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 《識字1》教學建議(精選15篇)

《識字1》教學建議

發布時間:2022-12-06

《識字1》教學建議(精選15篇)

《識字1》教學建議 篇1

  一、識字寫字

  1、生活引路:

  引導學生調動生活積累,聯系生活實際識字,如,沙漠、富貴竹、煤炭。

  2、在詞中認字:

  仇、恨、荒、漠、炭、火、貧、窮、富、裕、饑、餓、索道、奉獻、永遠。

  可以讓學生用生字組詞,看誰組得多,看誰記得快。

  3、形象意義識字:

  示例:漠:沒有水的地方就是沙漠。

  饑:吃了幾粒飯,自然感到饑餓。

  富:一個人住一間大房子,還有許多田地。

  4、鞏固生字:

  ⑴ 在朗讀課文中鞏固識字。

  ⑵ 舉行搶答賽:

  利用反義詞詞義相反的特點,讓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以搶答賽的形式,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快速反應能力。

  5、寫字指導:

  ⑴ 教師示范板書生字,讓學生仔細觀察,鼓勵發現每個字的書寫特點。

  ⑵ 學生自主分析,發現生字的書寫特點,并上臺或在本子上試寫,教師及時指導、糾正,并進行個別輔導。本課有三個字是學生容易寫錯的,應該提醒學生注意:一個是“丑”,不能把中間的橫寫成點;一個是“暖”,右邊不是“愛”字;還有一個是“貧”,上面是分不是今,下面是貝不是見。

  ⑶ 把字寫美觀的指導,可以把重點放在食字旁的書寫上。寫好食字旁要注意兩點:一是橫鉤的橫不能長;二是豎提的起筆處應該離橫鉤遠一點。

  二、朗讀感悟

  1、邊讀邊想:哪些行為和事物是美好的?哪些是丑惡的?哪些是真誠的?哪些是虛假的?

  2、示范朗讀或指名讓讀得好的學生讀,其他同學模仿、體會讀,引導學生讀出感情,讀出韻律感。

  3、讓學生說說從本課中體會到什么,或者提出不懂的問題。對“冷漠、熱忱、雪中送炭、饑寒、溫飽”等較難懂的詞語,可適當做點解釋。

  4、誦讀積累:

  ⑴ 鼓勵學生把本課背下來。

  ⑵ 讀讀記記課后詞語,并寫一寫會寫的詞語。

  三、實踐活動

  1、把學過(含上學期)的對子背給父母或其他長輩聽。也可以請長輩再教你幾個對子。

  2、找一些由意思相反、相對的字構成的詞語,如,冷暖、開關、多少、出入。

  四、資料袋

  1、對聯:

  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對聯分為春聯、喜聯、壽聯、挽聯、裝飾聯、行業聯、交際聯和雜聯(如諧趣聯)等類型。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不管哪種對聯,使用哪種形式,都必須具備以下特點:一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二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三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四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此外,張掛的對聯,傳統作法還必須直寫豎貼,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顛倒。與對聯緊密相關的橫批,可以說是對聯的題目,也是對聯的中心。

  2、《笠翁對韻》選讀: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

  河對漢,綠對紅。雨伯對雷公。煙樓對雪洞,月殿對天宮。

  晨對午,夏對冬。青春對白晝,古柏對蒼松。垂釣客,荷鋤翁。仙鶴對神龍。

  清對淡,薄對濃。暮鼓對晨鐘。

  奇對偶,只對雙。大海對長江。金盤對玉盞,寶燭對銀。

  泉對石,干對枝。吹竹對彈絲。山亭對水榭,鸚鵡對鸕鶿。國色對仙姿。晚霞明似錦,春雨細如絲。

《識字1》教學建議 篇2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⑴ 制作字卡。字卡的形狀可以多種多樣,可按照學生的心愿和想象而定,如,“衛星”、“軍艦”、“飛船”、“火箭”。

  ⑵ 合作學習,自主記憶。

  本課9個要認的字中,字形比較復雜的有“填、嫦、娥、載、箭”五個字,但由于學生已經認識了“真、常、我、栽、前”等字,這幾個也就變得相對簡單了。教學中,教師可以復習熟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學生字,學生自然會發現生字與熟字的內在聯系,如,“土、真-填;女、常-嫦;竹、前-箭;栽-載”。“射、嫦、宙”是翹舌音,“載”字是多音字,在本課都讀第四聲,要提醒學生注意。

  2、寫字:

  “衛、宇、宙”三個字是本課既要會認又要會寫的字,可以在指導學生認讀的同時進行書寫指導。重點指導“寶蓋兒”和“舟字旁”。寶蓋兒的第三筆不要寫成橫折鉤。可以把“舟字旁”和“舟”字進行比較,讓學生發現:橫變成提,且右邊不出頭,筆順是舟。

  二、朗讀感悟

  本課盡管只有八個詞語,但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其內容理解有較大難度。這就需要師生在教學前做好準備。

  1、準備一些有關人造衛星、航空母艦、宇宙飛船、運載火箭的資料,如圖片、文字介紹、音像材料。可以張貼讓學生欣賞,也可以播放讓學生觀看。

  2、發動學生搜集有關人造衛星等高科技方面的圖片,以備交流。

  3、準備(最好發動學生)一些中華古代神話傳說的書籍或音像資料讓學生觀賞。

  4、布置學生向別人打聽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

  有了以上準備,教學中,就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

  1、小組內互相講述四個神話故事,每組推選一個“故事大王”上臺講述,并領著大家讀所講述的詞語。

  2、小組內交流自己找到的衛星、飛船、火箭等圖片。

  3、分別出示人造衛星、航空母艦、宇宙飛船、運載火箭的圖片(最好是課件),隨相出示相應的詞語讓學生認讀。

  4、引導學生將傳說與現代科技對比,從而激發學生愛科學的興趣。

  5、指導朗讀。朗讀時不僅要讀得正確、流利,還要適當引導學生讀出韻律美。

  三、實踐活動

  1、課前指導學生搜集衛星、飛船圖片,閱讀有關神話故事的書籍。

  2、課后請學生八個詞語中選擇一個畫一幅畫,并寫上詞語。

《識字1》教學建議 篇3

  一、識字寫字

  1、生字的呈現:

