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你的眼睛》教案(精選3篇)
《我就是你的眼睛》教案 篇1
我就是你的眼睛
教學目標
1 情感體驗 創設良好的藝術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在身心健康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提高藝術的感知能力;使人的情緒、情感同藝術情緒、情感和諧的交流。
2 讓學生通過各種器官感知與鑒別不同的物品,體會盲童的心理世界,激發學生的愛心,培養堅強的性格。
3 知識與技能 學唱歌曲《摘星星》,感受節奏規律和旋律的高低。
教學重點
情感體驗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軟件、cd、錄音帶、打擊樂器、口琴。
教學過程
1 組織教學 韻律活動《春天在哪里》。
2 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導入新課。
做游戲 猜猜我是誰?
在遙遠的宇宙中有很多顆閃亮的小星來我們班做客,今天看看誰能把智慧星摘到手。選代表上臺進行游戲。提出游戲規則:不能打電話,不能偷看。學生通過觸覺、嗅覺、聽覺、味覺、來鑒別東西:藥瓶子、花朵、海浪聲、桃子等。 游戲使學生的興趣高漲,同學們都屏住呼吸為自己的伙伴加油。孩子們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判斷并且說出判斷過程。提高表達能力。教師及時給予評價,發智慧星。閉著眼睛回座位。 (喲!王慶揚被桌子碰到了肚子;郭奇竟然走錯了座位;還有一個出了名的搗蛋鬼竟處處阻擾伸出腳去拌王恩則,王恩則差一點兒被拌倒。)圍繞搗蛋鬼展開討論。(同學們紛紛指責,這時,搗蛋鬼不好意思的站起來說:我只是和他開一個玩笑,如果真碰到了需要我幫助的人,我一定不欺負他,會幫助的,我才不是你們想象的那種人。嘿!真沒想到搗蛋鬼還有這樣的正義感。我趕快說道:老師相信你會做到的,但同學之間也要互相幫助,不是嗎?讓我們看你的行動吧!這個搗蛋鬼好象變了個人似的,竟然坐的筆直。)
教師:如果你是一位盲童看不到蔚藍的天、雪白的云、鮮艷的花,想過會是什么樣子嗎?中國有6萬多盲童,那他們怎么辦?(提出主題:我就是你的眼睛。)。
孩子們在這個環節中雖然用一種游戲的心態去參與,但是,他們在玩中體會到了沒有視覺帶來的不便。(其中有位同學舉報王博偷看了,這時我趕快提出問題:我們能夠偷偷的看一下,那盲童遇到困難誰來幫呢?同學們都爭著說:還有我們會幫助他們。大家都都紛紛發出心聲,碰到這樣的事情都會伸出援助之手。)
3 聽一聽盲童的心聲,教師富有感情的朗讀,去感染學生“從小我就是一個盲童娃娃----我的知音,我的朋友遍天下”。引出歌曲《摘星星》。
4 學唱《摘星星》。
a 范唱。(多媒體顯示譜例)
感受歌曲旋律,根據“小星星”高低得便化,用手在空中畫出音調的高低跟隨著慢慢的唱,感受音的高低變化。
老師:出示節奏并請同學們找毛病。(要求每小節有2拍,并請你添上拍號。)
x │ x ( )|x – ‖
編書的老師們要考一考同學們是不是有敏銳的觀察力,看看能不能找出書中的毛病?小結:什么事物都不是絕對的、不一定都是對的 ,要大膽懷疑、勇于求證、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
b 學生跟著琴聲歌唱,注意努力表現出歌曲的富有愛心的情緒和歌詞的連貫性,歌聲里帶著我們的友誼和愛心。
c 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節奏型:x x x│ x ‖
5 講講你所知道的身殘志不殘的故事,從他身上學到了什么?
