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和牧童教學案例(通用6篇)
畫家和牧童教學案例 篇1
一、導入新課
1、“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一個小小的牧童,竟然對著著名的大畫家戴嵩的畫大喊:“畫錯啦,畫錯啦!”這膽量令人佩服。這畫家和牧童之間發生的故事同學們想知道嗎?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齊學習21課《畫家和牧童》。
2、相機出示課題。畫家和牧童
(“畫家”寫的大些,“牧童”寫的小些)
(齊讀課題)
3、誰知道老師為什么這樣寫課題?
(學生自由發表看法)
4、教師設疑,引導讀書,這個人人敬佩的大畫家卻對小牧童連連拱手道謝,說:“多謝你的指教。”這是怎么回事呢?快讀課文,到課文中去找答案。
二、朗讀感悟
1、初讀整體感悟:
⑴ 自已小聲讀課文。要求不指讀,不讀錯字,不加字添字,邊讀邊想,把使你感動的句子畫出來。
⑵ 小組中展示,同桌或小組中互相讀讀,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讀情況。
⑶ 小組中交流一下,故事中誰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為什么?
2、看圖重點朗讀感悟:
⑴ 出字課文插圖在文中找出圖中不同的人說的話仔細讀一讀。
⑵ 圖上的哪一個人是大畫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⑶ 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圖中的故事。
⑷ 對比,感悟人物品質:
戴嵩──牧童
年齡不一樣:一個是大人,一個是小孩。
地位不一樣;一個是畫家,一個是牧童。
生活不一樣:一個畫畫,一個放牛。
品質不一樣:一個謙虛,一個勇敢、實事求是。
⑸ 看圖說說牧童是在什么情況下指出畫家戴嵩畫錯的。練習用贊美的語氣讀人們的評價。
如果你是戴嵩你會感到怎樣?可他卻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用誠懇和藹的語氣讀戴嵩此時說的話。用對話的速度,天真質樸的語氣讀牧童說的話。
(教師可適時范讀,引導評讀、仿讀、賽讀、表演讀等)
⑹ 四人小組,合作練讀。在分角色讀時,力爭通過表情和動作把敘述部分的內容表現出來。
⑺ 請組內朗讀好的學生在全班表演朗讀。
從表情動作語氣三方面引導評議,檢查學生對“稱贊贊揚和藹慚愧拱手”等詞語的理解情況。
3、領悟內容誦讀全文:
⑴ 想象當時的情況,人們聽了會說些什么?
⑵ 學了課文,聯系你的體會,你想對誰說什么?
(如:我想對戴嵩說;真佩服您!您的畫畫得多好。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看畫的人沒有不稱贊的;有錢的人還爭著花大價錢購買。您又是那樣謙虛,一個大畫家還虛心向一個牧童請教。)
(我想對牧童說:你真了不起!敢向大畫家提意見。你也很會觀察,斗牛的情形你記得清清楚楚。)
⑶ 帶著各自對課文的體會,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總結課文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哪些收獲,快來告訴老師和同學吧!
畫家和牧童教學案例 篇2
一、教學策略選擇
1.教材分析
《畫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六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的是唐代著名畫家戴嵩在畫牛的時候,把尾巴畫錯了,一個牧童指出畫中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故事。課文主要寫了“畫家技術高超”“牧童指出錯誤”“畫家虛心接受”三個方面的內容,來體現人物的品質。本節課我主要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朗讀品味的是“畫家技術高超”,在感受技術高超的同時進行自主探究識字教學。
2.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會認“戴、購、墨、抹”等13個生字,會寫“擠、拱、批、抹”四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4)自然段。
(2)經歷自主識字,合作探究,朗讀感悟的學習過程,掌握“按偏旁歸類”等識字方法和“抓重點詞句讀中感悟、積累”的閱讀方法。
(3)使學生體會到戴嵩這位大畫家高超的畫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自主識字的熱情。
[點評:三維目標確立準確,訓練點明確,落實新課改精神,符合二年級學生的特點。]
教學重點:
(1)讀準“慚、愧、拱、墨、抹”等字的字音,規范書寫“擠、拱、批、抹”四個字,重點指導“批”字的書寫。
(2)通過朗讀體會大畫家的高超畫技。
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體會到戴嵩的畫技高超,并積累、運用有關夸贊畫技高超的詞語和句子。
3.教學策略選擇及理論依據
崔巒教授說:“我們要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教語文,輕輕松松教語文。”對崔老師的這三個“教語文”,我仔細地揣摹,認真地思考,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教學時,在結合學生已掌握的基本識字方法基礎上,我主要引導學生結合實際,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通過多讀感悟,積累詞句;通過模仿、引導想象進行語言訓練,努力將語文課堂還給“語文”。
二、教學過程實錄
1.激疑導入,引發興趣
(1)板書課題,順勢提問
師:板書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看課題想問題,說說看了這個題目你想到了哪些問題?