  在學生交流詞語大意時隨機出現相應的生字(板書、貼生字卡)。

  2、生字的識記:

  ⑴ 借助拼音認讀生字。

  ⑵ 小組交流會認的字,并說說識記的方法。

  提示:村-寸,用“減一減”的方法;工-功,用“加一加”的方法;彰-障,用“換一換”的方法。

  ⑶ 你最喜歡和哪個生字交朋友,為什么?(字詞的運用)

  如,我最喜歡和“功”字交朋友,因為只有用功學習,才能把功課學好。

  3、識字的鞏固:

  ⑴ 用開火車的方式,鞏固和檢查生字識記情況。

  ⑵ 看字卡說詞語。如,“寸”──“寸有所長”。

  ⑶ 出示“我會讀”中的詞語,同桌互讀。

  4、寫字指導:

  本課八個要寫的字中,有六個是左右結構的字。書寫時,要重點指導左右結構的字。要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觀察、分析字形,運用左右結構的字的書寫規律把字寫規范,寫美觀。

  補:第四、五兩筆要短,右邊不過豎中線,左邊不要寫成。

  拔:左窄右寬,捺要舒展,右邊不要寫成“發”。

  所:左邊的筆順是。

  助、功:右邊都是“力”字,“橫折鉤”的“折”筆要往左斜,不能寫垂直。

  二、朗讀感悟

  1、自讀,要求讀準確,讀通順。朗讀成語時,要注意咬字吐字。本課平、翹舌音的字較多,要注意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2、師生對讀。老師讀前一個詞語,學生對后一個詞語。

  3、生生對讀。一人讀一個詞語,或一人讀一節,互相正音。

  4、齊讀,指導讀出韻味。注意體會韻腳的讀音:長-彰;天-山;功-成。

  5、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讀了這些詞語明白了什么。

  三、實踐活動

  1、讀成語故事,積累幾個喜歡的成語。

  2、把本課的成語和自己在課外找的成語做成卡片,互相交流。

  四、教學設計舉例

  1、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聽老師或同學講《拔苗助長》的故事,揭示課題。

  教師簡介成語的特點。(如,漢語的成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有的成語從字面上不難理解,像“后來居上”。有些成語必須知道來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2、初步朗讀課文,邊讀邊想想成語的意思:

  ⑴ 出示“識字4”中的成語。

  ⑵ 聽示范朗讀。

  ⑶ 學生自己朗讀,讀準字音。

  3、資料交流:

  課前布置預習,查找資料或請教父母,了解成語大意或故事內容。

  ⑴ 學生自愿上臺交流。

  我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我能講這個故事……

  ⑵ 請聽的同學說說,聽了同學的介紹,自己知道了什么。

  4、讀詞識字:

  ⑴ 自由朗讀,不會的字看書上的注音拼讀。

  ⑵ 自愿讀,師生正音。提示:寸,平舌音;彰、障,分清聲調。

  ⑶ 出示字卡,學生認讀。

  ⑷ 小組合作識記生字。

  ⑸ 指導讀全文,讀出韻味,鞏固認字。

  5、課外閱讀指導:

  ⑴ 讀本組后面的課文,想一想,課文與本課哪個詞語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⑵ 找成語故事讀一讀,積累幾個你喜歡的成語。

  五、資料袋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尺比寸長,但運用的場合不同,尺有顯得短的時候,寸也有顯得長的時候。比喻每個人或事物各有長處和短處。出自《楚辭·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2、坐井觀天:

  坐在井里看天。比喻見識有限,眼光短淺。出自《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3、管中窺豹:

  管,竹管;窺,從孔隙中看。從竹管孔中看豹,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見到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未能看到事物的全貌。

  4、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障,遮擋。一片小小的樹葉擋住了眼睛,就看不見遠處高大的泰山。比喻被眼前細小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本質或全體。

  5、相得益彰:

  相得,互相配合、映襯;益,更加;彰,顯著。原指君臣之間相互配合更能發揮各自特長。后泛指兩者之間互相映襯,更能顯示各自的長處和優點。出自漢代王褒《圣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彰。”

  6、拔苗助長:

  把禾苗拔高,幫助它生長。出自《孟子·公孫丑上》。這是個寓言故事,說明不顧事物的發展規律,急于求成,結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7、瓜熟蒂落:

  瓜熟了,瓜蒂自然脫落。比喻條件或時機成熟,事情自然就會成功。出自宋代張君房《云芨七簽》:“瓜熟蒂落,啐啄同時。”

  8、水到渠成:

  渠,溝渠。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條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出自宋代蘇軾《答秦太虛書》:“水到渠成,不須慮。”

《識字1》教學建議 篇4

  教學本課,可按照“主動學習”的策略,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收集關于秋天的詞語,培養積累詞語的習慣。

  一、識字寫字

  識字課教學的重點是識字寫字,在教學環節設計和時間安排上,要突出這個重點。

  在引導學生識字的過程中,應倡導自主識字,注意在生活中識字。比如,讓學生自制生字卡片,在制作過程中自主識字;自編字謎,在編字謎、猜字謎的過程中自主識字;自己去收集關于秋天的詞語并記下來,用學到的詞語去描述秋天的大自然。

  識字不能孤立地進行,要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在反復朗讀中識字,在積累詞語中識字。

  要求認識的字要在多次復現中鞏固。在認讀時,要注意提醒學生讀準前后鼻音和平翹舌音的字“層、盡、染、登、翠、爽、壯”。在學生認識后應采取多種方式來反饋、鞏固,如用生字卡片做游戲、聽寫、閱讀補充的短小兒歌等。

  要注意引導學生找出要求寫的字的規律,根據規律分析字形,記住字形。如,“宜”與“實”,上邊都有一個寶蓋兒,區別在于“宜”的下邊是個“且”,“實”的下邊是個“頭”。在學生記住了要求寫的十個字后,再指導學生寫字。應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重視教師范寫的作用。注意指導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寫正確,寫美觀。

  二、朗讀感悟

  朗讀在本課教學中既有助于學生記住生字,又有助于積累詞語和感悟秋天的美好。朗讀的方式要多樣,每一遍的要求要明確,要有層次性。

  可先讓學生分組試讀,互相幫助,力求讀正確。如,先開火車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再邊讀邊想象,整體感悟詞語的意思;最后美讀,要求讀得有感情。

