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 讀課文,學方法——《南京長江大橋》導讀(精選14篇)

讀課文,學方法——《南京長江大橋》導讀

發布時間:2022-11-07

讀課文,學方法——《南京長江大橋》導讀(精選14篇)

讀課文,學方法——《南京長江大橋》導讀 篇1

  讀《南京長江大橋》一文,為同學們觀察景物,生動地描寫景物提供了學習的范例。那么,作者是怎樣把大橋描寫得生動具體的呢?

  1. 按觀察順序,條理清楚地描寫景物。作者參觀、游覽南京長江大橋是按照“遠看大橋—近看大橋—觀看后的感想”的順序來寫的。這樣寫條理清楚,不會給人雜亂無章的感覺。 

  2. 用總分法,具體分述。第一自然段,用“大橋在明媚的陽光下,顯得十分壯麗”的總述句,寫遠看大橋,外形雄偉壯麗;接著從“9個巨大的橋墩”、“正橋連接著22孔引橋”、“大橋分兩層”三個方面分述了大橋的高大、穩固、又寬又長,向人們展示了一幅雄偉壯麗的圖畫,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難以忘懷。 

  3. “看聽”結合,具體介紹。第二自然段,作者近看大橋,運用“看聽”結合的方法來寫。先走近正橋看到“雄偉的工農兵塑像”、“高大的橋頭”和“頂端的一面面紅旗”;再講看到筆直公路上整齊的“玉蘭花燈柱”;最后講站在橋上遠望江面十分寬闊,江上的輪船就顯得很小,“像一葉葉扁舟”;同時還側耳傾聽到火車在下層的鐵路上“呼嘯而過”。這樣按照走在正橋上所見所聞的觀察順序,具體地介紹了大橋是多么的雄偉壯麗。 

  4. 借觀后所想,抒發感情。作者面對著“滔滔的江水”,看見雄偉的大橋,感慨萬千。想到“自古稱作天塹的長江,被我們征服了”,并引用毛主席“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詩句,抒發了“我”對人民的偉大創造力和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的贊美之情。◆

讀課文,學方法——《南京長江大橋》導讀 篇2

  佚名

  教學要求:

  1、認識南京長江大橋,了解祖國的建設成就,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了解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南京長江大橋的,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體會課文中的比喻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按一定順序、有重點、并展開合理想象的觀察事物的方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軟件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演示圖)圖上畫的是什么?這座橋叫什么名字?

  板書課題,齊讀。

  二、預習課文。

  1、提示觀察方法和觀察重點,提出默讀課文的要求。

  2、學生按要求觀察、默讀,自學生字讀音。

  三、檢查預習。

  1、出示生字,檢查讀音。

  2、指名按自己的觀察順序講述圖意。

  3、指名朗讀課文。

  四、教師按課文描寫順序指導看圖。

  五、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說說這一課共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

  第二課時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提問:(1)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講的是什么?

  (2)哪幾句話描述了大橋的樣子?

  3、再次觀察圖畫,從圖上找出橋墩、正橋、引橋、火車道、公路、人行道。

  結合觀圖,理解“明媚”“連接”“來來往往”等詞語的意思。

  4、練習朗讀第一段。

  5、默讀后四句,啟發學生說說作者按什么順序觀察大橋的。

  6、讓學生對照板書復述大橋的樣子。

  二、對照圖,理解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提問:(1)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講的是什么?

  (2)這一段描述發哪些事物?

  3、讓學生從掛圖中找出這一段所描寫的事物。結合看圖,理解“聳立、筆直、頂端”的意思。

  4、默讀第二段,思考:

  (1)這一段描寫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聽到的?

  (2)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觀察的?

  5、練習朗讀第二段。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段有幾句話,每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2、重點理解:“浩浩蕩蕩”“天塹”“征服”等詞語和最后一句話的意思。(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四、練習感情朗讀。

  第三課時

  一、集體朗讀課文。

  二、聯系課文再次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南京長江大橋的樣子。(先同桌互相練習說,后指名在班上說。)

  三、練習朗讀,指導背誦。

  1、先提要求,再指名讀,教師范讀,集體朗讀。

  2、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背誦,再鼓勵學生眾背誦。

  四、完成思考練習第三題。

  1、指名讀第三題的三句話。

  2、理解“像”“仿佛”“似的”這三個詞。

  3、說說這三句話中,分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五、學習生字詞。

  1、學生自學。

  2、出示生字,學生認讀并組詞。

  3、指導書寫。

  六、布置作業 :練習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

  17南京長江大橋

  橋墩塑像、橋頭堡

  正橋、引橋 玉蘭花燈柱

  近看

  遠看 火車道、公路 江面 輪船 過 近 聽

  車輛 腳下火車響

  天塹變通途

讀課文,學方法——《南京長江大橋》導讀 篇3

  佚名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本課的17個生字及其組成的詞語,理解其他新詞語。

  2.結合插圖,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3.以第1自然段為例,指導學生著重理解句子之間的聯系。

  4.引導學生理解比喻句和引用詩句。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的課文。

  6.了解南京長江大橋的雄偉壯麗和建橋意義,激發學生對祖國建設成就的自豪感,培養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一是結合插圖和重點詞句理解南京長江大橋的雄偉壯麗,二是著重弄清課文第1自然段中句與句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是理解引用詩句的含義。

  教學思路:

  本文的教學步驟 是:初讀課文,掌握生字讀音,了解全文的大體內容;細讀課文,具體理解詞句的意思及各段課文內容;精讀課文,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并體會思想感情;綜合訓練,熟讀課文并背誦第1自然段,掌握生字字形并讀寫有關詞語。

  細讀、精讀課文這兩步,運用“讀——議——導——練”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理解詞句與自然段的意思及其聯系。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結合插圖理解有關詞句和課文內容,獲得真切的認識。

  對于意思相近的詞語,如“挺立”、“聳立”,采用比較法理解;對于難懂的詞語,如“天塹”、“通途”,運用對比法理解。

  教學各段課文注意防止平均用力。要以第1自然段為例,引導學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礎上,分析句子之間是怎樣聯系起來的,以突出連句成段的訓練重點。

  教學資料:

  南京長江大橋,位于江蘇南京市下關和浦口之間,跨越長江,是我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鐵路公路兩用的雙層鐵桁梁橋。鐵路橋全長6772米,雙軌。公路橋全長4589米,寬19.5米。正橋長1577米,有10孔鋼梁,跨度除江北第1孔為128米外,其余均為160米。江中橋墩9個,高約80米,扎根在江底巖盤上。正橋兩端各有橋頭堡一對,高70米。公路橋兩側人行道各寬2.25米,兩岸公路引橋由富于民族特色的雙曲拱橋組成。1960年初動工,1968年底全部建成通車。它連接津浦、滬寧兩鐵路以及蘇南蘇北的公路,加強了我國南北的交通聯系,在政治、經濟和戰略上都具有重大意義。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

  一、理解課題。

  1.板書課題,齊讀。

  2.南京在什么地方?你到過南京長江大橋嗎?你見到的南京長江大橋是什么樣子的?

  3.結合學生的回答作簡要介紹。

  二、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借助漢語拼音把生字詞讀準確,并把句子讀連貫。同時思考問題: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再想想先寫了什么,后寫了什么。

  (2)提出不明白的問題。

  2.檢查。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讀后讓學生正音、正讀。

  (2)回答:

  ①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我”參觀南京長江大橋的事。)

  ②課文先寫了什么?后寫了什么?(先寫了從遠處看長江大橋,后寫了在橋上看到的和聽到的,最后寫了“我”的感受。)

  (3)把自己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

  (4)結合學生的回答作簡要的概括。

  三、細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寫了什么?

  2.回答。

  3.指名朗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是什么意思?

  4.議論——引導。

  (7句話:①時間、地點;②天氣;③大橋壯麗;④橋墩;⑤正橋連接著引橋;⑥大橋分兩層;⑦公路上行人車輛多。)

  議論每句話的意思,要先引導學生結合句子理解有關詞語,再結合詞語理解句子;對兩個比喻句,要著重引導理解。萬里碧空:碧空,淺藍色的天空。形容天氣非常晴朗。明媚:鮮明可愛。

  顯得:表現出。

  壯麗:雄壯而美麗。

  穩穩地:結合插圖理解,說明橋墩的巨大、堅固。仿佛……巨龍……:結合插圖引導想象,體會大橋宏偉的氣勢。

  雙軌:可供兩列火車同時運行。

  穿梭似的: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形容來往行人車輛很多。

  5.默讀課文,思考:這7句話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6.議論——引導——練習。

  (1)議論7句話的順序。(先寫參觀的時間、地點、天氣,再總寫大橋的壯麗,接著從下到上寫橋墩、正橋與引橋、下層與上層、公路上。)

  (2)引導的重點是第3句與以后各句的關系(總分)。

  (3)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你體會到了什么?

  7.概括段意。

  (1)默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議論。

  (3)概括:這一自然段寫了“我”從遠處看到的南京長江大橋十分壯麗。

  四、練習。

  熟讀并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

  一、復習。

  1.背誦第1自然段。

  2.說說第1自然段的大意。

  二、細讀課文。

  1.學習第2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2)回答。

  (3)課文中寫“我”的觀察點是一處嗎?請劃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4)“我”在走近正橋的過程中,看到了什么?

  (5)議論——引導。

  工農兵塑像、橋頭堡、紅旗、玉蘭花燈柱,聯系插圖讓學生認識;對比喻句要認真引導理解。

  挺立、聳立:都有高高地立著的意思,但前者側重于“直”,后者側重于“高”。

  檢閱:高級首長檢驗軍隊或群眾隊伍的儀式。

  (6)你從這幾個句子中體會到了什么?(大橋雄偉壯觀。)

  (7)這幾個句子是怎樣聯系起來的?(按照“我”由近及遠的觀察順序。)

  (8)指名朗讀第5句。思考:這句話寫了什么?你體會到了什么?

  (9)議論——引導。

  (看到和聽到的情景;大橋雄偉。)

  扁舟:小船。

  時起時伏:一會兒升起來,一會兒落下去。

  側耳傾聽:形容集中注意力聽的樣子。

  呼嘯而過:本課指火車發出長而高的聲音迅速通過。(10)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議論后概括:這一自然段寫了“我”在橋上看到和聽到的情景,南京長江大橋既雄偉又壯觀。

  2.學習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寫了什么?(“我”的感受)

  (2)議與導。

  浩浩蕩蕩:形容水勢浩大。

  天塹:天然形成的隔斷交通的大溝。

  通途:暢通無阻的大道。

  引導的重點:“我們”指誰?水勢浩大的長江自古被稱作天塹,結果被我們征服,變天塹為通途,說明了什么?(“我們”指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說明“我們”具有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以及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

  (3)默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議論后概括:這一自然段寫了“我”看了南京長江大橋后的感受,為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感到高興和自豪。

  三、精讀課文。

  1.默讀全文,回想各自然段大意。

  2.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

  (寫了“我”參觀南京長江大橋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寫出了南京長江大橋的雄偉壯麗。)

  3.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答,但務必真實。)

  第三課時

  教學步驟 :

  一、熟讀課文。思考:以一個自然段為例,說說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怎樣把句子連接起來的。

  在議論中引導學生認識:觀察事物要有順序,寫的順序就是觀察事物的順序。如:第1自然段的第3至7句,是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第2自然段的前4句,是由近及遠的順序。二、指導寫字。

  可重點指導“臥、塑、閱、滔”等字。注意是先分析字形結構,再指導難寫或易錯部件的寫法。

  三、讀寫詞語。

  《思考·練習》第5題。

讀課文,學方法——《南京長江大橋》導讀 篇4

  佚名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進一步學習比喻句,體會比喻的好處。

  2.了解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大橋的,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2.培養學生有順序仔細觀察事物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讓學生了解南京長江大橋的雄偉壯麗和建橋的意義,體會我國勞動人民有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增強學生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1.了解南京長江大橋的外觀、結構和作用。

  2.弄清課文第一、二自然段的敘述順序和句與句之間的聯系。

  (二)解決辦法

  1.充分利用錄像、投影,并和語言文字相結合,讓學生了解大橋的外觀、結構和作用。

  2.在理解一、二自然段時,通過談、看、畫、想、議等,先弄懂每句話所表達的意思,再引導學生理解敘述順序,看清句與句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三、課時安排 3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一)在教師引導下按由近及遠的順序觀察。

  (二)學生自學生字詞,初讀課文。

  (三)結合導讀與課后思考題,找出不懂的問題作上記號,相互討論交流。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五、教具準備

  (一)介紹南京長江大橋的錄像片及投影片。

  (二)配有音樂的朗讀課文的磁帶。

  (三)電視、錄像機、錄音機、投影儀。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師生談話,導入  新課。

  你見過大橋嗎?說說自己見過的大橋的樣子。(學生自由發言)今天,我們來看一看我國著名的南京長江大橋。(板書課題后放錄像)

  (二)看圖說話,了解大橋。

  1.南京長江大橋怎么樣?(十分雄偉壯麗)和我們平時看到的大橋有什么不同?(鐵路、公路兩用橋,有正橋、引橋,橋非常大。)

  2.仔細觀察圖畫,了解大橋結構特點。

  (1)這幅圖,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什么?(雄偉壯麗的南京大橋橫跨在江面上)

  (2)大橋有幾個橋墩?(九個)橋墩怎么樣?

