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學詞學句(一)2》教案(精選6篇)
《識字學詞學句(一)2》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知識與能力
1.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認清字形,并能正確地書寫。
2.能用比較的方法,說說每組字的音、形、義有什么不同。
2.能正確地讀寫課文中的詞語。并能理解詞義。
4.初步了解漢字的構字規律。
過程與方法
1、老師著重指導學生學習前兩組生字,教學生用數字加偏旁的方法分析、記憶字形。
2、借助漢語拼音和熟字記字音。
3、通過讀詞語了解字義,有的字還可以利用偏旁記字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掌握自學方法,提高識字能力,培養熱愛祖國漢字的情感。
[重點難點]
識別生字,掌握生詞;區別獨體字加上不同偏旁后組成的形近字。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用比較的方法,說說每組字的音、形、義有什么不同。
3.初步了解漢字的構字規律。
二、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用最快的速度記憶更多的漢字呀?(想!)我們祖國的漢字構字都是有規律的,你們掌握了它的規律,:學習起來就輕松多子,那么就讓我們比一比,看看今天的識字課誰最先找到規律。
(二)學習前兩組生字
1.復習熟字:分、水。
2.出示生字。
Fēn fèn yǒng yǒng
分 份(一份) 永 泳(游泳)
(1)指名讀字音,說說這兩組熟字與生字的字音有什么聯系。
學小甲:兩組熟字與生字的字音相同或相近。
學生乙:它們的音節完全相同。
學生丙:它們可以說是同音字。
(2)比較字形,這兩個字的字形有什么不同?
學生:一個是獨體字,一個是合體字。
學生:獨體字加上—個偏旁就變成了新字即合體字。
學生: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來記字形。
(3)讀一讀括號里的詞語,什么是“一份”?
學生甲:表示數量少,只有一份。
學生乙:整體里的—一部分。
學生丙:它是一個量詞。
(4)反復讀句子體會詞義。
(5)練習組詞。
學生甲:份數、年份、兩份、備份、
(6)總結寫法。
先讀熟字———再讀生字——比較字形——讀詞解義——讀句解義———再組新詞
(三)自學后三組生字
(四)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熟字和生字。
2.你是怎樣記住每一個字的?
3.讀詞說詞義。
4.讀句子理解詞義。
5.組新詞。
(五)鞏固練習字音序部首結構筆畫辨析字義組新詞份F亻
左右6分(水分)量詞,整體里的一部分份數年份兩份備份游Y氵
左中右12放(放學)人或動物在水里行動游人旅游游泳春游泳Y氵
左右8永(永久)游泳蛙泳仰泳蝶泳自由泳凍D冫
左右7東(東西)遇冷凝結凍死凍僵裂L衣上下12烈(烈士)破而分開裂開裂縫較J車左右10交(交通)比較斤斤計較較大較量桿G木左右7干(干凈)哭物像棍子的部分筆桿槍桿一桿筆
(六)根據上表生字結構練習書寫
(七)朗讀與口語訓練
1.出示五句話自由讀。
2.指名讀。
3.說句意。
4.照樣子說話。
原句:“六一”兒童節那天,媽媽送給我一份禮物。
學生:我訂了一份《小學生拼音報》。
原句:自選商場里有許多冷凍食品。
學生:媽媽把剩下的魚放在冷凍箱里。
原句:蛋殼一裂開,小鳥就從殼甲鉆出來了。
學生:墻上裂開一條縫。
原句:我有兩枝鉛筆,花桿的那枝比較好用。
學生:我比較喜歡學數學。
(八)課堂作業 設計
寫生字、讀句子、練習口頭造句。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用比較的方法說說每組字形和字義有什么不同。
2.運用構字規律記憶字形。
3.朗讀句子進行口語訓練。
二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文字投影、有關掛圖。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熟字加偏旁組成新字的方法。這節課我們還使用這一規律來識字。
老師:還記得我們的學習方法嗎?
學生:先讀熟字——再讀生字——比較字形——讀詞解義——讀句解義——再組新詞
老師:請利用以上學習方法,自學剩下的4組生字詞。
(二)自學生字詞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熟字和生字。
2.你是怎樣記住每個字的?