生1:畫家是誰?
生2:牧童是做什么的?
生3:他和牧童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師:你能解答哪個問題?
生1:畫家是戴嵩
生2:牧童是放牧的。
師: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樣的人可以稱為“畫家”?
生1:畫畫的非常好的人可以叫他畫家。
生2:畫出的畫像真的一樣。
生3:畫出的畫很有名的人叫作畫家。
[點評:開門見山,通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
(2)引入資料,加深了解
師:你對這個畫家有什么了解?
生1:我知道戴嵩是個有名的畫家,幾分鐘就能畫一幅畫。
生2:我知道他的主要作品有《三牛圖》《斗牛圖》《歸牧圖》《乳牛圖》。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這些圖片,我們來共同欣賞一下。
生:觀看課件。(配樂播放圖片)
師:“說說你看到了哪幾幅名畫?”
生:我看到了《三牛圖》《斗牛圖》《歸牧圖》《乳牛圖》。
師:這么有名的畫家和牧童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呢?學了課文我們就知道了。
2.學習課文,合作探究
畫家和牧童教學案例 篇3
【學習目標】
1、會認出13個生字,會寫出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3、懂得要敢干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通過朗讀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敢于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比較發現,導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位朋友,你們瞧,他們來了。
(多媒體出示戴嵩和牧童的畫像)誰認識他們呢?
生:畫家、牧童。
(教師邊板書:“畫家”二字寫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寫得小一些)
師:你發現了什么?能猜猜這是怎么回事嗎?
生:老師把“畫家”寫的大,“牧童”寫的小,我猜是因為牧童年齡小,畫家年齡大。
生:我覺得是畫家本領大,會畫畫,牧童只是會放牛,所以就寫的小。
師:一個人人敬佩的大畫家,(師板書:“和”)和一個小小年紀的牧童之間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第21課,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默讀課文,邊讀邊想
師:老師想了解一下,小朋友知道怎么默讀課文嗎?
生:不用手指著讀,不出聲音在心里讀。
師:老師再給你一條建議,請小朋友一邊讀一邊想:大畫家戴嵩是怎么畫這幅斗牛圖的?
三、以讀代講,體驗情感
1、學習第二自然段:
(教師可結合學生讀的有關大畫家戴嵩畫這幅斗牛圖的語句,出示句子。教師邊有意識的范讀邊點擊鼠標,使“一會兒”、“很快”變紅)
師:小朋友,這句話中“一會兒”說明什么?
生:“一會兒”說明畫家動作很快。
生:“一會兒”還說明畫家技藝高超。
師:“一會兒”在這句話中可以讀得怎樣?
生:讀得稍快一些。
(學生自由練讀這句話。)
(指名讀,以評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畫家的高超技藝。)
(全班齊讀)
師:“圍觀的人看了,紛紛夸贊”,小朋友,你們接著往下讀一讀吧。
(學生自由朗讀三、四自然段。)
2、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師:誰來讀讀商人說的話?
(指名讀。)
師:商人稱贊戴嵩畫得太像了!是絕妙之作!該怎么讀?你再讀一讀。
師:聽你一讀,大家好像看見了這幅畫,畫得太像了!這樣讀才是稱贊別人!
(引導學生標畫“稱贊”)
師:誰來讀讀教書先生的話?
(指名讀。)
師: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他讀出了贊揚的語氣。
師:聽你讀后,大家感覺到這幅畫真的畫活了一樣,畫得太棒了!這樣讀才是贊揚別人!
(引導學生標畫“贊揚”)
師:你從畫下來的這兩個詞中發現了什么?
