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設計(精選16篇)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課文是一首兒童詩,通過記敘“我”將心愛的蟈蟈送給盲婆婆的故事,贊揚了少年兒童主動關心、幫助他人的好思想、好行為。全詩緊扣“送”字,抓住人物的特征,寫“送”的用意和蟈蟈的歡叫,洋溢著童心和意趣,充分展現了兒童美好的心靈世界。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5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5個只識不寫。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詩歌內容,教育學生要奉獻愛心,主動關心、幫助殘疾人。
【教學重點、難點】
1、詞句的訓練,指導朗讀和背誦。
2、第三小節的理解。
【課前準備】課文錄音、投影片、詞卡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齊讀。
2、釋題:蟈蟈是一種身體綠色,能發出清脆聲音的昆蟲,盲婆婆指失明的老年婦女。
二、初讀課文。
1、朗讀課文,找出生字。
2、教學生字。
生字 讀音 部首 筆畫 組詞 筆順
盲
喜
鄰
替
野
童
難
忘
3、理解詞語。
喜滋滋:歡喜的樣子
鄰居: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田野:有農田的野外地區
歡樂:歡喜和快樂
童年:兒童時代
清波:碧清的水
4、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三、指導書寫。
野:“里”的最后一筆改為提。
喜:下面的口要比上面的口大些。
替:左上的第四筆是點,第八筆是捺,日稍扁些。
難:“又”的最后一筆改為點。
四、當堂鞏固。
完成《習字冊》上的描紅練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書空下列字的筆順,并組詞。
盲喜鄰替野童難忘
二、分析理解。
(一)
1、齊讀。
2、“我”提回蟈蟈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
3、“我”送蟈蟈給盲婆婆時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從哪個詞可以看出。
(二)
1、指名讀。
2、這是一只怎樣的蟈蟈?(美麗,會唱歌)
蟈蟈真的會唱歌嗎?“我”為什么會這樣說?(因為蟈蟈的叫聲很動聽)
從第二句你知道平時“我”是怎樣為盲婆婆解悶的嗎?哪一個字能體現“我”對盲婆婆的尊敬?(您)
。ㄈ
1、指定小組齊讀。
2、“歌聲”指誰的?“歌聲會領你走進田野”是什么意思?(蟈蟈長在田野里,它的叫聲會讓你聯想到田野的景色。)
盲婆婆能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嗎?(不會,但她可以想像,從而看出她心里很高興。)
3、出示投影片。
。1)圖上描寫的是什么景象?(盲婆婆隨著蟈蟈的叫聲,仿佛來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溪的清波,回到了歡樂的童年。)
。2)從盲婆婆的神情,可以看出什么?(蟈蟈為盲婆婆帶來了不少歡樂)
(3)盲婆婆還會看到什么,想些什么?
。ㄋ模
1、比較2、4小節,(第一句相同,意思不相同,第四節中表示的意思更深。)
2、夸蟈蟈唱得好聽有什么用意?(蟈蟈會為婆婆帶來更多的歡樂。)
3、鞏固認識“……”省略句。
三、總結全文。
這首詩通過描寫“我”送蟈蟈給盲婆婆,為盲婆婆送去了許多歡樂的故事,表現了少先隊員對殘疾人的關心,幫助,這種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四:當堂鞏固。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指名朗讀課文。
二、指導背誦課文。
1、聽課文錄音。
2、指名讀,引導背。
3、自由練背。
4、同桌互背,教師抽背。
三、當堂鞏固。
1、指名背誦課文。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地提回了一只的蟈蟈,滋滋地送給了(0家的婆婆。
。2)、歌聲會領您走進,小溪流淌的。歌聲會把您帶回,相起往日的。
。3)、婆婆,婆婆,這是一只會的蟈蟈,在我的時候,就讓它(0我給您。
四、作業 。
1、組詞。
你鄰里居
您領野尾
2、把詞語組成句子寫下來。
婆婆一只我綠色送給蟈蟈的
想起讓歡樂婆婆了歌聲童年的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婆、綠、鄰、居”等,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
1.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大屏幕出示蟈蟈圖)這是什么?出示:“蟈蟈”。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有關蟈蟈的故事。揭示課題:5、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2.教學“盲、婆”。
3.質疑。你們看了這個題目,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
過渡:課文是一首敘事詩,F在我們來讀課文,想一想,文中有沒有把大家想知道的事情,告訴我們?
1.聽課文錄音朗讀。
2.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
3.檢查交流。(1)蟈蟈是誰送的?(2)為什么他送蟈蟈給盲婆婆?
4.小結。
三、教學生字。
1.出示蟈蟈圖,這只蟈蟈是什么顏色的?大屏幕出示“綠”,拼讀lü。
提問:你覺得“綠”字哪兒最容易寫錯?
用“綠”組詞并說話。大屏幕出示:
綠
綠色
______是綠色的。
綠_________
2、教學“鄰居”。大屏幕出示:
鄰居
我的鄰居家有_____________。
鄰居之間要。
3、教學“樂、喜”。大屏幕出示:
樂呵呵喜滋滋
笑
爺爺地說:“你真是個好孩子!”
4、鞏固練習。
(1)讀生字。
。2)讀詞語。
四、練讀課文。
過渡:剛才這些生字,小朋友讀得很準確。學了這幾個生字以后,你能把課文讀得更好嗎?
1.學生先自由讀,同桌互相聽。
2.指名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來。
五、寫字指導。
過渡:請大家翻開《習字冊》,觀察一下,怎樣在田字格里把下面幾個字寫得漂亮呢?
。ù笃聊怀鍪旧郑浩啪G鄰居)
1.分析字形。
2.范寫。
3.學生描紅。
4.評價交流。
六、作業。
1.抄寫生字。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后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有兩個方面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思想:一是在識字教學的時候,把字、詞、句的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識字和語言的表達能力,突出了學習的綜合性;二是引導學生讀題、審題,自己確定學習的目標,組織學生討論,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設計 篇3
還沒上過第一課時的公開課,很想嘗試。以此來改變自己一貫懶散的教學思路。
于是“一人一課”,選擇了上第一課時。開始還抱著偷懶的心理,第一課時嘛,思路比較清晰,備起來就會比較輕松?烧嬲聛,才發現,原來,仔細思來,第一課時還真不簡單。
一、體驗,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
前一天晚上,便布置學生閉著眼睛做幾件事,看自己碰到什么困難了,心里
又有哪些感受呢?有了這樣的體驗,學生慢慢地理解了盲人生活的艱難,簡單地交流后,板書了“盲婆婆”這個詞,立刻問道:“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盲是么意思嗎?”學生的回答很是真實可愛。
“就是眼睛看不見了!
“是說看不見光明了!
“是說他的世界一片黑暗了!
正是由于有了這樣的體驗,學生理解了這個字,同樣也記住了這個字。再讀“盲婆婆”這個詞時,一雙雙小眼睛里滿是同情接著,這一瞬間,又何嘗不被他們感動呢?“婆”這個字的學習,讓他們想想還有哪些字是女子旁的,為什么呢?學生一下報出了好多,有學過的,也有沒有學過的,接著,他們發現,原來“姐、妹、姨、媽、奶、姑、娘”這些不都是女的嗎?快樂在小眼睛里蕩漾。再次觀察,女作偏旁和作底的時候,書寫一樣嗎?得出結論,“橫”的變化最大了。書空的時候,小手畫得可起勁了,還用最響亮最長的聲音喊出那一筆“橫——”呵,提醒我這個字怎么寫呢!
二、插圖,給課堂增添生機
靈感也許就在一瞬間。上課前一天晚上,琢磨著有些環節生硬了些。突然,就注意到課文中那一幅插圖,一般都放在講解課文的時用的圖這時好象有了用武之地。于是就有了兩次插圖的運用,第一次,用圖中盲婆婆的笑容留下懸念,引導學生認真傾聽范讀課文,思考盲婆婆的笑容從何而來。第二次,出示整幅圖,讓學生想象練說:圖上畫了誰和誰?他們干什么呢?從而過渡到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學生的回答使整個課堂“動”著。
三、傾聽,使課堂更加和諧
喜歡看他們閃動的眼睛,靜靜地聽老師、學生發言的樣子。那時候的課堂和諧而又美麗。課堂上一句話、一個眼神,他們會立刻有回應,那時,會覺得,這真是你和孩子們的課堂。
正想著“綠、鄰、居”三個生字還是沒能夠放到適當的地方進行字型記憶時,下課鈴還是歡快地響了起來,盡管心中很不情愿,可也沒辦法,只好把這個目標留到下一課去實現了。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設計 篇4
[課題(學科和年級)]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 語文 二年級)
[教材簡解]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是一首兒童敘事詩。通過記敘小男孩將心愛的蟈蟈送給盲婆婆的事,表現了少年兒童關愛他人,尤其是關心身邊殘疾人的好思想、好行為。教學時既要抓住“送蟈蟈”敘事線,又要抓“獻愛心”的情感線,引領孩子去品讀、去感受、去體驗!
[目標預設]
1、知識目標:
。1)學會生字以及由這些字組成的詞語、并在語境中理解生字詞。
。2)會認讀、書寫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力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多媒體出示課文中的插圖,指導學生觀察、練習說話!
3、情感目標:
通過朗讀感悟,激起學生奉獻愛心、主動關心他人、尊老幫殘的美好意愿!
[重點、難點]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指導學生觀察、練習說話!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激起學生奉獻愛心、主動關心他人、
尊老幫殘的美好意愿。
[設計理念]
1、“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教學時既要抓住“送蟈蟈”的敘事線,又抓“獻愛心”的情感線讓學生多些自己領悟出來的,以疑導學,多給學生發揮主體性的空間和時間,從而深刻地理解感悟學習內容。我準備創設情境,運用圖來助讀,思來促讀,讀中品情,讀中悟理。讓他們在積極、主動的思維中,邊讀邊想象,讓他們在讀、悟中感受人物內心,在豐富的情感活動中,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引導個性化閱讀。在有情有趣的閱讀與體驗中自主,激起學生奉獻愛心、主動關心他人、尊老幫殘的美好意愿。
2、語文教學中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抓住語文的本質特點,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思,在語文課堂采取多種多樣的手段激發識字、寫字的興趣,引導二年級孩子學語言、用語言!
