠、刺猬、獾如何過冬的知識。讀來生動活潑,富有童話色彩。備課時,我以為學生對本篇課文一定會充滿興趣,朗讀、理解應不成問題。至于日記的形式,學生從一年級就開始寫畫訓練,(即在每一幅自己喜歡的、畫得有意思的畫上寫幾句話,再注明日期。)可以說在這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礎。
在學習《松鼠日記》一課時,由于學生對大雪感知的缺乏,老師借助多媒體創設情境,讓他們感知“暴風雪”壯觀場面,情感上引起共鳴,這個環節的設計不僅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也讓他們充分感知了冬天風的緊,雪的大,了解小松鼠是怎樣過冬的。
教學過程中,我還設計了讓學生自讀自悟、質疑解疑這一教學環節,即通過四人組的討論、大組匯報學習中相互傾聽小伙伴的發言,共同求得多種答案,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發現問題。在與他人互動交往中,新的思考、潛在的智慧火花在同伴的啟迪下得到碰撞和開發,既求異也求同。因此,在交流中有的同學從文中刺猬寫的啟事中讀懂了“刺猬在冬天要冬眠,他要等到明年春天才出來活動”;有的同學質疑“什么叫啟事”,此時我并非急于解開答案,而是把問題放回到課文中,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啟事”,進行解疑。這種相互交流、相互補充的學習,不僅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和共同探究的精神。孩子們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學習,情緒高漲,思維活躍,充分體驗到合作的快樂。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集合 篇3
一、教學要求
1、會說繞口令,并能說得正確、清楚、快速。
2、能聽清楚別人說的繞口令,并能進行評議。
二、教材說明
本課用圖給我們展示了同學們相互說繞口令的有趣情境。告訴我們本課口語交際就是分小組互說互評繞口令。
能快速說清楚繞口令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老師和學生都準備一些繞口令,并背下來。
(二)上課時,先請一個同學上臺說繞口令,教師引導同學們進行評議。評議的重點是說得流利、口齒清楚。
(三)把同學們分成若干小組或自愿組合,提出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能快速地說清楚,聽清楚,會評議。
(四)分組說、聽、評繞口令。
(五)評選出繞口令說得最好的同學給以表揚、獎勵。
四、資料
繞口令:也叫拗口令。一種語言游戲。是將聲母、韻母或者音調極易混同的字,組成重疊繞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氣急速念出來。因為要說得快,讀音容易發生錯誤,這樣可以訓練發音的準確和思維的敏捷。
附:繞口令兩則
小花鼓 藤條和銅鈴
一面小花鼓, 高高山上一條藤,
鼓上畫老虎。 藤條上面掛銅鈴。
寶寶敲破鼓, 風吹藤動銅鈴動,
媽媽拿布補。 風停藤停銅鈴停。
不知是布補鼓,
還是布補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