6 討論怎么幫助有困難的人。以小組為單位制定計劃,選定幫助對象,定期做匯報工作。要求:小組里應各有職責。例如 小組長、記錄員等。
《我就是你的眼睛》教案 篇2
我就是你的眼睛
設計理念:
一、以人為本展開藝術學習
藝術課程著力讓學生在圍繞人文主題的藝術學習中,輕松、快樂形成藝術能力和藝術經驗,獲得尊重、關懷、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養,啟蒙每個人的真實情感,促進個性的完善與發展。在課的一開始,我設置讓學生感受春天大自然發生的變化,享受春天帶給我們的快樂、安寧,引出這美好的一切是因為我們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查是這些對于盲童來說是不可能感受到的,引發學生對盲童的關注。這樣的導入 環節,目的是充分挖掘出學生的真情實感,培養學生友善、關愛的人文素養。
二、在游戲活動和童話故事中促進藝術學習
想象和自由創造是游戲和童話故事的優勢,有組織或隨機的游戲活動、充滿想像的童話故事,可以增進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藝術學習的興趣,不僅使學生輕松愉快,更能使他們純樸、率直的本性得到自然的流露,同時還能潛移默化地養成開朗的性格,以樂觀向上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學習,使生活變得更充實、更有活力。在律動、感受盲人生活、聽七色花的故事等環節中,啟發學生熱愛并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學習與生活環境,感受生活中被愛和愛別人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
教學過程 :
一、感受美好生活:
師:小朋友們,春天已經來到了,大自然發生了許多讓人驚喜的變化,都有哪些呢?
師:你們真是思想豐富的人,那我們一起迎接春姑娘的到來吧。
音樂,師旁白,學生律動:
花兒紅了,草兒綠了,小燕子飛回來了,溫暖的春風吹得柳枝輕輕地搖蕩。小河里,鴨子們歡快地戲水;花叢中,小蜜蜂辛勤地飛舞著;草地上,小朋友們唱著春天的歌,愉快地唱啊,跳啊,笑啊,放風箏,捉迷藏,做游戲,一個個高興極了。啊,春姑娘真的來了!
師:春天的到來帶給了你們什么?(快樂、清新)
師:如果你是大自然中的一個小生命,你希望自己是什么?
小草:象征生命
花:鮮艷、漂亮
天空:廣闊等等
金黃:收獲
白:純潔
師:你們知道老師的希望是什么嗎?我希望自己是金燦燦的油菜花,它金黃的顏色代表著光明、收獲,我還希望自己是一只小白鴿,它是那么純潔、自由,我甚至還希望自己是一株小草,因為它的生命力是那么旺盛,我希望自己是任何一個生命,因為我們能感受到這么多的快樂,世界的五彩斑斕都在我們的眼里,因為我們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師:可是你們知道嗎?在世界上,在我們周圍,竟然有許多像你們一樣大的孩子卻不能享受這樣的生活,這樣的快樂,他們看不見藍藍的天空,美麗的花兒,綠綠地草地,甚至不知道爸爸媽媽長什么樣,更沒有選擇顏色的權利。因為他們是需要我們幫助的人——盲童。
二、走近盲童:
師:今天我們一起走近他們,了解他們。有誰愿意來體驗一下盲童的生活。
戲劇表演,情感體驗
讓一個學生蒙上眼睛,讓他在教室里走一走
說說感受:有哪些困難?心情怎樣?
黑黑地,好像前面有堵墻,很害怕;感覺要摔倒、孤獨、無助等
師:看到這樣一個情景,你會怎么樣?
再走一走,盲童再說說感受:溫暖、信心
幫助他的學生說說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
師:生活中、學習中他們會碰到很多的困難,接下來我們一起走入他們的生活。
情境:1、人流擁擠的十字路口,汽車喇叭嘀嘀地叫個不停,一個盲童想要過馬路(請些小朋友來制造出馬路上吵鬧的聲音:凳子、桌子、嘴巴等)
2、盲人小朋友也向往你們有這么多的玩具,今天老師準備了積木,看看他是怎樣搭起來的。
3、我們來模仿盲人穿衣服、系鞋帶,每組一個人參加比賽。
師引導學生之間參與對話:
師:沒有眼睛是痛苦的,他們不能感受到這個美麗繽紛的世界,給日常生活也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在我們中國就有6萬多的盲童,他們是多么地不幸啊!如果在你的周圍有這樣一個盲童,你會怎樣去幫助他呢?
學生討論:誰來幫助他們?(父母、老師、同學、社會)你會怎樣幫助他!師:你的行為可以幫助他,有時你還可以用話語來激勵他。
師: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
如:我想把滿天的星星都摘下來,送給那些失明的人。
我要告訴他,你不要灰心,有很多的人都會幫助你!
我來幫助他,我的眼睛就是他的眼睛!
我要告訴他,世界上有和你一樣不幸的人,可他們不放棄對生命的追求,自強不息,最終獲得了成功。
師隨機評價:你真是一個有愛心的孩子!
你這么善良,大家都會喜歡你!