  (3)橋身給你什么感覺?

  (4)橋面怎樣?(教師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觀察)

  (5)橋的兩側都有些什么?(引導學生按由近及遠的順序觀察)

  3.教師介紹。

  南京長江大橋是鐵路、公路兩用橋。鐵路橋全長6772米,公路橋全長4589米,正橋長1577米。大橋建成后,火車、汽車南來北往。南京長江大橋是世界建橋史上的奇跡。

  (三)課文是怎樣把這雄偉壯麗的南京長江大橋描寫下來的呢?

  教師讀課文,學生注意生字詞。

  (四)按提綱,自學課文,教師有重點地檢查指導。

  (五)交流自學情況。

  塑像:本課指雕成的人物群像。

  頂端:最上面。

  扶著:(動作演示)

  滔滔江水:“滔滔”,形容大水滾滾向前的樣子。江水滾滾向前流去,就可以說江水滔滔。“滔”,右上是,下邊是“臼”。

  浩浩蕩蕩:水面廣大的樣子。

  天塹變通途:塹,壕溝。長江就像“天塹”,阻隔了兩岸交通。通途,大道。架起了長江大橋,大橋就成為通暢的道路,可以人來車往。

  (六)布置作業 。

  1.讀寫生字新詞。

  2.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新課。

  上節課,我們自學了課文,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學習了字詞,這節課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二)指名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1.這篇課文作者是分幾段來寫南京長江大橋的?(橋墩、橋身、火車道、公路等方面)

  2.每段主要寫的是什么呢?(板書:遠看、近看、想)

  (三)講讀課文第1自然段。

  1.投影出示問題,學生自學。

  (1)這一段共有幾句話?

  (2)你覺得作者筆下的大橋怎么樣?請畫出課文中的一句話。(大橋在明媚的陽光下顯得十分壯麗。)(板書:壯麗)

  (3)作者是怎樣具體地描寫大橋壯麗的呢?把第1自然段的有關句子找出來。(4—7)句)

  2.討論交流自學情況

  (1)理解第4句。

  ①波浪滾滾是什么意思?

  ②在波浪滾滾的江水中橋墩怎樣?

  ③作者說橋墩是什么樣的?

  ④這句話是寫波浪還是寫橋墩?為什么?

  ⑤教師總結:這一句是用橋墩的巨大和穩固來顯示長江大橋的壯麗的。

  ⑥指導朗讀第4句。

  (2)理解第5句。

  ①第5句是寫什么?作者用什么比喻大橋的橋身?(板書:橋身)

  ②邊看投影邊思考,作者為什么說“仿佛一條鋼鐵巨龍臥在大江上”?(板書:巨龍臥)

  (因為大橋是用鋼鐵建成的,而且又寬又長,正橋連接著引橋的形狀,像一條龍,所以作者才這樣比)

  ③教師小結:這句把大橋比作鋼鐵巨龍,就具體地寫出了大橋又寬又長,十分壯麗的特點。

  ④指導朗讀這句話。

  (3)理解6、7兩句。

  ①請同學們自由讀最后兩句,看一看大橋的橋面分幾層?

  ②結合看圖想想,大橋的上下兩層各怎么樣?

  (從畫面上看,橋面鋪著雙軌,兩列火車能同時對開,可以體會到橋面很寬闊,公路橋上行人車輛穿梭似的來來往往,知道橋上特別寬闊)

  ③聯系“穿梭”這個詞語談得更具體些。(“穿梭”指織布的梭子穿來穿去,來回活動,“穿梭似的”是形容來來往往的人、車輛特別多,說明橋面特別寬闊)(板書:寬闊)

  ④小結:這兩句作者通過寫橋面的寬闊來講南京長江大橋的壯麗。

  ⑤指導朗讀這兩句話。

  (4)下面我們連起來看,寫大橋十分壯麗的句子,句與句之間是怎么聯系起來的呢?(作者先總的說大橋十分壯麗,然后從橋墩穩穩地托住橋身,橋身仿佛像一條鋼鐵巨龍臥在大江上面,橋面特別寬闊這幾方面來具體說明大橋是如何壯麗的)

  (5)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觀察大橋的?(從下往上)

  (6)下面請同學們邊看投影,邊聽錄音,體會大橋的壯麗。

  (7)作者是在什么樣的天氣情況下參觀大橋的?

  (8)作者在天氣格外好的情況下來看南京長江大橋,心情會是什么樣的?

  (9)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10)指導背誦第一自然段。

  (11)總結:這一段作者是寫從遠處看大橋的,遠看大橋怎么樣?(十分壯麗)那么近看大橋怎樣呢?下節課再繼續學習第二自然段。

  (四)布置作業 。

  1.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

  2.讀句子,注意帶點的詞語,體會比喻句的好處。

  (1)正橋連著22孔引橋,仿佛一條鋼鐵巨龍臥在大江上面。

  (2)寬闊的公路上行人車輛穿梭似的來來往往。

  第三課時

  (一)指名朗讀,背誦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讀課文,看畫面思考討論:

  1.第二段作者是在哪兒觀察大橋的?找出有關詞語。(板書:近看)

  2.作者近看正橋看到了什么?各有什么特點?這說明了什么?(壯麗)(板書:塑像挺立橋頭堡聳立玉蘭花燈柱整齊)

  3.如果把“一對對玉蘭花燈柱,像等候檢閱的隊伍,站得整整齊齊”一句話中的“像等候檢閱的隊伍”去掉,看意思有什么不同?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樣寫更具體、更形象)

  4.作者走進正橋是按怎樣的順序觀察的?(由近及遠)

  5.作者來到正橋上,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這說明了什么?

  (1)在大橋上遠望江面,江面上的輪船像一葉葉扁舟。由于大橋很高,又是站在大橋上遠望江面,所以輪船就顯得很小了,實際上作者是突出寫大橋的高大,大橋的壯麗。

  (2)作者來到正橋上聽到了火車呼嘯的聲音。(板書:聽火車呼嘯)也突出了大橋的壯麗。

  6.教師小結:這一段作者通過敘述自己在正橋上看到的聽到的來講近看南京長江大橋十分壯麗。

  7.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指名讀第3自然段后思考討論:

  1.“滔滔”、“浩浩蕩蕩”各是什么意思?第一句話是什么?

  2.作者面對浩浩蕩蕩的江水想到了什么?怎樣才叫“征服”了?

  3.“天塹”是什么?(聯系課文內容理解,天塹指長江。)

  為什么自古以來就把長江稱作天塹呢?(作者向我們展示了長江水勢浩大、水流湍急的壯觀景象,這樣想在長江上架橋真是太難了,所以,自古以來,長江就被稱作天塹)

  4.作者又想到了什么?(板書想)

  指名說,然后齊讀: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板書)

  5.理解句子: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一座橫空高架的大橋跨越長江南北兩岸,自古以來的天險變成了暢通無阻的大道。)

  6.看錄像,邊看邊體會這句話的意思。

  自古以來長江天險沒有人能夠征服,新中國成立以后,偉大的中國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它戰勝了,你覺得中國人民怎樣?(真了不起,真偉大,真令人佩服。)我們為這樣偉大的人民而感到自豪。

  7.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四)總結。

  1.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作者從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這幾方面對南京長江大橋進行具體介紹,使我們真切體會到大橋十分壯麗。(板書壯麗)

  2.學到了哪些觀察順序?句與句之間是怎樣聯系的?

  (從遠到近、從下往上、由近及遠等)

  3.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么?

  我國工人叔叔真了不起,中國人民有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我們要更加熱愛偉大的祖國。好好學習,將來更好地建設祖國。

  (五)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欣賞課文。放錄像,放課文錄音。

  七、布置作業 

  (一)熟讀課文,熟練背誦第一段。

  (二)預習第六課《參觀人民大會堂》,初讀課文,理解生字新詞,想想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

讀課文,學方法——《南京長江大橋》導讀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認識南京長江大橋,初步感受大橋雄偉壯麗的特點。

  2、學會15個生字及新詞,2個多音字。練習給多義字據詞定義。

  3、通讀全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練習據詞定義。學習積累一些詞語

  教學準備:課文朗讀錄音,課件

  教學過程 :

  一、談話激情,引導學生入文

  (1)說說中國最長的江名稱. 

  (2)簡介:中國人們南北交流,要過長江,自古以來都用了哪些方法? 

  (3)在所有長江大橋中,南京長江大橋是讓中國人們最感驕傲的一座橋。

  看圖,觀賞體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邊聽課文錄音,邊看錄象:游覽南京長江大橋。

  2、說說自己的感受:這是怎樣一座橋?

  三、自讀課文,學習字詞

  1、要求:(1)讀準生字,讀通課文。(2)有重點的分析字形,記憶字形。

  2、學生自學。

  3、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A讀音難點:多音字:鋪、扁(piān)舟傾征

  B.字形重點:媚、鋪、傾、滔、

  4、練習檢查。

  A.多音字

  扁 biǎn( ) 鋪 pū( )

  piān( )  pù( )

  B.形近字

  傾( ) 餓( ) 俄( )

  頃( ) 蛾( ) 峨( )

  義( ) 儀( ) 仗( )

  蟻( ) 議( ) 杖( )

  5、讀課文中詞語。

  練習課后2:據詞定義。

  1 明媚  ①諂媚、逢迎; ②美好、可愛。 

  2 挺立  ①筆直; ②撐直; ③量詞。 

  3 頂端  ①端正,不歪斜; ②東西的一頭 ③用手平整地拿著。 

  4 檢閱  ①看、察看; ②經歷。 

  四、通讀全文

  指名分節朗讀

  光榮題:拓展練習:積累詞語(學有余力的可拓展)

  驚濤駭浪 無孔不入 滔滔不絕 波瀾壯闊 光彩奪目

  傾家蕩產 南征北戰 窮途末路 海闊天空 旗開得勝

  教學后記:

  課文一開始, 讓學生邊聽錄音邊看錄象進行感知,效果比較好,學生一下子進入情景體驗.另外由于生字教學花了比較長的時間,所以后來據詞定義沒有很好完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習課文1、2自然段,找出作者觀察點的轉移,理清描寫的順序。

  2、通過有關詞句的理解,感受南京長江大橋雄偉壯麗的特點。

  3、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能力,懂得本文是按觀察點的轉移,有條理地描寫大橋的。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詞句理解體會大橋的雄偉壯麗。

  2、難點:學生對這座大橋缺乏感性經驗,課文綜合運用各種描寫順序,學生不易把握。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引入

  1、練習看拼音組詞(見作業 本)

  2、見第一教時的比一比組詞,口頭練習,再作為回家作業 進行練習。

  二、通讀,知大意

  快速默讀,找找課文哪幾節是在寫作者在游覽、觀賞大橋。

  三、習課文第一節

  1、自讀第一段,用課后問題和自提問題思考課文意思,讀后反饋自提的問題。

  2、提取重要問題開展學習交流。

  ①這一段寫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大橋?(引橋)結合板書

  ②再讀,8個句子中哪幾句介紹南京長江大橋?

  ③細讀3—8句,說說大橋個部分是怎樣的?(課后3)

  ④朗讀有關句子,談談自己感受。

  ⑤重點理解:仿佛一條鋼鐵巨龍橫臥在大江上面。

  在學生自己提問的基礎上,理解:公路兩側、寬闊、穿梭似的、雙軌

  3、讀這一段:引導思考:正橋接引橋、上層到下層,分別說明作者是怎樣觀看大橋的。(橫看、豎看)

  4、讀3—8句:看第3句和后5句的關系。

  5、根據提綱介紹南京長江大橋。

  公路

  22孔引橋

  雙軌鐵路

  遠看:大橋全貌

  ↓

  9 個巨大的橋墩

  走近 :高大的工農兵塑像巍峨的橋頭堡玉蘭花燈柱

  ↓

  → 輪船像扁舟

  眺望

  → 火車呼嘯過

  傾聽

  (佇足):

  四、積極閱讀第2自然段

  1、自讀,提出的問題。

  2、結合課文理解:眺望、扁舟、傾聽、時起時伏;比較“側耳”、“兩側”(結合完成作業 本3)

  3、細讀:作者站在什么地方看大橋?

  4、從那些地方感受到大橋的雄偉?

  找出課文中描寫塑像、橋頭堡、玉蘭花燈的句子。

  看圖結合理解:巍峨、頂端、鮮艷奪目、檢閱的意思(不會的可以查字典

  5、作者為什么要寫“眺望江面“和”側兒傾聽“的事。

  指導感情朗讀,烘托大橋高大。

  6、感情朗讀,選一個句子重點讀

  7、選一個進行背誦積累。

  五、朗讀1、2節

  六、作業 指導:穿插在課堂中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1、聽寫詞語

  2、學習第三段,體會作者在這一段表達的贊美之情。能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情感。

  3、理解并說出“征服”和“通途”的意思。

  教學重點:理解最后一段的意思。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引入

  1、寫詞語

  2、朗讀課文1、2段

  二、接著老師的提示語,復述介紹南京長江大橋。

  作者來到南京長江大橋,引橋上,他看見------ 

  走在正橋上,他看見------ 

  三、學習最后一段:

  1、自讀:質疑

  2、查字典理解“天塹”“征服”

  4、說說這一節的意思

  5、細細品讀:作者說這些話時,心理怎么樣?