3.讀詞語說意思。
躲開:閃開、避讓、避開的意思。
發抖:由于害怕、生氣或感到寒冷而身體顫動。
4.讀句子進一步理解詞義,并試著說一句話。
5.組新詞。
6.完成鞏固練習。字音序部首結構筆畫辨析字義組新詞抖D手左右7半(斗爭)顫動哆嗦抖支抖光抖空躲D身左右13朵(花朵)躲躲躲藏躲開躲藏身躲起來蛇S蟲左右11它(它們)爬行動物,身體圓而細長,有鱗,沒有四肢蛇足蛇膽眼鏡蛇毒蛇叢C一上下5從(從來)生長在一起的草木花叢叢林草林叢生訂D讠
左右4盯(盯住)預先約定訂正考訂校訂訂閱釘D钅
左右7丁(肉丁)釘子鐵釘釘進螺絲釘
(四)朗讀句子,口語訓練
1.原句:氣溫突然下降,項明的衣服穿少了,凍得他直發抖。
造句:在寒冷的天氣里,小紅凍得直發抖。
2.原句:一條蛇從草叢里爬出來,青蛙趕緊躲開。
造句:他好像有意在躲開我。
3.原句:墻上不要亂釘釘子。
造句:媽媽叫我去買幾個釘子。
4.原句:爸爸到郵局訂報去了。
造句:媽媽總讓爸爸去訂報。
(五)指導書寫
(六)總結考查
(七)板書設計
先讀熟字一再讀生字一比較字形一讀詞解義——讀句解義一再組新詞一練習造句
(八)課堂作業 設計
1.根據課文內容給下列字加偏旁組新字,再組問。
分( )( ) 列( )( ) 斗( )( )
永( )( ) 文( )( ) 朵( )( )
2.讀一讀、比一比,再組成詞浯。
朵( ) 訂( ) 較( ) 斗( )
躲( ) 釘( ) 交( ) 抖( )
3.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躲開——( ) 裂開——( ) 發抖——( )
4.選字填空。
(1)媽媽( )報,我( )釘子。(訂釘)
(2)藍天上飄著( )( )白云。(朵躲)
(3)他有意( )開我。(朵躲)
(4)媽媽送我一( )禮物。(分份)
5.用下面的字組成三個新的字。
心分木丁斗列永衣口米
( ) ( ) ( )
參考答案
課堂作業 設計
第二課時:
3.躲避分裂顫抖
4.(1)訂釘(2)朵(3)躲(4)份
5.詠裂粉
《識字學詞學句(一)2》教案 篇2
之二
陜西省安康市教研室 羅茂榮
教學目標
1.借助插圖和拼音學會14個生字,8個詞語。
2.通過看圖和讀兒歌,初步認識8種樹木,了解這些樹木的特點。
3.通過字形分析,初步掌握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規律,并培養學生運用這個規律自主識字的能力。
4.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認識8種樹木。
教學難點
掌握漢字規律,了解形聲字特點,培養識字能力。
教學準備
植物園圖片若干,本課8種樹木的教學掛圖及樹葉標本,生字卡片和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啟發談話:“同學們去過北京植物園嗎?前幾天,老師去北京學習,參觀了北京植物園。帶回了幾張照片,請同學們玩賞。”
2圖片顯示:茫茫林海,樹木叢生。
3描述畫面:“這里是北京植物園,在這里生長著各個地域的不同樹木:有北方的云松、塔柏、大葉楊;有南方的樟樹、榕樹、椰子樹;有法國梧桐;有日本櫻花……應有盡有、數不勝數。今天,老師想和同學們一塊認識幾種樹木,好嗎?”
二、看圖識字,認識樹名
1看圖讀拼音,讀準字音,記住樹名。
2分別出示8種樹木的圖片,請學生逐一說出每種樹木的名稱。
3抽讀生字卡片,組詞識記樹名。
三、分析字形,把握特點
1板書生字,觀察字形。
2區別異同,把握特點。
四、自主探究,掌握規律
1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三個問題。
①為什么這些字都是木字旁?
②你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形?
③你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的讀音?
