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要送傘來》教學設(shè)計(精選8篇)
《媽媽不要送傘來》教學設(shè)計 篇1
教學前設(shè)計:
一、教材分析:
《媽媽,不要送傘來》這篇課文選自北師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三冊第四單元第二篇課文。這首小詩用呼告的語氣,表達了孩子不愿意嬌生慣養(yǎng),希望自立的愿望,也表達了孩子對母親的親情。
二、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都是土生土長的農(nóng)村孩子,在家經(jīng)常幫助父母掃地、喂雞、倒垃圾,農(nóng)忙季節(jié)還給在農(nóng)田干活的父母送水、送飯等。從小自立意識很強,承擔的責任很大。因此,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學習這篇課文,就會很容易理解課文內(nèi)容,相信課堂效果一定很好。
三、教學目標:
1、認讀課文中的8個生字,會寫本課的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勇敢、歡快”的含義,并用這兩個詞造句。
3、能仿照課文,用“不要……,……,我……”這個句式說話。
四、學習方式:探究、合作、交流
五、教學具準備:
1、學生提前搜集雨中圖片。
2、教師準備幻燈、錄音帶、生字卡片。
教學中設(shè)計:
六、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學生拿出自己搜集的雨中情境的圖片,相互交流,并說出圖上的情境。
2、播放課件(下雨天,校門口站滿了前來接孩子的家長,很多家長都紛紛接走了自己的孩子,只有一個孩子沒人來接,獨自一人奔跑在雨中)學生看圖,說說當你看到這種情境,有何感受?(生答)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個自立能力強,而且很勇敢的小伙伴,你們想不想認識他?(生答)
3、板書課題:媽媽,不要送傘來
齊讀課題, 認讀“傘”,師拿出雨具“傘”,說一說字與實物像不像?
(二)初讀課文,和生字交朋友。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a:邊讀邊把不認識的生字朋友用自己喜歡的符號請出來(學生邊讀邊畫,非常認真);b:標出詩的節(jié)序。
2、我們在讀課文時遇到不認識的字該怎樣去解決它呢?(查字典、問老師、問同學、猜字)下面就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認識這些生字朋友吧。
3、同桌共用一本書一起讀,學讀不會讀的字和難讀的字。
4、做猜字游戲
(1)課文中的生字朋友急著要和大家見個面,瞧,它們都跑到了生字卡上了。出示字卡,指名猜字,其他同學評議。
(2)同桌互指互猜。
(3)小組做猜字游戲,評選做得好的小組。
5、大家剛才通過不同形式的認讀,你們又認識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誰能大膽地說給大家聽?
6、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幾個字,下面就用你喜歡的字組詞,給大家聽,好嗎?
7、在你的詞語“聚寶箱”里又增添了哪些詞語,你最喜歡哪個,能選一個說句話嗎?
8、自由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三)通讀課文,深化理解
1、小聲讀課文,說說課文中的小朋友為什么不讓媽媽來送傘?
(1)同桌討論。
(2)指名說,師生評議。
2、課文中的小朋友很愛他的媽媽,他媽媽也很愛他,誰愿意把他想對媽媽說的話有語言地讀給大家聽?
3、你想不想跟錄音機里的阿姨比誰讀得好呢?(教師放錄音)
4、自由讀課文,注意讀的語氣。
5、大家讀得真不錯,下面請小組讀課文,選出每個小組中讀得最好的同學參加朗讀比賽(全班評議,評選出每小節(jié)的朗讀冠軍,進行獎勵)。
6、全班齊讀課文。
7、在語境中引導用“勇敢、歡快”造句。
(1)找出課文中帶有“勇敢、歡快”的句子。
(2)全班齊讀這兩個句子。
(3)引導造句。
生1:我要做個勇敢的孩子。
生2:我要向警察叔叔一樣勇敢。
生3:小鳥在樹枝上歡快地唱歌。
生 :……
(四)實踐創(chuàng)新,拓展思維。
1、生活中什么事我們可以做,大人卻代勞了,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2、下雨了,如果你媽媽未給你送傘,你會怎樣對媽媽說?