  (1)朗讀,說說自己為什么這樣讀?

  (2)激情朗誦

  (3)教師激情小結:一橋飛架南北,天塹通途,這是我們祖國解放以后的驕傲,是我們中國人們的驕傲。

  四、總結:

  1、師生共同朗讀

  2、匯報學習收獲

  五、拓展練習:

  六、1、作業 :作業 本:5、6題

  2、課外資料閱讀:見課件中的“課外資料”

  教學后記:

  在教學第三段的時候,覺得自己讓學生通過讀來悟,效果還是比較好的.教師說:作者觀賞到了南京長江大橋雄偉壯麗的景象,此時他又想到了些什么呢?自由讀課文第三段。

  質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釋疑:解決學生提出的關于字詞的一些問題。

  作者想到了什么?當時心情怎么樣?(學生議論)

  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讀課文,學方法——《南京長江大橋》導讀 篇6

  教學要求:

  1、認識南京長江大橋,了解祖國的建設成就,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了解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南京長江大橋的,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體會課文中的比喻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按一定順序、有重點、并展開合理想象的觀察事物的方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軟件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演示圖)圖上畫的是什么?這座橋叫什么名字?

  板書課題,齊讀。

  二、預習課文。

  1、提示觀察方法和觀察重點,提出默讀課文的要求。

  2、學生按要求觀察、默讀,自學生字讀音。

  三、檢查預習。

  1、出示生字,檢查讀音。

  2、指名按自己的觀察順序講述圖意。

  3、指名朗讀課文。

  四、教師按課文描寫順序指導看圖。

  五、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說說這一課共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么?

  第二課時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提問:(1)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講的是什么?

  (2)哪幾句話描述了大橋的樣子?

  3、再次觀察圖畫,從圖上找出橋墩、正橋、引橋、火車道、公路、人行道。

  結合觀圖,理解“明媚”“連接”“來來往往”等詞語的意思。

  4、練習朗讀第一段。

  5、默讀后四句,啟發學生說說作者按什么順序觀察大橋的。

  6、讓學生對照板書復述大橋的樣子。

  二、對照圖,理解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提問:(1)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講的是什么?

  (2)這一段描述發哪些事物?

  3、讓學生從掛圖中找出這一段所描寫的事物。結合看圖,理解“聳立、筆直、頂端”的意思。

  4、默讀第二段,思考:

  (1)這一段描寫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聽到的?

  (2)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觀察的?

  5、練習朗讀第二段。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段有幾句話,每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2、重點理解:“浩浩蕩蕩”“天塹”“征服”等詞語和最后一句話的意思。(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四、練習感情朗讀。

  第三課時

  一、集體朗讀課文。

  二、聯系課文再次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南京長江大橋的樣子。(先同桌互相練習說,后指名在班上說。)

  三、練習朗讀,指導背誦。

  1、先提要求,再指名讀,教師范讀,集體朗讀。

  2、先讓學生自己練習背誦,再鼓勵學生眾背誦。

  四、完成思考練習第三題。

  1、指名讀第三題的三句話。

  2、理解“像”“仿佛”“似的”這三個詞。

  3、說說這三句話中,分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五、學習生字詞。

  1、學生自學。

  2、出示生字,學生認讀并組詞。

  3、指導書寫。

  六、布置作業:練習背誦課文。

讀課文,學方法——《南京長江大橋》導讀 篇7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進一步學習比喻句,體會比喻的好處。

  2.了解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大橋的,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2.培養學生有順序仔細觀察事物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讓學生了解南京長江大橋的雄偉壯麗和建橋的意義,體會我國勞動人民有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增強學生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1.了解南京長江大橋的外觀、結構和作用。

  2.弄清課文第一、二自然段的敘述順序和句與句之間的聯系。

  (二)解決辦法

  1.充分利用錄像、投影,并和語言文字相結合,讓學生了解大橋的外觀、結構和作用。

  2.在理解一、二自然段時,通過談、看、畫、想、議等,先弄懂每句話所表達的意思,再引導學生理解敘述順序,看清句與句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三、課時安排 3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一)在教師引導下按由近及遠的順序觀察。

  (二)學生自學生字詞,初讀課文。

  (三)結合導讀與課后思考題,找出不懂的問題作上記號,相互討論交流。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五、教具準備

  (一)介紹南京長江大橋的錄像片及投影片。

  (二)配有音樂的朗讀課文的磁帶。

  (三)電視、錄像機、錄音機、投影儀。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師生談話,導入  新課。

  你見過大橋嗎?說說自己見過的大橋的樣子。(學生自由發言)今天,我們來看一看我國著名的南京長江大橋。(板書課題后放錄像)

  (二)看圖說話,了解大橋。

  1.南京長江大橋怎么樣?(十分雄偉壯麗)和我們平時看到的大橋有什么不同?(鐵路、公路兩用橋,有正橋、引橋,橋非常大。)

  2.仔細觀察圖畫,了解大橋結構特點。

  (1)這幅圖,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什么?(雄偉壯麗的南京大橋橫跨在江面上)

  (2)大橋有幾個橋墩?(九個)橋墩怎么樣?

  (3)橋身給你什么感覺?

  (4)橋面怎樣?(教師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觀察)

  (5)橋的兩側都有些什么?(引導學生按由近及遠的順序觀察)

  3.教師介紹。

  南京長江大橋是鐵路、公路兩用橋。鐵路橋全長6772米,公路橋全長4589米,正橋長1577米。大橋建成后,火車、汽車南來北往。南京長江大橋是世界建橋史上的奇跡。

  (三)課文是怎樣把這雄偉壯麗的南京長江大橋描寫下來的呢?

  教師讀課文,學生注意生字詞。

  (四)按提綱,自學課文,教師有重點地檢查指導。

  (五)交流自學情況。

  塑像:本課指雕成的人物群像。

  頂端:最上面。

  扶著:(動作演示)

  滔滔江水:“滔滔”,形容大水滾滾向前的樣子。江水滾滾向前流去,就可以說江水滔滔。“滔”,右上是,下邊是“臼”。

  浩浩蕩蕩:水面廣大的樣子。

  天塹變通途:塹,壕溝。長江就像“天塹”,阻隔了兩岸交通。通途,大道。架起了長江大橋,大橋就成為通暢的道路,可以人來車往。

  (六)布置作業 。

  1.讀寫生字新詞。

  2.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新課。

  上節課,我們自學了課文,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學習了字詞,這節課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二)指名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1.這篇課文作者是分幾段來寫南京長江大橋的?(橋墩、橋身、火車道、公路等方面)

  2.每段主要寫的是什么呢?(板書:遠看、近看、想)

  (三)講讀課文第1自然段。

  1.投影出示問題,學生自學。

  (1)這一段共有幾句話?

  (2)你覺得作者筆下的大橋怎么樣?請畫出課文中的一句話。(大橋在明媚的陽光下顯得十分壯麗。)(板書:壯麗)

  (3)作者是怎樣具體地描寫大橋壯麗的呢?把第1自然段的有關句子找出來。(4—7)句)

  2.討論交流自學情況

  (1)理解第4句。

  ①波浪滾滾是什么意思?

  ②在波浪滾滾的江水中橋墩怎樣?

  ③作者說橋墩是什么樣的?

  ④這句話是寫波浪還是寫橋墩?為什么?

  ⑤教師總結:這一句是用橋墩的巨大和穩固來顯示長江大橋的壯麗的。

  ⑥指導朗讀第4句。

  (2)理解第5句。

  ①第5句是寫什么?作者用什么比喻大橋的橋身?(板書:橋身)

  ②邊看投影邊思考,作者為什么說“仿佛一條鋼鐵巨龍臥在大江上”?(板書:巨龍臥)

  (因為大橋是用鋼鐵建成的,而且又寬又長,正橋連接著引橋的形狀,像一條龍,所以作者才這樣比)

  ③教師小結:這句把大橋比作鋼鐵巨龍,就具體地寫出了大橋又寬又長,十分壯麗的特點。

  ④指導朗讀這句話。

  (3)理解6、7兩句。

  ①請同學們自由讀最后兩句,看一看大橋的橋面分幾層?

  ②結合看圖想想,大橋的上下兩層各怎么樣?

  (從畫面上看,橋面鋪著雙軌,兩列火車能同時對開,可以體會到橋面很寬闊,公路橋上行人車輛穿梭似的來來往往,知道橋上特別寬闊)

  ③聯系“穿梭”這個詞語談得更具體些。(“穿梭”指織布的梭子穿來穿去,來回活動,“穿梭似的”是形容來來往往的人、車輛特別多,說明橋面特別寬闊)(板書:寬闊)

  ④小結:這兩句作者通過寫橋面的寬闊來講南京長江大橋的壯麗。

  ⑤指導朗讀這兩句話。

  (4)下面我們連起來看,寫大橋十分壯麗的句子,句與句之間是怎么聯系起來的呢?(作者先總的說大橋十分壯麗,然后從橋墩穩穩地托住橋身,橋身仿佛像一條鋼鐵巨龍臥在大江上面,橋面特別寬闊這幾方面來具體說明大橋是如何壯麗的)

  (5)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觀察大橋的?(從下往上)

  (6)下面請同學們邊看投影,邊聽錄音,體會大橋的壯麗。

  (7)作者是在什么樣的天氣情況下參觀大橋的?

  (8)作者在天氣格外好的情況下來看南京長江大橋,心情會是什么樣的?

  (9)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10)指導背誦第一自然段。

  (11)總結:這一段作者是寫從遠處看大橋的,遠看大橋怎么樣?(十分壯麗)那么近看大橋怎樣呢?下節課再繼續學習第二自然段。

  (四)布置作業 。

  1.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

  2.讀句子,注意帶點的詞語,體會比喻句的好處。

  (1)正橋連著22孔引橋,仿佛一條鋼鐵巨龍臥在大江上面。

  (2)寬闊的公路上行人車輛穿梭似的來來往往。

  第三課時

  (一)指名朗讀,背誦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讀課文,看畫面思考討論:

  1.第二段作者是在哪兒觀察大橋的?找出有關詞語。(板書:近看)

  2.作者近看正橋看到了什么?各有什么特點?這說明了什么?(壯麗)(板書:塑像挺立橋頭堡聳立玉蘭花燈柱整齊)

  3.如果把“一對對玉蘭花燈柱,像等候檢閱的隊伍,站得整整齊齊”一句話中的“像等候檢閱的隊伍”去掉,看意思有什么不同?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樣寫更具體、更形象)

  4.作者走進正橋是按怎樣的順序觀察的?(由近及遠)

  5.作者來到正橋上,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這說明了什么?

  (1)在大橋上遠望江面,江面上的輪船像一葉葉扁舟。由于大橋很高,又是站在大橋上遠望江面,所以輪船就顯得很小了,實際上作者是突出寫大橋的高大,大橋的壯麗。

  (2)作者來到正橋上聽到了火車呼嘯的聲音。(板書:聽火車呼嘯)也突出了大橋的壯麗。

  6.教師小結:這一段作者通過敘述自己在正橋上看到的聽到的來講近看南京長江大橋十分壯麗。

  7.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指名讀第3自然段后思考討論:

  1.“滔滔”、“浩浩蕩蕩”各是什么意思?第一句話是什么?

  2.作者面對浩浩蕩蕩的江水想到了什么?怎樣才叫“征服”了?

  3.“天塹”是什么?(聯系課文內容理解,天塹指長江。)

  為什么自古以來就把長江稱作天塹呢?(作者向我們展示了長江水勢浩大、水流湍急的壯觀景象,這樣想在長江上架橋真是太難了,所以,自古以來,長江就被稱作天塹)

  4.作者又想到了什么?(板書想)

  指名說,然后齊讀: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板書)

  5.理解句子: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一座橫空高架的大橋跨越長江南北兩岸,自古以來的天險變成了暢通無阻的大道。)

  6.看錄像,邊看邊體會這句話的意思。

  自古以來長江天險沒有人能夠征服,新中國成立以后,偉大的中國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它戰勝了,你覺得中國人民怎樣?(真了不起,真偉大,真令人佩服。)我們為這樣偉大的人民而感到自豪。

  7.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四)總結。

  1.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作者從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這幾方面對南京長江大橋進行具體介紹,使我們真切體會到大橋十分壯麗。(板書壯麗)

  2.學到了哪些觀察順序?句與句之間是怎樣聯系的?

  (從遠到近、從下往上、由近及遠等)

  3.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么?