  教師可通過聲情并茂的范讀把學生帶入秋天美好的情境中,寓識字于朗讀,以朗讀促識字。

  可讓學生自主讀“我會讀”中的詞語,以體現自主學習。可讓學生用自己積累的詞語描繪秋天的景色,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學習。

  三、實踐活動

  “慶豐收”: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農民收獲了糧食瓜果,我們收獲了詞語。分小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詞語,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誰獲得了詞語大豐收。

  四、資料袋

  關于秋天的詞語:

  一葉知秋 春種秋收 春蘭秋菊 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

  秋風過耳 秋風蕭瑟 秋雨綿綿 秋收 立秋 中秋節

《識字1》教學建議 篇5

  一、識字寫字

  1、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識字。比如,各地學生可以結合當地地名認識“州(廣州、蘭州、蘇州)、川(四川、銀川)、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峽(三峽、劉家峽)”。再如,通過“、人民路、人民公園、人民小學”等人名、路名,公園、學校名,認識“民”字。

  2、第三句“中國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中有五個生字,可讓學生在讀這一句時集中認讀和識記。

  3、讓學生通過生字與熟字比較,識記字形。如,申──神、勇──涌、鳥──島、夾──峽、寫──與、眠──民、旅──族。“州、川”的意思可通過對“神州、山川”的大致了解來理解。

  4、根據課文內容自編韻語,鞏固識字。如:

  神州大地,山川壯麗;

  黃河長江,奔涌不息;

  祖國寶島臺灣,隔海相望;

  中華民族,奮發圖強。

  5、寫字指導:

  ⑴ 鞏固音、形:

  本課要寫的字中涉及平翹舌音的較多,如川(chuān)、州(zhōu)、爭(zhēng)、族(zú)。建議寫字前引導學生再次認讀這些字,鞏固讀音。“與”字是三筆寫成,“族”字是左右結構,這些都要提醒學生注意。

  ⑵ 觀察發現:

  相似的字:川、州。

  難寫的字:民、族。

  ⑶ 重點講解:

  夕:撇不宜長,“ ”的橫要短,撇要長。

  川:撇要寫成“豎撇”,中豎應稍短,右豎要長。

  民:字形特點上窄下寬,豎提要直,斜鉤要呈弓形,盡量舒展。

  二、朗讀感悟

  朗讀本課,可以誦讀為主。讓學生以洪亮的聲音,自豪的語氣,奮發的姿態,反復誦讀。讀第三句“中國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可用低緩、深情的聲音,表現寶島未歸的遺憾和盼望祖國統一的心愿。

  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可讓學生自由說說從每一句三字經中,讀出了什么,體會到什么。比如,從第一、二句中讀出祖國山河壯美、風景如畫;從第三句中讀出祖國寶島臺灣與大陸是一家,兩岸人民盼望著早日實現祖國統一;從第四句中讀出各族人民正在齊心協力,奮發向上,為振興中華而努力。課文的內容只需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大致說說,不要一句一句地講解。中華民族的情況,黃河、長江、長城、珠峰、中國臺灣等地理名詞,可讓學生在課前了解一下,教學時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讓他們自己說說,教師也可以適當予以點撥。

  在理解和感悟“各民族”時,可結合課后“讀讀認認”中的圖畫和詞語,讓學生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少數民族。

  三、實踐活動

  少數民族知識知多少。

  搜集少數民族的服飾、房屋、節日、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圖片或文字資料,然后在班上交流。可以按民族把同學們搜集的資料分類整理,在學習園地或板報上辦個專欄。

  四、資料袋

  1、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的名稱:

  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yí)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dòng)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dǎi)族、黎族、傈僳(lì sù)族、佤(wǎ)族、畬(shē)族、高山族、拉祜(hù)族、水族、東鄉族、納西族、景頗族、柯爾克孜族、土族、達斡(wò)爾族、仫(mù)佬族、羌(qiāng)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gē)佬族、錫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爾族、獨龍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門巴族、珞(luò)巴族、基諾族。(具體分布地域見《新華字典》附錄。)

  2、祖國名稱的來歷:

  我們偉大的祖國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

  據說約在公元前21世紀時,夏后氏族首領禹的兒子啟,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后經夏、商、周三個王朝,逐漸形成華夏民族。到春秋時期,中原各國開始自稱“華夏”、“諸華”、“諸夏”。后來,人們就用“華夏”來作為中國的別稱,稱中國人為華人。

  我們的祖國稱為“中國”,大約是在商代。按照當時的觀念,“商”是位于東、西、南、北四土之中的國土。周朝也把京師或中原地區稱為中國。

  我們的祖國還有一些別稱。傳說大禹治水以后,曾把中國劃為九州,并指點名山、大川作為各州疆界,所以后世相沿稱中國為“九州”。

《識字1》教學建議 篇6

  一、識字寫字

  1、認識生字:

  先在初讀“拍手歌”的過程中初步感知生字,大致了解讀音,然后在逐句細讀的過程中重點指導,讓學生記住讀音。提示:“牢”和“鸝”的聲母是邊音;“錦”的韻母是前鼻音,“鷹”和“靈”的韻母是后鼻音;“護”不能讀成“fù”。在指導學生熟讀“拍手歌”、感知內容的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用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進行復現鞏固。還可以用生字組詞語的方法幫助理解字義。

  2、指導寫字:

  “叢、牢、護”三個字既要認讀又要書寫,可以結合生字的認讀,將讀寫結合起來。“物、雞、貓”筆畫多,不容易寫好,要重點指導。注意提示:“牛”的第三筆不是豎鉤;“雞”的第二筆是“點”,最后一筆“橫”,要寫長一些。

  3、課后做組詞練習。課后的“我會填”,是分辨字形相近、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目的是區別字義。可先讓學生讀一讀,說說每組字有什么不同,再自主組詞、填空、訂正。

  二、朗讀感悟

  本課是一首“拍手歌”,篇幅短小。教學時,可先讓學生自讀感知,讀準字音(可圈出要求認識的生字),讀通句子,然后通過范讀、指名讀、分組讀、齊讀、賽讀等多種形式,訓練學生把課文讀熟,最后同桌邊拍手邊背誦,能背幾句就背幾句。