2小結:總結形聲字的特點和識記規律。
五、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1利用形聲字規律記憶字形。(同桌合作)
2觀察課后生字表或課后練習,想一想:這些字在書寫時應該注意哪幾點?(小組討論)
3小結。
4重點指導“楊、榕、棉”的書寫。
5獨立完成課后練習2前8個字的寫字練習。
六、復習鞏固,嘗試運用
1分組讀詞語。
2做游戲:找朋友。(把詞語卡片貼在相應的掛圖下面)
3運用形聲字規律自學生字“椿、柚”。
七、課堂小結,環保教育
1小組討論:樹木的作用。
2總結談話。
3贈送格言:愛護樹木,從我做起,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指名認讀上節所學的生字和詞語。
2出示樹木圖片,請學生口述樹名,其他學生書空寫詞語。
二、讀兒歌,學生字
1輕聲自由地讀兒歌,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用筆圈出本課要學會的生字,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請個別學生試讀兒歌,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學習生字“壯、裝、掌、像、季、披”。
①讀準字音。重點指導“壯、裝、披”。
②認清字形。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識記字形,如:利用“壯”記“裝”,利用歌訣“掌中有一口,小心蓋住不松手”記“掌”等。
③理解字義。聯系兒歌及相關插圖理解“壯”,借助手勢動作理解“掌、裝、披”,聯系生活實際,口語組詞理解“像、季”。
④指導書寫。強調:上下結構的字“裝、掌、季”不要寫得太長,左右結構的字“壯、像、披”不要寫得太寬。
⑤獨立完成課練習2的寫字練習。
三、再讀兒歌,了解樹木的不同特點
1熟讀兒歌。
2討論:兒歌所介紹的幾種樹木都是什么樣子?結合相關插圖和樹木標本說說每種樹的特點。
3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還認識哪些樹木?他們的外形或樹葉有什么特點?
四、再讀兒歌,體會感情
五、看圖作畫,抒發感受
1談話激發作畫興趣。
2學生自由畫畫,要求寫上樹名,注明作者。
3評畫。(以鼓勵為主,培養興趣。)
六、鞏固練習
1復習生字、詞語。
2背誦兒歌。
3口語交際訓練。每個人把自己比作一種樹木向大家介紹自己。
擴展性實踐
1辦畫展,讓學生把自己的畫作配上一點文字,在班上展出。
2組織郊游。帶學生去郊外認識一些課文中沒有介紹的樹木,以豐富知識,擴大視野。
《識字學詞學句(一)2》教案 篇3
湖南 翟玉晶
------------------------------------------------------------
設計理念
本設計遵循低年級識字教學應注重激發學生興趣的理念,巧妙地創設出一個新奇有趣的情境,使學生從“被動地聽”變為“主動地學”,從而產生強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并轉化為一種巨大的內驅力。這樣,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于培養識字能力,提高識字效率。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激趣導入 ,引導自學
1今天,我們一起去游植物園。老師,是個“小好奇”,會提出很多的問題。你們呢,都是知識豐富的“小博士”,來解答“小好奇”的問題。
2學生自學。
二、認識樹木,讀準字音
投影出示八種樹木的圖片,“小好奇”與“小博士”互問互答。
小好奇:(學生姓名)博士,這是什么樹?
小博士:這是楊樹。
……
小好奇:博士,這是huá(樺)樹吧?
小博士:不對,是huà(樺)樹。
評點本環節意在激發學生的自學興趣,并能讀準字音,初步認識八種樹木的形狀與名稱。
三、寫出樹名,識記字形
小好奇:各位小博士,你們能告訴我,這些樹木的名稱怎樣寫嗎?
(請八位“小博士”上臺寫出樹木的名稱,并說出識記字形的方法。)
小好奇:小博士,這些字為什么都是“木”字旁呢?
(引導認識形聲字的特點)
小好奇:小博士,請你告訴我,哪些字容易寫錯呢?怎樣才能記得牢呢?
(提示“樺”“榕”等字易寫錯的地方)
小好奇:小博士,寫這些“木”字旁的字時,要注意些什么呢?
