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學詞學句(一)3》教案(精選5篇)
《識字學詞學句(一)3》教案 篇1
之一
福建省莆田縣三敏小學
余子龍 張承騰 莊振雄
設計理念
識字教學不能為了識字而識字,應該把“識字”同“學詞”“學句”“口語表達”等綜合起來。應該在識字中培養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表達本真的童趣,放飛童稚的想像,張揚自由的個性。
教材分析
本課是形聲字歸類識字,這種編排形式學生在第二冊已學習過,已經有一定的感性積累。另外,教材“字”“詞”“句”結合的編排形式有很豐富的潛在的教學資源。
培養目標
1知識領域:學會14個生字,認識6個二類字。
2方法、能力:進一步認識并掌握形聲字的識字方法,培養這種識字能力。
3發展領域:通過個性化的語文實踐,增強學生綜合學習的意識。
4情意領域: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使其熱愛漢字,渴望識字。
教學程序
一、動手--做上標記
開門見山地導入 新課后,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記號把“躲藏”起來的生字“朋友”找出來,學生自己喜歡的標記很豐。
在游戲式的氛圍中,學生興致勃勃地做上了標記。學習興趣不知不覺就形成了,學生潛在的個性和創造力開始挖掘出來。
二、動口--讀
學生基本上能借助拼音拼讀生字并通讀課文,但個別字音讀得似是而非、不到位。應結合方言習慣,針對性地正音。
三、動腦--悟
聯系學生以前學過的形聲字。如人--認(原文),還有相關的“讓”“識”“議”“記”“詩”“誠”等等,從大量的表象中悟出形聲字聲旁表音(聲調變異),形旁表意(筆畫變形)的特點,悟出學習形聲字的一般方法--從形旁去猜想字義,從聲旁去猜讀字音。
另外,還可以從課堂走向課外,從表象走向方法,從方法走向能力。如本課可以這樣拓展:出示學生未見過的形聲字(聲旁是學過的字)“城”“盛”“炮”“袋”“棚”等,讓學生探究討論,大膽猜一猜它們的讀音、字義。這樣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延伸了課堂識字教學過程 。
四、實踐--把“識字”與“學詞”“學句”“口語表達”綜合起來
啟引學生給生字(認)組新詞,再說句:
人--認(認路)螞蟻的認路本領十分了不起。我家屋yán下的燕子又飛回來了,它們的認路本領真shénqí!
人--認(認真)老師常常表yánɡ作業 認真的同學。
我一定要認真寫好字。
這樣的教學很成功地挖掘出了教材潛在的教學資源,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課堂上時時噴射出創新的火花。這樣教學設計的優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學生有動手的情趣,有動口的樂趣;有靜的思考,有即興的口語表達;有知識的鞏固,有方法的訓練,有能力的培養;有課內的學習,有課外的嘗試。學生以多種認知功能參與學習,強化了學生對形聲字的表象認識,極大地豐富了課堂學習內容,也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其次,把“識字”“學詞”“學句”“口語表達”等語文“細胞”聯系起來,并貫穿以創造性、個性化,提高了學生多種語文能力,達到了培養人、發展人的目的。
《識字學詞學句(一)3》教案 篇2
佚名
教材分析
本課有七個詞,兩句話。主要介紹了春天里,大興安嶺、長江兩岸、海南島的景色差異之大,通過祖國南北春景的差異來說明祖國幅員遼闊,領土廣大。
教學重點應是學習生字詞。
教學難點 應是使學生了解到祖國地域廣大,雖是同一時間、同一季節,但各地氣候不同,景物也不同。
教學建議
1.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看中國地圖和投影片,通過了解大興安嶺、長江兩岸和海南島的不同地理位置以及它們在同一時間的不同景色,使學生認識到祖國是多么廣大。
2.字詞教學中要注意鼓勵學生熟字組合或熟字變化一部分的方法識記字形,同時還要注意區別生字與熟字之間的細微差別,如:“已經”的“已”和“自己”的“己”的區別。
《識字學詞學句(一)3》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知識與能力
1.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認清字形,并能正確地書寫。
2.了解姓氏的基本含義。
3.初步了解漢字的構字規律,提高識字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提問的方式指導學生理解姓氏的基本含義,讓學生明白中國的姓氏有許許多多的道理。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掌握自學方法,提高識字能力,培養熱愛祖國漢字的情感。
[重點難點]
識別生字,掌握生詞;了解姓氏的基本含義。初步了解漢字的構字規律,提高識字能力。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借助拼音讀短文,并能讀準生字字音,同時還能正確地書寫生字。
二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及有關掛圖。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部件記字法和熟字加偏旁記字法,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種更有意思的記字方法。你們聽:
(學生手舉舊字卡片)老師讀兒歌,學生來拼字。
古一月一胡口一天一吳弓一長一張
立一早一章口一口一呂木一木一林
木一黃一橫女一生一姓子一小一孫
(二)學習生字、新詞
1.學習生字的音、形、義。
(1)出示生字卡片:胡吳弓章日橫官良姓趙錢孫
(2)讓學生指出每個生字在課文中的位置,并能正確地讀出句子來。
學生:胡——在課文的第一行,讀“hú”,“古月——胡”。
(3)指名讀生字卡片。
2.分析字形,理解字義。
(三)讀短文,理解意思
1.指名讀,思考。
我們班的同學都姓什么?