  “拍手歌”一般都有兩大特點:一是押韻,二是節奏感強,讀起來朗朗上口。指導朗讀時要充分利用這兩個特點讓學生讀得流暢,讀出節奏感來。

  可分層次進行背誦訓練,如,將學生按背記能力的強弱組成對子(強對強,弱對弱)進行拍手背誦,強的從一拍到十,弱的只要從一拍到五或自己靈活掌握。

  三、實踐活動

  1、根據課后學習伙伴的話,讓學生說說講衛生的拍手歌。可讓學生自由選擇合作伙伴,自編、自演。

  2、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自編拍手歌。編好之后讀一讀,演一演,教師再選擇編得好的在全班表演。

  四、資料袋

  1、錦雞:

  形狀與雉(野雞、山雞)相似,雄的頭上有金色的冠毛,頸橙黃色,背暗綠色,雜有紫色,尾巴很長。雌的羽毛暗褐色,可飼養供玩賞。

  2、雄鷹:

  雄性的鷹,上嘴呈鉤形,頸短,腳部有長毛,足趾有長而銳利的爪。性兇猛,捕食小獸及其他鳥類。

  3、黃鸝:

  身體黃色,自眼部至頭后部黑色,嘴淡紅色。叫的聲音很好聽,吃森林中的害蟲,對林業有益。也叫倉鳥庚鳥或黃鶯。

  4、百靈:

  比麻雀大,羽毛茶褐色,有白色斑點。飛得很高,能發出多種叫聲,吃害蟲,對農業有益。

《識字1》教學建議 篇7

  一、識字寫字

  本課要認的字中,“鋼、琴、喂、航”由于受方言的干擾,學生不容易讀準。教學中,教師要借助拼音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彈”是多音字,在本課讀“tán”。

  生字的呈現,可以先出現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在讀準詞語的基礎上,再認讀生字。要鼓勵學生運用了解的漢字構字特點以及自己積累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自讀課文,勾畫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圖文對照,熟讀詞語;動手動腦,記憶字形。

  在學生充分自主、合作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匯報、“小老師”領學等形式進行反饋和正音、辨形。可讓學生從“戲、航、琴、鋼、彈、養”這幾個字中,自由選擇自己有把握的字、感興趣的字進行口頭組詞語的練習。

  可用“猜字”、“鼓掌傳字”等游戲方式進行鞏固練習,激發學習興趣。

  “胡、戲、棋、鋼、彈、琴、養”這七個字是本課既要求會認也要求會寫的字,教師可在指導讀詞語的基礎上,抽出來指導書寫。“琴”字要強調下面是“今”,不是“令”。“胡、戲、棋、鋼、觀、彈”等左右結構的字,要引導學生注意字的間架結構,仔細觀察左右兩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體會漢字的造型美。

  二、朗讀感悟

  本課的詞語,表現的是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學生均有所感知。有的可能對文藝了解多些,有的可能對科技了解多些,有的可能對動物飼養了解多些,可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向同學介紹自己所熟悉的活動與樂趣。學生體驗不到的,可借助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加以了解。

  要將看圖和讀詞語結合起來,朗讀詞語時在頭腦中要形成畫面。可引導學生用不同的節奏讀出課文的韻味,如,×—×—×(練—書—法),×—(練—書法),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感受學校生活的美好。

  三、實踐活動

  1、課后練習中的“讀讀說說”是擴展詞語的練習。要求學生仿照例子,用“戲、航、琴、鋼、彈、養”口頭組詞。

  2、游戲“快樂傳真”。表演者可選擇最熟悉的一項活動,用動作表現出來,請同學猜。猜對了,可以向表演者提有關這項活動的問題;猜錯了,必須回答表演者有關這項活動的提問。

  3、模仿本課,結合學校生活實際,編寫“校園活動三字歌”。

  4、學唱一段京戲或其他地方戲。可以找錄音帶或vcd跟著學,也可以向別人請教。

  四、資料袋

  1、本課幾個藝術術語簡介:

  書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書法按字體分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楷書常見的有歐體、顏體、柳體。

  二胡:弦樂器。又名胡琴。音色剛柔多變,既能演奏柔美、委婉的曲調,也能演奏跳躍、有力的旋律。

  京戲:我國戲曲的主要劇種之一,是我國的國粹。流行地區很廣。清代中葉由徽漢等劇種進入北京后演變而成。表演上唱、念、做、打并重。唱腔以西皮、二黃為主,故又稱皮黃戲。

  2、根據本課詞語編寫的兒歌:

  下象棋,練書法,畫圖畫,比比誰的本領大;

  彈鋼琴,拉二胡,唱京戲,暢游文藝小天地;

  栽花草,喂鴿子,養金魚,探索自然小秘密;

  做航模,學電腦,觀天氣,從小立志學科技;

  愛生活,講科學,求創意,興趣廣泛展才藝。

《識字1》教學建議 篇8

  【學習目標】

  1、認識“萬、復”等13個生字,會寫“萬、丁”等5個字。

  2、能主動積累有關春天的詞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學會留心觀察春天,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課型】新授。

  【教法】朗讀、練習法。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通過讀、說體會春天的美麗。

  【教具準備】關于春天的圖片。課前布置學生觀察春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課前我們布置了“找春天”,你找到了嗎?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說一說。

  二、學習新課

  1、看圖說話出示詞語:

  你看到了那些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

  ⑴ 自己想一想,同桌交流。

  ⑵ 教師歲基礎時代拼音的詞語。

  2、讀詞識字:

  ⑴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認識生字。拼拼讀讀,畫出生字。

  ⑵ 交流認字情況并正音:

  提醒學生要看清聲母和韻母。

  ⑶ 出示詞語卡片,領讀:

  爭當小老師,先自己練習,再請小老師領讀。

  ⑷ 看圖,說句子,造詞語,讀字:

  ① 教師說句子,學生造詞語:

  春天來了,大地好像從沉睡中蘇醒過來。

  造詞語:萬物復蘇

  認生字:萬、復、蘇

  ② 照樣子說句子:

