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擔》教學實錄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個謎語,想猜一猜嗎?
生:想。
師:那請聽,“生在樹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墻。”
生1:是扁擔
(出示投影,老師板書:扁擔)
師:你見過扁擔嗎?
生1:見過,我爺爺用扁擔挑草。
生2:見過,我奶奶用扁擔挑水澆菜。
……
師:看來,我們現在還有時候離不開扁擔。現在我國的農村,有的地方山路崎嶇,還有很多東西如水,糧等需要用扁擔來挑。在科技不發達的舊中國,更是離不開肩挑手提。說起扁擔,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想不想聽?
生:想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朱德的扁擔。
(板書課題:朱德的扁擔)
師:我們一齊來讀課題。
生:(齊讀)朱德的扁擔
師: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1:朱德的扁擔與別的扁擔不同嗎?
生2:朱德是個什么人?
……
師: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領他們南昌起義和湘南暴動的隊伍,來到井岡山,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后,國民黨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千方百計想拔掉它。他們在軍事上的一、二次"會剿"失敗后,又實行經濟封鎖,妄圖把紅軍餓死、凍死、困死。為了準備第三次反“會剿”,粉碎敵人的經濟封鎖,地下黨組織、積極動員群眾為山上送糧。挑糧上山也成了紅軍的一項經常性工作。那年,朱德軍長已是40多歲了,但他經常親自帶領戰士們下山挑。
師:那么課文寫朱德的扁擔什么呢?下面請同學們讀課文。
(出示自讀要求:1、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將不認識的字作上記號,在有疑問的地方劃上問號。)
師:大家讀完了嗎?
生:讀完了。
師:有不會讀的地方嗎?
生:沒有。
師:真的嗎?剛才老師可是看到有幾個同學不敢大聲回答。可能他有困難,那么沒有困難的小朋友,也一起跟著他們來聽聽老師是怎么讀得可以嗎?
生:好。
師:在聽課文朗讀錄音的過程中,想一想,你認識了哪些字,記住了哪些字?
(學生聽錄音)
生:我認識了“德”。
生:我認識了“朱”
……
師:把這篇課文讀給同桌聽,和同桌一起討論識記生字,解決疑問,標出自然段。
(學生讀課文給同桌聽,教師巡視)
師:下面老師想請幾個同學讀一讀課文,有誰愿意的?請舉手。
(學生紛紛舉手,教師指名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
生:(聲音很低)……
師:你讀得很流利,要是能把聲音提高一點就更好了。
(生讀第二自然段)
師:你讀得很投入。
(生讀第三自然段)
師:你讀得也很好
(生讀第四自然段)
師:你們讀的都很棒。
師:你們有哪些不懂得詞語嗎?
生:陡
師:你們知道“陡”是什么意思嗎?
生:山很高。
師:是不是山很高呢?
生:是山不好爬
師:你看看課文是山不好爬么?
生:就是山高而且不好爬,好像直上直下。
師:是不是這個意思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帶有這個字的句子。
(生齊讀這個句子)
師:是不是這個意思?
生:是
生:粉碎、儲備、圍攻分別是什么意思?
生1:圍攻就是包圍起來打。
師:對,你真聰明。就是包圍起來消滅掉的意思。
生2:儲備就是儲存起來的意思。
生3:粉碎就是使敵人的愿望破滅的意思
師:看來同學們預習得都很好。
師:在本課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