  我國工人叔叔真了不起,中國人民有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我們要更加熱愛偉大的祖國。好好學習,將來更好地建設祖國。

  (五)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欣賞課文。放錄像,放課文錄音。

  七、布置作業 

  (一)熟讀課文,熟練背誦第一段。

  (二)預習第六課《參觀人民大會堂》,初讀課文,理解生字新詞,想想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2003年8月1日]

讀課文,學方法——《南京長江大橋》導讀 篇8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進一步學習比喻句,體會比喻的好處。

  2.了解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大橋的,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2.培養學生有順序仔細觀察事物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讓學生了解南京長江大橋的雄偉壯麗和建橋的意義,體會我國勞動人民有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增強學生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1.了解南京長江大橋的外觀、結構和作用。

  2.弄清課文第一、二自然段的敘述順序和句與句之間的聯系。

  (二)解決辦法

  1.充分利用錄像、投影,并和語言文字相結合,讓學生了解大橋的外觀、結構和作用。

  2.在理解一、二自然段時,通過談、看、畫、想、議等,先弄懂每句話所表達的意思,再引導學生理解敘述順序,看清句與句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三、課時安排

  3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一)在教師引導下按由近及遠的順序觀察。

  (二)學生自學生字詞,初讀課文。

  (三)結合導讀與課后思考題,找出不懂的問題作上記號,相互討論交流。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五、教具準備

  (一)介紹南京長江大橋的錄像片及投影片。

  (二)配有音樂的朗讀課文的磁帶。

  (三)電視、錄像機、錄音機、投影儀。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師生談話,導入新課。

  你見過大橋嗎?說說自己見過的大橋的樣子。(學生自由發言)今天,我們來看一看我國著名的南京長江大橋。(板書課題后放錄像)

  (二)看圖說話,了解大橋。

  1.南京長江大橋怎么樣?(十分雄偉壯麗)和我們平時看到的大橋有什么不同?(鐵路、公路兩用橋,有正橋、引橋,橋非常大。)

  2.仔細觀察圖畫,了解大橋結構特點。

  (1)這幅圖,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什么?(雄偉壯麗的南京大橋橫跨在江面上)

  (2)大橋有幾個橋墩?(九個)橋墩怎么樣?

  (3)橋身給你什么感覺?

  (4)橋面怎樣?(教師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觀察)

  (5)橋的兩側都有些什么?(引導學生按由近及遠的順序觀察)

  3.教師介紹。

  南京長江大橋是鐵路、公路兩用橋。鐵路橋全長6772米,公路橋全長4589米,正橋長1577米。大橋建成后,火車、汽車南來北往。南京長江大橋是世界建橋的奇跡。

  (三)課文是怎樣把這雄偉壯麗的南京長江大橋描寫下來的呢?

  教師讀課文,學生注意生字詞。

  (四)按提綱,自學課文,教師有重點地檢查指導。

  (五)交流自學情況。

  塑像:本課指雕成的人物群像。

  頂端:最上面。

  扶著:(動作演示)

  滔滔江水:“滔滔”,形容大水滾滾向前的樣子。江水滾滾向前流去,就可以說江水滔滔。“滔”,右上是“ ”,下邊是“臼”。

  浩浩蕩蕩:水面廣大的樣子。

  天塹變通途:塹,壕溝。長江就像“天塹”,阻隔了兩岸交通。通途,大道。架起了長江大橋,大橋就成為通暢的道路,可以人來車往。

  (六)布置作業。

  1.讀寫生字新詞。

  2.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自學了課文,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學習了字詞,這節課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二)指名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1.這篇課文作者是分幾段來寫南京長江大橋的?(橋墩、橋身、火車道、公路等方面)

  2.每段主要寫的是什么呢?(板書:遠看、近看、想)

  (三)講讀課文第1自然段。

  1.投影出示問題,學生自學。

  (1)這一段共有幾句話?

  (2)你覺得作者筆下的大橋怎么樣?請畫出課文中的一句話。(大橋在明媚的陽光下顯得十分壯麗。)(板書:壯麗)

  (3)作者是怎樣具體地描寫大橋壯麗的呢?把第1自然段的有關句子找出來。(4—7)句)

  2.討論交流自學情況

  (1)理解第4句。

  ①波浪滾滾是什么意思? ②在波浪滾滾的江水中橋墩怎樣?

  ③作者說橋墩是什么樣的?

  ④這句話是寫波浪還是寫橋墩?為什么?

  ⑤教師總結:這一句是用橋墩的巨大和穩固來顯示長江大橋的壯麗的。

  ⑥指導朗讀第4句。

  (2)理解第5句。

  ①第5句是寫什么?作者用什么比喻大橋的橋身?(板書:橋身)

  ②邊看投影邊思考,作者為什么說“仿佛一條鋼鐵巨龍臥在大江上”?(板書:巨龍臥)

  (因為大橋是用鋼鐵建成的,而且又寬又長,正橋連接著引橋的形狀,像一條龍,所以作者才這樣比)

  ③教師小結:這句把大橋比作鋼鐵巨龍,就具體地寫出了大橋又寬又長,十分壯麗的特點。

  ④指導朗讀這句話。

  (3)理解6、7兩句。

  ①請同學們自由讀最后兩句,看一看大橋的橋面分幾層?

  ②結合看圖想想,大橋的上下兩層各怎么樣?

  (從畫面上看,橋面鋪著雙軌,兩列火車能同時對開,可以體會到橋面很寬闊,公路橋上行人車輛穿梭似的來來往往,知道橋上特別寬闊)

  ③聯系“穿梭”這個詞語談得更具體些。(“穿梭”指織布的梭子穿來穿去,來回活動,“穿梭似的”是形容來來往往的人、車輛特別多,說明橋面特別寬闊)(板書:寬闊)

  ④小結:這兩句作者通過寫橋面的寬闊來講南京長江大橋的壯麗。

  ⑤指導朗讀這兩句話。

  (4)下面我們連起來看,寫大橋十分壯麗的句子,句與句之間是怎么聯系起來的呢?(作者先總的說大橋十分壯麗,然后從橋墩穩穩地托住橋身,橋身仿佛像一條鋼鐵巨龍臥在大江上面,橋面特別寬闊這幾方面來具體說明大橋是如何壯麗的)

  (5)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觀察大橋的?(從下往上)

  (6)下面請同學們邊看投影,邊聽錄音,體會大橋的壯麗。

  (7)作者是在什么樣的天氣情況下參觀大橋的?

  (8)作者在天氣格外好的情況下來看南京長江大橋,心情會是什么樣的?

  (9)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10)指導背誦第一自然段。

  (11)總結:這一段作者是寫從遠處看大橋的,遠看大橋怎么樣?(十分壯麗)那么近看大橋怎樣呢?下節課再繼續學習第二自然段。

  (四)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

  2.讀句子,注意帶點的詞語,體會比喻句的好處。

  (1)正橋連著22孔引橋,仿佛一條鋼鐵巨龍臥在大江上面。

  (2)寬闊的公路上行人車輛穿梭似的來來往往。

  第三課時

  (一)指名朗讀,背誦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讀課文,看畫面思考討論:

  1.第二段作者是在哪兒觀察大橋的?找出有關詞語。(板書:近看)

  2.作者近看正橋看到了什么?各有什么特點?這說明了什么?(壯麗)(板書:塑像挺立橋頭堡聳立玉蘭花燈柱整齊)

  3.如果把“一對對玉蘭花燈柱,像等候檢閱的隊伍,站得整整齊齊”一句話中的“像等候檢閱的隊伍”去掉,看意思有什么不同?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樣寫更具體、更形象)

  4.作者走進正橋是按怎樣的順序觀察的?(由近及遠)

  5.作者來到正橋上,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這說明了什么?

  (1)在大橋上遠望江面,江面上的輪船像一葉葉扁舟。由于大橋很高,又是站在大橋上遠望江面,所以輪船就顯得很小了,實際上作者是突出寫大橋的高大,大橋的壯麗。

  (2)作者來到正橋上聽到了火車呼嘯的聲音。(板書:聽火車呼嘯)也突出了大橋的壯麗。

  6.教師小結:這一段作者通過敘述自己在正橋上看到的聽到的來講近看南京長江大橋十分壯麗。

  7.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指名讀第3自然段后思考討論:

  1.“滔滔”、“浩浩蕩蕩”各是什么意思?第一句話是什么?

  2.作者面對浩浩蕩蕩的江水想到了什么?怎樣才叫“征服”了?

  3.“天塹”是什么?(聯系課文內容理解,天塹指長江。)

  為什么自古以來就把長江稱作天塹呢?(作者向我們展示了長江水勢浩大、水流湍急的壯觀景象,這樣想在長江上架橋真是太難了,所以,自古以來,長江就被稱作天塹)

讀課文,學方法——《南京長江大橋》導讀 篇9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本課的17個生字及其組成的詞語,理解其他新詞語。

  2.結合插圖,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3.以第1自然段為例,指導學生著重理解句子之間的聯系。

  4.引導學生理解比喻句和引用詩句。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的課文。

  6.了解南京長江大橋的雄偉壯麗和建橋意義,激發學生對祖國建設成就的自豪感,培養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一是結合插圖和重點詞句理解南京長江大橋的雄偉壯麗,二是著重弄清課文第1自然段中句與句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是理解引用詩句的含義。

  教學思路:

  本文的教學步驟 是:初讀課文,掌握生字讀音,了解全文的大體內容;細讀課文,具體理解詞句的意思及各段課文內容;精讀課文,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并體會思想感情;綜合訓練,熟讀課文并背誦第1自然段,掌握生字字形并讀寫有關詞語。

  細讀、精讀課文這兩步,運用“讀——議——導——練”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理解詞句與自然段的意思及其聯系。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結合插圖理解有關詞句和課文內容,獲得真切的認識。

  對于意思相近的詞語,如“挺立”、“聳立”,采用比較法理解;對于難懂的詞語,如“天塹”、“通途”,運用對比法理解。

  教學各段課文注意防止平均用力。要以第1自然段為例,引導學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礎上,分析句子之間是怎樣聯系起來的,以突出連句成段的訓練重點。

  教學資料:

  南京長江大橋,位于江蘇南京市下關和浦口之間,跨越長江,是我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鐵路公路兩用的雙層鐵桁梁橋。鐵路橋全長6772米,雙軌。公路橋全長4589米,寬19.5米。正橋長1577米,有10孔鋼梁,跨度除江北第1孔為128米外,其余均為160米。江中橋墩9個,高約80米,扎根在江底巖盤上。正橋兩端各有橋頭堡一對,高70米。公路橋兩側人行道各寬2.25米,兩岸公路引橋由富于民族特色的雙曲拱橋組成。1960年初動工,1968年底全部建成通車。它連接津浦、滬寧兩鐵路以及蘇南蘇北的公路,加強了我國南北的交通聯系,在政治、經濟和戰略上都具有重大意義。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

  一、理解課題。

  1.板書課題,齊讀。

  2.南京在什么地方?你到過南京長江大橋嗎?你見到的南京長江大橋是什么樣子的?

  3.結合學生的回答作簡要介紹。

  二、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借助漢語拼音把生字詞讀準確,并把句子讀連貫。同時思考問題: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再想想先寫了什么,后寫了什么。

  (2)提出不明白的問題。

  2.檢查。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讀后讓學生正音、正讀。

  (2)回答:

  ①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我”參觀南京長江大橋的事。)

  ②課文先寫了什么?后寫了什么?(先寫了從遠處看長江大橋,后寫了在橋上看到的和聽到的,最后寫了“我”的感受。)

  (3)把自己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

  (4)結合學生的回答作簡要的概括。

  三、細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寫了什么?

  2.回答。

  3.指名朗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是什么意思?

  4.議論——引導。

  (7句話:①時間、地點;②天氣;③大橋壯麗;④橋墩;⑤正橋連接著引橋;⑥大橋分兩層;⑦公路上行人車輛多。)

  議論每句話的意思,要先引導學生結合句子理解有關詞語,再結合詞語理解句子;對兩個比喻句,要著重引導理解。萬里碧空:碧空,淺藍色的天空。形容天氣非常晴朗。明媚:鮮明可愛。

  顯得:表現出。

  壯麗:雄壯而美麗。

  穩穩地:結合插圖理解,說明橋墩的巨大、堅固。仿佛……巨龍……:結合插圖引導想象,體會大橋宏偉的氣勢。

  雙軌:可供兩列火車同時運行。

  穿梭似的: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形容來往行人車輛很多。

  5.默讀課文,思考:這7句話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6.議論——引導——練習。

  (1)議論7句話的順序。(先寫參觀的時間、地點、天氣,再總寫大橋的壯麗,接著從下到上寫橋墩、正橋與引橋、下層與上層、公路上。)

  (2)引導的重點是第3句與以后各句的關系(總分)。

  (3)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你體會到了什么?

  7.概括段意。

  (1)默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議論。

  (3)概括:這一自然段寫了“我”從遠處看到的南京長江大橋十分壯麗。

  四、練習。

  熟讀并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

  一、復習。

  1.背誦第1自然段。

  2.說說第1自然段的大意。

  二、細讀課文。

  1.學習第2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2)回答。

  (3)課文中寫“我”的觀察點是一處嗎?請劃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4)“我”在走近正橋的過程中,看到了什么?

  (5)議論——引導。

  工農兵塑像、橋頭堡、紅旗、玉蘭花燈柱,聯系插圖讓學生認識;對比喻句要認真引導理解。

  挺立、聳立:都有高高地立著的意思,但前者側重于“直”,后者側重于“高”。

  檢閱:高級首長檢驗軍隊或群眾隊伍的儀式。

  (6)你從這幾個句子中體會到了什么?(大橋雄偉壯觀。)

  (7)這幾個句子是怎樣聯系起來的?(按照“我”由近及遠的觀察順序。)

  (8)指名朗讀第5句。思考:這句話寫了什么?你體會到了什么?