  句子:春天來了,(         )

  詞語:柳綠花紅等

  ③ 運用本課詞語,說一句話,或者一段話。

  ⑸ 巧記字型:

  偏旁聯想識字:柳、冰、泉、鳴

  不見組合時字:百

  ⑹ 指導寫字:

  ① 觀察字型,讓學生發現字的特點。

  ② 老師范寫,讓學生看清字的筆畫。

  ⑺ 練習朗讀:教師范讀,學生字讀齊讀。

  三、布置作業

  說說、畫畫春天的美景。

  四、板書設計

  識字一

  春回大地 萬物復蘇

  柳綠花紅 鶯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叮咚

  百花齊放 百鳥爭鳴

  【教后記】

  學生對于新知識掌握的基本可以,詞語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對找春天很有興趣,干說的時候語言不夠完整、流利,學要加強說話練習。

《識字1》教學建議 篇9

  教學目標

  1.認讀1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萬、丁、齊、冬、百”。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小朋友,春天馬上就要到了,大家喜歡春天嗎?(喜歡)今天老師就和大家走入春天,一起去欣賞春天的美麗景色好嗎?

  2.昨天咱們留了一個作業,請把你畫眼睛里的春天畫下來,并寫上你喜歡的描寫春天的一個詞,一句話或者一首兒歌,都帶來了嗎?(抽幾份學生的作業在大背頭上展示)

  二、欣賞學生作品,引導進入情境:昨天咱們留了一個預習作業,請你畫一幅有關春天的圖畫,并寫上你喜歡的描寫春天的一個詞,一句話或者一首兒歌,或是搜集一些春天的圖片或照片等。這是咱們班一部分同學完成的,咱們來欣賞一下。

  他喜歡的一句話是:

  他喜歡的詞語是:

  下面的小朋友把你的畫介紹給同位,把你喜歡的詞語、句子、兒歌讀給其他小朋友聽好嗎?

  三、學習新課:

  (一)引入字詞:老師把小朋友喜歡的詞語呀都搜集在一起了,想認識一下嗎?請看大屏幕。

  wàn wù   fù   sū     liǔ   shù   bǎi   huā    zhēng míng 

  萬   物    復   蘇    柳   樹     百    花      爭     鳴

  bīng xuě róng huà    quán shui dīng dōng yīng gē yàn wuē   

  冰 雪    融   化     泉    水    丁    冬    鶯   歌 燕   舞     

  小朋友們,其中哪些詞語你會讀了?先小聲讀一讀。再把你認識的讀給大家聽?

  (二)學生自讀:你會讀哪些詞語就讀出來好嗎?

  (三)探究認字方法:真了不起,還沒學呢,這些詞都會讀了。你是怎么認識這些字的呢?

  家庭中:從書上、電視上等生活中學習生字,處處留心。

  課堂上:看拼音、問同學、請教老師。

  (四)合作學習,自學生字:請小朋友互相幫助,先向你同組的同學匯報你認識了哪些字,不認識的,請別的小朋友來幫忙。

  (反饋自學情況l下面我請3個小朋友合作來讀一讀。

  1.一個小朋友讀一排(找兩組小朋友讀)。

  2.把書合上,老師這里的字沒標拼音,你會讀嗎?自己小聲音讀一讀、開火車讀。

  3.這些字變成了紅色是我們要認讀的,誰能讀?(去掉個別字)

  萬 復 蘇 柳   歌   舞 冰   泉   丁   百   爭 鳴

  4.出示兒歌:(看來難不倒大家,現在變變位置,看你會讀嗎?)

  春回大地       萬物復蘇

  柳綠花紅       鶯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

  百花齊放       百鳥爭鳴

  (五)簡單釋詞:小朋友,有哪些詞不懂嗎?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百鳥爭鳴:(全班每人模仿一種小鳥的叫聲。)

  萬物復蘇:

  1.冬天過去了,又一年春天來到了,請小朋友注意看:

  2.課件或掛圖畫面:柳樹發芽了、小花開放了、黃鶯在枝頭唱歌、燕子在空中跳舞,冰雪融化了,泉水丁冬丁冬的,所有的花都開了,許多鳥兒在枝頭鳴叫。

  3.小朋友們剛才所看到的這就叫“復蘇”。你能用自己的話或書上的詞來說什么叫復蘇嗎?

  (所有的動物、植物都蘇醒了。柳綠花紅、鶯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齊放、百鳥爭鳴這就叫春回大地、萬物復蘇。)

  (六)朗讀課文:春天這么美,讓我們走進春天,美美地讀一讀吧!

  四、鞏固練習:

  (一)看圖讀生字

  (二)下面的詞語中哪些是描寫春天的詞語呢?對點頭,錯搖頭

  出示大屏幕:春暖花開、瓜果遍地、百花盛開、春光明媚、秋高氣爽

  春風拂面、烈日炎炎、天寒地凍

  (三)出示掛圖,讓學生把與畫面相配的詞語貼上。

  五、指導寫字:

  重點指導:萬、丁、百

  1.這三個字都有一個長橫,長橫要稍微鼓一些,第二筆都是從豎中線起筆。

  2.齊字的撇捺要伸展開,撇有鋒,捺有腳。

  3.學生在本子上開始練習。 

《識字1》教學建議 篇10

  一、讀讀背背

  最美的電影

  陳芳美(中國臺灣)

  大自然的銀幕里

  放映著最美的電影

  你看

  海那么美還不夠

  更有著沙灘

  沙灘那么美還不夠

  更有著海浪

  海浪那么美還不夠

  更有著浪花

  雨那么美還不夠

  更有著陽光

  陽光那么美還不夠

  更有著彩虹

  彩虹那么美還不夠

  更有著落日

  啊

  大自然的銀幕里

  放映著最美的電影

  (選自《世界華文兒童文學大系》)

  ──本文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網站

  二、接龍游戲

  秋──秋天──天氣──……

  落──落葉──葉面──……

  三、填一填

  秋天的景色真美啊,就像一幅多彩的圖畫。

  盛開的花有:

  成熟的水果有:

  豐收的蔬菜有:

  四、寫出幾個描寫秋天的詞語

  五、實踐活動

  請你為你的家人或好朋友表演一個小節目:可以朗誦描寫秋天的小詩,可以唱和秋天有關的歌曲,還可以講有關秋天的故事……你再請他們表演一個節目,好嗎?

