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救母第二課時教學設計(通用2篇)
沉香救母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 認識“一……就……”的句式。
3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沉香為了解救母親而不怕困難,刻苦練武的精神。
☆ 教學重難點
結合課文詞句,通過朗讀、想象,體會沉香為了解救母親,不怕吃苦,頑強學藝的可貴品格。
☆ 設計思路
1.創設情景,體會情感。
《沉香救母》的故事學生并不陌生,但課文的描寫比較簡單,如果只是停留在語言文字的描寫上,學生的體會就會很深刻。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情景的創設將更好在幫助學生體會故事的情感。
2.讀演結合,以演助讀。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學,演中悟,教師則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引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內化語言文字。
3.詞句訓練,重視積累。
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是比較多的,對字詞的鞏固、積累是相當重要的,在閱讀教學中,如果能有效地進行字詞訓練,這就能減少課外機械地識記、抄寫,提高識字效率。同時,形式多樣的詞句訓練,也能幫助學生合理遷移,提高說話、習作能力。
☆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出示小卡片)你會讀這些生詞嗎?
美麗善良 心狠手辣 (代為板書)
t:你能用其中一個詞說一句話嗎?你能用這兩個詞說一兩句話嗎?
2.出示填空: 嘆了一口氣,含著眼淚說:“ 。”(根據課文內容說一說。)
t:小朋友真會學習,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讀好這個故事。
二、讀演結合,體驗情感
學習課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 小朋友,你們知道沉香的媽媽在哪兒嗎?她是什么樣的人?
學生回答,你是在哪個自然段找到答案的?找一找,讀一讀
2.以演促讀。
⑴.同桌兩位同學分別扮演爸爸和沉香,把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內容演一演,教師巡視指導。
⑵.請學生上臺表演。評一評:你覺得他們演得怎么樣?展開討論。
相機出示句子:(小黑板)
①.沉香再三追問,爸爸才含著眼淚說出了真情。
“再三追問”應該怎么演?指導學生讀好沉香問爸爸的話。他會問什么?
、.沉香聽了,心里又難過又氣憤,恨不得馬上就去解救媽媽。(指導讀好“恨不得”)
沉香為什么“又難過又氣憤”?“難過又氣憤”時會是怎樣的神情?他表演得好嗎?你會如何表演?
、.“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廣大,你才是個8歲的孩子,怎么能對付得了他呢?”
誰來讀讀爸爸的話,這里爸爸的心情怎么樣?劃線部分的句子,你還能用另一種方式表達嗎?
。▏L試練讀,個別讀。指名變換句式練習。)
⑶.還有哪位同學也想來試試?(師生評議:看了他們倆的表演你想說什么?隨機詢問沉香扮演者:你現在在想什么?)
。ò鍟憾缮 神通廣大)
、.齊讀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t:請同學們想一想,沉香聽了爸爸的話后“攥緊了拳頭”表示什么意思?
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t:沉香的媽媽是個美麗善良的女神,卻被心狠手辣的二郎神壓在華山腳下,沉香要怎么做才能救出媽媽呢?
。x第四自然段理解二三段,要求:不出聲,不指讀。)
1. 邊讀邊想:沉香是如何刻苦練功的?哪些詞句特別讓你感動?請做上記號。
2. 討論交流:說說哪些詞句特別讓你感動,并說說你的想法。
3.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板書:寒冬臘月 盛夏酷暑
t: 在你印象中,“寒冬臘月”和“盛夏酷暑”分別是怎么樣的?你是如何度過這兩個季節的? 沉香是如何度過的呢?(想象練說)指導朗讀這句話。
t:。ò鍟浩鹪缲澓 腰酸背疼)找出文中的相關句子說一說!
。R讀第四自然段)
三、激勵質疑 拓展思維
t:沉香累得腰酸背疼了,又怎么會全身增添了力量呢?(點出“一……就……”)結合生活實際想一 想,你們遇到了自己喜歡或憎恨的事物,會怎么做呢?