出示句示,模仿說話
媽媽,不要 ,我 。
,不要 ,我 。
,不要 ,我 。
3、讀課文,仿照課文自編。
、認真讀,體會課文內(nèi)容和表達形式。
、自編后,同桌交流。師指名反饋。
生:奶奶,不要再給我疊被子了,我已經(jīng)長大了,自己能做。
生:爸爸,不要再給我整理書包了,大孩子能做的事,我也能做。
生:……
(五)指導學字
1、難字書寫指導
彩:左上是“爪字頭”,右下是“木”字,最后一筆“捺”應寫成“點”。
喜:上十,中豆,下口,注意三橫的長短。
2、學生練寫,自評,展示寫得好的作業(yè)。
3、教師范寫,學生邊觀察邊書空。
4、在練習本上練習寫生字(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教學后設(shè)計:
七、教學反思:
《媽媽,不要送傘來》一課的教學中,依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多數(shù)學生的需求,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在課文的理解中,尊重學生獨特的朗讀感受,使學生充分朗讀,形成自己的朗讀見解。如:當我讓孩子說說在下雨天,如果媽媽來給你送傘,你會怎么說時?有的學生就說:“媽媽,我喜歡在雨中奔跑,我喜歡雨絲打在臉上。”還有的學生說:“媽媽,我再也不是你眼中的嬌氣包了,這點雨淋不壞我,請不要送傘來。”從學生的精彩發(fā)言中我感覺到,學生的潛能得到了發(fā)揮,在生字的識記中,以各種形式進行認讀,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了主動識字的習慣和獨立識字的能力,并提高了識字教學的質(zhì)量,同時也體現(xiàn)了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擺正了教師和學生的位置,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媽媽不要送傘來》教學設(shè)計 篇2
(北師大版實驗教材語文第三冊)
[教材分析]
《媽媽,不要送傘來》是極富兒童生活情趣的一首小詩,詩歌用呼告的語氣,以第一人稱的語氣,向媽媽直接傾訴了自己不愿意嬌生慣養(yǎng),希望獨立的愿望,語言表達親切,自然,學起來就更加輕松、有趣。教學時,教師應以朗讀為主,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媽媽,不要送傘來》,準確認讀課文中的9個生字,會寫本課的8個生字。
2、自主理解“勇敢、歡快”等詞語的意思。
3、通過感情朗讀,體會文中小作者的心情,增強學生獨立自主的意識。
4、能仿照課文,用“不要,,我”這個句式說話。
[教學過程]
一、賞讀小詩,導入新課。
1、學了《小獅子》這篇課文后,我們的好朋友冬冬突然之間覺得自已長大了,她用一首小詩告訴她的媽媽她想怎么做,我們一起來聽聽她想對媽媽說什么。(范讀)這首小詩的題目是《媽媽不要送傘來》
2、課件出示課題并指導學生讀好課題。
3、師板書“傘”并教學“傘”字
過渡:你們一定想讀冬冬的小詩,趕緊打開書本22頁把課文讀一讀,還不會讀的字詞就用自己喜歡的辦法解決。
二、學生讀文,隨文識字。
(一)教學第一小節(jié),結(jié)合學習慢悠悠等詞語。
1、誰敢來接受挑戰(zhàn),讀讀課文第一小節(jié)。
2、在這下雨的天氣里,“我”喜歡怎么做?
(1)課件出示:我喜歡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
①課件出示“悠”的拼音,指導讀準“悠”。
②指導讀好“慢悠悠”一詞。
“慢”后面加了“悠悠”就顯得更慢了,應該讀得輕些、慢些。
③指導讀好“我喜歡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
(2)課件出示:我喜歡細細的雨絲對我悄悄說話。
①誰再來把這句話讀一讀?
②課件出示“絲”的拼音,“雨絲”的“絲”是平舌音,全班讀一讀這個詞。③指導讀好“我喜歡細細的雨絲對我悄悄說話”。
雨絲會說話嗎?怎么讀才能讓我們感受小雨的輕柔。
3、指導朗讀第一小節(jié)。
這些話是冬冬要對媽媽說的,我們讀的時候要想象媽媽就在眼前,我們怎樣對媽媽說。
(設(shè)計理念: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應重視字詞句的訓練和朗讀的指導。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把字詞的教學放在句子的教學之中,讓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生字詞,真正做到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在朗讀方面重人人有讀的機會,并能利用個人讀、小組讀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這樣讓學生朗讀,學生也愛讀樂讀。)
(二)教師范讀引路,學習第二小節(jié)。
1、大家讀得真不錯,,聽到你們讀得這么棒,老師也想讀一讀,愿意認真聽老師讀嗎?