《識字1》教學建議 篇11

  【知識塔】

  一、小蜜蜂采花蜜

  二、新學會的字,我要寫好它們

  【聰明屋】

  一、喜歡這一組描寫春天的詞語嗎?把你喜歡的詞語寫一寫!

  春回大地 萬物復蘇 柳綠花紅 鶯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 百花齊放 百鳥爭鳴

  二、我有一雙火眼金睛,我能送它們回家

  【益智園】

  和你的小伙伴去找一找春天在哪里,用彩筆畫一畫美麗的春天吧!

《識字1》教學建議 篇12

  佚名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學會10個生字,兩根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

  認識9種筆畫。

  教學重點:學會10個生字,認識9種筆畫。

  教具: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

  一、興趣導入  

  小朋友,學完了漢語拼音,我們就可以借助拼音讀書、識字啦,你們高興嗎?這節課我們就借助漢語拼音來學習一首詩。

  二、指導看圖說圖意

  1.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你是得怎么知道的?

  2.這是個離我們不遠的小山村,只要走上二三里路就可以到達,再看看有幾戶人家。

  3.這里住的人家不多,只有四五家。再數數看,圖上有幾座亭臺樓閣。

  4.花多嗎?能數得清嗎?

  三、初讀課文

  1.學生照拼音自讀古詩。

  2.指名分句朗讀,齊讀課文。

  四、學習生字

  1.出示投影:(書上生字)

  教師講述:田字格中的字是本課要求學習的生字。這些字要做到會讀、會寫、會用。標在田字格上方的是組成生字的基本筆畫,必須認識。

  2.齊讀生字。

  3.教師帶領學生在文中把生字一一畫出,再讀一讀。

  五、指導寫字

  1.認識筆畫,提示寫法。

  一:橫﹁:橫折、:點

  2.教師范寫。

  3.學生描紅,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寫字姿勢。

  4.展示學生寫得好的字。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通過誦讀,大體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樂。

  教學重點:大體了解詩歌的意思。

  教學過程 :

  一、檢查復習

  1.指名朗讀課文,認讀生字。

  2.出示填空題。學生在田字格本上按順序默寫。

  去里,煙村家,亭臺七座,八九十枝花。

  二、朗讀課文,理解詞語

  1.齊讀課文。

  2.你讀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啟發學生講述:“二三里”是說路途不遠;“煙村”是有人居住的山村;“四五家”是指這個山村人家不多;“六七座”,有幾座亭臺;“八九十枝花”,有許多枝花。

  三、啟發想像,指導背誦

  1.聽配樂朗讀。請小朋友們邊聽邊想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覺得這個小山村怎樣?

  2.指導學生練習背誦,一邊背誦一邊想像山村的畫面。

  四、指導寫字:七、八、九、十

  1.認識筆畫,借助范寫指導寫法:豎彎鉤、撇、捺、橫折彎鉤、豎。

  2.說說筆畫數:都是兩畫。

  3.學生描紅,教師巡視輔導。

  4.展示學生寫得好的字。

  板書: 去里,

  煙村家,

  亭臺七座,

  八九十枝花。

《識字1》教學建議 篇13

  教學要求:

  1. 學會本課生字,認識2個偏旁。

  2. 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同所學的詞語聯系起來,憑借圖畫理解詞語。

  3. 了解金秋水鄉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幅畫,(出示畫面,水鄉,船兒歸來,)覺得美嗎?你覺得哪兒美?

  二. 學習課文,感受金秋水鄉的美

  1. 小朋友猜猜圖上畫的是什么季節?

  出示:楓葉、金秋(認讀)

  過渡:這是一幅美麗的金秋水鄉畫,真讓人陶醉!

  2. 出示:水鄉(認讀)你們知道“水鄉”嗎?(水鄉就是湖泊、河流多的地方,揚州算是水鄉。)江蘇省很多城市都是水鄉。

  3. 我們來看看這幅美麗的圖畫上還有些什么?

  學生認讀時把相應生詞卡按順序貼在黑板上。

  1) 煙波(江面上霧氣很多)認讀。

  2) 蘆葦(在圖上指出來)認讀。你能來介紹一下嗎?

  3) 荷塘 認讀。

  4) 荷塘里開滿了荷花,真漂亮!小朋友知道在荷葉的底下,在池塘的泥土里還有什么嗎?(藕)小朋友們吃過藕嗎?介紹一下

  過渡:藕的味道十分鮮美,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樣美味,(出示圖片“菱”——菱和菱的生長)認識嗎?介紹一下

  出示:菱藕(認讀)

  5) 歸舟 一條條漁船迎著夕陽回家了。

  認讀:夕陽 歸舟

  小朋友,你們想象一下,這是漁船上的漁夫在干什么?想什么?

  相機出示:漁歌 漁民們滿載而歸,放聲歌唱。

  6) 過渡:夕陽西下,漁民們回家了,吃上了熱氣騰騰的晚飯,不知不覺,月兒就掛上了天空。(黑夜的水鄉圖)

  出示:燈火,月光(認讀)

  4. 指導朗讀

  今天老師和你們共同游覽了美麗的金秋水鄉。你們喜歡這美麗的水鄉嗎?能把它讀好嗎?

  1) 學生齊讀。

  2)同桌練讀,互相糾正。

  3) 指名讀,師生評議。

  5. 指導感情朗讀

  1)范讀。

  2)老師讀的時候,仿佛真的來到了水鄉,陶醉于水鄉的美,邊讀邊想象,就能讀得美了,想試試老師的好辦法嗎?(學生自讀)

  3) 指名讀,師生評議。

  4) 齊讀。

  三. 教學寫字——前四個

  1. 讀一讀。認識“火字旁”。

  2. 說說你記住了哪一個生字,用了什么好方法?

  3. 自學字的筆順,告訴朋友怎么把這個字寫漂亮?