師:那么讓我們大家都來關心他們,讓我們一起大聲地告訴他:我就是你的眼睛!(多媒體出示)
師:盲童小朋友聽到了小朋友的話,非常感動,送給我們一首詩:(音樂背景)
從小我就是一個盲童娃娃, 燕子在為我吟唱著春天的故事,
在摸索探求中漸漸長大。 小溪在為我講述著金秋的童話。
雖然我看不見五彩云霞, 我不寂寞,
心中卻盛開著芬芳的鮮花。 我不憂傷,
雖然我看不見奔騰的江河, 我的知音,我的朋友遍天下。
洶涌的波濤卻在我腦海拍打。
三、情感延伸:
師:除了盲人,世界上還有許多需要我們幫助的人,比如:殘疾、貧窮、弱小的。同樣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的好心人一直在關心著他們,正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世界才如此美好,就像傳說中的七色花,給許多人帶來了希望,帶來了快樂。今天老師帶來了傳說中神奇的七色花,你知道這個故事嗎?
師邊講故事,邊撕下花瓣用動作表示故事
師:你想擁有這樣神奇的花瓣嗎?
小組合作制作七色花
師:如果你們的七色花真有傳說中奇妙的功效,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其實你們已經擁有了美麗的七色花,不是嗎?它就開在每個小朋友善良的心靈里。
剛才還有許多小朋友沒有來得及表述自己的愿望,就請你們把美好的祝愿寫在花瓣上,送給需要幫助的人。只要你、我、他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的明天!
說說每個人的愿望
《我就是你的眼睛》教案 篇3
《我就是你的眼睛》是小學二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通過對失明兒童的關心,培養孩子們對他人的關愛,對生命的熱愛,對現有生活的珍愛。藝術活動在其中起到了催化作用,讓孩子們體會到了藝術在生活中的意義不僅是美的化身,也是鍛煉堅強毅力的好辦法。在面對身有殘缺的人的精彩表演時,讓他們更真切地體認到堅強是生命擴展的動力。
年級:小學2年級
教學目標:通過藝術手段,關心殘疾人,體現人文關懷,學會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學習與生活環境。感受面臨困難不畏懼的人,培養堅強的性格和對生命的熱愛。
能力目標:
1.能根據歌曲的旋律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傾聽歌曲,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2.通過繪畫活動提高對色彩的表現能力。
3、通過制作活動提高美術技能,鍛煉動手操作能力。
課 時:一課時
教學準備:
1、《摘星星》歌曲錄音帶、詩歌欣賞錄音、課件等。
2、不同的材料(各種豆子、毛線、彩色扣子)、膠水、剪刀、畫筆等。
教學過程:
[導 入]
目 標:通過實驗,體會到盲人生活的困難,激發學生對盲人的關心。(體現藝術與生活領域)
1.拍手進教室,打招呼,站到前面。
2.我們來做個實驗,請同學們把你們的(大)眼睛閉上,慢慢地走回到座位坐好,慢慢走,別著急。
3.睜開你們的眼睛吧!誰能告訴我在剛才的過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感覺到眼前一片黑暗。
生2:我感到害怕,看不見路。
生3:我感到走路有困難。
生4:我害怕摔倒,因為看不見。
4.這就是盲人的生活,只能靠觸摸與傾聽來感受、認識世界,來感受生活。如果你是一個盲童,你這樣生活,你會怎么想呀?
生5:我會感到很寂寞。
生6:我會感到很痛苦。
生7:我會感到很難過。
生8:我希望眼睛趕快好起來。
生9:我希望擁有第二次生命。
師:第二次生命是什么呀?
生9:是眼睛。
師:是啊,這就是盲童的心愿,那今天就讓我們來做盲童的眼睛吧!(出示課題)
在以上的活動中不僅使孩子們有了新奇的體驗,同時明白了在黑暗中生活的人對光明的渴望,對能看到身邊一切的渴求,進而在心理上加深了對失明人群的同情與關心。
[體會歌曲]
目標:通過歌曲受到啟發用行動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熱愛。(體現藝術與情感領域)
5.聽聽這首歌曲讓你有了什么想法?
(欣賞歌曲《摘星星》)
6.我們來唱一唱這首歌曲。(電子琴伴奏)
7.這首歌曲里的小朋友想把星星當眼睛送給盲童,我們應該帶著什么心情來唱呢?
生10:祝福的心情。
生11:高興的心情。
8.帶著微笑的表情,帶著祝愿的心情來唱一唱。
9.這首歌曲讓你有了什么想法?