  (9)議論——引導。

  (看到和聽到的情景;大橋雄偉。)

  扁舟:小船。

  時起時伏:一會兒升起來,一會兒落下去。

  側耳傾聽:形容集中注意力聽的樣子。

  呼嘯而過:本課指火車發出長而高的聲音迅速通過。(10)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議論后概括:這一自然段寫了“我”在橋上看到和聽到的情景,南京長江大橋既雄偉又壯觀。

  2.學習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寫了什么?(“我”的感受)

  (2)議與導。

  浩浩蕩蕩:形容水勢浩大。

  天塹:天然形成的隔斷交通的大溝。

  通途:暢通無阻的大道。

  引導的重點:“我們”指誰?水勢浩大的長江自古被稱作天塹,結果被我們征服,變天塹為通途,說明了什么?(“我們”指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說明“我們”具有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以及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

  (3)默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議論后概括:這一自然段寫了“我”看了南京長江大橋后的感受,為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感到高興和自豪。

  三、精讀課文。

  1.默讀全文,回想各自然段大意。

  2.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

  (寫了“我”參觀南京長江大橋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寫出了南京長江大橋的雄偉壯麗。)

  3.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答,但務必真實。)

  第三課時

  教學步驟 :

  一、熟讀課文。思考:以一個自然段為例,說說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怎樣把句子連接起來的。

  在議論中引導學生認識:觀察事物要有順序,寫的順序就是觀察事物的順序。如:第1自然段的第3至7句,是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第2自然段的前4句,是由近及遠的順序。二、指導寫字。

  可重點指導“臥、塑、閱、滔”等字。注意是先分析字形結構,再指導難寫或易錯部件的寫法。

  三、讀寫詞語。

  《思考·練習》第5題。◆

讀課文,學方法——《南京長江大橋》導讀 篇10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的17個生字及其組成的詞語,理解其他新詞語。

  2.結合插圖,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3.以第1自然段為例,指導學生著重理解句子之間的聯系。

  4.引導學生理解比喻句和引用詩句。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的課文。

  6.了解南京長江大橋的雄偉壯麗和建橋意義,激發學生對祖國建設成就的自豪感,培養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是結合插圖和重點詞句理解南京長江大橋的雄偉壯麗。

  2.是著重弄清課文第1自然段中句與句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是理解引用詩句的含義。

  教學思路:

  本文的教學步驟是:初讀課文,掌握生字讀音,了解全文的大體內容;細讀課文,具體理解詞句的意思及各段課文內容;精讀課文,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并體會思想感情;綜合訓練,熟讀課文并背誦第1自然段,掌握生字字形并讀寫有關詞語。

  細讀、精讀課文這兩步,運用“讀——議——導——練”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理解詞句與自然段的意思及其聯系。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結合插圖理解有關詞句和課文內容,獲得真切的認識。

  對于意思相近的詞語,如“挺立”、“聳立”,采用比較法理解;對于難懂的詞語,如“天塹”、“通途”,運用對比法理解。

  教學各段課文注意防止平均用力。要以第1自然段為例,引導學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礎上,分析句子之間是怎樣聯系起來的,以突出連句成段的訓練重點。

  教學資料:

  南京長江大橋,位于江蘇南京市下關和浦口之間,跨越長江,是我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鐵路公路兩用的雙層鐵桁梁橋。鐵路橋全長6772米,雙軌。公路橋全長 4589米,寬19.5米。正橋長1577米,有10孔鋼梁,跨度除江北第1孔為128米外,其余均為160米。江中橋墩9個,高約80米,扎根在江底巖盤上。正橋兩端各有橋頭堡一對,高70米。公路橋兩側人行道各寬2.25米,兩岸公路引橋由富于民族特色的雙曲拱橋組成。1960年初動工,1968年底全部建成通車。它連接津浦、滬寧兩鐵路以及蘇南蘇北的公路,加強了我國南北的交通聯系,在政治、經濟和戰略上都具有重大意義。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理解課題。

  1.板書課題,齊讀。

  2.南京在什么地方?你到過南京長江大橋嗎?你見到的南京長江大橋是什么樣子的?

  3.結合學生的回答作簡要介紹。

  二、初讀課文。

  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借助漢語拼音把生字詞讀準確,并把句子讀連貫。同時思考問題:

  1.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再想想先寫了什么,后寫了什么。

  (2)提出不明白的問題。

  2.檢查。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讀后讓學生正音、正讀。

  (2)回答:

  ①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我”參觀南京長江大橋的事。)

  ②課文先寫了什么?后寫了什么?(先寫了從遠處看長江大橋,后寫了在橋上看到的和聽到的,最后寫了“我”的感受。)

  ③把自己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

  ④結合學生的回答作簡要的概括。

  三、細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寫了什么?

  2.回答。

  3.指名朗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是什么意思?

  4.議論——引導。

  (7句話:①時間、地點;②天氣;③大橋壯麗;④橋墩;⑤正橋連接著引橋;⑥大橋分兩層;⑦公路上行人車輛多。)

  議論每句話的意思,要先引導學生結合句子理解有關詞語,再結合詞語理解句子;對兩個比喻句,要著重引導理解。萬里碧空:碧空,淺藍色的天空。形容天氣非常晴朗。明媚:鮮明可愛。

  顯得:表現出。

  壯麗:雄壯而美麗。

  穩穩地:結合插圖理解,說明橋墩的巨大、堅固。仿佛……巨龍……:結合插圖引導想象,體會大橋宏偉的氣勢。

  雙軌:可供兩列火車同時運行。

  穿梭似的: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形容來往行人車輛很多。

  5.默讀課文,思考:這7句話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6.議論——引導——練習。

  (1)議論7句話的順序。(先寫參觀的時間、地點、天氣,再總寫大橋的壯麗,接著從下到上寫橋墩、正橋與引橋、下層與上層、公路上。)

  (2)引導的重點是第3句與以后各句的關系(總分)。

  (3)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你體會到了什么?

  7.概括段意。

  (1)默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議論。

  (3)概括:這一自然段寫了“我”從遠處看到的南京長江大橋十分壯麗。

  四、練習。

  熟讀并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復習。

  1.背誦第1自然段。

  2.說說第1自然段的大意。

  二、細讀課文。

  1.學習第2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2)回答。

  (3)課文中寫“我”的觀察點是一處嗎?請劃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4)“我”在走近正橋的過程中,看到了什么?

  (5)議論——引導。

  工農兵塑像、橋頭堡、紅旗、玉蘭花燈柱,聯系插圖讓學生認識;對比喻句要認真引導理解。

  挺立、聳立:都有高高地立著的意思,但前者側重于“直”,后者側重于“高”。

  檢閱:高級首長檢驗軍隊或群眾隊伍的儀式。

  (6)你從這幾個句子中體會到了什么?(大橋雄偉壯觀。)

  (7)這幾個句子是怎樣聯系起來的?(按照“我”由近及遠的觀察順序。)

  (8)指名朗讀第5句。思考:這句話寫了什么?你體會到了什么?

  (9)議論——引導。

  (看到和聽到的情景;大橋雄偉。)

  扁舟:小船。

  時起時伏:一會兒升起來,一會兒落下去。

  側耳傾聽:形容集中注意力聽的樣子。

  呼嘯而過:本課指火車發出長而高的聲音迅速通過。(10)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議論后概括:這一自然段寫了“我”在橋上看到和聽到的情景,南京長江大橋既雄偉又壯觀。

  2.學習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寫了什么?(“我”的感受)

  (2)議與導。

  浩浩蕩蕩:形容水勢浩大。

  天塹:天然形成的隔斷交通的大溝。

  通途:暢通無阻的大道。

  引導的重點:“我們”指誰?水勢浩大的長江自古被稱作天塹,結果被我們征服,變天塹為通途,說明了什么?(“我們”指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說明“我們”具有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以及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

  (3)默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議論后概括:這一自然段寫了“我”看了南京長江大橋后的感受,為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感到高興和自豪。

  三、精讀課文。

  1.默讀全文,回想各自然段大意。

  2.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

  (寫了“我”參觀南京長江大橋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寫出了南京長江大橋的雄偉壯麗。)

  3.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答,但務必真實。)

  第三課時

  教學步驟:

  一、熟讀課文。

  思考:以一個自然段為例,說說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怎樣把句子連接起來的。

  在議論中引導學生認識:觀察事物要有順序,寫的順序就是觀察事物的順序。如:第1自然段的第3至7句,是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第2自然段的前4句,是由近及遠的順序。

  二、指導寫字。

  可重點指導“臥、塑、閱、滔”等字。注意是先分析字形結構,再指導難寫或易錯部件的寫法。

  三、讀寫詞語。

  《思考·練習》第5題。

讀課文,學方法——《南京長江大橋》導讀 篇11

  佚名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認識南京長江大橋,初步感受大橋雄偉壯麗的特點。

  2、學會15個生字及新詞,2個多音字。練習給多義字據詞定義。

  3、通讀全文。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練習據詞定義。學習積累一些詞語

  教學準備:課文朗讀錄音,課件

  教學過程 :

  一、談話激情,引導學生入文

  (1)說說中國最長的江名稱.

  (2)簡介:中國人們南北交流,要過長江,自古以來都用了哪些方法?

  (3)在所有長江大橋中,南京長江大橋是讓中國人們最感驕傲的一座橋。

  看圖,觀賞體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邊聽課文錄音,邊看錄象:游覽南京長江大橋。

  2、說說自己的感受:這是怎樣一座橋?

  三、自讀課文,學習字詞

  1、要求:(1)讀準生字,讀通課文。(2)有重點的分析字形,記憶字形。

  2、學生自學。

  3、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A讀音難點:多音字:鋪、扁(piān)舟傾征

  B.字形重點:媚、鋪、傾、滔、

  4、練習檢查。

  A.多音字

  扁 biǎn( ) 鋪 pū( )

  piān( ) pù( )

  B.形近字

  傾( ) 餓( ) 俄( )

  頃( ) 蛾( ) 峨( )

  義( ) 儀( ) 仗( )

  蟻( ) 議( ) 杖( )

  5、讀課文中詞語。

  練習課后2:據詞定義。

  1 明媚 ①諂媚、逢迎; ②美好、可愛。

  2 挺立 ①筆直; ②撐直; ③量詞。

  3 頂端 ①端正,不歪斜; ②東西的一頭 ③用手平整地拿著。

  4 檢閱 ①看、察看; ②經歷。

  四、通讀全文

  指名分節朗讀

  光榮題:拓展練習:積累詞語(學有余力的可拓展)

  驚濤駭浪 無孔不入 滔滔不絕 波瀾壯闊 光彩奪目

  傾家蕩產 南征北戰 窮途末路 海闊天空 旗開得勝

  教學后記:

  課文一開始, 讓學生邊聽錄音邊看錄象進行感知,效果比較好,學生一下子進入情景體驗.另外由于生字教學花了比較長的時間,所以后來據詞定義沒有很好完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習課文1、2自然段,找出作者觀察點的轉移,理清描寫的順序。

  2、通過有關詞句的理解,感受南京長江大橋雄偉壯麗的特點。

  3、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能力,懂得本文是按觀察點的轉移,有條理地描寫大橋的。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通過詞句理解體會大橋的雄偉壯麗。

  2、難點:學生對這座大橋缺乏感性經驗,課文綜合運用各種描寫順序,學生不易把握。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引入

  1、練習看拼音組詞(見作業 本)

  2、見第一教時的比一比組詞,口頭練習,再作為回家作業 進行練習。

  二、通讀,知大意

  快速默讀,找找課文哪幾節是在寫作者在游覽、觀賞大橋。

  三、習課文第一節

  1、自讀第一段,用課后問題和自提問題思考課文意思,讀后反饋自提的問題。

  2、提取重要問題開展學習交流。

  ①這一段寫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大橋?(引橋)結合板書

  ②再讀,8個句子中哪幾句介紹南京長江大橋?

  ③細讀3—8句,說說大橋個部分是怎樣的?(課后3)

  ④朗讀有關句子,談談自己感受。

  ⑤重點理解:仿佛一條鋼鐵巨龍橫臥在大江上面。

  在學生自己提問的基礎上,理解:公路兩側、寬闊、穿梭似的、雙軌

  3、讀這一段:引導思考:正橋接引橋、上層到下層,分別說明作者是怎樣觀看大橋的。(橫看、豎看)

  4、讀3—8句:看第3句和后5句的關系。

  5、根據提綱介紹南京長江大橋。

  公路

  22孔引橋

  雙軌鐵路

  遠看:大橋全貌

  ↓

  9 個巨大的橋墩

  走近 :高大的工農兵塑像巍峨的橋頭堡玉蘭花燈柱

  ↓

  → 輪船像扁舟

  眺望

  → 火車呼嘯過

  傾聽

  (佇足):

  四、積極閱讀第2自然段

  1、自讀,提出的問題。

  2、結合課文理解:眺望、扁舟、傾聽、時起時伏;比較“側耳”、“兩側”(結合完成作業 本3)

  3、細讀:作者站在什么地方看大橋?

  4、從那些地方感受到大橋的雄偉?

  找出課文中描寫塑像、橋頭堡、玉蘭花燈的句子。

  看圖結合理解:巍峨、頂端、鮮艷奪目、檢閱的意思(不會的可以查字典)

  5、作者為什么要寫“眺望江面“和”側兒傾聽“的事。

  指導感情朗讀,烘托大橋高大。

  6、感情朗讀,選一個句子重點讀

  7、選一個進行背誦積累。

  五、朗讀1、2節

  六、作業 指導:穿插在課堂中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1、聽寫詞語

  2、學習第三段,體會作者在這一段表達的贊美之情。能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情感。

  3、理解并說出“征服”和“通途”的意思。

  教學重點:理解最后一段的意思。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引入

  1、寫詞語

  2、朗讀課文1、2段

  二、接著老師的提示語,復述介紹南京長江大橋。

  作者來到南京長江大橋,引橋上,他看見------

  走在正橋上,他看見------

  三、學習最后一段:

  1、自讀:質疑

  2、查字典理解“天塹”“征服”

  4、說說這一節的意思

  5、細細品讀:作者說這些話時,心理怎么樣?