  4. 學生描紅,教師巡視,糾正寫字姿勢。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認讀生字

  2.朗讀全文

  二、練習說話

  1.以《游水鄉》為題練說一段話

  敘述順序:白天(湖面、荷塘)——傍晚——黑夜

  2.練說

  填空:金秋,我們乘著小舟到水鄉游玩,先看到__________, 接著,我們來到荷塘看到了________。太陽落山了,我們看到了,聽到了__________。夜幕降臨了,我們又看到了_______。

  3.小組合作交流

  三、指導背誦

  四、教學寫字

  1. 讀一讀,怎么記?

  2. 教授偏旁 “欠”

  3. 按筆順描紅

  4. 完成《習字冊》

《識字1》教學建議 篇14

  初教一年級,花了兩周時間來熟悉了拼音的教學。現在,又開始了另一個重頭——漢字的教學。上課前,雖然作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心里還是有些忐忑不安,不知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如何。

  識字1主要通過一首兒歌來學習一至十十個漢字。上課了,學生還是改不了老習慣(還沒等你說出課題,他們就在那里像老和尚念經似的讀了起來)。心里雖然有些惱火,但又想,看來認識字的任務應該不難完成。果然,沒讀變幾遍學生都能朗朗上口了。

  下面開始寫字了。我借助以往聽低年級課中的生字教學方法,同時又運用一點在師范里學到的有關書法的皮毛,從一開始教。“同學們,橫在寫的時候,我們要注意用筆……最后要頓筆。”邊說我還邊做演示,孩子們聽得很認真,個個瞪大了眼睛。我心中暗喜,看來自己還真能應付這些小毛頭們。就這樣,我便慢慢往下教,一個個筆畫地教。

  輪到學生進行臨寫了。我心想:我已經很賣力地在范寫了,學生聽得也較認真,應該沒有問題了吧!學生開始在習字冊上描紅書寫了,我慢慢地在教室里一個個地巡視。“一”寫得不錯,“二”不錯……輪到“七”時,問題來了。一個學生把筆畫“豎彎鉤”寫成了“斜鉤”。我馬上向他指出,并握著他的小手把“七”寫了一遍,并看著他準確地書寫了一遍,才放心地離開。繼續往前走,又是一個相同地錯誤,又一個,又一個……看到同學們的作業,我心想:不行,馬上得給他們再糾正過來。不過,剛才已經仔細得說過,也范寫過,學生還是犯錯,如果,我還想剛才那樣講得話,肯定還是不會有什么效果。于是,我突然想到豎彎鉤和橫折彎鉤兩個筆畫看上去像小動物的尾巴,我何不就借助這一點讓他們記住筆畫的寫法呢?

  于是,我讓學生觀察看這兩個筆畫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學生很快就發現了。

  “同學們,請互相檢查一下你的同桌寫的這兩個筆畫,有沒有尾巴!”

  很快,同學們就紛紛行動起來,一個個小尾巴都慢慢被揪了出來。

  等我再去檢查他們的字時,大部分同學的這兩個筆順都已經得到改善了。

  事后,我針對這個情況進行了反思:

  我們面對的學生時剛從幼兒園畢業的“小不點”,他們很多的學習都是來源于興趣,也就是一時興起,他們不會很深入的了解你老師的一些想法,因此在教學時,老師應該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在教法上多下功夫,盡量能夠找出一些學生比較容易記住的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有所得。或許你的一句微不足道的話語,會化解困擾孩子的難題!

《識字1》教學建議 篇15

  作者:佚名    轉貼自:江蘇儀征市大巷中心小學論壇    點擊數:84

  在情境中學習--國標本第二冊《識字1》教學片段(案例)

  上課伊始,我向學生展示了一幅春天的美景圖:春天到了,幾番春風刮過,幾場春雨落下,于是柳絲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土,大地蔥綠;布谷、燕子飛來了,為春天增添了生趣;蜜蜂飛來了,在花海中忙著采蜜。這樣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新穎好奇的感覺。當學生心馳神往之時,我立刻說要帶小朋友們去郊外、去田野找春天。小朋友們歡呼雀躍,我又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學生閉上眼睛邊拍手邊唱歌,不知不覺進入了情境。

  接下來就是帶小朋友們去找春天,我設計了四大版塊:氣象站、田野、百鳥園、花園。我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先帶他們進入了花園,屏幕上出現了“梨花、杏花、桃花”的圖片,我讓他們來認一認,很多小朋友都非常聰明,采用了排除法的方法,梨花是開白花的,桃花在生活中經常看到,那剩下的就是杏花了,我點頭表示肯定,看著學生自己找到答案,我和他們的笑容一樣爛燦。于是我讓他們自己看著拼音讀一讀,然后指名讀、正音。接下來,我們來到了百鳥園,學生們一下子就認出了布谷、燕子、蜜蜂,我請他們想一想以前有沒有學過這些鳥兒的歌曲,學生在頭腦里思索了一下,一雙雙小手舉了起來,“老師,我會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老師,我會唱布谷鳥的歌,課堂里的氣氛變得更輕松起來了,小朋友們都情不自禁地為他們拍起手來。用同樣的的方法,我們又去了氣象站,認識了春天、春風、春雨;來到了田野,認識了柳樹、小草、嫩芽。從他們微笑的臉上可以看出小朋友們學得是那樣的開心和輕松。

  于是我趁熱打鐵,就對他們說,這些詞語是語文書上的《識字1》的內容,請打開書,你們看,它們正排著隊等你們去認識呢!下面就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韻文。話音剛入,只見他們有的大聲朗讀,有的輕聲吟誦,有的邊讀邊畫,還有的與同桌一起品味,好不熱鬧。

  在熟讀完詞語后,我對學生說:“小朋友們,剛才我們在柔柔的春風中,在柳樹的綠葉中,在布谷鳥的叫聲中,在花兒爛燦的笑臉上找到了美麗的春天,你現在能把這些詞語貼到他們的身邊去嗎?請拿出詞語卡片和情境圖,同組的小朋友互相合作,來貼一貼,貼好后再一起讀一讀,看哪一組完成得又快又正確。”同時我又播放輕音樂《春天在哪里》。

  為了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內容,我讓學生用書中的詞語來編一個故事,然后交流:春天到了,柳樹發芽了,小草也偷偷地從地里鉆出來了,花兒開放了,有雪白的梨花,粉紅的桃花,蜜蜂聞到了花香,都趕來采蜜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潤下長得更綠了……