[設計思路]
教學時,圍繞課題先讓孩子質疑,然后在讀書初步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解疑,再緊扣詩歌的內容引領學生反復誦讀詩歌,理解感悟。精讀課文第一小節時,
抓住“樂呵呵”、“喜滋滋”兩個詞語,讓學生體會小男孩把蟈蟈送給盲婆婆的喜悅之情。學習第二小節時,抓住“替”一詞,讓學生體會小男孩平時可能會給為盲婆婆做些什么事?精讀第三小節的時候,引導學生觀察圖畫,讓學生想象蟈蟈的叫聲讓盲婆婆,仿佛看到了什么?也回想起哪些歡樂的往事?讓學生創編詩歌,享受創造美。最后總結全文,聯系實際對學生進行關愛他人的教育。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請你看著這幅圖,能完成這組填空嗎?(課件出示:一個長著明亮大眼睛的男孩(課文中的小主人公)的圖片,( )的眼睛,( )的眼睛)對呀,我們小朋友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眼睛讓我們看到紅的花,綠的樹,眼睛讓我們看到清澈的小溪,湛藍的天空,茂密的山林,讓我們看到身邊這個美麗、精彩的世界。
2、 昨天,老師讓小朋友們試著回去閉上眼睛做一些事的時候,你都遇到哪些困難?那時你心里又有什么感受呢?(著急、難受、緊張、害怕……)
3、 小朋友才閉上了眼睛一會兒,就遇到了這么多的困難,那要是一個人她的眼睛看不到光明,永遠生活在黑暗中,那她會怎樣呢?(孤單、寂寞、難受……)成天面對著黑暗,會覺得孤單、寂寞、難受……
4、是呀,就有這樣一位婆婆,她眼睛看不見了,出示詞卡:“盲婆婆”,讀詞語“盲婆婆”。“婆”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一個生字,兩個字在一塊時,后面一個要讀輕聲,跟老師一起讀。有什么好方法能記住它呢?對了,婆婆是女的,這樣的字還有很多。比如:媽媽的媽、姐姐的姐、妹妹的妹妹、姑娘等觀察一下,婆下面的“女”和其他幾個字寫法一樣嗎?伸出手,跟老師一起書空,注意,下面的女要擺得穩,關鍵就是要寫好這個長橫!
老師在田字格內范寫,學生書空,重點提示長橫的寫法以及生字筆順!
這位盲婆婆多可憐哪!
5、不過有人給她送東西來了!出示:“送給”、“的”。什么呀?出示:“蟈蟈”。 (出示蟈蟈圖) 蟈蟈是一種身體綠色,能發出清脆聲音的昆蟲!
4、齊讀課題: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1)真了不起,兩個輕聲一下子都讀準了,我還想再聽一遍!
(2)讀了課題,小朋友有什么疑問嗎?(預設:①誰送給盲婆婆蟈蟈?②怎樣送盲婆婆蟈蟈?③為什么要送給盲婆婆蟈蟈?④盲婆婆收到了蟈蟈,有什么反應?)
(3)下面老師為大家朗讀課文,仔細聽,看一看疑問能不能解決?聽老師范讀課文。
二、初讀詩歌,了解大意!
1、師范讀詩歌!
2、你們想不想自己也讀一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自由讀課文!
、艡z查字音。
開火車讀生字。
生字是不是都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呢?說說需要注意什么?
您和鄰(鼻音和邊音)鄰和領(前鼻音和后鼻音)難(前鼻音多音字)
⑵讀詞語。
綠色 你見過綠色的什么?多么漂亮的顏色啊!
鄰居 ①“鄰居”是什么意思?( 人們聚居在一起,臨近自己居住地的其他居住者。)
、谡J識你們家鄰居的舉手,是誰?
、壅n文中誰和誰是鄰居?(盲婆婆、小男孩)
歡樂
⑶這么多的生字、詞語的音都讀準了,掌聲送給你們!
⑷我們再讀一讀這首小詩,老師的要求提高了,讀通句子,長的句子多讀幾
遍。你們覺得哪句最長,比較難讀?指名讀長句子。
、勺铋L的句子也讀通順了,你能不能把課文讀正確、流利了?生自由讀!
、蔬@是一首兒童詩,每小節之間會空一行,共有幾小節?指名分節讀課文。⑺小朋友們真會讀書,句子讀通順了,小詩自然也就讀通了,你們學的得真認真!
3、全班交流!
、耪l送給盲婆婆蟈蟈?(鄰居家的小男孩,就是那個長著明亮的大眼睛的小男孩。)
⑵怎樣送盲婆婆蟈蟈?(喜滋滋)
、菫槭裁匆徒o盲婆婆蟈蟈?(這是一只會唱歌的蟈蟈,在我上學的時候,就讓他替我給您唱歌。說明小男孩關心盲婆婆。)
、苊て牌攀盏搅讼X蟈,有什么反應?(這個有點困難,學生可能一下子說不上來。)
4.下面我們來細細品讀詩歌,相信小朋友不僅能能解開所有的疑問,還會有更多的收獲!
三、具體學文,了解內容,體會情感。
。1)學習第一小節,感受送蟈蟈的快樂。
①師述:看圖,說說小男孩送出蟈蟈時,他的心情怎么呢?
②書上是怎樣用詩的語言來描述這幅場景的呢?自由地再去讀讀這一自段。
、壑缸x!
交流:小男孩帶來的是一只什么樣的蟈蟈呢?(綠色、會唱歌、可愛……)
。ㄕn件出示蟈蟈圖片,點擊蟈蟈叫)
蟈蟈披著一身翠綠的外衣,非常可愛,還會唱歌呢,多有趣呀!
④假如你們也有這么可愛的蟈蟈,你們舍得送人嗎?說說你的理由!
、菘烧n文中的小男孩卻把它送給了鄰居家的盲婆婆,他愿意嗎?從哪兒讀出來!
。c:“樂呵呵”“喜滋滋”由黑變紅)來,帶著笑容讀一讀,像這樣的表示開心的詞還有嗎?
就讓我們一起來快樂地讀讀這些詞語吧!
。ㄕn件出示:笑瞇瞇 笑哈哈 笑嘻嘻 喜洋洋 樂呵呵)
⑥送出蟈蟈時,小男孩看到婆婆滿臉的笑容,自己也快樂起來了。讓我們一起來快樂地讀讀第一小節,讀出他們的快樂!
。2)學習第2-4小節,潛心會文
小男孩高興地把會唱歌的蟈蟈送給了盲婆婆,還有滿肚子的話要對婆婆說呢,瞧他都說了什么了?自由地去讀一讀2、3、4小節!
學習第二小節
①、讓我們讀一讀書上的話。(自由讀、指名讀)
、、這一個“您”,(課件點“您”變紅)表示非常尊敬。誰再來試試?(引導把 “替”讀好)
、邸⒙犃怂麄兊睦首x,知道小男孩為什么要送蟈蟈給盲婆婆嗎?平時,小男孩不上學時,他都會為盲婆婆做些什么?
④、他會做許多事來解除盲婆婆心中的寂寞。在上學的時候,他也時刻惦記著盲婆婆。他知道蟈蟈能幫婆婆消除寂寞,就送給盲婆婆一只蟈蟈。
⑤、小朋友,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男孩?(關心盲婆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2自然段,讀出小男孩對盲婆婆的關心!
學習第3小節
學習第一句:歌聲會領您走進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僬埻瑢W們結合圖畫讀這一節。邊讀邊想一想:婆婆在蟈蟈聲中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想到什么?生自由朗讀!
②蟈蟈那美妙動聽的歌聲給盲婆婆帶來了什么呢?歌聲會領她走進田野,她好像看到了什么了?(小溪流淌的清波)你眼前好像也看到這條小溪嗎?是什么樣的呢?(清清凌凌,小魚,)歌聲會領她走進田野還會看到什么呢?(想象春天、夏天、秋天不同的美景)
、蹘煟菏茄!蟈蟈的歌聲使她仿佛置身于美麗的大自然中,享受著陽光雨露,
感受著鳥語花香,見到凌凌的小溪從金色的田野中丁冬的流淌著,多美!指名讀!
、苋绻憔褪窍X蟈,你最想把盲婆婆帶到哪里去?
⑤她聽著想著,從她的表情上你們感受到什么?心中充滿了歡樂,你能把歡
樂的感覺讀出來嗎?
聽了你的讀,我們仿佛也走進了田野,找到了歡樂。
學習第二句:歌聲會把您帶回童年,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
、 蟈蟈那美妙動聽的歌聲不僅會領盲婆婆走進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還會——?(帶回童年,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
、谀銈兿胂笠幌滤叵肫鹜昴男┛鞓返耐?
(吹草葉,挖野菜釣魚,捉蝴蝶,)
③講一個指導讀一次。(歌聲會把您帶回童年,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
。 難忘什么意思? 深深的印在腦子里了。)
④ 想起了童年的歡樂,她的心情怎樣?你能讀好嗎?
⑤蟈蟈那美妙動聽的歌聲給讓雙目失明的盲婆婆好象又能看到了這世界
許多美麗的東西,想起了許許多多的快樂。
引讀:歌聲會 , 歌聲會 。
、拊囍痴b (歌聲會 , 歌聲會 。)
、咝∨笥,你知道蟈蟈的歌聲還會怎樣呢?照著書上的句子能試著說說嗎?
歌聲會領您走進公園,看到 !
歌聲會把帶您帶回草原,看到 !
歌聲會把您帶回森林,聽到 !
歌聲會把您帶回二(9)班,看到 !