  (1)朗讀,說說自己為什么這樣讀?

  (2)激情朗誦

  (3)教師激情小結:一橋飛架南北,天塹通途,這是我們祖國解放以后的驕傲,是我們中國人們的驕傲。

  四、總結:

  1、師生共同朗讀

  2、匯報學習收獲

  五、拓展練習:

  六、1、作業 :作業 本:5、6題

  2、課外資料閱讀:見課件中的“課外資料”

  教學后記:

  在教學第三段的時候,覺得自己讓學生通過讀來悟,效果還是比較好的.教師說:作者觀賞到了南京長江大橋雄偉壯麗的景象,此時他又想到了些什么呢?自由讀課文第三段。

  質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釋疑:解決學生提出的關于字詞的一些問題。

  作者想到了什么?當時心情怎么樣?(學生議論)

  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讀課文,學方法——《南京長江大橋》導讀 篇12

  佚名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了解大橋的雄偉壯麗和建橋的意義,激發學生對祖國建設成就的自豪之情。

  2.了解作者介紹大橋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詞,讓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4.聯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弄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系,進而讀懂自然段。

  5.朗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南京長江大橋的外觀、結構和作用。

  2.弄清課文1、2自然段的敘述順序和句與句之間的聯系。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生通過查字典自學生字、詞,弄懂詞義。

  (二)初讀課文,初步了解主要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查字典自學生字、詞,理解詞義。

  三、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新課。

  1.出示掛圖。

  2.提問:誰去過南京長江大橋?請去過的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

  3.談話導入  。

  雄偉壯麗的南京長江大橋位于南京市下關和浦口之間,跨越長江,是我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鐵路公路兩用雙層橋梁。大橋1960年初動工,1968年全面建成通車。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加強了我國南北交通的聯系,在政治、經濟和戰略上具有重大意義。

  (二)學生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標畫出文中生字、詞及自然段序號。

  2.學生通過查字典認識生字,并用填表法按要求完成自學。

  例:

  (三)檢查自學。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2.注意糾正讀音。

  (1)“塑像”的“塑”讀sù,不要讀成sǔ。

  (2)“穿梭”的“梭”讀suō,不要讀作shuō。

  (3)多音字可采用組詞的方法分清讀音的用法。

  3.分析字形結構,區別形近同音字。

  (1)讓學生分析字形結構。

  “軌”左右結構,右邊是“九”不是“丸”;

  “滔”左右結構,右下邊是“臼”不要寫成“白”;

  “塑”上下結構,第五筆是小豎,第六筆是豎撇(丿)。

  (2)可采用形近、同音字組詞的方式作鞏固練習。

  例:

  (四)理解詞義。

  1.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明媚——字典中有兩種解釋:一是鮮明可愛;二是明亮動人。前者多指景物,后者多指眼睛。因此,在本文中應取第一種解釋,指天空一片碧藍,鮮明而又可愛。

  時起時伏——伏:低下去。詞的意思是:有時起來,有時低下去。在文中是說長江的輪船隨著滾滾的波浪時而起時而又落下去,起伏不定。

  2.比較近義詞,理解同義。

  “壯麗”與“美麗”都含有好看的意思。不同的是“壯麗”重在“壯”字上,“美麗”重在“美”字上。“壯麗”在文中的意思是南京長江大橋在陽光下十分雄偉、美麗。

  3.出示卡片、指讀詞語。

  4.還有哪些不懂的詞語?讓學生質疑,教師釋疑。

  (五)學生自讀課文,鞏固識字,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思考:本文從哪幾方面介紹南京長江大橋的?

  2.指名回答。

  (本文作者通過看到、聽到、想到的情景的描寫,從大橋的外觀、結構及建造的意義等三個方面介紹南京長江大橋。)

  (六)作業 。

  1.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抓住重點詞句,了解句間聯系,讀懂自然段。

  (二)了解各自然段中作者介紹大橋的順序,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了解南京長江大橋的外觀結構和作用,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

  (二)弄清1、2自然段的敘述順序和句間聯系,讀懂自然段的意思。

  三、教學過程 

  (一)指名讓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

  (二)想一想作者是從哪三個觀察點參觀南京長江大橋的?

  回答這個問題時,學生很容易從第2自然段中找出“走近大橋”、“站在大橋上”這些表示觀察點的詞語。但在第1自然段中都沒有這樣明顯地指名觀察點位置的詞語。講課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從看圖入手,思考作者怎樣才能看到南京長江大橋的全貌?讓學生從中領悟到站得遠看得全的觀察方法。

  (三)學習第1自然段。

  1.指讀第1自然段,想一想本段有幾句話?其中哪幾句是描寫大橋的?

  (本段共有7句話,其中3至7句是描寫大橋的外觀。)

  2.指讀3至7句。

  (1)南京長江大橋的外觀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雄偉、壯麗)

  (2)從哪兒看出雄偉、壯麗?

  (3)指名回答后,出示句子:

  “正橋連接著22孔線橋,仿佛一條鋼鐵巨龍臥在大江上面。”

  (4)“鋼鐵巨龍”指的是什么?

  (5)為什么把南京長江大橋比作“鋼鐵巨龍”?

  討論中教師可隨機介紹有關南京長江大橋的資料:鐵路橋長6 772米,公路橋長458米,正橋長1577米,9個巨大的橋墩高80米,這樣又寬、又長、又高的大橋是用鋼鐵建造的,而且引橋和正橋呈“S”形,所以作者用“鋼鐵巨龍”來比喻南京長江大橋非常恰當。

  (6)讓學生反復讀這句話,把大橋雄偉壯觀的氣勢讀出來。

  3.開頭1、2兩句寫得是什么?

  (交待了作者來到南京長江大橋的時間及天氣情況。)

  4.這些內容與介紹南京長江大橋有什么關系?

  經過討論,讓學生弄清因為是在“天氣格外好的”“清晨”所以才陽光明媚。在明媚的陽光的照耀下,大橋才更顯得“壯麗”。因此,這三句話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系。

  5.再次指名讀第1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大橋的?

  (由遠及近,先遠看大橋“十分壯麗”、近看“巨大的橋墩穩穩地托住橋身。從結構上看,大橋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是公路,下層是火車道,并且看到行人車輛穿梭似的來來往往。)

  (四)學習第2自然段。

  1.學生自讀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走近正橋看到了什么?讓學生邊讀邊思考,用筆將有關詞語標畫出來。

  2.指名回答。(板書)

  (塑像、橋頭堡、玉蘭花燈柱)

  3.出示詞語搭配練習,讓學生按課文內容填寫。

  紅旗____,公路____,塑像____,橋頭堡____,玉蘭花燈柱____。

  (1)出示掛圖,讓學生說說“玉蘭花燈柱”、“橋頭堡”是什么樣子的?

  (2)教師隨機介紹橋頭堡高70米。

  4.這樣的描寫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景象十分美麗、壯觀。)

  5.站在大橋上遠望江面,作者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看到:輪船像一葉葉扁舟。

  聽到:火車呼嘯而過。

  想到:長江天塹被征服。

  (1)討論:為什么江面上的輪船像一葉葉扁舟?

  “扁舟”是小船。“一葉葉扁舟”就是像一片片樹葉那樣的小船。因為作者遠望江面,看到的是江面寬闊,江水浩蕩,所以看到的輪船像一葉葉扁舟,同時這句話也從側面反映出橋體的高大。

  (2)為什么不寫看見火車?而寫“側耳傾聽”?

  (因為火車道在下層。火車“呼嘯而過”,所以是聽見而不是看見。)

  (3)這段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由近及遠、由看到聽的順序。)

  (4)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體會作者敘述的順序。

  (五)學習第3自然段。

  1.齊讀第3自然段。

  2.出示句子: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1)談話。

  教師告訴侗學們這是毛主席詩詞中的一句話,原來是用來贊美武漢長江大橋的,這里引用這句話來贊美南京長江大橋。

  (2)讓學生查字典解釋“天塹”。

  “天塹”是天然形成的大溝,本課指天然形成的隔斷南北交通的長江。長江自西向東奔流,使南北兩岸交通不便,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使天然形成的隔斷南北的長江如今變成了暢通無阻的大道。作者引用這句話再現了南京長江大橋的雄偉氣勢,又生動形象地點明了南京長江大橋的作用,同時也贊美了大橋建設者的巨大貢獻。

  (3)齊讀這句話,體會作者情感。

讀課文,學方法——《南京長江大橋》導讀 篇13

  西中街小學 江紅

  一.談話導入  :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在我們國家千姿百態的橋梁中有一座跨越長江的著名的大橋嗎?它就是南京長江大橋。

  (課件)你們看,這就是南京長江大橋。

  這座大橋是1960年開始修建的,它是我國自行設計和建設的鐵路公路兩用的鋼梁橋。歷經8年時間于1968年底全面建成通車。

  南京長江大橋不僅是連接南北的交通要道,更是一處旅游勝地,每年要接待200多萬中外游客呢!

  (教師)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游覽南京長江大橋。

  二.初讀課文

  1. (課件)請你們一邊參觀一邊聽讀課文

  (播放影片)

  2.(教師)課文讀過了,下面我們來學習生字。這課書一共有16個生字。有的字同學們通過自學就可以掌握了。今天呢,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一些容易讀錯和寫錯的字。

  咱們先來看看哪些字容易寫錯呢。

  (課件):字詞

  你們知道這四個字哪兒容易寫錯嗎?

  我們先看,第一個字是“臥”

  這個字要注意什么呢?同學們可能都想到了。第一點是左邊中間部分是“橫折----橫”,不是“口”。要注意的第二點呢,是第六筆。這第六筆呀,是“豎折”。

  你們都伸出小手,書空一遍吧。

  第二個字是“塑”

  有的同學一看就知道了,這個字不僅容易寫錯,還容易讀錯呢。對呀,這是“塑料”的“塑”、“塑像”的“塑”、“雕塑”的“塑”。你們也來讀讀

  那這個字哪兒容易寫錯呢? 你們觀察得很仔細,是下邊這一部分是個“土”字。為什么是個“土”字呢?因為“塑像”、“雕塑”都是用泥土陶制而成的,所以這個字的下邊是個“土”字。這個“塑”字呀,一共有13筆,你一邊書空一邊數數看吧。

  好,下一個是“軌”

  “軌道”的“軌”,左右結構,右邊是“九”,不要多一點兒,寫成“丸子”的“丸”。

  最后一個字是“滔”

  同學們一定知道這個字右邊上下兩部分都容易寫錯。

  咱們先看右邊上半部分:這是個“爪”字頭,不要寫成“刀”字頭。下半部分呢?請同學們認真看,這可不是“白”字。另外這部分的筆順可千萬別寫錯了。應該怎么寫呢?請你看仔細:“撇----豎----橫----橫折----橫----橫”

  你們都會寫了吧?

  那能用這個字組個詞嗎?對,這是“江水滔滔”的“滔”。

  那這個字能組成“波濤”嗎?

  你們一定說,不行!“波濤”的“濤”是這個“濤”字。

  這兩個字呀,雖然讀音相同,可是意思卻不一樣。“江水滔滔”的“滔”,意思是漫,大水漫流。“江水滔滔”是說江水漫流的意思。“波濤滾滾”的“濤”呢,是大波浪的意思。清楚了嗎?

  (教師)好,以上這四個字呢,咱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掌握字形。

  3.(教師)那么這篇課文中呀,有些字的字音也要特別注意。咱們一起來讀讀吧。

  (課件)

  似(shì)似的同學都知道這是一個多音字

  “似的”的“似”還讀sì,“相似”的“似”、“類似”的“似”

  好,咱們繼續讀:塹天塹

  “塹”字是什么意思呀?請你迅速拿出字典,查查看。通過查字典,我們知道了,“塹”就是隔斷交通的溝。“天塹”呢?就是天然形成的隔斷交通的溝。那你知道課文中的“天塹”指的是什么嗎?很好,“天塹”在這里指的就是波濤滾滾的長江。

  來,咱們再讀一遍:塹天塹

  往下看:塑塑像

  扁(piān)一葉扁舟這個字在這里讀做piān,扁舟:就是小船的意思。

  這個字還有一個音,讀做biān 。扁擔的扁、扁豆的扁

  記住了嗎?

  看下面的詞:傾側耳傾聽

  嘯呼嘯而過

  (教師)剛才我們把課文中容易讀錯寫錯的字都學會了。

  4. 下面就請大家打開書。請你瀏覽課文。

  (課件)

  讀的時候要注意1.讀準字音;

  2.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什么呢?

  (課件)讀完了吧,這篇課文一共有3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主要講的就是南京長江大橋雄偉壯麗。是吧?