生:它們的意思很相近,都有贊揚的意思。
師:讀讀課文,你們還能找出和它們意思相近的詞嗎?
生:夸贊。
師:這三人詞都是夸贊戴嵩畫得好!全班齊讀課文中這些夸贊戴嵩的話。
師:課文上說“紛紛夸贊”,都有哪些人在夸贊呢?
生:有戴嵩的朋友。
生:有戴嵩的家人。
生:還有很多過路的人。
……
師:想想你可能是其中的誰?當你看到戴嵩的絕世之作時,會怎么夸贊呢?
生:我是過路的人,我會說:好,好,真是好畫呀!
生:我是戴嵩的家人,我會說:瞧我們家老爺的畫,真是絕世之作呀!
生:我是戴嵩的朋友,我會說:這么好的畫,我要花大價錢把它買下來。
……
師:現在請一個同學做商人,一個同學做教書先生來夸夸戴嵩。其他的同學都是圍觀的人,等他們夸完,我們接上去,想怎么夸就怎么夸,可以說給周圍的同學聽。準備好了嗎?現在開始展示紛紛夸贊的畫面吧。
師:原來這么多人都在夸贊戴嵩,才叫“紛紛夸贊”啊。看來這個畫家還真了不起,這斗牛圖畫的還真像!
(教師板書:了不起)
3、學習第五、六自然段:
師:可是就在這時,(出示插圖)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一個小牧童擠進來了,大聲喊:“畫錯啦!畫錯啦!”
師:你觀察的真仔細!想象力真豐富!
師:是呀,就在人們紛紛夸贊的時候,一個牧童擠進來喊著“畫錯啦!”,這聲音就好象炸雷一樣,這說明什么?
生:說明聲音很大。
生:還說明大家聽到這樣的聲音感到很吃驚。
師:誰愿意學著牧童的樣子喊一喊?
師: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人們都在那兒夸贊他,你這樣一喊,我們都驚呆了,真像炸雷一樣!
師:再看看圖,人們有什么表現?你看到了什么?
生:人們都呆住了。
師: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這個孩子真大膽,竟然敢向大畫家提意見。
生:這個小牧童,小小年紀你懂得什么。
師:這時,戴嵩又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
(同桌分角色練讀戴嵩和牧童的對話,可邊讀邊配上動作)
(指名分角色讀對話。)
師:你想對大畫家戴嵩說什么?
生:您真謙虛,一個大畫家還虛心向一個牧童請教。
生:您以后可要仔細觀察,不要再畫錯了。
師:這時,你想對牧童說什么?
生:你可真細心,連兩牛相斗的情形都觀察得這么清楚。
生:你可真大膽,敢向大畫家提意見。
師:一個著名的大畫家,卻這么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多么令人敬佩啊!(教師板書:虛心)他真是個了不起的大畫家。別看牧童年齡小,卻敢在大畫家面前提出自己的意見,又那么善于觀察,多值得我們學習啊!(教師板書:敢提意見)從這兒我們也可以看出他也是一個了不起的小牧童!
師:我們快來看看戴嵩的《斗牛圖》,看看是不是像牧童說的那樣,畫錯了。
(學生邊看邊發表意見。)
師:戴嵩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哪怕是一個小牧童的意見也是如此,再加上他刻苦練習,終于成為了我國古代一位著名的畫家。
4、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出示第一自然段)誰來夸夸他?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師: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那么多人欣賞呀,誰再來讀讀?
(指名讀)
師:我們一起夸夸他吧。
(齊讀)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師:現在你覺得課題這樣寫還合適嗎?為什么?
生:應該把“牧童”寫得大,“畫家”寫得小。因為牧童雖然是個孩子,也沒讀過多少書,卻很善于觀察,還敢當著那么多的人指出大畫家的錯誤,非常了不起。
生:我覺得應該把“牧童”和“畫家”寫得一樣大。因為他們都很了不起,一個很勇敢,一個很虛心。
師:現在有兩種意見,我該聽誰的呢?
生:老師,還是應該寫一樣大,因為他們真的很了不起,都值得我們學習。
師:謝謝你的建議,你們同意嗎?