歌聲會 ,看到 。
。 課件出示:歌聲會_________,__________。)
、嗥牌判闹胁辉偌拍,孤獨。因為蟈蟈的歌帶她走進了五彩繽紛的世界。讓我們讀一讀。
學習第4小節!
①我們多么希望盲婆婆能享受歡樂的生活。可是她的眼睛是看不到光明的,讓我們也來做一只蟈蟈,給她帶去歡樂。齊讀最后一自然段。課件出示
、谶@“咯咯”是什么呢?“咯咯咯咯咯咯”,一邊聽著一邊想著,(由重到輕)
③這里有六個點。(課件出示:省略號變紅)老師不明白,誰知道?(是蟈蟈的歌聲,是我對盲婆婆的關心讓她快樂的笑聲!......)
④、指導朗讀。
在盲婆婆的耳邊一直圍繞著蟈蟈的歌聲 ,引讀“咯咯咯咯咯咯”!
歌聲是那樣的歡樂,盲婆婆是那樣的開心 ,引讀“咯咯咯咯咯咯”!
讓我們把這個動人的故事記在心里,引讀“咯咯咯咯咯咯”!
⑤.指導背誦。
四、全文小結:
1.學了這首詩歌,你有什么收獲?
2、是啊,學了這首詩歌,我們感受到了這個小男孩對婆婆無微不至的關愛,他給婆婆送了只會唱歌的蟈蟈,他把蟈蟈的歌聲送給了婆婆,把歡樂送給了婆婆,更把自己真誠的愛心送給了婆婆。給婆婆送去了光明。婆婆開心了,他自己更開心。小朋友們,請把你們的愛心撒向每一個人。因為你給別人帶來歡樂的同時,也會享受到更大的快樂!
五、學寫生字。(鄰 居 替 您 領 童 難)
1、出示生字,認讀。
2、提問:你什么好辦法記住它?
3、師范寫,生書空。
重點指導童、綠、您
童:(觀察,什么筆畫最多?書寫時有什么注意點呢?哪橫長,哪橫短。)
綠:(下面不要寫成水。)
您:(臥鉤的寫法。)
4、完成《習字冊》。
5、評價學生的字。
六、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為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做一件事。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生字“婆、綠、鄰、居”等,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
一、揭題,質疑。
1.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ù笃聊怀鍪鞠X蟈圖)這是什么?出示:“蟈蟈”。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有關蟈蟈的故事。揭示課題:5、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2.教學“盲、婆”。
3.質疑。你們看了這個題目,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
過渡:課文是一首敘事詩。現在我們來讀課文,想一想,文中有沒有把大家想知道的事情,告訴我們?
1.聽課文錄音朗讀。
2.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
3.檢查交流。(1)蟈蟈是誰送的?(2)為什么他送蟈蟈給盲婆婆?
4.小結。
三、教學生字。
1.出示蟈蟈圖,這只蟈蟈是什么顏色的?大屏幕出示“綠”,拼讀lü。
提問:你覺得“綠”字哪兒最容易寫錯?
用“綠”組詞并說話。大屏幕出示:
綠
綠色
______是綠色的。
綠_________
2、教學“鄰居”。大屏幕出示:
鄰居
我的鄰居家有_____________。
鄰居之間要。
3、教學“樂、喜”。大屏幕出示:
樂呵呵喜滋滋
笑
爺爺地說:“你真是個好孩子!”
4、鞏固練習。
。1)讀生字。
。2)讀詞語。
四、練讀課文。
過渡:剛才這些生字,小朋友讀得很準確。學了這幾個生字以后,你能把課文讀得更好嗎?
1.學生先自由讀,同桌互相聽。
2.指名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來。
五、寫字指導。
過渡:請大家翻開《習字冊》,觀察一下,怎樣在田字格里把下面幾個字寫得漂亮呢?
。ù笃聊怀鍪旧郑浩啪G鄰居)
1.分析字形。
2.范寫。
3.學生描紅。
4.評價交流。
六、作業 。
1.抄寫生字。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簡評:
這是洪老師在前黃片新課程觀摩研討會上執教的一堂課。洪老師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思想作了精心的設計。在教學過程 中,有兩個方面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思想:一是在識字教學的時候,把字、詞、句的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識字和語言的表達能力,突出了學習的綜合性;二是引導學生讀題、審題,自己確定學習的目標,組織學生討論,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徐偉。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蘇教版二年級上冊《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教材解讀:《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是一首兒童敘事詩,它主要有三大特點:
1、文本語言真摯自然,活潑親切,瑯瑯上口。學生通過反復地多元朗讀,能深入理解詩歌的含義,感悟事小情深,在朗讀中陶冶美好心靈。
2、文本思想觸及了學生的情感世界。學生純真的童心折射著善良的光輝。關心、幫助他人,使他人得到快樂,這是童心中閃光的金子。關愛他人的意識一旦與學生的情感世界相碰撞,自然會迸發出共鳴的火花、成功的火花。
3、文本形式“鏈接”了學生的想象世界。文本語言文字和兩幅插圖生動形象,充滿情趣,又自然地騰出“空白”,給學生馳騁想象、發揮創造的天地,給學生表達感受、口語交際的空間。
設計理念:
課標指出:“詩歌要展開想象,感受語言的優美。”詩歌本身含蓄凝練,情感豐富。所以要重視整體感悟,培養良好的語感,并要能外化為朗讀時的語調、表情、動作。讓學生在觀看插圖,反復誦讀后,借助想象和表演,化干癟枯燥的符號為形象鮮活的畫面,在豐富的語言實踐活動中,體驗課文的內涵,悟出言中之意,文中之美。
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能根據文本和插圖進行合理地想象,并生動地表達出來。
3、情感目標: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激起學生奉獻愛心、關心他人、尊老愛殘的美好愿望。
教學準備:錄音機、錄音帶(蟈蟈的叫聲、一段輕快的音樂)、教學掛圖
課時安排:第一課時:學會字詞,讀通課文。
第二課時: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教學過程(本設計為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趣味導入
1、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又認識了幾個生字寶寶,現在它們排著隊來看你們啦!快和它們打招呼吧!
2、小朋友們讀得真棒,老師要講一段故事來獎勵你們:
有一個小男孩,他的鄰居是個盲婆婆,已經好多年沒有看到美麗的鮮花、明媚的陽光了。她的世界除了黑暗還是黑暗。這個小男孩經常去陪這位可憐的盲婆婆,給她帶去了很多快樂?尚∧泻l現,當自己去上學時,老婆婆一個人還是很孤單。這可怎么辦呢?他想啊想,終于想出辦法來了。
[設計意圖:教學課文前,用可以為下文拋磚引玉的故事來獎勵學生,既創設了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故事里盲婆婆的形象也激起了學生的同情心,為下面的感悟文本、情感共鳴做好了鋪墊。]
二、進入情境、整體感知
1、(出示掛圖)引導看圖:你們看,小朋友想出了什么辦法?可以從他的表情看出他的心情怎樣呢?
2、是!從他的表情一看就知道他很高興,那你們能不能自己讀第一節,找出描寫小朋友高興的詞呢?(引導用筆畫出關鍵詞“喜滋滋”、“樂呵呵”)
3能通過朗讀讓老師知道你們已經明白這兩個詞的意思了嗎?
。ㄗ宰x、賽讀、評讀、 齊讀 )
4、你還說出像“樂呵呵”“喜滋滋”這樣的詞語嗎?
5、現在你們就是那個想出辦法的小朋友,把你們高興的心情讀出來吧!可以邊讀邊做動作。
[設計意圖: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思維以形象性為主。教學時以故事、圖畫、動作等多種手段,創設了直觀的形象及與文本相符合的情境,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中感受語文學習的情與趣。]
三、入情入境、合作解疑
1、是!“我”為什么要送蟈蟈給盲婆婆呢?蟈蟈能給盲婆婆帶來快樂嗎?
2、圍繞這兩個問題進行小組學習。
3、學生交流讀書的收獲(“我”送蟈蟈的用意)。
各組采取不同的方式匯報理解,如朗讀、表演、復述等。
[設計意圖:營造民主、輕松的氛圍,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多種形式的匯報,平添了教學的情趣,活化了課本,使學生的課堂學習充滿了生命活力,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表達、交際、表演等各種能力的鍛煉。]
4、學生提出讀書中的困惑(盲婆婆看不見東西,課文為什么說“歌聲會領您走進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盲婆婆年紀那么大了,“歌聲又怎么把您帶回童年,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
5、老師引導幫助理解。
(1)學生閉著眼睛聽蟈蟈唱歌,交流自己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
。2)盲婆婆聽著聽著,她的眼前會出現一幅怎樣的畫面呢?看圖描述。
(3)小朋友們,你們現在的幸福時光就正屬于金色的童年,平時玩什么覺得最有趣、最令人難忘呢?
。4)你們的課余生活真是豐富多彩,盲婆婆小時候也應該是這樣啊?伤p目失明了,無法看到這美好的大千世界,但是聽了蟈蟈美妙動聽的歌聲,她感受到了這美好的一切,所以她非?鞓。
。墼O計意圖: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引導學生主動質疑,教師參與釋疑,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
6、你能通過朗讀把這種快樂體現出來嗎?(讓學生配樂朗讀)
7、蟈蟈的歌聲還會帶領盲婆婆到哪里呢?仿用“歌聲會……歌聲會……”的句式創作詩歌。(自由組合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以圖畫、音樂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充分地聯想感悟,接著創設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多維互動課堂,激發學生讀的熱情。通過多形式、多層次地朗讀,讓學生真正進入課文的意境中,在讀中意會、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語言、培養語感。同時,運用知識遷移的原理安排語言訓練,創造出源于課文的形象,使學生不僅體驗到蟈蟈的歌聲給盲婆婆帶來的快樂,而且受到愛的熏陶。]
四、讀中感悟、內化體驗
1、生自由讀第四節。
2、你讀懂了小朋友關心盲婆婆的心意了嗎?能通過朗讀來體現嗎?(讓學生說一說,再讀一讀。)
3、老師也讀懂了。(師范讀)
4、讓我們都來當一回可愛的蟈蟈,給盲婆婆帶來更多的快樂吧。R讀)
[設計意圖:當學生已經深入感悟了文本情感后,用有聲有色地范讀,推動學生的情感波瀾,讓他們在發自內心的朗讀中自由暢想感悟文中的小朋友關愛他人的美好品質。]
五、拓展想象、升華情感
1、想象,當盲婆婆聽著歌聲,回想著清澈的小溪、快樂的童年。盲婆婆會對那個小朋友說些什么?