  第二自然段主要講的是我們走近正橋、站在大橋上時看到了哪些景物。

  第三自然段主要講的是南京長江大橋的作用。

  (教師)現在我們就大致了解了課文的主要意思了。咱們三年級的同學呀,在初讀一篇課文的時候,首先應該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我們就可以了解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了。

  三.細讀課文

  下面咱們就細細地讀一讀課文吧。

  (一)咱們先來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讀之前請大家看看老師提出的學習要求:

  (課件):按要求默讀課文:

  (1)說說南京長江大橋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你是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的?用筆畫下來。

  2.(教師)同學們都讀完了嗎?

  我們先來說說南京長江大橋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書上有一句話概括地寫出了南京長江大橋給小作者留下的印象。(課件)就是這一句:大橋在明媚的陽光下,顯得十分壯麗。

  3. 這是不是也是南京長江大橋給你留下的印象呢?

  (教師)那么,你又是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這是一座雄偉壯麗的大橋的呢?

  (1)你們一定畫的是這一句吧。

  (課件):(“波濤滾滾的江水中,九個巨大的橋墩穩穩地托住橋身。”)

  那么這一句你又是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的呢?

  可能大家會想到,有“九個”“巨大的”橋墩,這可不是一般的大,是9個非常大的橋墩“穩穩地”托住了橋身。你想想,長江水波濤滾滾,九個巨大的橋墩穩穩地托起的橋身,就這樣橫跨在大江上面,那是何等壯觀的景象啊!

  你能讀出這雄偉壯觀的感覺嗎?

  老師愿意和你們一起來讀:波濤滾滾的江水中,九個巨大的橋墩穩穩地托住橋身。

  (2)你還能從哪一句中感受到呢?

  (課件)你們找的特別對,就是這一句:正橋連接著二十二孔引橋,仿佛一條鋼鐵巨龍臥在大江上面。

  那你知道哪兒是正橋?哪兒是引橋嗎?

  同學們請看:正橋是九個巨大的橋墩托住的橋身的部位;而引橋呢,我們從下面這張圖上看。它是連接正橋和路堤的橋,是這一段,有22孔長呢。知道了嗎?

  請大家再來看課文,我們從這一句中的確感受到了南京長江大橋的雄偉壯麗。你們看9個巨大的橋墩穩穩地托起的橋身連接著22孔引橋,橫臥在長江上面,作者把它比做什么呢?

  你們一定都答對了,是把南京長江大橋比做鋼鐵巨龍。

  那為什么把它比做鋼鐵巨龍呢?

  老師這兒有三句話,請你們分別讀一讀,然后聯系著上下文或者是結合生活實際想一想,哪一句寫得好,為什么?

  第一句是:正橋連接著二十二孔引橋,仿佛一條龍臥在大江上面。

  第二句:正橋連接著二十二孔引橋,仿佛一條巨龍臥在大江上面。

  第三句:正橋連接著二十二孔引橋,仿佛一條鋼鐵巨龍臥在大江上面。

  你們看看這三句話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之處呢?文中小作者為什么要把南京長江大橋比做鋼鐵巨龍呢?

  這三句話中都把南京長江大橋比做了龍。大家都知道,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是力量威武的象征。它不僅長,而且氣宇軒昂!南京長江大橋它高大雄偉的姿態,橫貫江面的氣勢,飽含神韻的壯美,無一不讓我們感受到如同巨龍騰飛般的恢弘氣勢,不可阻擋。

  下面,就請你一邊想象著這鋼鐵鑄成的如巨龍般的大橋橫臥江面的情景,一邊感受著它的雄偉壯觀,和老師一起讀讀這句話,好嗎?正橋連接著二十二孔引橋,仿佛一條鋼鐵巨龍臥在大江上面。

  (老師)9個巨大的橋墩穩穩地托起的橋身與22孔引橋相連,像一條鋼鐵巨龍一樣橫臥在長江上面,那是多么的雄偉壯觀啊!

  (3)那這么雄偉壯觀的南京長江大橋,到底是什么樣的橋呀?咱們看看文中是怎么寫的。

  (課件)大橋分兩層:底下一層是火車道,鋪著雙軌;就是說火車既可以從南向北行駛,也可以由北往南行駛。上面一層是公路。公路兩邊是人行道。寬闊的公路上,行人車輛穿梭似的來來往往。

  好一派車水馬龍的景象啊!

  你們自己都來讀一讀最后這兩句話吧。

  (課件)教師小結:

  這一段課文呢,主要講了三部分內容:

  首先告訴大家“清晨,我來到南京長江大橋。”

  然后講的是“南京長江大橋在明媚的陽光下,顯得十分壯麗。”

  最后告訴我們“南京長江大橋分兩層:底下一層是火車道,上面一層是公路。”

  下面就請你們把第一自然段連起來完整地讀一讀,再次感受南京長江大橋的雄偉壯麗。

  (二)(老師)第一自然段大家都讀懂了,下面咱們來看第二自然段。剛才同學們說這段告訴我們走近正橋、站在大橋上時看到的景物。那我們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呢?

  (課件)

  (1)首先看“我沿著人行道,走近正橋。”時看到了什么?它們什么樣?

  我走近正橋,看到了大橋上高大的工農兵塑像、巍峨的橋頭堡、鮮艷奪目的紅旗以及整整齊齊的玉蘭花燈柱。

  (課件)你們知道橋頭堡在哪兒嗎?請同學們看著畫面,指一指

  這是兩座高大的工農兵塑像,在它的后面“聳立”著的就是兩個巍峨的橋頭堡,頂端是一面面鮮艷的紅旗。

  那你能體會出“聳立”是什么意思了嗎?

  對,“聳立”就是高高地直立的意思。

  瞧呀,雄偉的南京長江大橋橫貫江面,橋下是滾滾的江水,橋上高大的工農兵塑像和巍峨的橋頭堡傲然聳立在大橋的上面,顯得格外壯美。

  那么在作者走近正橋時,看到的這些景物中呀,最讓他感興趣的是一對對玉蘭花燈柱。

  唉,這里的“一對對玉蘭花燈柱”怎么用的是這個“一對對”,

  而不是“隊伍”的“隊”呀?

  不知道沒關系,咱們一起欣賞欣賞這玉蘭花燈柱你就會明白的。

  (課件:視頻)

  同學們快看,這個“一對對”呀指的是大橋東、西兩側,東邊

  有一個燈柱,西邊就有一個和它相對的燈柱,這樣兩個燈柱叫一對。看,這是一對兒,這又是一對兒,又一對兒,這一對對的燈柱呢,整整排了兩排。也就是說這兩排燈柱啊,就是由這樣一對兒一對兒的燈柱組成的。所以這里用的是這個“一對對”。大家明白了嗎?

  好,那這“一對對”和“一對”又有什么區別,你知道嗎?

  哎,“一對”指的就是東邊一個、西邊一個,這樣的一組叫一對;

  而一組一組的、很多很多的這樣的一對兒一對兒的就可以說是“一對

  對”了。明白了嗎?

  (老師)那么,“一朵和一朵朵”、“一片和一片片”、“一面和一

  面面”也是同樣的道理了。

  好,既然最讓小作者感興趣的是一對對玉蘭花燈柱,那咱們就一起來讀讀描寫玉蘭花燈柱的這一句話吧。

  (課件)(“正橋筆直的公路上,一對對玉蘭花燈柱,像等候檢閱的儀仗隊,站得整整齊齊。”)

  作者把一對對玉蘭花燈柱比做什么了?

  你們一定都說對了,是把一對對玉蘭花燈柱比做了儀仗隊。

  (教師)

  大家都看到過儀仗隊,他們整齊劃一的颯爽英姿給我們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上的一對對玉蘭花燈柱就像那等

  候檢閱的儀仗隊一樣排列的可整齊了。

  愿意和老師一起把這一句再讀一讀嗎?

  (課件):正橋筆直的公路上,一對對玉蘭花燈柱,像等候檢閱的儀仗隊,站得整整齊齊。

  好,這一小段話主要講的是我走近正橋時看到了什么,它們什么樣。請大家注意,“走近”的“近”是靠近的意思,因此是“遠近”的“近”,不要寫錯了。你記住了么?咱們一起做個練習吧。

  (課件:背(1))

  (2)(教師)此時,我手扶著橋欄桿,站在大橋上,又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呢?

  (課件)請你們自己讀讀下面這段話。

  我看到了江上的輪船像一葉葉扁舟,聽到了腳下火車的汽笛聲。

  那為什么我看到的巨大的輪船像一條條小船兒一樣呢?

  因為南京長江大橋實在是太高了。

  書上用了個什么詞來說明小作者就是站在這么高大的南京長江大橋上向江水中看的呀?

  對,是“眺望”,誰知道“眺望”是什么意思?對,就是像小作者這樣從高處往遠處看呀。

  (教師)

  那你們體會體會,如果是你,此時此刻就站在了由我們國家自己設計并修建的南京長江大橋上面,看到這雄偉壯麗的景色,聽著火車嗚嗚的汽笛聲,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啊?

  我想,你們一定會說我們引以為榮、我們驕傲、我們自豪

  其實,老師的心情和你們是一樣的,那咱們就帶著自己的感受再來讀讀這段話吧。

  (課件)

  這部分主要講的是我站在大橋上時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那咱們一起完成這個練習吧。

  (課件:背(2))

  (三)(課件)好,我們看,橫跨在長江上的如此雄偉壯麗的南京長江大橋,它到底發揮著什么樣的作用呢?

  你們都來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找出說明大橋作用的那句話,然后畫下來。

  你們找到那句話了么?

  對,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同學們都知道,“天塹”指的是長江。那“天塹變通途”,“通途”是什么意思呀?對,“通途”就是暢通無阻的大道。

  (老師)這就是說有了南京長江大橋,長江已不再是阻斷南北的屏障,它已經變成了平坦暢通的大道了,車輛行人,南來北往非常便利。你們想想看呀,前邊第一自然段中不是說了嗎,南京長江大橋分為上下兩層,底下一層是火車道,而且南北雙軌;上面是公路,汽車、貨車穿梭自如啊。

  (課件)真是“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我們再一起讀讀這句吧!

  這是毛主席詩詞《水調歌頭游泳》中的詩句,有興趣的同學下課后可以讀一讀原詩。

  四.課后總結

  1.(教師)小結:

  剛才我們通過逐段讀書、抓住重點詞句理解體會、再有感情地朗讀,使我們感受到了南京長江大橋的雄偉壯麗和作為一名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

  那就請同學們下課后再來滿懷豪情地讀讀課文吧!

  2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講的是南京長江大橋以及它在連接南北交通中的巨大作用。你們知道在長江上還有哪些大橋嗎?

  咱們一起來欣賞吧

  (課件)

  這是武漢長江大橋,(1995年6月18日建成通車。)

  這是西陵長江公路大橋,(1997年建成,塔高120米。)

  這是九江長江大橋,(始建于1973年12月,位于江西、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

  這是荊州長江公路大橋,(它是207國道跨長江的一座特大型橋梁。)

  (教師)其實,長江上還有許多許多的大橋呢,愿意的話,下課后你們可以去查一查,開學以后介紹給同學聽。

  3除了長江上的這些著名的大橋之外呢,我們國家還有很多的橋呢!

  (課件)

  這是上海的南浦大橋、楊浦大橋。這是北京的盧溝橋、頤和園的十七孔橋。還有遍布全國各地的四通八達的立交橋、精致美觀的石拱橋。

  你還知道哪些橋呀?

  下課后說給你的家人聽一聽吧

  5.(教師)下面老師留一下今天課后的作業 

  (1)第一項作業 是書后練習第三題:照樣子填寫詞語

  (2)第二項作業 是書后練習第四題:造句

  (課件)一個是“聳立”,另一個是“眺望”。這兩個詞語我們剛剛結合課文內容已經理解過了。你們想一想,這兩個詞語分別在什么情況下可以使用呢?

  請大家下課后完成這兩個造句。

  好,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同學們,再見!

讀課文,學方法——《南京長江大橋》導讀 篇14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進一步學習比喻句,體會比喻的好處。

  2.了解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大橋的,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2.培養學生有順序仔細觀察事物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讓學生了解南京長江大橋的雄偉壯麗和建橋的意義,體會我國勞動人民有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增強學生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1.了解南京長江大橋的外觀、結構和作用。

  2.弄清課文第一、二自然段的敘述順序和句與句之間的聯系。

  (二)解決辦法

  1.充分利用錄像、投影,并和語言文字相結合,讓學生了解大橋的外觀、結構和作用。

  2.在理解一、二自然段時,通過談、看、畫、想、議等,先弄懂每句話所表達的意思,再引導學生理解敘述順序,看清句與句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三、課時安排 3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一)在教師引導下按由近及遠的順序觀察。

  (二)學生自學生字詞,初讀課文。

  (三)結合導讀與課后思考題,找出不懂的問題作上記號,相互討論交流。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五、教具準備

  (一)介紹南京長江大橋的錄像片及投影片。

  (二)配有音樂的朗讀課文的磁帶。

  (三)電視、錄像機、錄音機、投影儀。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師生談話,導入  新課。

  你見過大橋嗎?說說自己見過的大橋的樣子。(學生自由發言)今天,我們來看一看我國著名的南京長江大橋。(板書課題后放錄像)

  (二)看圖說話,了解大橋。

  1.南京長江大橋怎么樣?(十分雄偉壯麗)和我們平時看到的大橋有什么不同?(鐵路、公路兩用橋,有正橋、引橋,橋非常大。)

  2.仔細觀察圖畫,了解大橋結構特點。

  (1)這幅圖,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什么?(雄偉壯麗的南京大橋橫跨在江面上)

  (2)大橋有幾個橋墩?(九個)橋墩怎么樣?