生:(齊說)同意。
(教師改寫“牧童”,字的大小和“畫家”一樣大。)
師:今天我們這節課認識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畫家和牧童,他們的勇敢、虛心都值得我們學習。戴嵩特別喜歡畫牛,我國現代還有很多畫家像他一樣以畫動物而聞名,我們一塊來看看吧。
(配樂欣賞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李苦禪的《鷹》)
師:同學們下課后,可以通過多種方法搜集資料,看看還有哪些像他們這樣了不起的人,在他們身上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是一個體現了民主、平等的課堂。當出現兩種不同的意見時,沒有老師的硬性評判,只有同學們認真品讀后的真實感受,真實想法:他們都很了不起,應該寫一樣大。)
【板書設計】
21、畫家 和 牧童
虛心 敢提意見
了不起
畫家和牧童教學案例 篇4
一、引導質疑,導入新課
古人說:“學貴有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朱熹也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至此方可長進。”可見先有疑問,才能產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內驅力。
向學生出示課題后,學生紛紛發問:
生:老師,我知道什么叫做牧童,就是專門給人放牛放羊放馬的孩子。
生:老師,我也知道什么叫做畫家。就是畫畫的非常好、很有名氣的人。
師:是啊,你們都說的很對。那么課文中的畫家是誰呢?他是唐朝著名的大畫家戴嵩,最擅長畫的是牛。
生:真奇怪!
生:我也奇怪!這么有名的大畫家怎么會和一個小小的牧童聯系在一起呢,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生:是啊!
師:既然感到奇怪,為什么不趕緊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呢?
(生興趣盎然,紛紛翻開書本,津津有味的朗讀起課文。 )
善于發現問題,敢于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學習與主動探究知識的生動表現。在質疑狀態下的學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強,能積極主動探究自己未知的知識,從而掌握終生受益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中,教師創設寬松環境,培養質疑興趣,并做好主導、調控工作,多角度指導質疑方法,培養質疑問難能力,以促使學生增強信心,敢于質疑,勇于質疑,樂于質疑,善于質疑,為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插上騰飛的翅膀。
二、緊扣文眼,議論紛紛
課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
師:戴嵩的斗牛圖畫的怎樣?
生:非常逼真。
生:栩栩如生。
生:……
師:從課文中找出人們覺得戴嵩畫的很好的詞。
生:紛紛夸贊。
師:你現在是圍觀的商人和教師,請你來夸贊夸贊戴嵩和他的畫。
(生有感情朗讀有關句子。)
師:圍觀的人還會有誰,他們會怎么夸贊?
生:還有旅店的老板。他說:這樣的畫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啊!
生:有賣菜的大娘,她說:這哪是畫啊,分明就是真的牛。
生:老農說:我家的牛咋跑這紙上來了?
……
師:在這紛紛的夸贊聲中,竟然傳來了一聲“畫錯啦、畫錯啦”。
生:這聲音太不和諧了。
生:就像炸雷一樣。
生:膽子太大了!敢說大畫家畫錯了!
生:真是胡說八道!
生:不是胡說。畫家是真的畫錯了。你們聽聽牧童說的這話……
生:我覺得在大家的紛紛夸贊聲中,敢對大畫家提出批評,牧童真勇敢!
生:牧童真勇敢!
“文眼”是文章的靈魂,如果我們能抓“文眼”組織教學,往往事半功倍、高潮迭起。這種教學方法特別有利于訓練學生敏銳的語感,強化語言文字訓練。本片段圍繞“紛紛夸贊”、“炸雷”等詞,緊扣語言文字,從一點切入,引導學生研讀,然后逐層展開,層層遞進,展開激烈討論,直至最后揭示文間主旨,達到訓練目的。促使學生較的體會到了大畫家戴嵩作畫的認真態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虛心精神、小牧童敢于提出反面意見的精神。
畫家和牧童教學案例 篇5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通過朗讀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敢于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比較發現,導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位朋友,你們瞧,他們來了。(多媒體出示戴嵩和牧童的畫像)誰認識他們呢?
生:畫家、牧童。
(教師邊板書:“畫家”二字寫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寫得小一些)
師:你發現了什么?能猜猜這是怎么回事嗎?
