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秋游》是蘇教版語文第三冊練習二中的第一篇課文。這也是剛剛學完識字以后學的第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其中《識字三》中江南的金秋和本文有了一個生動的對比,而《練習一》中關于秋天的詞語又為本文的學習做了鋪墊。本文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外游玩的情景,表現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美景中的歡快心情。激發孩子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學生分析:
孩子們正是無憂無慮的年紀,喜愛大自然、向往大自然這一點毋庸置疑,而且對于北方的孩子,秋天這個季節對他們來說也并不陌生,所以本課就是要讓孩子在喜愛中去學習知識。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文繪形繪色、情景兼備、真切細膩、富有節律的特色,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九個生字。
能力目標:會用“有的……有的……有的……”說一句話。
情感目標: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
重點:學會本文九個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緊扣文中的詞句,把觀察、想象、朗讀結合起來。讓學生感悟意境美和語音美培養其語感。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1、情境教學法
俄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力量。為此,我在本節課一開始就運用了師生拍手齊誦兒歌《秋天到》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另外,我還讓學生動手把秋天的美景畫下來,這一環節的設計,就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既培養了學生動手的能力,又讓學生在畫畫中深刻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景。
2、直觀教學法
正值秋季,秋季的特點處處可見。因而我在教學這一課時,不但運用了大量的圖片創設情境,還讓學生直接去觀察、去表達。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對秋天的景物有一個深刻認識。
3、以讀代講法
新課標指出:“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本文語言文字生動優美,讓學生通過多種讀的方式(如:配樂朗讀、表演朗讀等。)反復誦讀,熟讀成誦,深入領會課文描寫的意境,以受到美的熏陶。
(二)說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采用“看看——說說——讀讀——練練“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眼口手腦并用,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在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中理解課文,注重“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三主模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陶冶情操。
五、教學流程:
(一)、開門見山,揭示主題。
還記得《秋天到》那首兒歌嗎?讓我們拍起手,背起來。今天我們就去郊外游玩,去看看秋天的美景。課本上有一幅非常美麗的秋景圖,你們都看到了什么?
教學中應該注重文本插圖的力量,再多的素材與資源,也不能架空教材。如果能夠仔細地觀察全圖,那么對全文就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
(二)、進入情境,美讀課文。
讀:出示和秋天有關的美圖,配以音樂,營造美的意境,學生自然可以發出美的聲音。從生到熟、從熟到美。讀正是這其中的秘訣。
畫:給學生一幅輪廓圖,讓學生給各種景物涂上顏色。抓住“顏色美”這一特點,更深入地感受秋天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