2、學生評價。
3、小結(jié):老師讀得好是因為老師讀這一小節(jié)的時候邊讀邊想像是在跟媽媽說話,所以讀得好,你也學著老師的樣子讀一讀吧。(課件出示第二節(jié)內(nèi)容,生字用紅色標出。)要特別留心生字,一定要讀準音。
4、學生讀。
(設(shè)計理念:朗讀訓練是師生參與的雙邊活動。教師的示范朗讀可以融情于聲,把書面語言變?yōu)榭陬^語言,并聲情并茂地感染學生,創(chuàng)造富于感染力的語感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5、在第二小節(jié)中,有些詞語老師特別喜歡,你們猜猜老師最喜歡哪些詞語?
學生舉手回答,相機出示:
裹住
(1)這個詞老師不太喜歡,因為“裹”字太難寫,誰能幫幫我?
(2)一起讀讀這個詞。
機靈
(1)老師為什么喜歡“機靈”?一起讀讀這個詞。
(2)還可說機靈的什么?
傘群
(1)很多傘叫傘群,很多人呢?(人群)很多牛呢?(牛群)很多羊呢?(羊群)
(2)很多花呢?(花叢)很多樹呢?(樹叢)和多草呢?(草叢)
(3)小結(jié):動物多成群,植物多成叢。
奔跑
奔跑是怎樣跑?
……
我們從這幾個詞中選一個你最喜歡的來造句吧
(設(shè)計理念: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充分展示課改所需求的民主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教師的教學策略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較好的優(yōu)化,學生在身心愉悅的情況下掌握基礎(chǔ)知識、培養(yǎng)了基本技能。)
(三)師生角色互換,學習第三小節(jié)。
1、老師也想來猜猜你最喜歡的詞語,現(xiàn)在請你們讀讀第三個小節(jié),找出你最喜歡的詞語做上記號,等一下讓老師也來猜一猜。
2、學生讀第三小節(jié)。(課件出示第三節(jié)內(nèi)容,生字用紅色標出。)要求學生讀準生字讀音。
3、老師猜詞,相機出示:
勇敢
(1)為什么你喜歡這個詞呢?
(2)你來把文中帶有“勇敢”這個詞的句子讀一讀。
(3)這句話寫誰勇敢?
(4)那這句話應該么讀,誰來試試?
(5)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誰也是勇敢的?
(6)你們能用勇敢說一句話嗎?
歡快
看,冬冬像機靈的小鹿在五彩的傘群中歡快地奔跑,除了“歡快地奔跑”,我們還可以歡快地做哪些事,或者我們什么時候心情是歡快的。
……
4、大家說得可真好,相信你們一定也能把課文讀得很好,我們大家一起來讀讀第三小節(jié)。
三、競賽抽讀,鞏固字詞。
1、剛才同學們學得很認真,現(xiàn)在詞語朋友離開了課文,你能認出它們嗎?
2、現(xiàn)在調(diào)皮的生字寶寶離開了課文,你還能認出它們嗎?
四、再讀課文,模仿寫詩。
1、字娃娃和詞語朋友都認識了肯定能把課文讀得更好聽,一起來把課讀一讀吧,老師聽聽誰讀得最投入最有感情。
2、我們也學著丁丁,給媽媽、爸爸、或爺爺、奶奶寫封信,說幾句心里話。
3、出示句式,練習口頭說話:
不要,媽媽,我。
不要,爸爸,我。
不要,,我。
(教學反思:學生學完課文學寫詩時,有很多學生雖然課文是會讀了,但卻不能模仿寫詩,不能理解小詩要告訴我們的道理。主要原因是在教學時雖然以朗讀為主,但教師在教學時沒有及時抓住重點詞句,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沒有及時引導學生說心中所感。
總之,作為第一線教師的我,感受到了實施新課程、運用新理念的課堂教學給學生帶來的快樂。站在課改前線的我們應該在實踐中成長,在學習中成長,在不斷摸索中成長。)
《媽媽不要送傘來》教學設(shè)計 篇3
一、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同學們,從小到大,媽媽就是最愛我們的人,給我們關(guān)心,為我們做很多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小詩中有個小朋友卻不讓媽媽給她送傘,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小詩《媽媽,不要送傘來》。老師板書課題,大家齊讀兩遍。認讀“傘”,這個字是平舌字.請同學們想象一下 “傘”,這個字與真正的傘像不像? 和 老師書空一下這個字。
二、朗讀課文,隨文識字。
1、范讀課文。(出示課件)邊看大屏幕,邊聽小詩,想想丁丁對媽媽說些什么?