(左窄右寬:“木”作偏旁時,“捺”要變成“點”。)
評點本環節意在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偏旁、部首和形聲字規律等主動分析、識記字形。這樣,既教學了生字,又教給了方法,提示了規律。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授之以漁”。
四、讀議韻文,隨文識字
“小好奇”看到植物園里有一塊大木牌,上面寫了好多字。
小好奇:各位小博士,這上面寫了些什么?你們能教我讀一讀嗎?
小博士(領讀):楊樹高,榕樹壯。
……
小好奇:這些話是什么意思?請各位“小博士”給我講講吧!
(“小博士”分成六個小組,每組討論一句話的意思。然后每組派一名代表講解句子的意思。)
(同步出示幻燈片,引導學生對照圖畫,理解詞句,了解八種樹木各自的外形特點。)
小好奇:各位小博士,你們能把這些句子再讀一遍給我聽嗎?
(投影出示有重音、停頓符號的韻文,“小博士”有感情地朗讀,并配有動作。)
小好奇:小博士,這幾句話里還有六個生字,請你們教我讀一讀,寫一寫吧!
(寫字指導重點:“裝”“掌”——上緊下松,整個字形不要太長。)
評點以上環節,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讀懂韻文,旨在促進“自主、合作、探究”這一新型學習方式的形成。同時,通過圖文對照,把識字與認識事物緊密結合起來。
五、作畫配文,深化認識
小好奇:各位小博士,我想知道,你們各自最喜歡哪種樹。你們能畫下來,并用一句話寫出喜歡的原因嗎?
評點本環節意在引導學生動手動腦,積極參加綜合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創造潛能。
------------------------------------------------------------
作者單位 湖南省城步縣紅旗小學
最新文章:
人教版小語第一冊(國標本)復習三第三、四題教學設計
《2008,北京》教學設計
《秋游》教學設計
《荔枝》教學設計
《軍神》(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識字學詞學句(一)2》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9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看懂圖,并能結合圖理解句子的意思,認識什么是泉水、小溪、江河和海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1.教師板書“水”字,問:同學們誰認識這個字?關于水你都知道哪些知識?
(1)水是生命的源泉,我們要節約用水,保護水源。
(2)泉水是最純凈的。
(3)我國有許多大江大河。……)
2.觀察幻燈片,認識理解字詞
3.出示圖,請學生仔細觀察,圖上有什么?(按一定順序),學生觀察后,指名說。(高山、流水、橋、船……)
4.這些地方水有多有少,有的靜靜地淌,有的歡快地跑,嘩嘩地流。人們給它們起了不同的名字,(結合圖畫認讀:泉水、小溪、江、河、湖、海)
5.學生拼讀語文書上的字詞,指名領讀。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找出這幾個字的特點。認識“氵”旁。
二、自讀課文
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想一想文中有幾句話,勾劃生字詞。
2.指名讀課文,回答上面的問題,學習生字詞,說說自己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認識“刂”“辶”“八”,指導書寫,認識這幾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重點指導
“泉”下邊是“水”不是“小”
“黃”中間是“由”不是“田”
“西”第五筆是“豎折”
“到”第六筆是“提”
“進”先寫“井”再寫“辶”
3.范讀課文,指導朗讀問句,認識“?”號。
三、練習書寫
練習書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課文,理解句子意思。
1.采取一問一答的方式讀課文。
2.文中介紹了誰?它們在干什么?(對話)
3.看圖學習一、二句。
①什么是泉水,看圖找找。(在群山起伏處有一道細細的水流,這就是泉水,泉水是從地下冒出來的)
②我要流進小溪里,“我”指誰?向哪流?什么是小溪?(兩條彎彎的小河溝就是小溪)。
③指名讀前兩句。
4.看圖學習三、四句,自由讀,你知道了什么?(看圖理解“江”:大的河叫江)再指名問答讀。
5.自學五、六句,你了解到了什么?從圖上找找,海洋在哪里?海洋里有什么?(比海還大的水域,叫海洋)“我們”是誰?“都要”還可以和誰組詞,誰說說“都”可以用在什么地方,試著用“都”說句話。
二、指導朗讀全文
用親切的語氣來讀(課文中把“泉水、小溪、江河、海洋”當作人來稱呼,用“你、我、我們”顯得親切。)
l.同桌對讀,分角色讀,齊讀,練習背誦。
2.觀察圖,想:泉水、小溪、小河、江河、海洋之間有什么聯系呢?
