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
設計思路:這是一首兒童詩,展現了孩子們在夏天的美好遐想,洋溢著濃濃的童真童趣。這首詩由第一節領啟,一步一步鋪陳孩子的遐想,于遐想中又透出對融于大自然的向往和心靈的美好,讀來合情合理,易于引發學生的共鳴,教師應從整體出發,適時點撥,啟發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在教學中教師不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學生的感受,采用多種方法誘導學生把自己對詩句的感受讀出來,發自內心,溢于言表。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同時,語文是一門應用最廣泛,最接近生活,內容最豐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學科。
兒童是最富有活力的。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萬事萬物充滿了好奇,勃動著探索的欲望,尤其有著大膽的及至夢幻的想像力。而文中“想變點兒什么”的一問,啟開了想象的閘門,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廣闊想像空間。低年級學生的思維形態以形象思維為主,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的展示,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美、親近美。而且孩子與生俱來就有探索、實踐的欲望,他們對現實世界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樂于表達自己眼中的世界,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懷,讓他們在讀中感受美、想像美,再去創造美,步步漸進,使他們身臨其境,趣味盎然。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向往,體會親近自然的愉快。
教學重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感情朗讀并背誦課文;激發學生對美好大自然的向往,體會親近自然的愉悅。
教學難點:理解“我”為什么最想變成大大的荷葉。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示課題。
1、小朋友,你們喜歡夏天嗎?在夏天的時候,你喜歡做些什么?你們見過大大的荷葉嗎?有一個小朋友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板書課題)
2、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要問嗎?(誰想變成大大的荷葉?為什么想變成荷葉?你有沒有想過變成別的東西?……)
二、品讀詩歌,讀中感悟
過渡:不知不覺,夏姐姐已來到了我們身邊,她熱情地問“我”,想變點兒什么?那文中的“我”究竟想變什么呢?請你們自由朗讀第二到第五自然段,把“我”想變的用筆圈出來。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雨滴、小魚、蝴蝶、蟈蟈、星星、新月、荷葉
學習第二到第五自然段
學生匯報交流。
a、雨滴:(出示句子)
1、有哪些小朋友喜歡變雨滴?請你們讀讀這句話。你為什么要變透明的雨滴呢?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透明的雨滴吧!(課件顯示雨滴圖)看,這透明的雨滴像水晶一樣晶瑩;像鉆石一樣閃亮。誰來讀好這個詞組:(透明的雨滴)
2、那我們現在就是小雨滴了,你們睡在綠葉上心里會想些什么呢?(指名說)
3、讓我們一起美美地讀一讀吧。
b、小魚:
“清凌凌”的小河是什么樣子的?小魚在水里游時又是什么樣子的?多媒體課件顯示畫面,學生欣賞,再讓學生學著小魚的樣子自由自在地在教室里游一游。
師:采訪一下“小魚”:你在清凌凌的小河里游來游去時,感到怎樣?指名回答,師相機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