2、學生嘗試讀。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邊讀邊畫出你不認識的字。并標出有幾個小節(jié)。如果你們遇到不認識的字的時候,怎么辦?
生:先劃出來,再練習上下文猜一猜。
生:可以查字典。
生:可以問同學、問老師,也可以查認字表中的音節(jié)。
3、課文中的一些生字像淘氣的娃娃從小詩中飛出來,你還認得嗎?(出示課件)如果認識就大聲讀一讀,如果不認識可以再來讀小詩,想一想。指名讀、領(lǐng)讀、搶讀。你能說出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老師引導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對“裹、悠、鹿、靈”強化。
4、請同桌一起讀一讀課文。相互學習,糾正不認識的字。
5、開火車讀課文(3人,每人一個小節(jié))引導聽的同學注意對朗讀的同學做出評價。
三、朗讀課文,感悟語言。
1.小聲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中的小朋友為什么不讓媽媽來送傘?(自讀)
老師引導學生找出如果下小雨的時候,詩中的我喜歡做什么?(同桌討論,指名 說,師生評議。)
生1:我喜歡在小雨中慢悠悠的走回家。老師引導“慢悠悠”是什么意思?(慢慢的意思)。同學們要讀出慢的語氣。
生2說:我喜歡細細的雨絲對我悄悄說話。 小雨會說話嗎? (不會)那是怎么回事呀?不是小雨會說話,而是下雨的聲音就像人在說話。
2、請同學們想象一下細細的雨絲會對他說些什么悄悄話呢?學生展開想象。這一小節(jié)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呢?(輕柔、喜愛)。
3、 雨下大了,我又喜歡做什么?
生說:我喜歡頭上頂著外衣裹住的書包,變成大雨里機靈的小鹿,在五彩的傘群中奔跑。
4、五彩的傘群是什么樣子呢?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下雨了,每個人拿的傘都不一樣,有很多種顏色,所以看上去像五彩的傘群。你瞧,書上不也畫了很多顏色不一的傘嗎?可以看出即使下大雨,我也不愿讓媽媽送傘,而希望在大雨中奔跑。想一想這一節(jié)詩要怎樣讀才好?(勇敢、歡快)
5、 學習第三節(jié)詩。全班齊讀第三節(jié)詩。
6、課文中的小朋友很愛他的媽媽,他媽媽也很愛他,誰愿意把他想對媽媽說的話有語氣地讀給大家聽?(指名讀,其他學生評議)
“小糖人”是什么樣子的呢?(課件)書中的小糖人就是指嬌生慣養(yǎng)的孩子。“街邊的小樹”是指什么呢?(指名說)。就是指堅強勇敢的孩子,他在風雨中長大。兩者對比,說明不要送傘來的原因。
7、你認為書中的這個小朋友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想對他說點什么?
8、你喜歡哪一小節(jié),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9、全班齊讀課文。
四、實踐創(chuàng)新,拓展思維。
1、生活中什么事我們可以做,大人卻代勞了,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2、讀課文,仿照課文自編句子,模仿說話。
不要送傘來,媽媽,我喜歡在小雨中走回家。
不要 ,媽媽,我 。
不要 ,爸爸,我 。
不要 ,,我 。
認真讀,體會課文內(nèi)容和表達形式。自編后,同桌交流。師指名反饋。
生:不要再給我疊被子了,媽媽,我已經(jīng)長大了,自己能做。
生:不要再監(jiān)督我寫作業(yè)了,爸爸,我知道自己怎么做。
生:不要再給我整理書包了,媽媽,我自己也能做。
五、指導學字
“敢” 的筆順。右邊是反文旁,不是”又”。
“著”的部首既可以是“羊字旁”的變形,也可以是目字旁。
六、全課總結(jié)。同學們,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相信大家做的比說的更好。做個嚴格要求自己,自立自重又懂禮貌的好孩子。
板書設(shè)計: 媽媽,不要送傘來
小糖人→嬌生慣養(yǎng)的孩子
街邊的小樹→堅強勇敢的孩子
《媽媽不要送傘來》教學設(shè)計 篇4
之二
鍋爐小學 孫 悅
教學內(nèi)容:
《媽媽不要送傘來》是北師大版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首詩歌。
教材分析:這篇小詩用呼號的語氣,表達了孩子不愿意嬌生慣養(yǎng),希望自立的愿望;也表達了孩子對母親的感情;語言中流露了希望自己行動、自己去闖,希望自立的愿望,這樣的愿望通過對媽媽的直接對話表達出來了。
教學方法:
1:給學生創(chuàng)造情境,讓學生體驗雨中的感受,體驗自立的快樂!