2.齊讀短文。
(四)課堂作業 設計
1.讀課文。
2.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借助拼音讀短文,理解中國的姓氏的基本意義,明白中國的姓氏有許許多多的道理。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及有關掛圖。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誰能說清楚我們班的同學中間有多少姓氏?
1.指名說姓氏。
2.統計全班的姓氏。
(二)學習課文,理解課文的意思
1.老師領讀文。
2.指名瀆。
3.分組讀。
4.齊讀課文。
5.釋句導讀。
(])“諸葛、歐陽、上官、公良”
學生:這幾個都是姓氏中的復姓。如諸葛亮,姓諸葛;歐陽修,姓歐陽上官婉兒,姓上官。
(2)“中國的姓氏有許多,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學生:中國的姓氏有很多很多,其中姓趙、錢、孫、李、周人特別多,所以這八種姓排在百家姓的最前面。
老師:中國的姓氏到底有多少種呢?
學牛自由發揮。
老師小結:中國的姓氏有很多。人們常說“百家姓”,這里的“百”并不表示一百,而是表示“多”的意思。
(三)復習鞏固
1.指名讀課文。
2.齊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
(五)板書設計
hú wú gōng zhāng lǚ héng
胡 吳 弓 章 呂 橫
guān liáng xìng zhào qián sūn
官 良 姓 趙 錢 孫
(六)課堂作業 設計
1.看拼音寫漢字。
shàng guān gōng liáng xìng shì sān héng
( ) ( ) ( ) ( )
2.把下列字組成新字,再組詞。
古一月——( )( ) 弓一長——( )( )
口一天——( )( ) 立一早——( )( )
口一口——( )( ) 木一木——( )( )
3.抄寫下列生字,注意寫得正確、端正。
官 章 吳 良
《識字學詞學句(一)3》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認3個生字。
2.圖文結合,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美麗。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 課題
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春天,我們這里的景色是怎樣的?就在同一時間,我們祖國的海南島、長江兩岸、大興安嶺的景色是不是和我們這里一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
二、看圖理解課文:
出示幻燈片
1.(出示第一幅)同學們仔細看,圖上有什么?這是在哪?圖上畫的是什么季節的景物?你感受到這樣的景色怎么樣?(認讀“大興安嶺”、“雪花”、“飛舞”這三個詞)
(大興安嶺在我國的北方,那里的雪花還在飛舞,光禿的樹枝上壓著白雪,大地一片銀白,氣候十分寒冷。)
2.(出示第二幅)你通過看圖,了解到了什么?(認讀“柳枝”)
(長江兩岸,柳枝剛剛發芽,大地綠草如茵,輪船在江面上駛來駛去,氣候溫和宜人。)
3.(出示第三幅圖)這是哪,你感受到了什么?(認讀“海南島”“鮮花”“盛開”)
(海南島,鮮花盛開,熱帶植物郁郁蔥蔥,一派夏季風光。)
4.練讀字詞:“大興安嶺,海南島、雪花、柳枝、鮮花、祖國、廣大”
三、自讀課文
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l.自讀課文,劃出生字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想想課文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什么?