(泉→小溪→江河→海洋)
三、布置作業
1.課后2、3題在第1課時完成。
2.課后1、4在第2課時完成。
《識字學詞學句(一)2》教案 篇5
佚名
教學目標
1.學會9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看懂圖,并能結合圖理解句子的意思,認識什么是泉水、小溪、江河和海洋。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1.教師板書“水”字,問:同學們誰認識這個字?關于水你都知道哪些知識?
(1)水是生命的源泉,我們要節約用水,保護水源。
(2)泉水是最純凈的。
(3)我國有許多大江大河。……)
2.觀察幻燈片,認識理解字詞
3.出示圖,請學生仔細觀察,圖上有什么?(按一定順序),學生觀察后,指名說。(高山、流水、橋、船……)
4.這些地方水有多有少,有的靜靜地淌,有的歡快地跑,嘩嘩地流。人們給它們起了不同的名字,(結合圖畫認讀:泉水、小溪、江、河、湖、海)
5.學生拼讀語文書上的字詞,指名領讀。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找出這幾個字的特點。認識“氵”旁。
二、自讀課文
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想一想文中有幾句話,勾劃生字詞。
2.指名讀課文,回答上面的問題,學習生字詞,說說自己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認識“刂”“辶”“八”,指導書寫,認識這幾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重點指導
“泉”下邊是“水”不是“小”
“黃”中間是“由”不是“田”
“西”第五筆是“豎折”
“到”第六筆是“提”
“進”先寫“井”再寫“辶”
3.范讀課文,指導朗讀問句,認識“?”號。
三、練習書寫
練習書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課文,理解句子意思。
1.采取一問一答的方式讀課文。
2.文中介紹了誰?它們在干什么?(對話)
3.看圖學習一、二句。
①什么是泉水,看圖找找。(在群山起伏處有一道細細的水流,這就是泉水,泉水是從地下冒出來的)
②我要流進小溪里,“我”指誰?向哪流?什么是小溪?(兩條彎彎的小河溝就是小溪)。
③指名讀前兩句。
4.看圖學習三、四句,自由讀,你知道了什么?(看圖理解“江”:大的河叫江)再指名問答讀。
5.自學五、六句,你了解到了什么?從圖上找找,海洋在哪里?海洋里有什么?(比海還大的水域,叫海洋)“我們”是誰?“都要”還可以和誰組詞,誰說說“都”可以用在什么地方,試著用“都”說句話。
二、指導朗讀全文
用親切的語氣來讀(課文中把“泉水、小溪、江河、海洋”當作人來稱呼,用“你、我、我們”顯得親切。)
l.同桌對讀,分角色讀,齊讀,練習背誦。
2.觀察圖,想:泉水、小溪、小河、江河、海洋之間有什么聯系呢?
(泉→小溪→江河→海洋)
三、布置作業
1.課后2、3題在第1課時完成。
2.課后1、4在第2課時完成。
四、板書設計
《識字學詞學句(一)2》教案 篇6
佚名
教材分析
本課要求學會9個生字,掌握“泉水、長江、黃河、西湖、江水、河水、你們”等詞語。教材先有序地介紹了水流的6個名稱,然后列舉了我國的名川大湖,使江河湖海更為具體。
詞語下面是一段短文,短文共6句話,以對話的形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泉水、小溪、江河、海洋之間的關系。全文讀起來朗朗上口,充滿兒童情趣。
本課的教學重點應是:1.掌握9個字的音、形、義。2.了解泉水、小溪、江、河、湖、海之間的關系。
本課的教學難點 應是:正確書寫本課的9個生字,特別是“泉、湖、黃、進”四個字,要寫正確,寫美觀。
教學建議
1.多觀察。
借助生動形象的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觀察所得,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暢所欲言。
2.多合作。
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還可以在小組內當一個“小老師”,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滿足學生的表現欲。
3.多朗讀。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鞏固生字字音,理解字義,在讀中感悟泉水、小溪、江、河、湖、海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