2、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并談談自己的理解,師在教學起到“引”的作用。
3、重點指導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以讀代講。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自立方面做的怎么樣?從而反思自己,感悟詩的內(nèi)涵。
教學重點:
1、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了解詩歌內(nèi)容,體會孩子不愿嬌生慣養(yǎng)、希望自立的愿望。
2、學生反思自己生活中不對的做法,學會自立。
教學難點 :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詩歌內(nèi)涵。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
一、情景導入 、激發(fā)興趣。
(出示下雨情景)師:放學了,下雨啦!同學們最需要什么?(雨傘)沒帶怎么辦?(跑回家、讓媽媽送來)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guān)于送傘的詩歌。
板書:媽媽不要送傘來
二、感知課文內(nèi)容、學習生字
1、老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閉上眼睛聽,展開想像,浮現(xiàn)畫面。
2、通過聽,你了解了什么?學生各抒己見
[在音樂聲中范讀課文,引導學生認真聽讀,并展開想象,為下面的學習打開了思路,創(chuàng)設(shè)了學習的氛圍]
3識字: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自由組合識字,小組匯報,教師指導。
4、查識字情況;
a) 游戲:打氣球
b) 游戲:擊鼓傳花
5、請讀一讀課文,對自己喜歡的詩句多讀幾遍(讓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有選擇地讀自己喜歡的語句,體現(xiàn)了對學生選擇學習內(nèi)容的尊重)
誰能把自己讀得最好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并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句話?
根據(jù)學生讀書情況,教師適當引導根據(jù)學生的選擇理解詞語、指導朗讀。拓展思維、發(fā)揮想象。適當情況可以讓學生通過表演理解。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并談談自己的理解,師在教學起到“引”的作用。
6、配樂、配畫朗讀課文,升華情感
同學們聽著音樂,想著畫面,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盡量讀出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練習:
課件展示
四、布置作業(yè) :
準備班會:《媽媽,我長大了》
《媽媽不要送傘來》教學設(shè)計 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識字9個,寫字8個。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yǎng)學生自力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力。
二、過程與方法:
1.注重學生識字的過程,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看拼音、問別人、聯(lián)系上下文猜字、查字典)。
2.在朗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對語言的感悟。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自立的愿望。
2.增強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3.體會孩子與母親間的愛。
4.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相互學習、互相幫助的好品質(zhì)。
教學重點:
1.識字9個。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yǎng)自立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生活談話,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同學們,在上課前,我知道了我們班的學生能自己做很多很多的事,你能告訴大家嗎?(3-4名學生談想法)我真為你們高興,自己能做這么多的事,你們長大了、懂事了。
有一個小朋友,名叫丁丁,他也覺得自己長大了,他用一首小詩,告訴我們他想怎樣做,大家想聽嗎?(學生答:想)(課件出示課題)這首小詩的題目是《媽媽,不要送傘來》。我們把課題寫在黑板上,好嗎?你們看,我來寫(板書課題),大家齊讀兩遍。
二、朗讀課文,隨文識字。
1.范讀課文。(出示課件)邊看大屏幕,邊聽小詩,想想丁丁對媽媽說些什么?
2.學生嘗試讀。好聽嗎?你們想不想自己讀一讀?我想知道,你們遇到不認識的字的時候,怎么辦?