生:老師把“畫家”寫的大,“牧童”寫的小,我猜是因為牧童年齡小,畫家年齡大。
生:我覺得是畫家本領大,會畫畫,牧童只是會放牛,所以就寫的小。
師:一個人人敬佩的大畫家,(師板書:“和”)和一個小小年紀的牧童之間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第21課,請大家齊讀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板書課題時,“畫家”、“牧童”的字體一大一小,鼓勵學生觀察發現,并進行猜測,能很好地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引發閱讀的興趣。]
二、默讀課文,邊讀邊想
師:老師想了解一下,小朋友知道怎么默讀課文嗎?
生:不用手指著讀,不出聲音在心里讀。
師:老師再給你一條建議,請小朋友一邊讀一邊想:大畫家戴嵩是怎么畫這幅斗牛圖的?
[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滲透默讀方法的教學,為中高年級的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以讀代講,體驗情感
1. 學習第二自然段。
(教師可結合學生讀的有關大畫家戴嵩畫這幅斗牛圖的語句,出示句子。教師邊有意識的范讀邊點擊鼠標,使“一會兒”、“很快”變紅)
師:小朋友,這句話中“一會兒”說明什么?
生:“一會兒”說明畫家動作很快。
生:“一會兒”還說明畫家技藝高超。
師:“一會兒”在這句話中可以讀得怎樣?
生:讀得稍快一些。
(學生自由練讀這句話。)
(指名讀,以評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畫家的高超技藝。)
全班齊讀。
師:“圍觀的人看了,紛紛夸贊”,小朋友,你們接著往下讀一讀吧。(學生自由朗讀三、四自然段。)
[通過對關鍵詞語“一會兒”的品讀、感悟,了解大畫家戴嵩畫畫的技藝高超,為下文故事的發展埋下伏筆。]
2. 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師:誰來讀讀商人說的話?
(指名讀。)
師:商人稱贊戴嵩畫得太像了!是絕妙之作!該怎么讀?你再讀一讀。
師:聽你一讀,大家好像看見了這幅畫,畫得太像了!這樣讀才是稱贊別人!(引導學生標畫“稱贊”)
師:誰來讀讀教書先生的話?
(指名讀。)
師: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他讀出了贊揚的語氣。
師:聽你讀后,大家感覺到這幅畫真的畫活了一樣,畫得太棒了!這樣讀才是贊揚別人!(引導學生標畫“贊揚”)
師:你從畫下來的這兩個詞中發現了什么?
生:它們的意思很相近,都有贊揚的意思。
師:讀讀課文,你們還能找出和它們意思相近的詞嗎?
生:夸贊。
師:這三人詞都是夸贊戴嵩畫得好!全班齊讀課文中這些夸贊戴嵩的話。
[在閱讀教學中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不但進行了近義詞的練習,還通過感情朗讀理解了三個近義詞:稱贊、贊揚、夸贊,進行了詞語的積累。]
師:課文上說“紛紛夸贊”,都有哪些人在夸贊呢?
生:有戴嵩的朋友。
生:有戴嵩的家人。
生:還有很多過路的人。
……
師:想想你可能是其中的誰?當你看到戴嵩的絕世之作時,會怎么夸贊呢?
生:我是過路的人,我會說:好,好,真是好畫呀!
生:我是戴嵩的家人,我會說:瞧我們家老爺的畫,真是絕世之作呀!
生:我是戴嵩的朋友,我會說:這么好的畫,我要花大價錢把它買下來。
……
師:現在請一個同學做商人,一個同學做教書先生來夸夸戴嵩。其他的同學都是圍觀的人,等他們夸完,我們接上去,想怎么夸就怎么夸,可以說給周圍的同學聽。準備好了嗎?現在開始展示紛紛夸贊的畫面吧。
師:原來這么多人都在夸贊戴嵩,才叫“紛紛夸贊”啊。看來這個畫家還真了不起,這斗牛圖畫的還真像!(教師板書:了不起)
[對關鍵詞語“紛紛夸贊”的理解不是進行簡單的口頭傳授,而是設置一定的情境:想想你可能是其中的誰?當你看到戴嵩的絕世之作時,會怎么夸贊呢?讓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親身體驗,感知詞語的意思。同時還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3. 學習第五、六自然段。
師:可是就在這時,(出示插圖)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一個小牧童擠進來了,大聲喊:“畫錯啦!畫錯啦!”