2、如果你是盲婆婆的鄰居,你會為她做些什么?(生暢談)
3、你們和那個關心別人的小朋友一樣,都是值得大家稱贊的。
4、讓我們把漲滿心里的感情帶進課文里,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盡情地讀吧。ㄅ錁罚
[設計意圖:利用課文空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想象盲婆婆會怎么說,借盲婆婆表揚小朋友的語言,來觸動孩子們的內心情感,再適時引導想象自己如果是盲婆婆的鄰居,會為她做些什么?來升華學生的情感。這樣既讓學生的思想自由馳騁,又關注文本的情感取向,使學生在思維碰撞中體驗文本情感、在情感體驗中感染熏陶,使學生奉獻愛心、主動關心他人的美好意識得到內化和升華。]
六、引導背誦、積累內化
1、這么美的一首詩歌,我好喜歡,已經會背了,你們呢?敢和老師比賽嗎?
2、好,你們抓緊時間再練習一下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3、我可不想以大欺小,想請同學代替我比賽。哪些同學愿意代替我?哪些同學敢和我的代理人比賽讀書?
4、背書比賽,師生評議。
[設計意圖:學生在之前不斷地品讀、評讀,理解、感悟,課文內容已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時,讓他們挑戰和老師比賽,進行背誦練習一定充分而有興致。讓同學代替老師參加比賽,學生的激情空前高漲,人人都想過“老師癮”嗎,更想賽過“老師”呀,比賽定能盡情發揮,有感情地背誦就水到渠成了。]
七、作業超市,自主選擇
1、小演員:小組合作表演全文。
2、小朗誦家:有感情地配樂朗誦。
3、小書法家:認真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4、小作家:寫寫學習本課的點滴體會;仿寫一首小詩。
5、小天使:去敬老院等地方奉獻愛心,給他人帶去快樂。
[作業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學生以情感表達的機會,自主選擇作業形式。]
板書設計:
5、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領 看到 清波
唱歌 盲婆婆
帶 想起 歡樂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設計 篇7
詩是孩子最早接觸的文學藝術形式,他們早在媽媽懷抱里,就聽著催眠曲、搖籃曲,牙牙學語時又說起兒歌來。那動聽的搖籃曲、催眠曲的詞兒,那優美的兒歌,不就是兒童詩嗎?
閱讀兒童詩,這對于提高孩子的修養、欣賞水平、表達能力和陶冶性情是十分必要的,讓孩子們朗誦從內容到形式都適合兒童年齡特點的詩歌吧。對于小學低年級兒童來說,盡量使他們從很小時候接觸的諸如“排排坐,吃果果”,“你拍一,我拍一”的層次,上升到稍為高一些的層次;也使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從比較機械、呆板、單一的格式,發展為比較自由、變化、多樣化的地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很注重這方面的培養,從《家》、《雨點》、到《送給盲婆婆的蟈蟈》……光小學低年級就收入了十余首兒童詩歌,孩子們在兒童詩的天空歡樂地飛翔。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的教學,我是抓住課題展開兩個問題來組織教學的。問題一,小男孩為什么要送給盲婆婆蟈蟈?問題二,蟈蟈給婆婆帶來了什么?圍繞第一個問題展開前兩節的閱讀指導,引導學生認識小男孩是一個樂于助人的好孩子,他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最快樂的事。我隨即板書:歡樂。然后,抓開篇一個“樂”字指導朗讀,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
圍繞第二個問題展開三、四節的朗讀指導,先體驗婆婆的生活本來是什么樣的。“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噓——別出聲!毙∨笥褌兩酚薪槭碌拈]上眼睛。我又問:“婆婆的生活里有紅花嗎?有綠草嗎?有青山綠水嗎?有藍天白云嗎?有的只是——”生齊答:“一片黑暗!”一生又脫口而出:“婆婆的生活很孤獨!”體驗到了盲婆婆的孤獨,才能感受到婆婆的歡樂。“是呀,蟈蟈給孤獨的婆婆帶來了什么?”生答:“歡樂!”
接著讀第三節,體驗婆婆的歡樂。我說:“現在大家都是盲婆婆,請閉上眼睛,聽——咯咯,咯咯,吱吱,吱吱,嗞嗞,嗞嗞,咯咯,咯咯,嗚嗚,嗚嗚,嘩嘩,嘩嘩……”在蟈蟈的叫聲中,我有意滲透了風聲,溪流聲,小動物的叫聲等!靶∨笥,蟈蟈的歌聲領你到了哪里?你仿佛聽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孩子們睜開眼睛,興奮的交流著:“歌聲領我走進森林,聽到小鳥在枝頭唱歌!薄案杪曨I我走進森林,看到草地上小朋友正在和梅花鹿一起舞蹈!薄案杪曨I我走進田野,看到青蛙正在莊稼地里忙碌著!薄案杪曨I我走進山谷,聽到泉水正在彈琴!薄涣髦,小朋友走進森林、田野、山谷,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聽到鳥鳴、蛙聲、泉水叮咚,想到了小朋友在草地上嬉戲,在森林與動物玩耍……小朋友們的想象,在蟈蟈的歌聲中色彩繽紛!
“對!同樣,歌聲會領盲婆婆走進——看到——,歌聲會把她帶回——想起——”引讀詩歌第三節。至此,突破了第三節這個理解難點,同時又發展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與表達能力,使學生親身體驗到了盲婆婆的孤獨和歡樂。
我們生活在詩的國度,詩之國的孩子應該從小汲取詩的營養。從短小清新的兒歌開始,一直發展下去,去接觸兒童詩——屬于他們自己的精神食糧,進而去接觸艾青、臧克家、李白、杜甫……當然,這一發展過程需要老師給予扶持幫助,營造氛圍,給孩子親身體驗的機會!
愿我們的后代充滿詩情!
愿他們的生活充滿畫意!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
1. 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激發學生奉獻愛心,關心個幫助殘疾人。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朗讀、背誦詩歌。
教具學具準備:生字卡、小黑板,錄音帶、投影。
主要板書安排:
作業 設計:
課內:抄寫字詞、組詞、擴詞。
課外:讀背詩歌。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新課
小朋友,在我們今天這個社會,人們都很關心殘疾人,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困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講的是一位小朋友關心一位失明老人是事。
二.提出課題,解題。
三.初讀指導
1. 自學生字詞。
(1).會讀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喜滋滋鄰居送給田野歡樂童年清波替
(3).讀通課文。
2. 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字詞,指名讀。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
(3).指名分段讀課文。
3. 分小節,理清脈絡。
(1).這首詩共16行,分成幾個小節?每個小節有幾行?
(2).看看下面四個小節的意思,對照課文,在括號里填上序號。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給盲婆婆送蟈蟈。
向盲婆婆說明送蟈蟈的目的。
相信會使盲婆婆滿意。
(3).指名學生填寫。
(4).小結。
(5).分4組讀課文,每組讀一節。
5. 齊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 精讀訓練
1. 看圖。
(1).圖上畫了什么人?
(2).戴紅領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樣?他右手提著什么/蟈蟈是什么顏色的?
(3).盲婆婆神情怎樣?她的手勢、動作說明了什么?
(4).小結圖意。
2. 分小節學習。
第一節
(1).指名讀。
(2).這一節只有一句話,告訴我們這位“紅領巾”提回蟈蟈時神情怎樣?他為什么會這么高興?他為什么要關心盲婆婆?
(3).小結。
(4).齊讀第一節。
第二節
(1).指名讀。
(2).這一節有幾句話?第一句話說了什么?蟈蟈真的會唱歌嗎?那為什么“紅領巾”說它會唱歌?
(3).第二句說了什么?“紅領巾”說“在我上學的時候,就……”這句話說明了什么?你們看,“紅領巾”愛蟈蟈,但他更愛誰?為什么這么說?
(4).小結,齊讀。
第三節
(1).指名讀。
(2).這一節有幾句話》第一句話說了什么?這句中的“歌聲”指的是什么?“歌聲會領您走進田野”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蟈蟈本來是在什么地方!翱吹叫∠魈实那宀ā敝傅氖鞘裁?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見東西,為什么偏要說她會看到小溪的清波?
(3).第二句說了什么?這一句里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時間?請想一想,上面一句說的是歌聲會使盲婆婆想到田野,這一句說的是歌聲會使人想到什么?為什么這么說?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 圖上的盲婆婆拿著什么?她神情怎么樣?她為什么這么開心?
b. 在盲婆婆的周圍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 指名自由說說圖意。
(5).指名二人分讀本節兩個字詞對稱的句子,聯系圖意,體會一下。
(6).小結。齊讀。
第四節
(1). 指名讀。
(2).這一節有幾句話?第一句說了什么?這一句和第二小節第一句說法完全相同,但是意思就不完全相同,你們能體會出來嗎?
過渡:蟈蟈到底能不能給盲婆婆帶來歡樂呢?請看第二句。
(3).第二句說了什么?“紅領巾”這句話有什么含義?