3.指名讀課文,領讀生字詞,分析字形,認識“礻”“雨”“纟”。
重點指導
“興”是不是
“祖”左邊是“礻”,右邊是(且),不要多加一橫。
“廣”與“廠”區分,“已”與“己”區分辨別。
四、全課小結
第二課時
一、看圖,認讀生字詞
二、看圖學詞學句
1.出示這三幅圖,思考:它們在同一季節里景色有什么不同?(小組交流)
2.文中是怎么描述的?指名演第1句話。
①(出示大興安嶺春景圖)體會“飛舞”。大興安嶺的景色怎樣?為什么到了春天,大興安嶺的雪花還在飛舞?理解“還在”。
②長江兩岸,海南島上又是怎樣一番景象?你從課文中讀懂了什么?體會“已經”,還可以用在哪?理解“到處”。
3.再讀第一句話,你明白了什么?為什么它們在同一季節的景色不同?說明了什么?
(春大里,這三個地區在同一時間氣候卻差異很大,說明我們祖國多么廣大)
4.齊讀最后一句:理解“廣大”“多么”,試著用“多么”說話。
5.指導朗讀全文,我國這么廣大,風景這么美麗,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怎么樣?用贊美和自豪的語氣讀全文。
三、布置作業
1.練習書寫生字新詞。
2.背誦課文。
《識字學詞學句(一)3》教案 篇5
佚名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認3個生字。
2.圖文結合,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美麗。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 課題
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春天,我們這里的景色是怎樣的?就在同一時間,我們祖國的海南島、長江兩岸、大興安嶺的景色是不是和我們這里一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
二、看圖理解課文:
出示幻燈片
1.(出示第一幅)同學們仔細看,圖上有什么?這是在哪?圖上畫的是什么季節的景物?你感受到這樣的景色怎么樣?(認讀“大興安嶺”、“雪花”、“飛舞”這三個詞)
(大興安嶺在我國的北方,那里的雪花還在飛舞,光禿的樹枝上壓著白雪,大地一片銀白,氣候十分寒冷。)
2.(出示第二幅)你通過看圖,了解到了什么?(認讀“柳枝”)
(長江兩岸,柳枝剛剛發芽,大地綠草如茵,輪船在江面上駛來駛去,氣候溫和宜人。)
3.(出示第三幅圖)這是哪,你感受到了什么?(認讀“海南島”“鮮花”“盛開”)
(海南島,鮮花盛開,熱帶植物郁郁蔥蔥,一派夏季風光。)
4.練讀字詞:“大興安嶺,海南島、雪花、柳枝、鮮花、祖國、廣大”
三、自讀課文
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l.自讀課文,劃出生字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想想課文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什么?
3.指名讀課文,領讀生字詞,分析字形,認識“礻”“雨”“纟”。
重點指導
“興”是不是
“祖”左邊是“礻”,右邊是(且),不要多加一橫。
“廣”與“廠”區分,“已”與“己”區分辨別。
四、全課小結
第二課時
一、看圖,認讀生字詞
二、看圖學詞學句
1.出示這三幅圖,思考:它們在同一季節里景色有什么不同?(小組交流)
2.文中是怎么描述的?指名演第1句話。
①(出示大興安嶺春景圖)體會“飛舞”。大興安嶺的景色怎樣?為什么到了春天,大興安嶺的雪花還在飛舞?理解“還在”。
②長江兩岸,海南島上又是怎樣一番景象?你從課文中讀懂了什么?體會“已經”,還可以用在哪?理解“到處”。
3.再讀第一句話,你明白了什么?為什么它們在同一季節的景色不同?說明了什么?
(春大里,這三個地區在同一時間氣候卻差異很大,說明我們祖國多么廣大)
4.齊讀最后一句:理解“廣大”“多么”,試著用“多么”說話。
5.指導朗讀全文,我國這么廣大,風景這么美麗,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怎么樣?用贊美和自豪的語氣讀全文。
三、布置作業
1.練習書寫生字新詞。
2.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