師:你觀察的真仔細!想象力真豐富!
師:是呀,就在人們紛紛夸贊的時候,一個牧童擠進來喊著“畫錯啦!”,這聲音就好象炸雷一樣,這說明什么?
生:說明聲音很大。
生:還說明大家聽到這樣的聲音感到很吃驚。
師:誰愿意學著牧童的樣子喊一喊?
師: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人們都在那兒夸贊他,你這樣一喊,我們都驚呆了,真像炸雷一樣!
師:再看看圖,人們有什么表現?你看到了什么?
生:人們都呆住了。
師: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這個孩子真大膽,竟然敢向大畫家提意見。
生:這個小牧童,小小年紀你懂得什么。
師:這時,戴嵩又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
(同桌分角色練讀戴嵩和牧童的對話,可邊讀邊配上動作)
(指名分角色讀對話。)
師:你想對大畫家戴嵩說什么?
生:您真謙虛,一個大畫家還虛心向一個牧童請教。
生:您以后可要仔細觀察,不要再畫錯了。
師:這時,你想對牧童說什么?
生:你可真細心,連兩牛相斗的情形都觀察得這么清楚。
生:你可真大膽,敢向大畫家提意見。
師:一個著名的大畫家,卻這么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多么令人敬佩啊!(教師板書:虛心)他真是個了不起的大畫家。別看牧童年齡小,卻敢在大畫家面前提出自己的意見,又那么善于觀察,多值得我們學習啊!(教師板書:敢提意見)從這兒我們也可以看出他也是一個了不起的小牧童!
[通過對畫家和牧童語言的品讀,體會人物的優秀品質,突出本課的重點。課堂問題設計精巧:你想對戴嵩說什么?你想對牧童說什么?代替了舊課堂中的直接發問:他們有哪些優秀品質?]
師:我們快來看看戴嵩的《斗牛圖》,看看是不是像牧童說的那樣,畫錯了。
(學生邊看邊發表意見。)
師:戴嵩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哪怕是一個小牧童的意見也是如此,再加上他刻苦練習,終于成為了我國古代一位著名的畫家。
4、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出示第一自然段)誰來夸夸他?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師: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那么多人欣賞呀,誰再來讀讀?
(指名讀。)
師:我們一起夸夸他吧。
(齊讀。)
[教師大膽打破按段教學的傳統模式,在學生通過品讀課文,充分認識了古代著名的大畫家戴嵩之后,再來讀讀文中第一自然段對戴嵩的簡介,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師:現在你覺得課題這樣寫還合適嗎?為什么?
生:應該把“牧童”寫得大,“畫家”寫得小。因為牧童雖然是個孩子,也沒讀過多少書,卻很善于觀察,還敢當著那么多的人指出大畫家的錯誤,非常了不起。
生:我覺得應該把“牧童”和“畫家”寫得一樣大。因為他們都很了不起,一個很勇敢,一個很虛心。
師:現在有兩種意見,我該聽誰的呢?
生:老師,還是應該寫一樣大,因為他們真的很了不起,都值得我們學習。
師:謝謝你的建議,你們同意嗎?