(4).指名有感情地讀第四節。
(5).小結。
三.總結
這首兒童詩說的是“紅領巾”送蟈蟈給盲婆婆,讓盲婆婆得到歡樂,表現了少年兒童對殘疾人的愛心。
你們讀了,有什么體會?你們也關心殘疾人么,可以說說。
第三課時
一. 朗讀指導
1. 教師范讀。
2. 學生練讀。
3. 指名讀,師生評議。
二.背誦
1. 放錄音欣賞。
2. 指著板書引背。
3. 各人輕聲背誦。
4. 分組交換背。
5. 全班齊背。
三.寫字指導
四.作業 練習
1. 抄寫生字詞。
2. 比一比,再組詞。
忘你鄰古
盲您您郊
3. 擴詞訓練。
野喜
居( ) 忘( )( )( )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體會盲婆婆的歡樂,有感情第朗讀課文。
2、感悟幫助殘疾人的歡樂,做一個樂于助人的孩子。
3、能仿寫課文的第三小節。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文中孩子的美好品德。
教學難點:體會蟈蟈給盲婆婆帶來的快樂,做一個樂于助人的人。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寫“盲”字:同學們,你認識這個字嗎?請你仔細看看這個字,說說你是怎么理解它的意思的?
生:“盲”就是眼睛死亡。
生:“盲”就是眼睛看不見的意思。
師:我們稱這樣的人為“盲人”。昨天。老師讓同學們回家體驗盲人的生活,能談談你的感受嗎?(生談體會)
師:是啊,盲人看不見紅的花,綠的草,看不見蔚藍的天空,看不見那絢麗的燈光,內心很孤獨、寂寞,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么對待他們呢?
生:我們要多幫助和關心他們。
師:有位小朋友啊,就是這樣做的。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送給盲婆婆的蟈蟈》。補充課題,齊讀題目。
二、新授
自由朗讀課文,試著帶上自己的理解。
學習第一小節
師:誰來讀讀第一小節
生讀
師:看你滿臉笑容的,說說你為什么這樣讀?
生:因為書上說“樂呵呵”、“笑滋滋”,所以要高興地讀。
師: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誰還能說出像“樂呵呵”這樣的表示心情高興的詞語呢?
生:美滋滋、笑哈哈…….
師:是啊,高興的心情總是道不完,就讓我們都送進朗讀中吧!
師:小男孩為什么這么高興呢?
生:因為他想到蟈蟈可以幫助婆婆開心。
師:原來幫助別人是這么快樂的,讓我們快樂著他的快樂,幸福著他的幸福,再讀讀這一小節。
3、學習第二小節
過渡:小男孩好不容易捉到了一只蟈蟈,心情怎樣?他來到婆婆家迫不及待地告訴婆婆(出示第二小節)
創設情景,指導朗讀。
師當婆婆,隨機與學生互動。
生讀第二小節,師說:1、謝謝你孩子,你想得真周到。
孩子,自己留著吧,你也一定很喜歡這只蟈蟈吧!
生:不用,讓它給您唱歌吧!
……
師小結渲染氣氛:多么溫馨的話語啊,讓我們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謝謝孩子們,我替盲婆婆謝謝大家,瞧,婆婆聽了多么開心啊!來,帶上這份開心,一起告訴盲婆婆這個好消息。(出示課件)
學習第三小節。
。1)創設情景指導朗讀
師:你看,盲婆婆雙手捧著蟈蟈,臉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聚精會神地聽著,她聽著聽著,仿佛來到了田野,看到了什么?
。ㄉ杂杉娬f)
師:多么美妙的歌聲啊,看婆婆聽著聽著,開心地笑了,她仿佛又回到童年時代,想起童年那些歡樂的事情,比如……(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同時,播放課件,創設情景。
師:是啊,蟈蟈的歌聲使她仿佛置身于美麗的大自然中,享受著陽光雨露,感受著鳥語花香,觸摸到了世界的繁華與美麗,她聽著、想著,心中充滿了歡樂,你能把這種歡樂讀出來嗎?
生主動讀
。2)過渡:聽了你們的朗讀,我也仿佛置看到了那流淌的清波,想起了童年難忘的歡樂(板書)讓我也加入你們吧,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師生合作讀)
(3)師:如果你是蟈蟈,你最想用歌聲把婆婆帶去哪里?
生自由說,然后出示課件:歌聲( ),歌聲( )。生伴著優美的音樂,自由想象寫下來。
(4)展示讀,評價讀
5、學習第四小節
。1)過渡:所以說,這是一只會唱歌的蟈蟈。(課件出示第四小節)
生齊讀
師: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關心別人,善良的孩子;關愛他人,有愛心)
師引導思考:那么這個孩子送給盲婆婆的僅僅是一只蟈蟈嗎?還會是什么?
生:溫暖、幸福、快樂……
(4)拓展課題,升華主題:所以,課題也可以說是:送給盲婆婆的溫暖、幸福、快樂(老師板書這些字)
。5)師小結:“咯咯、咯咯……”這只蟈蟈不停地唱著不斷給婆婆帶來快樂,你想送給婆婆什么呢?(生自由紛說)
三、拓展:
同學們都很有愛心,讓老師不由想起一句話: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你還能說出這樣關于“樂于助人”的諺語嗎?(生說完后,出示諺語,齊讀)
四、總結、升華:
師:讀了這些諺語,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談感受。
師:是啊,就像有首歌里唱的,請讓我來幫助你,就像幫助我們自己;請讓我來關心你,就像關心我們自己,這世界會變得更美麗。(美化板書:畫一雙手,意義在于用雙手美化這個世界)
五、課后小留言
-----伸出雙手,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再把這件事情有條理地寫下來。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趣味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又認識了幾個生字寶寶,現在它們排著對來看你們啦!快和它們打招呼吧!
生:讀生字詞。
師:同學們讀得真棒,老師要講一段故事來獎勵你們。
有一個小朋友,他的鄰居是個盲婆婆,已經好多年沒有看到美麗的鮮花、明亮的陽光。她的世界除了黑暗還是黑暗。這個小朋友經常去陪這位可憐的盲婆婆,給她帶去了很多快樂?尚∧泻l現,當自己去上學時,老婆婆一個人還是很孤單。這可怎么辦呢?小朋友想啊想,終于想出辦法來了。同學們,你們知道是什么辦法嗎?
二、進入情境、整體感知
師:(出示掛圖)你們看,小朋友想出了什么辦法?可以從他的表情看出他的心情怎樣呢?
生:高興,開心……
師:是!從他的表情一看就知道他很高興,那你們能不能自己讀第一節,找出兩個寫小朋友高興的詞呢?
生:(通過引導用筆畫出關鍵詞“喜滋滋”、“樂呵呵”)
師:你想怎樣讀它們。(指名讀)
生:(帶有激情地)喜滋滋、樂呵呵
師:老師聽出你很開心。
生:(面帶微笑地)喜滋滋、樂呵呵
師:老師看到你很高興。還有誰愿意試試?
生:……
師:我們一起試一遍。
師:你們還知道哪些像“樂呵呵”這樣的表示高興的詞嗎?
生:甜蜜蜜……
師:現在你們就是那個想出辦法的小朋友,把你們高興的心情讀出來吧!可以邊讀邊做動作,注意標點符號的停頓,在“捉回了”和“送給了”后面都要略微停一下。(板書:送給 盲婆婆)
生:(有感情地讀第一小節)
師:你能不看書把它朗誦出來嗎?
生:(學生背誦第一小節)
三、自主學習、以讀促讀
師:現在小朋友已經到了盲婆婆的家。我們來看看他是怎么跟盲婆婆說的。
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二小節。
生:(輕聲讀、默讀、同桌互讀、找朋友讀)
師:讀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這是一只會唱歌的蟈蟈。
生:我知道小朋友很關心盲婆婆
師:你從哪里知道的?
生:“在我上學的時候,就讓它替我給您唱歌!
師: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生:放暑假的時候小朋友天天來陪伴婆婆。
生:星期天小朋友也來陪伴婆婆的。
生:放學以后,小朋友把作業做完了,也來給婆婆唱歌。
師:小朋友除了給婆婆唱歌,還會為婆婆做些什么呢?
生:他會自己唱歌給盲婆婆聽。
生:跟婆婆談家常。
生:給婆婆講故事。
生:幫婆婆做飯。
生:攙著婆婆到外面散心,給婆婆解悶。
生:他會為盲婆婆捶背,把學校里有趣的事情講給婆婆聽。
生:……
師:聽了小朋友的回答,老師知道了小朋友們也是關愛婆婆的好孩子。讓我們一起揣著一顆愛心去對婆婆說(做手勢讀第二小節)
生:(聲情并貌地讀)
師:假如老師就是這位婆婆,請你對我說一次,不看書。
生:(有感情地背誦)
四、入情入境、感悟生成
師:蟈蟈真的會唱歌嗎?
生:不會,它只會叫。
師:為什么小朋友說蟈蟈會唱歌呢?蟈蟈的叫聲真的能為盲婆婆帶來歡樂嗎?
答案就在第三小節,誰愿意讀一讀的?
生:(讀)
師:聽、讀了這一小節,你們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歌聲會領您走進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生:我知道了“歌聲會把您帶回童年,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
師:(板書:領 把 走進 看到 清波 帶回 想起 歡樂)婆婆是一位盲人,怎么會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呢?
。ǔ鍪静鍒D)你們看,盲婆婆雙手捧著蟈蟈聚精會神的聽著(播放蟈蟈叫聲或流水鳥叫聲)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仿佛看到了田野里的莊稼、綠樹紅花。
生:仿佛看到了雪白的棉花、流淌的小溪。
生:仿佛回到從前和小伙伴一起玩耍。
生:仿佛聽到了小伙伴們的歡笑聲。
生:她仿佛一下子眼睛恢復了,看到了美麗的大自然。
……
師:是呀!蟈蟈的歌聲使她仿佛置身于美麗的大自然中,享受著陽光雨露,感受著鳥語花香。她聽著想著,心中充滿了歡樂,你能把歡樂的感覺讀出來嗎?