例:爸爸一看到電視上有足球賽,就來了勁。
我一看到動畫片,就 。
一 ,就 。
你們看,沉香只要一想到媽媽,渾身就增添了力量,再大的困難也嚇不倒他,瞧,他練得多認真!此時,你想對沉香說什么?(練習說話。)
小結: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幾年的努力,沉香終于練就了一身高強的武藝。(齊讀第五自然段。)
設疑:沉香練就了一身武藝,能對付二郎神嗎?能救出受苦愛難的媽媽嗎?怎么解救呢?下一篇課文就幫你揭開這個謎團。
板書: 沉香 救 母 二郎神
刻苦練功 美麗善良 心狠手辣
寒冬臘月 盛夏酷暑 神通廣大
起早貪黑 腰酸背疼
教后反思:
《沉香救母》的故事學生并不陌生,但課文的描寫比較簡單,如果只是停留在語言文字的描寫上,學生的體會就會很深刻。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情景的創設將更好在幫助學生體會故事的情感。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學,演中悟,教師則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引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內化語言文字。
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是比較多的,對字詞的鞏固、積累是相當重要的,在閱讀教學中,如果能有效地進行字詞訓練,這就能減少課外機械地識記、抄寫,提高識字效率。同時,形式多樣的詞句訓練,也能幫助學生合理遷移,提高說話、習作能力。
我在教學開始時便注意復習鞏固生詞,并讓學生練習說話,打好語文的基礎關,注重積累與運用;其次是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更多地用演示這種體態語感知課文中句子的含意,讓學生在表演中不知不覺地領悟全文的大義及教育思想;注意拓展思維練習,努力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然而在教學后依然會發現自己存在以下不足之處:一是對于教學的環節思路還不句清晰,有些句式的講解還很含糊,如比較反問句和陳述句的感情表達是否可以出示不夠明確;對于語文知識和技能的把握也不夠扎實,不敢大膽讓學生嘗試自己寫一寫學過的生詞,為更好地進行統測打下基礎而出力。
(這次活動是學校接受市教研室舉辦的一次大規模的調研。自己也是第一次教學語文這門學科時開出的教研課,并且之前雖然很認真的準備,卻沒有在其它班級試教,為自己開展活動埋下隱患,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有更深更好的理解和準備,并預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上有所突破,有所提升。
沉香救母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引讀時光過得真快,轉眼間------------
他是怎樣救母,結果怎樣呢?這節課咱們繼續學習(齊讀課題)
二.精讀課文,練習感情朗讀課文。
1.輕聲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學習課文第二節。
沉香遇到了哪些困難?從哪看出來的?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劃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
交流:
#一路上,沉香不知翻過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過了多少道深澗。
簡筆畫畫出高山、深澗。讓學生體會到山之高、澗之險
路途的遙遠,相機指導朗讀。
#餓了就采幾只野果充饑,渴了就捧幾口泉水喝喝。
體會生活的艱辛,指導朗讀課文。
#腳上磨出了一個個血泡,身上劃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點兒也不在乎。
結合生活實際,領悟沉香的困難。
比較:
腳上磨出了一個個血泡,身上劃下了一道道血痕。
腳上磨出了一個血泡,身上劃下了一道血痕。
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朗讀體會。
沉香遇到了那么多困難和危險,可他一點兒也不在乎。讓我們一起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欣賞《寶蓮燈》的主題曲
4.引讀學習課文第三節。
5.沉香的孝心不僅感動了我們,也感動了----仙人送給他一把神斧………………………
6.學習第四節
#看圖:沉香來到了華山腳下,他心情怎樣?會想什么呢?
學習課文指導朗讀,讀好日思夜想、無比激動。
#他又是怎么做的?
自由讀課文。
練讀:他舉起神斧,奮力向大山劈去。讀好奮力劈去。
#引讀課文只聽“轟隆”一聲巨響,……
看圖,想一想,沉香會對媽媽說什么呢?
感情朗讀第四節。
三、練習默讀課文,練習復述課文。
1.講解默讀要求。
在心里輕聲讀,不發出聲音,邊聽邊想,記住課文內容。
2.練習講故事。
根據“路上—打敗了二郎神—劈山救母—母子相認”同桌練習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