生:先劃出來,再練習上下文猜一猜。
生:可以查字典。
生:可以問別人,也可以查認字條中的音節(jié)。
師:就請同學們用上這些方法,試著把課文讀兩遍。
3.同桌互相讀。相互學習,糾正不認識的字。
4.檢查讀:指名讀(3人,每人一個小節(jié))引導聽的同學注意對朗讀的同學做出評價。(讀準字音、讀得好聽)
5.隨文識字:剛才大家讀得很認真,你能很快劃出課文中的生字詞嗎?像老師這樣(示范)看誰劃得又快又準。邊讀邊劃。
6.脫離課文,獨立識字。這些詞語中的一些生字像淘氣的娃娃從小詩中飛出來,你還認得嗎?(出示課件)如果認識就大聲讀一讀,如果不認識可以再來讀小詩,想一想。
7.檢查識字:指名讀、領(lǐng)讀、搶讀。你能說出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老師引導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說)對“裹、傘、絲、靈”強化,有必要時指導學生練習寫“絲、靈”。
生:“傘”就像一把傘。(出示課件)
生:“裹”就像口袋里裝著一個果子。(課件顯示)
8.生字的應用:選擇你喜歡的生字組詞“勇敢、機靈、慢悠悠”等說一句話。
三、朗讀課文,感悟語言。
1.這些淘氣的生字都變成我們的好朋友了,我們再來讀課文,比比看誰讀得最好聽,試著讀一遍。
2.小聲跟師朗讀,齊誦讀。
3、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剛才大家讀得很認真,現(xiàn)在,咱們一起來說說收獲,好嗎?你可以談從課文里讀懂了些什么?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為什么不要媽媽送傘嗎?你會對媽媽說什么呢?
師小結(jié):丁丁長大了,自己開始做一些合適的事情。
四、拓展練習。
學習了這首小詩,我覺得大家也長大了許多,為了證明我們長大了,你們想對媽媽、爸爸、老師、同學說些什么呢?(出示課件——仿照例子編一編)
不要送傘來,媽媽,我喜歡在小雨中走回家。
不要______,媽媽,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爸爸,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發(fā)言:3人),也可互相說。
師小結(jié):同學們想的、說的都很好,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相信大家做的比說的更好。
教學內(nèi)容:
《媽媽不要送傘來》是北師大版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首詩歌。
教材分析:這篇小詩用呼號的語氣,表達了孩子不愿意嬌生慣養(yǎng),希望自立的愿望;也表達了孩子對母親的感情;語言中流露了希望自己行動、自己去闖,希望自立的愿望,這樣的愿望通過對媽媽的直接對話表達出來了。
教學方法:
1:給學生創(chuàng)造情境,讓學生體驗雨中的感受,體驗自立的快樂!
2、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并談談自己的理解,師在教學起到“引”的作用。
3、重點指導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以讀代講。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自立方面做的怎么樣?從而反思自己,感悟詩的內(nèi)涵。
教學重點:
1、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了解詩歌內(nèi)容,體會孩子不愿嬌生慣養(yǎng)、希望自立的愿望。
2、學生反思自己生活中不對的做法,學會自立。
教學難點: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詩歌內(nèi)涵。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出示下雨情景)師:放學了,下雨啦!同學們最需要什么?(雨傘)沒帶怎么辦?(跑回家、讓媽媽送來)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guān)于送傘的詩歌。
板書:媽媽不要送傘來
二、感知課文內(nèi)容、學習生字
1、老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閉上眼睛聽,展開想像,浮現(xiàn)畫面。
2、通過聽,你了解了什么?學生各抒己見
[在音樂聲中范讀課文,引導學生認真聽讀,并展開想象,為下面的學習打開了思路,創(chuàng)設(shè)了學習的氛圍]
3識字: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自由組合識字,小組匯報,教師指導。
4、查識字情況;
a) 游戲:打氣球
b) 游戲:擊鼓傳花
5、請讀一讀課文,對自己喜歡的詩句多讀幾遍(讓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有選擇地讀自己喜歡的語句,體現(xiàn)了對學生選擇學習內(nèi)容的尊重)
誰能把自己讀得最好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并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句話?
根據(jù)學生讀書情況,教師適當引導根據(jù)學生的選擇理解詞語、指導朗讀。拓展思維、發(fā)揮想象。適當情況可以讓學生通過表演理解。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并談談自己的理解,師在教學起到“引”的作用。
6、配樂、配畫朗讀課文,升華情感
同學們聽著音樂,想著畫面,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盡量讀出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練習:
課件展示
四、布置作業(yè):
準備班會:《媽媽,我長大了》
第一課時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育小朋友不要嬌生慣養(yǎng),要自立。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新課
1、出示課文中的掛圖,讓學生說說圖意。(一個小女孩頭頂著外衣裹住的書包在雨中跑)
師:這位小女孩為什么沒有帶傘呢?