。ㄒ幻麑W生朗讀第三節,其余學生評議。)
生:聽了你的讀,我們仿佛也走進了田野,找到了歡樂。
(頓時,學生紛紛舉起小手爭著朗讀,都讀出了盲婆婆的歡樂之情。)
師:你能把這一小節朗誦給你的同桌聽嗎?不看書。
。ㄍ阑ハ啾痴b)
師:蟈蟈的歌聲還會帶領盲婆婆到哪里呢?你能用“歌聲會……歌聲會……”說下去嗎?
生:歌聲會領您走進花園,聞到淡淡的清香。
生:歌聲會把您帶回故鄉,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
生:歌聲會領您走進二(1)班教室,聽到小朋友瑯瑯地讀書聲。
生:歌聲會把您帶到大街上,看到熱鬧的人們。
生:歌聲會把您帶進大森林,看到可愛的小動物。
生:歌聲會領您走進樹林里去,聽到小鳥們唧唧喳喳地歡叫聲。
生:歌聲會把您帶入馬戲團,欣賞到精彩的馬戲。
師:聽了小朋友說的,老師多么希望盲婆婆的眼睛突然恢復了光明,真正地享受到歌聲帶給她的歡樂生活。讓我們一起再讀一遍第三小節,把對盲婆婆的祝愿之情讀出來。
師:好,同學們讀得很好!老師很受感動。讓我們一起祈禱,衷心祝愿盲婆婆早日獲得光明,永遠幸?鞓,好嗎?
生:(閉上眼睛祈禱著)共同祝愿盲婆婆早日重見光明,永遠幸?鞓。
師:快,帶著你的祝愿,小組合作創作一首屬于你們自己的詩歌。
。▽W生分小組熱烈地討論著)
請看一小組合作而成的詩歌:
歌聲會領您走遍世界,
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歌聲會把您帶回草原,
仿佛騎上駿馬追趕著那歡樂的羊群。
師:沒有創作完的小組課后繼續。
五、讀中感悟、內化體驗
師:小朋友,蟈蟈真的會唱歌了吧!
讓我們齊讀第四小節。
(生讀齊讀第四小節)
師:把它和第二小節比較一下,你發現了什么?
生:這兩小節第一句都一樣。
師:它們說法完全相同,但是意思不完全相同,你們能體會出來嗎?
生:這一句是告訴婆婆這只蟈蟈真的會唱歌,而第二小節只是說蟈蟈會唱歌。
師:蟈蟈真的唱得好嗎?
生:唱得好。它的歌聲能使婆婆好象睜開了眼睛,看到美麗的世界。
師:說得真好。
讓我們一起背誦吧。
六、拓展想象、升華情感
師:婆婆因為有了蟈蟈而開心,可她更開心的你知道是什么?
生:是小朋友關心她。
生:是小朋友惦記著她。
師:小朋友的愛使婆婆不再孤獨了,他的心理會怎樣?
生:喜滋滋
生:更開心了
……
師:如果你是盲婆婆的鄰居,你會為她做些什么?
生:為她唱歌
生:跟婆婆談家常。
生:給婆婆講故事。
……
師:你們和那個關心別人的小朋友一樣,都是值得大家稱贊的。讓我們把漲滿心里的感情帶進課文里,盡情朗讀背誦吧!
(學生自由朗讀背誦)
七、聯系實際、拓展升華
師:回家小朋友把課文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這一星期我們來開展“我學會關心”活動,為周圍的人做好事。看誰做得又多又好。
附板書:
5、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送給
領 走進 看到 清波
盲婆婆
把 帶回 想起 歡樂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設計 篇11
設計思路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蘇教版第三冊的課文,它是一首兒童敘事詩。通過記敘一位少年將心愛的蟈蟈送給盲婆婆的事,表現了當代少年兒童關愛他人的好思想、好行為,褒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首先創設情境,通過學生的問題,通過有感情的誦讀,引領學生領會詩歌語言的優美,領悟少年的那份純真愛心。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比較用心觸摸“喜滋滋、樂呵呵”,體會快樂的含義;要體會盲婆婆的看不到的情景,在有限的課堂里拓展學生無限的想象,最后在思緒飛揚中寫下自己的篇章,這一切著眼于學生的生命成長。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2、通過反復誦讀,培養語感,感悟詩歌語言的優美。
3、通過對詩歌的誦讀、領悟,體會盲婆婆的快樂,激發學生關愛他人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通過對詩歌的誦讀、領悟,培養語感,激發學生關愛他人的傳統美德。
教學難點體會盲婆婆的快樂。
教學準備小黑板三塊 插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教學(簡要介紹)
1、從課題入手,給少年起名
2、讀準讀流利詩歌,初步感知全文。
3、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教學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教師:這首詩講的是一位快樂的小朋友,今天老師也要帶大家走進一位小朋友,他叫(小明----這是上節課我和學生們取的名字)。讓我們一起書寫課題,齊讀課題。你從課題知道些什么?
學生1:小明送給盲婆婆蟈蟈。
教師:你們還想知道什么?
學生2:小明為什么送給盲婆婆蟈蟈?
學生3:這是一只怎樣的蟈蟈,它會干什么?
教師:那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首兒歌,你就會找到答案。
【親切而簡單的導語讓學生進入本課的情境中。通過提問培養學生“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提問更能激發起學生走進文本的主動意識,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走進文本,感悟詩歌
(一)學習第一節
過渡:這首兒歌一共幾節?(4節)那第一節請第一組讀,要求其余三組做到默讀。
1、指第一組讀。
2、尋找詞語:樂呵呵 喜滋滋
教師:這一節有幾句話?多指名幾位回答。這句話中哪兩個詞能夠表達心情?請自己讀一遍。
指名回答后要求學生用直尺劃下,同時教師板書:樂呵呵 喜滋滋。
3、比較疊詞,培養語感
教師用手蓋住呵呵,提問:樂是什么意思?(高興、快樂、愉快、開心)加了呵呵就是非?鞓。在什么時候你會樂呵呵的?
。ㄒ龑W生說)
仿照上述方法比較喜---喜滋滋的不同。
4、指導朗讀
教師引說小明心情很高興,請用你的聲音把這些快樂表達出來吧!同桌練讀。指名讀,學生點評。教師適時評價。
【詞語理解運用應該從低段學生抓起。在語文的新課程標準中就對低段的詞語教學作出了目標定位: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我們語文老師就要帶領學生“沉入詞語的感性世界”和學生一起“在漢語中出生入死”。】
(二)學習第二節
過渡:小明把蟈蟈送給婆婆說什么了?
1、指第二組齊讀。
2、學習第一句。
教師:這一節幾句話?(兩句話)
。1)理解句意。
第一句誰愿讀?指名讀。從他的讀聲中你知道什么?多次指名回答。面向全體學生問:這是一只怎樣的蟈蟈?(會唱歌)同時板書:唱歌
。2)體會語言美。
你認為蟈蟈真會唱歌嗎?請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從而一致認為是蟈蟈的叫聲很好聽,它的叫聲就像歌聲一樣美。
(3)練習語言美。
教師:其實大家也可以像小明那樣說出這樣美的語言。
出示黑板①:一只會飛的蝴蝶。
一只會( )的蝴蝶。
一片葉子在空中飄。
一片葉子在空中( )。
(4)表達語言美。
同學們真是善于想象的孩子,現在就帶著美的感受來讀讀這一句:婆婆,婆婆……(引讀)
過渡:小明為什么要送蟈蟈給婆婆?
3、學習第二句
。1)指名讀,你從這句話知道小明為什么要送蟈蟈給婆婆了嗎?原來是讓蟈蟈代替小明給婆婆唱歌。
。2)理解“您”
教師:這一節有一個字表示對別人的尊敬是哪個字?猜猜。領讀:您。讓我們帶著對婆婆的尊敬讀讀這一節吧。
【語言美是既要理解更要學生內化,安排這樣的練習直接或間接影響了學生頭腦中詞匯的積累,為以后的靈活運用,語言表達流暢,提高閱讀能力打基礎!
(三)學習第三節
過渡:會唱歌的蟈蟈給盲婆婆帶來什么?
1、指第三組讀。
2、想象歌聲
。1)“歌聲”是誰的?婆婆真能看見小溪流淌的清波嗎?(板書看到)不能,這是婆婆在腦中想象的。讓我們也想象一下:請大家閉上眼,師唱:小雞唱歌 嘰嘰嘰 嘰嘰嘰 指名匯報自己想到什么。
。2)出示插圖,看圖回答婆婆表情是怎樣的?因為婆婆(板書想到)童年的歡樂。是呀!蟈蟈的歌聲使她仿佛置身于美麗的大自然中,享受著陽光雨露,感受著鳥語花香。她聽著想著,心中充滿了歡樂,你能把歡樂的感覺讀出來嗎?
(3)指一名學生朗讀第三節,其余學生評議。
(4)采取師生接讀,同桌練讀,同桌展示。教師適時評價。
3、我做小詩人
教師:同學們讀得很好!讓我們一起祈禱,衷心祝愿盲婆婆早日獲得光明,永遠幸福快樂,好嗎?快,帶著你的祝愿,小組合作創作一首屬于你們自己的詩歌。最后可以引導出:
出示黑板②:歌聲會( ),
。 )。
歌聲會( ),
( )。
4、帶著愉快的心情齊讀本節。
【通過啟發,引導學生模仿課文的詩句說,言有物,言有序,言有依傍,教師在學生表述時適當點撥,做到放開不放任,拓展能收攏。這樣學生通過語言實踐,豐富了自己的內部語言!
(四)學習第四節
過渡:這是一只多么會唱歌的蟈蟈呀!
1、指第四組讀。
2、指名讀第二節,提問:你發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出示黑板③:婆婆,婆婆,
這是一只會唱歌的蟈蟈。
教師:在第四節這句應該怎樣讀?應該更有感情,因為蟈蟈給婆婆帶來了無比歡樂。
3、男女生賽讀。
4、板書:......這是省略號,省略什么呢?