  (3)橋身給你什么感覺?

  (4)橋面怎樣?(教師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觀察)

  (5)橋的兩側都有些什么?(引導學生按由近及遠的順序觀察)

  3.教師介紹。

  南京長江大橋是鐵路、公路兩用橋。鐵路橋全長6772米,公路橋全長4589米,正橋長1577米。大橋建成后,火車、汽車南來北往。南京長江大橋是世界建橋史上的奇跡。

  (三)課文是怎樣把這雄偉壯麗的南京長江大橋描寫下來的呢?

  教師讀課文,學生注意生字詞。

  (四)按提綱,自學課文,教師有重點地檢查指導。

  (五)交流自學情況。

  塑像:本課指雕成的人物群像。

  頂端:最上面。

  扶著:(動作演示)

  滔滔江水:“滔滔”,形容大水滾滾向前的樣子。江水滾滾向前流去,就可以說江水滔滔。“滔”,右上是,下邊是“臼”。

  浩浩蕩蕩:水面廣大的樣子。

  天塹變通途:塹,壕溝。長江就像“天塹”,阻隔了兩岸交通。通途,大道。架起了長江大橋,大橋就成為通暢的道路,可以人來車往。

  (六)布置作業 。

  1.讀寫生字新詞。

  2.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新課。

  上節課,我們自學了課文,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學習了字詞,這節課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二)指名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1.這篇課文作者是分幾段來寫南京長江大橋的?(橋墩、橋身、火車道、公路等方面)

  2.每段主要寫的是什么呢?(板書:遠看、近看、想)

  (三)講讀課文第1自然段。

  1.投影出示問題,學生自學。

  (1)這一段共有幾句話?

  (2)你覺得作者筆下的大橋怎么樣?請畫出課文中的一句話。(大橋在明媚的陽光下顯得十分壯麗。)(板書:壯麗)

  (3)作者是怎樣具體地描寫大橋壯麗的呢?把第1自然段的有關句子找出來。(4—7)句)

  2.討論交流自學情況

  (1)理解第4句。

  ①波浪滾滾是什么意思?

  ②在波浪滾滾的江水中橋墩怎樣?

  ③作者說橋墩是什么樣的?

  ④這句話是寫波浪還是寫橋墩?為什么?

  ⑤教師總結:這一句是用橋墩的巨大和穩固來顯示長江大橋的壯麗的。

  ⑥指導朗讀第4句。

  (2)理解第5句。

  ①第5句是寫什么?作者用什么比喻大橋的橋身?(板書:橋身)

  ②邊看投影邊思考,作者為什么說“仿佛一條鋼鐵巨龍臥在大江上”?(板書:巨龍臥)

  (因為大橋是用鋼鐵建成的,而且又寬又長,正橋連接著引橋的形狀,像一條龍,所以作者才這樣比)

  ③教師小結:這句把大橋比作鋼鐵巨龍,就具體地寫出了大橋又寬又長,十分壯麗的特點。

  ④指導朗讀這句話。

  (3)理解6、7兩句。

  ①請同學們自由讀最后兩句,看一看大橋的橋面分幾層?

  ②結合看圖想想,大橋的上下兩層各怎么樣?

  (從畫面上看,橋面鋪著雙軌,兩列火車能同時對開,可以體會到橋面很寬闊,公路橋上行人車輛穿梭似的來來往往,知道橋上特別寬闊)

  ③聯系“穿梭”這個詞語談得更具體些。(“穿梭”指織布的梭子穿來穿去,來回活動,“穿梭似的”是形容來來往往的人、車輛特別多,說明橋面特別寬闊)(板書:寬闊)

  ④小結:這兩句作者通過寫橋面的寬闊來講南京長江大橋的壯麗。

  ⑤指導朗讀這兩句話。

  (4)下面我們連起來看,寫大橋十分壯麗的句子,句與句之間是怎么聯系起來的呢?(作者先總的說大橋十分壯麗,然后從橋墩穩穩地托住橋身,橋身仿佛像一條鋼鐵巨龍臥在大江上面,橋面特別寬闊這幾方面來具體說明大橋是如何壯麗的)

  (5)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觀察大橋的?(從下往上)

  (6)下面請同學們邊看投影,邊聽錄音,體會大橋的壯麗。

  (7)作者是在什么樣的天氣情況下參觀大橋的?

  (8)作者在天氣格外好的情況下來看南京長江大橋,心情會是什么樣的?

  (9)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10)指導背誦第一自然段。

  (11)總結:這一段作者是寫從遠處看大橋的,遠看大橋怎么樣?(十分壯麗)那么近看大橋怎樣呢?下節課再繼續學習第二自然段。

  (四)布置作業 。

  1.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

  2.讀句子,注意帶點的詞語,體會比喻句的好處。

  (1)正橋連著22孔引橋,仿佛一條鋼鐵巨龍臥在大江上面。

  (2)寬闊的公路上行人車輛穿梭似的來來往往。

  第三課時

  (一)指名朗讀,背誦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讀課文,看畫面思考討論:

  1.第二段作者是在哪兒觀察大橋的?找出有關詞語。(板書:近看)

  2.作者近看正橋看到了什么?各有什么特點?這說明了什么?(壯麗)(板書:塑像挺立橋頭堡聳立玉蘭花燈柱整齊)

  3.如果把“一對對玉蘭花燈柱,像等候檢閱的隊伍,站得整整齊齊”一句話中的“像等候檢閱的隊伍”去掉,看意思有什么不同?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樣寫更具體、更形象)

  4.作者走進正橋是按怎樣的順序觀察的?(由近及遠)

  5.作者來到正橋上,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這說明了什么?

  (1)在大橋上遠望江面,江面上的輪船像一葉葉扁舟。由于大橋很高,又是站在大橋上遠望江面,所以輪船就顯得很小了,實際上作者是突出寫大橋的高大,大橋的壯麗。

  (2)作者來到正橋上聽到了火車呼嘯的聲音。(板書:聽火車呼嘯)也突出了大橋的壯麗。

  6.教師小結:這一段作者通過敘述自己在正橋上看到的聽到的來講近看南京長江大橋十分壯麗。

  7.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指名讀第3自然段后思考討論:

  1.“滔滔”、“浩浩蕩蕩”各是什么意思?第一句話是什么?

  2.作者面對浩浩蕩蕩的江水想到了什么?怎樣才叫“征服”了?

  3.“天塹”是什么?(聯系課文內容理解,天塹指長江。)

  為什么自古以來就把長江稱作天塹呢?(作者向我們展示了長江水勢浩大、水流湍急的壯觀景象,這樣想在長江上架橋真是太難了,所以,自古以來,長江就被稱作天塹)

  4.作者又想到了什么?(板書想)

  指名說,然后齊讀: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板書)

  5.理解句子: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一座橫空高架的大橋跨越長江南北兩岸,自古以來的天險變成了暢通無阻的大道。)

  6.看錄像,邊看邊體會這句話的意思。

  自古以來長江天險沒有人能夠征服,新中國成立以后,偉大的中國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它戰勝了,你覺得中國人民怎樣?(真了不起,真偉大,真令人佩服。)我們為這樣偉大的人民而感到自豪。

  7.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四)總結。

  1.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作者從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這幾方面對南京長江大橋進行具體介紹,使我們真切體會到大橋十分壯麗。(板書壯麗)

  2.學到了哪些觀察順序?句與句之間是怎樣聯系的?

  (從遠到近、從下往上、由近及遠等)

  3.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么?

  我國工人叔叔真了不起,中國人民有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我們要更加熱愛偉大的祖國。好好學習,將來更好地建設祖國。

  (五)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欣賞課文。放錄像,放課文錄音。

  七、布置作業 

  (一)熟讀課文,熟練背誦第一段。

  (二)預習第六課《參觀人民大會堂》,初讀課文,理解生字新詞,想想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

讀課文,學方法——《南京長江大橋》導讀(精選14篇) 相關內容:
  • 走進生活學語文——《學會查“無字詞典”》實錄片段(精選17篇)

    [案例]三年級(蘇教版小語六年制第五冊)(出示句子:“看來要想真正理解一個詞語的意思,不僅要會查有字的詞典,還要學會查身邊的‘無字詞典’哪!...

  • 第20課 文學藝術(通用2篇)

    課程標準:以唐詩、宋詞和明清小說為例,了解中國古代的文學成就。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掌握唐、宋、元、明清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學樣式及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 文學藝術(精選12篇)

    教學設計示例文學和藝術重點:批判現實主義文學;19世紀歐洲繪畫藝術流派;貝多芬難點:學習內容份量過重,知識過于繁雜。如何體現藝術是社會現實的反映教學過程一、古典主義文學和啟蒙運動時期文學1.古典主義文學指導學生看書上有關古典...

  • 思想和文學藝術成就(通用2篇)

    教學目標基礎知識了解世界近代史上文學、美術和音樂等方面的成就辨別啟蒙思想,能將列夫托爾斯泰及其代表作;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貝多芬和他的《英雄交響曲》“對號入座”能力訓練過程方法提取信息探究討論列寧為什么稱贊托爾斯泰是“...

  • 走進生活學語文——《學會查“無字詞典”》實錄片段(精選16篇)

    [案例]三年級(蘇教版小語六年制第五冊)(出示句子:“看來要想真正理解一個詞語的意思,不僅要會查有字的詞典,還要學會查身邊的‘無字詞典’哪!...

  •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學設計:文學獨白,傳課文之情(通用17篇)

    湖北鐘祥市長壽路學校 郭慧 講課時的文學獨白,是指在文章講解的精妙處、關鍵處,講解者情到高潮難以自禁的一篇簡短的演講。它可以把課文中的感情、講解者的感情、學生的感情三者融為一體,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藝術的熏陶,也可以使教師...

  • 文學藝術(精選14篇)

    教學設計示例文學和藝術重點:批判現實主義文學;19世紀歐洲繪畫藝術流派;貝多芬難點:學習內容份量過重,知識過于繁雜。如何體現藝術是社會現實的反映教學過程一、古典主義文學和啟蒙運動時期文學1.古典主義文學指導學生看書上有關古典...

  • 《語言與文學》(精選10篇)

    (設計A)教學過程1.測覽課文,完成練習一通過教師談話導入新課后,即布置學生閱讀“分論”部分。在示范填寫練習一“詞匯”部分空格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繼續完成練習一的其余空格,以達到梳理課文、把握作者主要觀點的目的。...

  • 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精選4篇)

    【考點一】了解19世紀以來浪漫主義文學、現實主義文學取得的主要成就并理解其出現的背景(1)19世紀浪漫主義的代表: 法國:《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2)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也稱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法國:巴爾扎克小說集《人間喜...

  • 《語言與文學》教學設計(精選9篇)

    《語言與文學》教學設計示例 (設計A) 教學過程 1.測覽課文,完成練習一 通過教師談話導入新課后,即布置學生閱讀“分論”部分。在示范填寫練習一“詞匯”部分空格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繼續完成練習一的其余空格,以達到梳理課文、把握作者...

  • 第2課 思想和文學藝術成就

    第2課 思想和文學藝術成就【課標要求】了解伏爾泰等人的基本主張,初步認識思想解放與社會進步的關系;知道莎士比亞和托爾斯泰的主要作品;說出《最后的晚餐》和《向日葵》兩幅名畫的作者和藝術風格;知道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初步理...

  • 隋唐五代文學緒論(2學時)教案

    緒論(2學時)教學目的:了解唐代文學繁榮的社會政治文化生態及發展概況。重點:唐代詩歌發展概況喝分期。難點:詩歌的律體特點。第一節 隋唐五代文學概況統一的大帝國,在前朝文學的基礎上,合南北文學之兩長,出現了文學大繁榮。...

  • 第20課  文學

    第20課 文學[教學目標] 1.了解文學的起源及其早期表現形式,知道以下中外著名作家的主要生平與作品簡介:屈原、莎士比亞、巴爾扎克,了解他們在人類文明史上的貢獻。...

  • 第22課科學技術與世俗文學學案

    第22課 科學技術與世俗文學班級: 姓名: 學號: 【學習目標】(請同學們認真閱讀下面的學習目標,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1.知道李時珍和《本草綱目》,知道《天工開物》是中國古代的重要科技著作。...

  • 《第8課 璀璨的文學藝術》教案

    《第8課 璀璨的文學藝術》教案教學目標:以李白、杜甫等唐代偉大詩人的詩歌及詩句為例,了解唐代詩歌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和唐代樂舞的主要成就; 通過學習,知道敦煌莫高窟是我國偉大的藝術寶庫,能體會到其中的藝術魅力,感受到古代先人的偉...

  •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堡县| 弥勒县| 正安县| 视频| 项城市| 丽江市| 建德市| 连平县| 宁南县| 文山县| 荔波县| 克山县| 大理市| 仁化县| 上林县| 卢龙县| 萨嘎县| 嘉兴市| 开平市| 祁连县| 收藏| 洛南县| 烟台市| 永州市| 石狮市| 兴业县| 诸暨市| 湘阴县| 安阳市| 江源县| 原平市| 邓州市| 晋江市| 门源| 翁牛特旗| 北宁市| 卢龙县| 南宫市| 察雅县| 株洲县| 青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