生:因為她忘記了帶傘。
生:因為她喜歡在雨中走。
生:是因為她在學校等媽媽好久,媽媽都沒送傘給她,所以她只好冒著雨跑回家了。
生:老師,剛才那位同學說錯了,不是她媽媽沒送傘給她,而是她不要媽媽送傘來。因為她不怕被雨淋壞。
師:你怎么知道的呢?生:我看課文的。
師:同學們都說得真棒。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樣一篇課文《媽媽,不要送傘來》。
二、學習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想一想每節(jié)詩主要講什么。
2、學習第一節(jié)詩
(1)全班同學自由讀第一節(jié)詩。
(2)小組討論交流:這一節(jié)詩主要寫了什么?
生:讀了這一節(jié)詩,我知道小女孩不要媽媽送傘來,她喜歡在小雨中慢慢走回家。
生:讀了這一節(jié)詩,我知道小女孩很喜歡聽小雨說話。
(3)剛才同學們都讀了第一小節(jié),有什么疑問嗎?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問題:慢悠悠是什么意思?
小雨會說話嗎?
解決:慢悠悠指慢慢的意思。
不是小雨會說話,而是下雨的聲音就像人在說話。
(4)通過剛才的精彩對答,同學們一定知道這一節(jié)該以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同桌先討論一下,再互讀。(輕柔、喜愛)
3、學習第二節(jié)詩。(方法如上,以學生自學為主)
(1)學生自由讀第二節(jié)詩。想想第二節(jié)詩寫了什么?并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通過小組討論后回答。
生:第二節(jié)詩寫我不要媽媽送傘來,我喜歡外衣裹住書包在大雨中奔跑。
問題:五彩的傘群是什么意思?
解決:下雨了,每個人拿的傘都不一樣,有很多種顏色,所以看上去像五彩的傘群。你瞧,書上不也畫了很多顏色不一的傘嗎?
(2)小組討論:這一節(jié)詩要怎樣讀才好?(歡快)
(3)全班有感情地讀一讀,然后請一生上臺表演頭頂書包在雨中歡快奔跑的樣子。
4、學習第三節(jié)詩
(1)全班默讀第三節(jié)詩。
(2)同桌討論:這節(jié)詩寫了什么?(這節(jié)詩講我懂得媽媽的愛,我要像街邊的小樹在風雨中更加勇敢、歡快。)
(3)剛才大家在讀的時候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盡可提出來,我們一起來討論解決。
問題:你的愛指的是什么愛?
什么是小糖人?
解決:你的愛指的是媽媽怕女兒被雨淋壞了。
小糖人就是指那種被雨淋了容易生病的人。
(4)小組討論一下,這節(jié)詩要怎樣讀才好?(勇敢、歡快)
(5)學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節(jié)詩。
三、歸納小結(jié)
這首詩主要告訴我們:作為一名真正的少先隊員,必須從小學會自主,不要事事都依賴別人。
四、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語文天地中的“仿照例子編一編”。
《媽媽不要送傘來》教學設(shè)計 篇6
教學目標:1、 認字8個,會寫8個,讀懂課文內(nèi)容,懂得從小要自立的道理;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寫字的能力;
3 、通過閱讀課文,體會詩中的孩子不愿意嬌生慣養(yǎng),希望自立的愿望,以及對母親的感情。
教學重點:學會八個生字及新詞
教學難點:學會在實際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學手段:小黑板、傘形卡片
教學方法:1、學生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2分角色朗讀。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師:從小到大,媽媽都是最愛我們的人,給我們關(guān)心,為我們做很多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小詩中有個小朋友卻不讓媽媽給她送傘,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小詩《媽媽,不要送傘來》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要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用你喜歡的方法認識它們。
2、同桌兩人再來讀,選擇你們兩個喜歡的方式,要把句子讀通順。
3、哪一個同學愿意展示一下,讀給大家聽。
師:同學們說說他們讀的怎么樣?
4、開火車式讀,每人讀一節(jié)。
5、男女生賽讀。
三、自主識字,掌握認字方法。
1、師: 同學們讀得很流利,字音讀得很準確。那詞語寶寶與字寶寶,跳出來你還會讀嗎?
