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冬冬學識字》——“看圖識字”課堂實錄與教學反思(精選2篇)
《丁丁冬冬學識字》——“看圖識字”課堂實錄與教學反思 篇1
一、興趣先導——猜謎語
師:小朋友,今天我為大家帶來一則謎語,不知你們對自己有沒有信心?
生(興致勃勃):有信心
師:請仔細聽好:左一孔,右一孔,是香是臭,它最懂。(猜一人體器官)
(一會兒,生紛紛舉起小手)
師:大家都這么有把握!
生:是的。
師:誰來把謎底大聲地說出來
生:鼻子
教學反思:興趣是取得學習成果的前提,因此,我采用一則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謎語來引入,讓孩子不知不覺進入思索狀態,當有些孩子通過自己動
腦,說出謎底是“鼻子”時,心里充滿了滿足感,而另外一些孩子仍意味未盡,這時,再引入課文。
二、自主合作探究
師:你們可真厲害!在我們頭部除了鼻子還有什么?請同桌小朋友臉對臉互相觀察。
(生聽了,先是笑了笑,之后又極為認真地觀察起對方來)
(一會兒)師:誰愿意說說?
生1:有黑黑的頭發、耳朵、眼睛、嘴巴,(停了停又說):老師,我今天才知道美婷的眼睛好大哦!
(全班孩子們一下子都看向了那位女孩子)
生2:還有彎彎的眉毛,有眼皮,眼皮下還有長長的眼睫毛。
生3:有額頭,有臉頰
生4:有太陽穴,還有后腦勺
生5:還有潔白的牙齒和下巴
(師在黑板上書寫作補充)
教學反思: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把孩子放在首位,鼓勵學生自己去觀察,去發現。當個別孩子說出自己所知道的書上沒有的,有關頭部的詞時,不僅增大了課堂的容量,又激發了學習讀課外書的興趣。筆者尊重孩子的已有認知水平,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教學。
師:你們觀察得可真仔細!現在請各小組采用你們喜歡的方式讀讀這些詞語,遇到困難記得互相幫助。
(在巡視中發現:有齊讀的,有開火車讀,有領讀的……)
教學反思:發揮團隊互幫互助的作用,及時檢查沒一個孩子對生字的掌握情況。
師:哪個小組愿意來讀讀?
(小組匯報讀)
師:誰來幫我們確定生字?
生:額、眉、睛、鼻、頰齒、勺
師:同桌相互讀讀,并說說有什么好方法可記住它們。
生1:“鼻子”的“鼻”是上中下結構,上面是“自”,中間是“田”,下面是“升旗”的“升”把撇去掉,而且那一撇和一豎都不能出頭。
生2:“頰”我們在《流動的畫》這篇課文里就學過臉頰,它們兩個是近義詞。
生3:把“句子”的“句”中的“口”去掉換成點就是“勺”了。
生4:“額頭”的“額”是由“客人”的“客”和“第幾頁”的“頁”這兩個好朋友組成的。
生5:“眉毛”的“眉”是半包圍結構,左邊那一撇很像老公公的白胡子快把眼睛遮住一樣。
生6:我也要說“眉”,“眉”里面有一個“目”,上面是僵尸的“尸”再加上一豎。
生7:我會把“睛”變魔術,把“目”換成“日”就變成“晴”了,也可以換成“ 氵”就變成了“清”。
生8:還可以把“目”換成“ 忄”和“蟲”就變成“情”和“蜻”。
…
師:你們的方法可真多啊!我們一起讀讀。
教學反思:放手由孩子自己來確定生字,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角色轉變,充分調動學生以往學習經驗,通過交流,尊重孩子個性化學習,強化運用綜合識字的方法,培養孩子良好的識字能力。
師:我們學了這么久,我們來放松一下身體,請你們站起來跟著老師一起做:扭扭/你的/脖/子,拍拍/你的/肩/膀,捏捏/你的/鼻子……跺跺/你的/腳
教學反思:此項活動設計,一來緩解了前面緊張的學習情緒,二來引出了下階段的學習內容,使孩子在寬松活躍的游戲中學得輕松、快樂。
師:在剛才活動中,出現了幾個與我們身體有關的詞語,我們再來認識它們好嗎?
(出示詞語)你們先試著讀一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就請字典小老師幫幫你。
(生自學生字)
教學反思:運用查字典的方法獨立識字,是新課程標準中的明確提出的要求,此時提醒孩子關注查字典的方法,為孩子今后自主學習提供必要的路徑。
師:誰愿意讓老師來考考你?
(生匯報)
師:以小組為單位再讀讀,找出生字,并說說怎么記住它們?
(生匯報)
……
師:從這些生字中,你有沒有發現什么?
生1:我發現這些生字都是我們身體上的部位。
生2:我發現這些此都有“月字旁”。
生3:我發現這個“月字旁”都是瘦長瘦長的。
教學反思:充分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給學生觀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善于總結的習慣,使學生不斷形成自主識字,獨立識字的能力。
二、拓展延伸
師:我們身體的器官,你還知道哪些?
生1:膝蓋
生2:胸
生3:我還知道腿可分成大腿和小腿
……
師:小朋友知道的還真多!回家后還可以和爸爸媽媽再找一找有關人體器官的詞,共同合作制作成卡片收集起來!(下課)
教學反思:學生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學習的基礎上,教師不失時機地進行拓展練習,問學生還知道哪些有關人體器官的詞,還讓學生課下帶回家同爸爸媽媽合作制成卡片收集起來。這樣一來,拓寬了語文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利于培養學生時時處處學語文的興趣和習慣,通過課下的搜集與整理,學生會逐漸形成一定的識字能力。
《丁丁冬冬學識字》——“看圖識字”課堂實錄與教學反思 篇2
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識字是低年級的教學的重點,識字教學的難點是字形,如何從兒童年齡特點和學習心里出發,激發識字興趣,在教學第七單元《丁丁冬冬學識字》時,我做了以下的嘗試:
一 聯想巧記識字形。如在教學“掰”時,我引導學生想象,要把玉米掰下來要用手,一只手的力氣不夠時,學生接著說出“要用兩只手才行。”從而記住了“掰”字。又如“盲”,學生說“盲”就是人人的眼睛看不見東西,也就是“亡目”了,“盲”的上面是“亡”表示死的意思,在這里表示看不見東西,就是“盲”字。多么巧妙的聯想,字形輕易地扎根于學生的腦海中。
二 猜字謎,樂記字形。如教學“眉”時,有的學生根據字形編字謎“眉毛下面的眼睛就是眉”。又如“躬”,有的同學說“小朋友看見老師 就弓著身子向老師問好就是躬”。形象、生動,很有創造性。
三 理解字義,準確識字。漢字的科學性重要表現是寫意性,寫意的漢字來自社會生活,教學時不僅讓學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如教學“搶”時,我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搶”字是提手旁?學生立刻思考認識到:搶東西一定用手才行,所以“搶”字是提手旁。又如“拿”字,我先讓學生上臺表演拿老師準備發給同學們的練習冊的情景,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在拿的過程,不能只用其中一只手,要把一雙手合起來才是“拿”。
這樣,學生在喜聞樂見的形式中識字,既有趣,又有效,其間不時閃出智慧的火花,更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識字的能力,達到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