引導學生說:省略了蟈蟈的歌聲,表示蟈蟈歌聲不斷,婆婆歡樂不斷!
【任何的語言都建立在人的獨特感受上,這只蟈蟈不是在田野中的蟈蟈,它是小明的化身,它是只給盲婆婆帶來快樂的蟈蟈。讓學生通過朗讀將蟈蟈人性化,喚起學生心中的那份純真感情!
四、深情吟誦
這么美的詩!就讓我們美美地背下來。
1、指著板書引導背誦。
2、表演背。
3、指多名同學上臺表演背誦。
【低年級學生認識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只通過讀還是單一的,若采用直觀表演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迅速記憶詩歌,而且學生年齡特征決定了學生集中思維不能持久,如果適時地讓他們動動手腳演一演,或者看老師演示,無疑會增加更多的樂趣,激起學習的更多興趣!
五、深情總結
師生共同總結:這是寫一個孩子送蟈蟈給盲婆婆,讓婆婆得到許多歡樂,小明是一個充滿愛心(畫心形圖)的人,讓我們把這美麗心靈永記心中!
【學習一篇課文,就要在學生頭腦中留下些有意義的東西,給他們的精神世界開辟一番新天地,引導學生成為真正有愛的人。教師精妙的勾畫,點亮學生的生命之光!
附板書: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有的方法,在甲地是鮮花,在乙地可能是毒草。也就是說,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萬能的,都有其適應性和局限性,只有在適應的條件下,才能顯示其效果和威力。我是按照上述思路教學的,但是一定要以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教學嗎?我想也不一定。例如把詩編成故事講給大家聽,最后也可進行質疑問難。這樣操作也同樣能體現自主性、培養質疑問難意識的。如此看來,教學理念從書本從教師的頭腦走到課堂,關鍵在于教學方法的選擇,而這必須基于實際情況:包括學生情況、教學內容、教師情況;理念在課堂上的體現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實質。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設計 篇12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是一首兒童敘事詩,通過記敘“我”將心愛的蟈蟈送給盲婆婆的故事,表現了當代少年兒童關愛他人的好思想、好行為,褒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覺得詩歌的第三小節,很值得引導孩子進行說話訓練:“歌聲會領您走進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聲會把您帶回童年,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痹诶斫饩渥拥幕A上,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是這樣引領學生的:
我問學生們:“如果你就是蟈蟈,你最想把盲婆婆帶到哪里去?因為課文有了“田野”的鋪墊,孩子們想到了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如:花園或游樂場,等。在此基礎上,這些孩子的回答也激發了其他孩子的記憶,他們想到了“農田、荷塘、游泳池”等等地方。接著,我又問孩子們,在花園我們能看到什么?孩子們回答:看到五顏六色、各種美麗的花朵等等,接著問其他地方的景物,孩子們回答起來顯得簡單多了,因為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對春夏秋冬的景物進行過討論,甚至寫過話。這樣,再來進行“歌聲會領您走進……看到……”這樣的表達訓練,就等于是將兩個問題進行組合,孩子們表達起來就得心應手。
有些孩子的思維能力還是跟不上的,如果沒有老師的引路,想象的空間得不到更廣的拓展,所以,給他們多一點扶持,就等于多給他們得到成功的機會,他們的自信就會多一點,離真正的成功就更近一點!
但教學生字時不夠突出,沒能把握好低年段的教學目標:把識字寫字放在教學任務的首位。應該運用字理知識教孩子識字,讓每位學生都能真正的掌握好生字的寫法和運用。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設計 篇13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1、認識生字。
2、初讀課文。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字,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理解詞語。
教學準備: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二、提出課題,解題。
三、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詞語。
(2)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喜滋滋鄰居送給田野
歡樂童年往日替
2、檢查自學效果。
3、齊讀生字詞。
4、各自試讀課文。
5、指名讀課文。
6、分小節,理清脈落。
練習。
看下面四個小節的意思,對照課文,在括號里填上序號。
。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會使盲婆婆滿意。
給盲婆婆送蟈蟈。
向盲婆婆說明送蟈蟈的目的。
7、齊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課文。
2、激發學生奉獻愛心、關心和幫助殘疾人。
教學重難點:理解重點詞、句。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精讀訓練。
1、看圖。
出示投影片。
(1)圖上畫了那兩個人?
。2)戴紅領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樣?
2、分小節學習。
第一小節
。1)指名讀。
。2)這一小節只有一句話,告訴我們這位"紅領巾"提回蟈蟈時神情怎樣?他為什么這樣高興?他為什么要關心盲婆婆?
。3)小結。
第二小節
。ǎ。┲该x(板書:讓它替我唱歌)
。2)這一小節有幾句話?第一句說了什么?蟈蟈真的會唱歌嗎?
。3)小結。
第三小節
。1)指名讀,(板書:領看到清波想起歡樂)
。2)這一小節有幾句話?這句當中的"歌聲"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圖上盲婆婆手里拿著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樣?
第四小節
。1)這一小結有幾句話?為什么讓蟈蟈來替他做事呢?
。2)"紅領巾"說這句話有什么含義?
。3)指名朗讀,小結。
二、總結。
這首兒童詩說的是"紅領巾"送蟈蟈給盲婆婆,讓盲婆婆得到歡樂,表現了少先隊員對殘疾人的愛心。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指導朗讀,背誦,寫字。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指導背誦。
教學準備:錄音機。
教學過程 :
一、朗讀指導。
1、把握朗讀感情的基調。
2、教師范讀。
3、學生練讀。
4、指名讀。
二、背誦。
1、放錄音欣賞。
2、指著板書引導背誦。
3、各人輕聲試背。
4、指名背誦,評議指導。
5、同座二人交替換背,聽給一次。
6、全班齊背。
三、寫字指導。
1、須按筆順描紅的生字。
2、其它要描紅的生字。
四、作業 練習。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觀察圖畫、結合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像,并進行語言描述。
3.感受到主動關心他人是一件快樂的事,學會幫助有困難的人。
研究目標:
設計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開發學生的朗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詞語
綠色 唱歌 田野 樂呵呵
童年 往日 難忘 喜滋滋
1.小朋友,昨天我們一起學習了第5課《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我們認讀了一些新的詞語,你還記得嗎?(出示詞語,自由朗讀。)
2.這些詞語中有兩個詞的意思差不多,誰來讀一讀。
3.這兩個詞都表示高興的意思,你能讀好這兩個詞嗎?
二、精讀訓練
。ㄒ唬┑谝恍」
1.這兩個詞都出現在詩歌的第一小節中,老師請一個小朋友來朗讀一下第一小節。
2.(出示蟈蟈圖片)瞧,這就是小男孩捉回的蟈蟈,誰來說說,這是一只怎樣的蟈蟈?
3.(聽蟈蟈的叫聲。)
4.蟈蟈的歌聲是這樣的動聽。因此,當我捉回蟈蟈,并把蟈蟈送給盲婆婆的時候,都是那樣的高興。誰來讀一讀詩歌的第一小節,把我的快樂通過朗讀表達出來。(練習朗讀第一小節)
。ǘ┑诙」
1.我為什么要把這只綠色的蟈蟈送給盲婆婆呢?請小朋友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二小節。
2.指名回答。(提示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平時,我不上學的時候,我會給婆婆說些什么,唱些什么呢?
4.現在,我得去上學了,就讓這只會唱歌的蟈蟈來陪婆婆吧!誰來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婆婆。(練習朗讀第二小節)
。ㄈ┑谌」
1.引讀課文第2、3小節。
2.(出示插圖)盲婆婆雙手捧著蟈蟈,聽著蟈蟈動聽的歌聲,婆婆笑了,你知道婆婆為什么笑了嗎?
3.婆婆聽著這動聽的歌聲,還會看到什么呢?
4.婆婆在動聽的歌聲中,又會想起什么呢?
5.大家想得好,說得也很好。你想當回小詩人嗎?請你把剛才想到的,仿照詩歌的句式說一說嗎?
。ǜ杪晻I您————,看到——————。
歌聲會把您————,想起——————。)
6.配樂朗讀課文第2、3小節。
盲婆婆眼睛看不見,平時我有空就去給婆婆唱歌,講故事。現在,我去上學了,婆婆又有這只會唱歌的蟈蟈陪伴,她很開心。她的生活又充實了。誰來讀一讀。
(四)第四小節
1.(出示第4小節)指名朗讀
2.蟈蟈唱得多好,你愿意學著蟈蟈唱一唱嗎?
3.蟈蟈的歌聲還沒斷,誰繼續來唱?
4.會唱歌的蟈蟈送給盲婆婆,婆婆開心,我也很高興。小朋友喜歡這首詩歌嗎?快練習背一背吧。
。ㄎ澹┚毩暠痴b詩歌。
(六)拓展:送詩歌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設計 篇15
在朗讀中悟情 在悟情中陶冶心靈
寧夏青銅峽光輝中心小學 包嘉雯
教材分析: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蘇教版第三冊第五課)是一首兒童敘事詩。通過記敘“我”將心愛的蟈蟈送給盲婆婆的故事,表現了當代少年兒童關愛他人的好思想,好行為,褒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學本課重在帶領學生體悟“我”送蟈蟈的用意:在我上學時讓她替“我”為盲婆婆唱歌,讓盲婆婆從蟈蟈的歌聲中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和回想童年時光的歡樂,充分展示了兒童的美好心靈,讓學生從中體會人間真愛,陶冶心靈。
本文的教學時間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和生字詞語的學習。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進一步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積累abb式的詞匯。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激起學生奉獻愛心,主動關心他人,尊老幫殘的美好意愿。
學情分析:
這是一首主題鮮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動,語言淺近明快,富有兒童情趣的敘事詩,洋溢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但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直接聯系不夠普遍。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積極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欲望,盡量縮短文本與生活的距離,既抓“送蟈蟈”的敘事線,又抓“獻愛心”的情感線,深入理解詩歌涵義,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事小情深,在朗讀中陶冶美好的心靈。本節課的設計我主要采用讀悟教學法和想象教學法,讓學生在充分的讀中體會“我”的美好心靈,在想象說話中表達自己的感情,從而體會詩歌的語言文字之美及其中蘊含的情感之美。
教學流程:
一、緊扣課題 激趣導入
1、復習。
。1)認讀生字詞語。
。2)輪流讀詩歌,檢查初讀情況。
2、出示課題,齊讀課題,師生共同理解“盲婆婆”這個詞。重點理解“盲”字,感悟“盲”的世界。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三分鐘,處在“盲人”角度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
3、要求學生談談自己這三分鐘的感受。
4、再讀課題,設疑:“我”為什么要送給盲婆婆蟈蟈呢?一只蟈蟈能給盲婆婆帶來什么呢?