生12:我想把珍珠送給盲童當眼睛。
生13:我想把鉆石送給盲童當眼睛。
生14:我想把蠟燭送給盲童當眼睛。
生15:我想把燈泡送給盲童當眼睛。
生16:我想把寶石送給盲童當眼睛,因為寶石多彩美麗。
《摘星星》這首歌曲用悠揚、深情的旋律表達了對盲童的關懷,在這種聽覺的感召下讓孩子在心中形成了一種同樣的愿望,并有創造性的進行了發散式的想象,也就有了上面的出人意料的愿望。
[繪畫、制作]
目標:運用藝術活動,表達自己的情感,提高對色彩的表現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10.同學們的想法真不少,就把我們的想法實現,送給盲童吧!
(請同學們自愿分成四組,兩組畫一畫,兩組做一做。)
11.把作品貼在黑板上,誰來介紹一下你的作品?
(請同學到前面來①介紹是用什么材料的物品制作的作品,表達了什么意思?②介紹作品的顏色,表達了什么意思?)
12.把我們的愿望伴著這首歌曲送給盲童吧!
(隨伴奏帶有感情歌唱)
美術作品往往成為孩子表達心情的最好表現,生動的內容,絢麗的色彩都展現了孩子的心靈。所以,用繪畫與粘貼畫的形式把所想所愿表現出來是直接而有效的途徑,再伴隨著歌曲情感的烘托,使對盲童愛的表達更真切,更美好,時刻貫穿著人文主題教育。
小結:這是我們向盲童獻出的愛心,這是愛的訴說,愛的表達。“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師唱)
正因為人間充滿了愛,不論是我們還是那些身有殘缺的人都感受著這愛,尤其是那些殘疾人,在這種愛中獲得了勇氣……
[情感升華]
目標:通過欣賞音樂、舞蹈、詩歌等活動,激發關心他人,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堅強的性格。
13.讓我們來欣賞一段音樂吧!(欣賞鋼琴曲)
14.你能想像得到這是一位盲人演奏的嗎?(學生發出驚訝的聲音)他叫金元輝,他憑著驚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走上了世界各地的舞臺進行表演。
15.我來做幾個動作,大家回憶是哪個節目里的?(師模仿《千手觀音》的動作)
生集體說出《千手觀音》
(播放舞蹈片段《千手觀音》)
師:他們是一群什么人呀?
生:聾啞人。
師:他們聽不見音樂,只能靠手語老師的提示來進行表演,他們付出了超過正常人幾十倍的刻苦練習才完成了這樣一支震撼了我們,甚至震撼了全世界人的舞蹈。
16.這些身有殘缺的人在自己的刻苦努力下,都能獲得這樣的成功,那我們這些健全的人,我們這些少年兒童應該怎么做呢?
生17:我要學習他們不怕困難的精神。
生18:我要好好學習。
生19:我要學習他們面對困難不退縮的精神。
生20:我要學習他們艱苦奮斗的精神。
生21:我要學習他們那種堅強的性格。
師:《千手觀音》告訴了我們:
“只要你心底善良,只要你心中有愛,
就會有一千只手來幫助你;
只要你心底善良,只要你心中有愛,
你就會伸出一千只手去幫助別人。”
17.最后讓我們來聽聽盲童的心聲吧!(詩歌欣賞)
大家齊誦:“我不寂寞,我不憂傷,我的知音,我的朋友遍天下。”
小結:正是有了我們這些知音的愛,就能使那些盲人、聾啞人、殘疾人獲得生活的信心與希望。
我們就是他們的手
我們就是他們的腳
我們就是他們的耳朵
我們就是他們的眼睛 (生齊說)
就讓我們大聲告訴大家:(手語)
“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
在此環節中,通過對藝術活動的欣賞,讓我們這些完整的人更看到生命的可貴。再次激起對生命、生活、人生的熱愛,是我們大家更珍惜現在,更渴望未來。
教學反思:
藝術課是一種綜合的藝術活動,它不僅是讓孩子們參與藝術還要欣賞藝術,培養審美觀念。小學藝術教學以人文主題為主線,藝術技能為隱線,本課的教學意圖和教學設計就體現了此思想。通過藝術活動來表達人文情感,通過藝術欣賞來感受人文思想,來形成人文意識,是我的教學目的。
本課是我在對藝術課新的理解后的一次嘗試,可以說還有缺陷。在藝術活動的表現上限制了個別孩子的個性表達,做了統一藝術形式的限制。而且在欣賞藝術作品中(鋼琴曲的欣賞)過于粗糙,沒有做到對作品深入的感受理解,造成了遺憾。
我還處在對藝術課的摸索時期,還有很多不解與不足之處,但我會繼續努力學習和研究,彌補不足,創出自己的藝術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