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3、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動手是個好習慣。
教學重點:
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教學難點:
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動手是個好習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小朋友,你們的手平時用來干嘛的?
2、那腦袋呢?
3、非常好,所以手和腦是我們的兩件寶,還記得這首歌嗎?我們一起讀讀看。
4、下面,讓我們活動活動大腦,做個思維體操好嗎?(演示)如果把這只杯子裝滿水,在上面放上一張紙,然后把杯子倒過來,水會不會灑出來呢?有的孩子是猜想的,有的還動手試驗過的,有的用了“可能”“也許”這樣的詞,顯得很謹慎。我覺得咱們班的孩子真會動腦筋,相信這節課你們一定能讓這顆智慧之樹掛滿紅紅的智慧果,有信心嗎?今天我們要讀的故事就與動手做實驗有關。(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讀詩,讓學生懂得手和腦的重要性,加上一個小小的實驗,引起學生的興趣,沒上課就把學生深深地吸引住。]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找找課文主要是講誰和誰的故事。
2、一起大聲地跟他們打打招呼。(加上拼音),現在再來一次。(去掉拼音)
3、同桌再讀課文。要求:邊讀邊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做上標記,多讀幾遍。
4、(出示我能認一認)誰先來挑戰?你們自己先練習一下吧?
生:自己自由讀。
5、你能當小老師教教同學們嗎?小老師讀一次,你們跟著讀兩次。
6、同桌互相檢查,看誰讀得準?
7、不要拼音,男同學和女同學來比賽一下。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地朗讀課文,讓他們能自己更好地讀通課文,讀熟課文,還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喜歡表現自己的特點,通過小老師的形式,讓學生教會學生,充分體現老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
三、學寫生字啊
1、(出示我會填我會寫)誰來填?
2、你用什么方法記住這個三點水的漫呢?
3、怎么樣寫呢?哪些地方該提醒同學們的呢?
4、下面看老師寫一次。你們在練習紙上寫兩個。
5、請看第二題。誰來填?
6、下面我們練習寫“提”和“題”這兩個字,比較一下這兩個字,你能發現什么?書寫的時候“是”字的寫法有什么不同呢?
7、下面看老師寫字,注意觀察我是怎么運筆和安排的。請你們各寫兩遍。
8、請看下面的六個生字寶寶,你覺得哪個字的哪一筆該提醒小朋友的呢?(同桌互相說)
9、請你們在練習紙上寫一寫。注意坐姿和握筆的姿勢。(教師巡查)
10、集體評價。
[設計意圖:在寫字時先讓學生觀察生字的結構,得出它們的特點,發現它們相同和不同之處,再讓學生深入討論,認為哪一筆難寫、哪一筆放在田字格的什么地方,學生教學生、學生提醒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這樣對這個字他們會記得更快更牢。]
四、小結。
朗志萬和伊琳娜之間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我們回去好好地讀課文,下節課繼續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