2、小黑板出示詞語:
送傘、慢悠悠、雨絲、機靈、小鹿、奔跑、淋壞、勇敢。
3、師:誰愿意當小老師領(lǐng)讀。(生領(lǐng)讀)
4、生找出不理解的詞語,師解釋。
5、師:詞語寶寶沒有難住大家,字寶寶說:“讓我們來吧!”他們跳到了小傘上,你還認識嗎?(生自由讀)
6、讓學生把這些字寶寶再送回課文中,請幾名學生來拿小雨傘,只要讀對傘上的字,在組一個詞,造個完整的句子,這把小傘就送給學生。
四、分析課文。
1、齊讀課文。
2、默讀課文,思考:
(1)文中的這個小朋友為什么不讓媽媽給他送傘?
(2)你認為這個小朋友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想對他說點什么?
(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五、總結(jié):讓學生談談學了這篇課文的感受。
六、作業(yè):寫兩句心里話夸夸自己的媽媽。
《媽媽不要送傘來》教學設(shè)計 篇7
一篇富有情感的文章,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極關(guān)重要。因為它可能讓孩子出現(xiàn)從量到質(zhì)的飛躍。因此,我在教學《媽媽不要送傘來》這一課時,我設(shè)計了一節(jié)專門以朗讀訓練為主的教案,通過本節(jié)課學生很好地體會到文章內(nèi)在的蘊意,又提升了自身的朗讀水平。具體的操作如下:
1、引導學生把丁丁想對媽媽說的話找出來讀給大家聽。(學生心情急切,大聲讀起來)指名讀,針對讀的情況學生進行適當?shù)脑u價。(此時的朗讀由白開水般到有點味道) 2、讓我們一起聽聽錄音機里的阿姨讀得怎樣,好不好?個別學生一聽有感覺,隨即輕聲地跟讀著。接著,學生針對阿姨對的情況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積極地進行有價值性地評價)有的學生,提出自己也要和阿姨比一比。生進行讀,其余的同學,聽后各自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學生心情開始沖動,有了較高的興趣)3、老師指點:如果我們要像阿姨那樣讀,那么,我們就要注意每一段個別地方的情感處理。同學們,想不想呢?(異口同聲說:想)教師指導讀,學生滿懷激qing地進行學讀,場面氣氛熱烈。(學生興奮不已,學習熱情進一步提升)4、指導讀后,引導學生根據(jù)提示,自由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此時,學生個個有模有樣,興趣盎然。我契機提出要進行小組比賽讀,并以各組為單位把讀得最好的選上來進行高一級的比賽,評選“朗讀之星”。并由同學自己當評委。(學生興趣高漲,全心投入朗讀中,場面達到了高潮)5、根據(jù)學生評出的結(jié)果,在讓學生說出哪個同學哪一段讀的最好,然后,由這些同學組合,把各自讀得最好的段落配合起來,讀完全文。學生進行品味。全班齊讀。(學生陷入深深地體味中,場面恢復平靜)6、引導同學放任自由,請自己認為讀得較好的同學當自己的小老師,指導朗讀。各個同學尋找到自己的滿足點,進行別有一番風味的朗讀。(學生探究性和虛心的學習,讓場面熱烈程度一再攀高)7、引導全班齊讀。師進行總結(jié)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的朗讀方式,進行一次會心的齊讀)
從整節(jié)課來講,學生的情感不斷地得到提升。他們及時應用學到的一切,與我共同完成一堂成功的課。
《媽媽不要送傘來》教學設(shè)計 篇8
對 岸
泰戈爾(有改動)
我渴望到河的對岸去,在那邊,我把船只系在竹桿上;
人們在早晨乘船渡過那邊去,肩上扛著梨頭,去耕耘他們的遠處的田;
在那邊,牧人使他門鳴叫著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場去;
黃昏的時候,他們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這滿長的野草的島上哀叫。
媽媽,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夫。
據(jù)說有好些古怪的池塘藏在這個高岸之后,
雨水去了,一群一群的野鴛(yuān)飛到那里去,茂盛的蘆葦在岸邊四圍生長,水鳥在那里生蛋;
竹雞帶著跳舞的尾巴,將它們細小的足印印在潔凈的軟泥上;
黃昏的時候,長草頂著白花,邀月光在長才的波浪上浮游。
媽媽,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夫。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過來,渡過去,所有村中正在那兒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詫(chà)異地望著我。
太陽升到中天,早晨變?yōu)檎纾覍?跑到你那里去,說道:“媽媽,我餓了!”
一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樹底下,我便要在黃昏中回家來。
我將永不同爸爸那樣,離開你到城里去做事。
媽媽,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我要做這里渡船的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