  最后我還專門設計了一項回家作業:畫一幅春天的畫;找春天的歌;背春天的古詩或兒歌;“以春天來了”為開頭寫幾句話。學生只要憑自己的興趣愛好,可以選一項,也可選取幾項。

  反思:這堂課我將多媒體課件引入課堂,將圖畫、文字、色彩、音樂以及各種特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之相映成趣,更在于寓學于樂,給學生營造一種寬松、自由、合作的學習氛圍,使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落實。我在教學中,順應孩子學習情感與心理發展的需要,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創設情境,讓學生能夠在一種形象生動的生活式的空間內學習。更值得一提的是,我所創設的情境不是割裂的、斷續的,而是帶孩子們走進的是一種生活情境,一種游戲情境。

  愛動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孩子最愛的。于是我想,能不能讓我們的課堂也充滿情趣,讓我們的教學也變成一種游戲呢?誰說“上課”就一定是嚴肅的、石板的、一本正經的!如果效果同樣好甚至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為什么不能讓學生用更輕松、更開心的方法來學呢?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的熱情是那樣的高,思維是那樣的活躍,每一個孩子都是爭先恐后,躍躍欲試。

《識字1》教學建議(精選15篇) 相關內容:
  • 《識字2》教學建議(精選14篇)

    教學本課,可按照“主動學習”的策略,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收集關于秋天的詞語,培養積累詞語的習慣。一、識字寫字識字課教學的重點是識字寫字,在教學環節設計和時間安排上,要突出這個重點。...

  • 《識字3》教學建議(精選16篇)

    一、識字寫字本課要認的字中,“鋼、琴、喂、航”由于受方言的干擾,學生不容易讀準。教學中,教師要借助拼音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彈”是多音字,在本課讀“tán”。...

  • 《識字6》教學建議(通用16篇)

    一、識字寫字1、生字的呈現:在學生交流詞語大意時隨機出現相應的生字(板書、貼生字卡)。2、生字的識記:⑴借助拼音認讀生字。⑵小組交流會認的字,并說說識記的方法。...

  • 《識字7》教學建議(精選15篇)

    一、識字寫字1、認識生字:先在初讀“拍手歌”的過程中初步感知生字,大致了解讀音,然后在逐句細讀的過程中重點指導,讓學生記住讀音。提示:“牢”和“鸝”的聲母是邊音;“錦”的韻母是前鼻音,“鷹”和“靈”的韻母是后鼻音;“護”不...

  • 《識字1》教學建議

    教學本課,可按照“主動學習”的策略,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收集關于秋天的詞語,培養積累詞語的習慣。一、識字寫字識字課教學的重點是識字寫字,在教學環節設計和時間安排上,要突出這個重點。...

  • 《識字2》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本課要認的字中,“鋼、琴、喂、航”由于受方言的干擾,學生不容易讀準。教學中,教師要借助拼音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彈”是多音字,在本課讀“tán”。...

  • 《識字6》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1、生活引路:引導學生調動生活積累,聯系生活實際識字,如,沙漠、富貴竹、煤炭。2、在詞中認字:仇、恨、荒、漠、炭、火、貧、窮、富、裕、饑、餓、索道、奉獻、永遠。可以讓學生用生字組詞,看誰組得多,看誰記得快。...

  • 《識字8》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1、識字:⑴制作字卡。字卡的形狀可以多種多樣,可按照學生的心愿和想象而定,如,“衛星”、“軍艦”、“飛船”、“火箭”。⑵合作學習,自主記憶。...

  • 《識字7》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1、認識生字:先在初讀“拍手歌”的過程中初步感知生字,大致了解讀音,然后在逐句細讀的過程中重點指導,讓學生記住讀音。提示:“牢”和“鸝”的聲母是邊音;“錦”的韻母是前鼻音,“鷹”和“靈”的韻母是后鼻音;“護”不...

  • 《識字4》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1、生字的呈現:在學生交流詞語大意時隨機出現相應的生字(板書、貼生字卡)。2、生字的識記:⑴借助拼音認讀生字。⑵小組交流會認的字,并說說識記的方法。...

  • 神圣抗戰的開始 教學建議(精選2篇)

    地位分析本課的內容是初中《中國歷史》第四冊的重點課文,是前面學習的“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西安事變等一系列歷史事件發展的結果。從這節課開始至第12課,學生將學習中國抗日戰爭史。...

  • 《鯨》教學建議(精選16篇)

    1、這篇課文寫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如今,隨著人們對海洋的不斷探索,對鯨的認識已經愈來愈全面。因而,課前可以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鯨的文字、圖片資料,使學生走近鯨的世界,對鯨有所了解。...

  • 抗日救亡運動 教學建議(精選2篇)

    教材地位分析《何梅協定》的簽訂和日本策劃華北五省自治是日本滅亡中國的野心和國民黨妥協賣國嘴臉的暴露。中共在抗日救亡運動中的領導推動作用,確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由于“一二·九”運動使抗日救亡運動出現新高潮,張學良、...

  • 《我們成功了》教學建議(精選14篇)

    一、識字寫字1、本課生字讀音難點較多,可在學生初步認讀生字后,及時示范,指導學生把字音讀準。教師可根據本地區方言的情況確定指導的重點。2、在朗讀重點詞句中進一步指導認讀生字。...

  • 《灰雀》教學建議(通用12篇)

    1、閱讀、了解有關列寧的故事。2、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5個,讀音難點主要有“渣”(翹舌音)、“胸”(后鼻音)。可以引導學生復習鞏固前幾冊教材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識記生字。...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安县| 神木县| 荣昌县| 平罗县| 七台河市| 淮安市| 嘉义县| 神农架林区| 合川市| 邻水| 阿城市| 清涧县| 彰化县| 大同市| 四川省| 昭平县| 麟游县| 定边县| 改则县| 方正县| 旬阳县| 信阳市| 霍山县| 讷河市| 台中市| 类乌齐县| 钦州市| 泰和县| 调兵山市| 苍南县| 辽阳市| 馆陶县| 沙雅县| 柳州市| 宜兴市| 疏附县| 张家界市| 荔波县| 青岛市| 高清| 普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