。ㄕn題“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是詩歌精華所在,極富生活氣息和人情味,在課題中抓住一個“盲”字,為學生留足時間充分去感受盲婆婆黑暗而寂寞的生活,為下文進一步學習做下對比鋪墊。讀課題后設疑,有效的激發了學生探究文本的興趣、欲望。)
二、以讀激情體會“我”的美好心靈
1、學習第一節,“我”捉到了一只怎樣的蟈蟈?指名讀第一節。
2、多媒體展示蟈蟈的實物圖,播放蟈蟈的叫聲,讓學生感受蟈蟈的可愛。
3、學生自由讀第一節,找一找你從哪些詞中感受到“我”對蟈蟈的喜愛之情?(樂呵呵、喜滋滋)
4、指導積累abb式詞語。
5、“我”面對這樣一只愛不釋手的蟈蟈做出了怎樣的決定?(指導學生觀察第一幅插圖)
6、此時“我”又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請你用自己理解的讀的方式表達出來。指導讀出詞語“樂呵呵”、“喜滋滋”的語氣。(自讀、指名讀、師生評議)
。ù谁h節設計欣賞蟈蟈的外形、叫聲,說明我對蟈蟈的喜愛,而“我”又轉送給了盲婆婆,表達了“我”對盲婆婆的同情、關心、幫助,在多種形式的讀中體會“我”的美好心靈。abb式詞語的積累,既豐富了學生的詞匯量,也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精妙。)
三、以讀悟情,陶冶心靈。
1、學習第二節
。1)、質疑引讀:“我”為什么要送給盲婆婆蟈蟈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二節。
(2)、“會唱歌”指的是蟈蟈的什么?說明了什么?
。3)、說說“我”將蟈蟈送給盲婆婆的目的是什么?
。4)、“我”上學時想讓它為盲婆婆唱歌,幫她消除寂寞,帶來歡樂,那“我”平時是怎樣幫盲婆婆的呢?
。5)、此時你看出圖中的小男孩是一個怎樣的小學生?(看第一幅圖)
。6)、讓我們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第二節呢?(指導朗讀)
。ū经h節通過釋疑,讓學生明白了“我”送蟈蟈的用意是為盲婆婆唱歌,消除“我”不在時的寂寞,讓學生在對小男孩的評價中體會“我”的美好心靈,受到情感的熏陶。)
2、學習第三節。
(1)、質疑引讀:蟈蟈的叫聲真的能給盲婆婆帶來歡樂嗎?請同學們輕聲讀第三節。
(2)、誰能發現蟈蟈歌聲的神奇力量?(指導看第二幅插圖)你看盲婆婆雙手捧著蟈蟈,聚精會神地聽著聽著,(播放蟈蟈的叫聲)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歌聲還會帶領盲婆婆到哪里?請用“歌聲會… …歌聲會… …”這一句式說話。(自由組合,討論交流。)
。4)、教師小結:蟈蟈的歌聲使盲婆婆仿佛置身于原野之中,看到了原野中的一切。她聽著、想著,心中充滿了歡樂。好象恢復了與五彩世界的聯系,她的眼中似乎不再黑暗,而是充滿了光明。
。5)、讓我們再次把光明帶給盲婆婆。指導朗讀,重點讀好“流淌的清波”、“難忘的歡樂”、“您”。(指名讀,讀后評價,全班齊讀)
。6)、盲婆婆此時欣賞著蟈蟈美妙的歌聲,會說些什么呢?
。ū经h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說,讓學生充分的去體會盲婆婆此時的歡樂心情,再加上想象說話,更讓盲婆婆走進了學生的日常生活,縮短了她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不斷領悟奉獻愛心,主動關心他人,尊老幫殘是多么愉快的事。)
3、學習第四節
。1)、聽老師范讀第四節,你從中看出或讀出了小男孩的心理活動了嗎?知道他的心意了嗎?說一說。
。2)、誰愿意讀一讀:學生個別讀后,相互挑戰。指導讀好“咯咯、咯咯、咯咯… …”
。ǹ┛、咯咯、咯咯… …清脆的蟈蟈叫聲蘊涵著“我”對盲婆婆的關心,尊敬將永遠“有效”,我會堅持下去,這個動人的故事將永遠讓學生銘記于心。)
四、奉獻愛心,升華感情。
1、讀了本詩,說說你有什么感受。你對“我”想說些什么?
2、說說你自己以后該做些什么?
3、有感情的背誦本詩。
。ㄍㄟ^學生的說,讓他們去發表對詩意的理解,因為不同的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同,在理解中陶冶心靈,在行動中奉獻愛心。在朗讀中再次感受語言文字之美,再次體會“我”的美好心靈,表達奉獻愛的愿望。)
五、課后作業
1、模仿第三小節的詩句,想象說話。(即用“歌聲會… …歌聲會… …”句式說話。)
2、開展“我學會關心”活動,為周圍的人做一件好事。
板書設計: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清波 看 領 替我唱歌
歡樂 想 帶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設計 篇16
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一個新偏旁,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激發學生奉獻愛心,關心和幫助盲人。
二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背誦課文。
2、通過不斷的朗讀,激發學生奉獻愛心,關心和幫助盲人。
三 教學手段
朗讀法、說話法
四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五 課時安排
三課時
六 教學步驟
第二課時
一、 情境導入
1、 請同學們閉上雙眼,聽音樂《讓我們蕩起雙槳》。
2、 請學生睜開雙眼。
在這樣美麗的野外,你想睜開眼睛看看嗎?你想和小伙伴蕩起雙槳嗎/
3、 可惜,盲婆婆看不到美麗的郊外,更不能和伙伴們玩耍,怎么辦呢?
4、 齊讀課題: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二、 精讀訓練
1、齊讀課文。
2、學習和朗讀第一小節。
。1)少先隊員送給盲婆婆蟈蟈的時候,心情怎樣?
從書上哪兩個詞語能看出?(樂呵呵、喜滋滋)
(2)指名說abb的詞語,和“樂呵呵”意思一樣的有哪些?
和 “喜滋滋”意思一樣的有哪些?
。3)指導朗讀讀第一小節。
1)你會用什么心情讀第一小節。
2)分男、女生讀。(小組評價)
3)指名讀。(個人評價)
3、學習和朗讀第二小節。
過渡:蟈蟈捉到了,送給盲婆婆,少先隊員要怎么說?
。1) 指名讀第二小節。
。2)幻燈片出示:想一想,蟈蟈是不是真的會唱歌?
補充:不是所有的蟈蟈都會唱歌,雄蟈蟈的翅膀扇動身體會發出響聲,那是在唱歌。
。3)幻燈片出示:在我上學的時候,就讓它替我給您唱歌。
設想:在我放學的時候,少先隊員會為盲婆婆做什么?
。4)朗讀朗讀指導。
引子:少先隊員急忙忙地跑到婆婆面前,婆婆,婆婆——
1) 指名讀。
2) 小組讀。
4、學習和朗讀第三小節。
過渡: 歌聲帶給了盲婆婆什么?
。1)指名讀第三小節。
(2)默讀課文,找找自己喜歡的句子。
(3)指名讀自己喜歡的句子“歌聲會領走進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1)講解喜歡的詞語:領、看到、流淌、清波。
2)喜歡這句的指名讀、齊讀。
。4)指名讀自己喜歡的句子“歌聲會把您帶回童年,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
1)講解喜歡的詞語:帶、想起、難忘、歡樂
2)喜歡這句的指名讀、齊讀。
5、學習和朗讀第四小節。
過渡:蟈蟈的歌聲好聽嗎?
(1)指名讀本節。
(2)找一找本小節和前面哪一小節有相同的句子。
幻燈片出示:婆婆,婆婆,
這是一只會唱歌的蟈蟈。
補充:第一次出現知識告訴盲婆婆,送來的是一只會唱歌的蟈蟈,這里是強調送的蟈蟈是為了 讓它陪伴盲婆婆,給盲婆婆帶來歡樂,解除郁悶。
(3)幻燈片出示:您聽,它唱的多好,
咯咯,咯咯,咯咯……
1)指名讀。
2)省略號的意思,指導朗讀,聲音越來越遠,越來越低。
3)齊讀。
三、隨堂練習
1、說一說,照第三節的樣子說句子。
。1)出示:歌聲會領您走進,
看到( )。
歌聲會把您帶回( ),
想起( )。
(2)兩人小組練習說話。
(3)指名說。
(4)出示多媒體畫片。
。5)指名說話。
2、概括小節大意,請學生排序。
(1)小黑板出示:向婆婆表示心意。
相信盲婆婆滿意。
送蟈蟈給盲婆婆。
說明送蟈蟈的目的。
(2)小組討論。
。3)指名填序號。
(4)引讀課文。
四、全文小結。
這首兒童詩說的是少先隊員送蟈蟈給盲婆婆,讓盲婆婆得到歡樂,表現了少先隊員對殘疾人的一片愛心。你們讀了這首詩歌,學習到了什么?(學生發言)
概括,我們不僅要對鄰居中的殘疾人要關心,對社會上的殘疾人也要關心。對他們不歧視,不嘲笑,要讓他們感到社會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