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燥無味”為“輕松愉快”《梅蘭芳學藝》片斷教學案例解讀
案例:
師:小朋友們,《梅蘭芳學藝》這篇課文我們已經學好了,現在我們來表演一下它的內容好嗎?
生:好!(躍躍欲試)
師:先一段一段地演。第一節怎么演!同桌試試看。
師:指名兩人上臺表演。
生:(一飾師傅,一飾梅蘭芳。上)
“梅蘭芳”:(向“師傅”作鞠躬狀)“師傅,徒兒想跟您老人家學唱戲,請您收下我這個徒弟吧!”
“師傅”:(仔細端詳了“梅蘭芳”,特別注意“梅蘭芳”的眼睛)“孩子,您想學唱戲是好事,可你要知道,唱戲是要有好眼神兒的。你的眼睛沒有神兒,不是唱戲的料子啊!”
(生下)
師:剛才他倆表演得怎樣?
生:(眾笑)不錯!
師:第二小節怎么演?想一想:這一節要演些什么內容?
生:四個內容“決心??苦練??好轉??練成”。
師:由兩個人來表演“決心??苦練??好轉”,“練成”了的情景,其他人演“人們都說”的內容。
師:請你們在下面作好準備,過一會兒上臺表演。
(生紛紛讀文,體會,表演)指名表演。
生1:(面對大家)師傅說我不是唱戲的料子,我不信,我一定要練出個樣子來讓師傅看看!當然,師傅說得也對,我的眼睛沒神兒,那我就從練眼神開始吧!
生2:(抬頭看著天空,緊盯著一處,目不轉睛好一陣后,向前走了一步,彎下腰,作看水中游魚狀,然后,又抬頭面向正前方,眼睛忽閃忽閃的,顯得十分敏銳)
生:(眾)真不簡單,梅蘭芳的眼睛已經練得能說話了。
師:通過剛才的表演,這一段的內容大家記住了嗎?
生:記住了!
師:大家再把這一部分讀讀,爭取一次背好。(生試背)
指名背誦。
生:(背得真好)
師:背得好!表揚!
生:(鼓掌)
師:最后一節,我們一齊背背,好嗎?
生:(齊背)
師:下面的時間大家練習背全文,看誰先背好!
生:練習背誦。
解讀:
這篇課文講的是梅蘭芳小時候拜師學藝,經過勤學苦練,終于成為舉世聞名的京劇大師的故事,說明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這類課文的背誦很是枯燥。
就常規的誦讀教學訓練:(1)熟讀成誦,即將課文一遍又一遍地誦讀,讀的次數多了,理解隨之加深,逐漸將課文記住。(2)逐句逐段背誦,即反復誦讀一句,讀到能背出,再向一段進攻,再往下背,直至將全篇全部背誦為止。此法見效容易,但容易談忘,需以后常誦讀。(3)理解背誦,將課文讀熟,回憶各段內容,由粗到細地回憶,加以復述,再對照課文,直至與課文基本相符,此法難精確地背誦課文。抄寫、背誦、默寫。此法手、眼、腦并用,記憶精確持久。此法有背誦程改革:要減輕學生負擔。
本片斷的施教者吸取傳統的誦讀教學訓練的精華:理解背誦,在此基礎上,利用低年級學生好動、好表現這一特征,以表演課本劇的形式幫助學生記住課文內容,這確是一個高招,不管是誰,理解了的東西容易記住,形象化的東西也容易記住,這樣背課文,學生絲毫沒有枯燥無味的感覺,反而覺得輕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