生:(齊說)同意。
(教師改寫“牧童”,字的大小和“畫家”一樣大。)
師:今天我們這節課認識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畫家和牧童,他們的勇敢、虛心都值得我們學習。戴嵩特別喜歡畫牛,我國現代還有很多畫家像他一樣以畫動物而聞名,我們一塊來看看吧。
(配樂欣賞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李苦禪的《鷹》)
師:同學們下課后,可以通過多種方法搜集資料,看看還有哪些像他們這樣了不起的人,在他們身上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是一個體現了民主、平等的課堂。當出現兩種不同的意見時,沒有老師的硬性評判,只有同學們認真品讀后的真實感受,真實想法:他們都很了不起,應該寫一樣大。]
板書設計:
21、畫家 和 牧童
虛心 敢提意見
了不起
教學點評:
1、教師能夠通過多種方法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從而讓學生逐漸喜歡閱讀。與眾不同的課題的板書,一開始就制造了懸念,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結尾處的改寫真正聽取學生的意見,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感悟。還能根據學生對課文的初步理解,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模擬的情景中趣味盎然地進行閱讀。
2、本堂課能較好地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教師能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詞語,整堂課的語文味很濃。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有兩處:通過入情入境的感情朗讀理解近義詞“稱贊”、“贊揚”、“夸贊”;通過再現情境理解“紛紛夸贊”。
3、課堂教學中,體現了以讀為主的教學特色,符合低年級閱讀教學的特點。朗讀形式多樣,教師沒有特意強調朗讀的技巧,而是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去讀,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語感。同時還注意了閱讀方法的指導,教會學生如何默讀。
4、充分關注了學生的閱讀個性,不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感受、體驗和理解。
畫家和牧童教學案例 篇6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揮學生在閱讀中的自主性、積極性。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進行“理解、積累、轉化、運用”語言的實踐過程,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語言實踐與發展提供盡可能多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學中我采用以讀代講的方法,引導學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去學習課文,朗讀語句,加深體會。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語言,體會不同的語氣。
2.理解課文的內容,從人物對話中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
3.懂得要敢于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獲得生活的啟示和教育。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在繪聲繪色的朗讀中、在優美詞句的賞析中,真切地感受到畫家和牧童不同的優秀品質,從而受到生活的啟迪,感悟做人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創新板書,設問導思。
1、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1課。教師板書課題《畫家和牧童》。(“畫家”寫得大一些,“牧童”寫得小一些。)【生齊讀課題】
2、看課題,你有什么發現?【學生自由發表看法】
生:我發現老師寫課題和平時不一樣,老師你為什么要把“畫家”兩字寫得特別大,“牧童”兩字寫得特別小呢?
師:誰知道呢?
生:我知道,因為畫家是大人,牧童是小孩,所以老師把“畫家”兩字寫得特別大,“牧童”兩字寫得特別小。
師:你真聰明,知道他們的年齡不一樣。
生:因為畫家是很有名的大畫家,牧童是普通放牛的小孩。
師:你真會思考,知道他們的身份不一樣。
可是這個人人敬佩的大畫家卻對小牧童連連拱手道謝,說:“多謝你的指教”這是怎么回事呢?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呢?
二、初讀,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輕輕打開課本,自己讀讀課文,邊讀邊想。
(學生自由讀課文。)
師: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誰來說說,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自由發言)
生:我知道了戴嵩是唐朝一位著名的畫家。
生:我知道了牧童是放牛的孩子,所以他知道戴嵩畫的斗牛圖畫錯了。
生:我知道戴嵩不僅是一個著名的畫家,還是個虛心的畫家。
三.以讀促悟,體驗品質。
師:你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戴嵩很著名,畫畫得好呢?請你再默讀課文,用筆劃出來。并在旁邊寫上你的體會。找出來后和同桌互相交流。
知道什么叫默讀嗎?就是不出聲,用心讀,邊讀邊想。 (學生默讀課文)
a、感悟戴嵩的畫藝高超。
師:誰能把你找到的句子讀一讀?(指名回答)
生:讀了課文我知道,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我從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生:我從“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這句話知道,他的畫畫得很好,一掛出來就有很多人觀賞。
(課件出示: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師:能把你的感受讀進句子里嗎?(指名讀、齊讀)
師:現在老師把這個句子的“一”和“就”去掉,聽老師讀。
(課件出示:他的畫掛出來,有許多人觀賞。)
師:對比一下,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他的畫掛出來,有許多人觀賞。
生:如果沒有“一”和“就”的話,就說明戴嵩畫畫不是特別好,可能掛出來很久才有人觀賞,但是如果加上“一”和“就”才能說明戴嵩畫畫畫得特別好,剛掛出來就有許多人欣賞。
師:說得真好,這就是關聯詞語的作用,你能用“一……就……”說一句話嗎?
生:我一回到家,就寫作業。
生:我一進公園,就聞到花的香味。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老師的問題一提出來,同學們搶著回答,多快呀!
師:戴嵩的畫得多好啊,咱們再來用喜歡的語氣讀這句話。(學生齊讀)
師:瞧;這就是畫家戴嵩筆下的代表作《斗牛圖》,他的畫是那樣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引讀第一自然段)
怪不得
怪不得
怪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