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歌教學設計
本文是一首詩歌,歌頌了水鄉的秀麗風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詩有三個小節:第一小節寫水多 ,說明水鄉的自然資源豐富;第二小節寫船多,表現水鄉人民的勤勞;第三小節寫歌多,說明水鄉人民生活的幸福。
詩歌每一小節的開頭都采用問答的形式,回環復沓,瑯瑯上口,是一篇訓練朗誦的好材料。課文配有描繪水鄉風貌的插圖,可指導學生觀察,幫助學生進入詩歌的境界。
下面重點就目標的設置、教學手段的運用和練習的設計談談自己的反思。
一、關于目標的設置
一開始,我根據課文的內容和本冊的訓練目標將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設置為: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讓學生感受水鄉秀麗的風光和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
3.激發學生熱愛自己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設置為:
1.領會詩歌內容,感受詩歌意境 ,指導朗讀。
2.指導學生借助板書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設置為:指導學生體會詩歌意境,練習仿寫詩歌。
教學效率的體現很重要的是看課前設置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在第一次試上后,我便進行了如下的反思。首先,我發現由于課文的短小優美,很多學生在第一課時便已經可以背誦下來,甚至有不少用功的學生在預習時便已經做到了熟讀成誦。在明知學生已經會背的情況下再把指導背誦作為本課的訓練重點顯然是一種時間上的浪費;其次,記得在一次培訓中,市教研員芮瓊老師曾經說過,課時目標的設置不僅要根據課文,還要根據本冊的訓練要求甚至整個年段的訓練要求來設置,同時,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目標也要做一些調整。我想到,我面對的是我的學生,那么,我的目標應該是教學生真正需要的東西,二不是已經學會的東西,要真正講究實效而不能按部就班,不知變通。于是,我對學生進行了分析。一年級的時候我同時帶兩個班的語文課,受時間局限,學生受到的說話寫話訓練很少,小組活動也沒有得到很細致的指導,因此,在剛進行的一、二單元測試中,學生的寫話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大部分學生覺得沒話說,少數學生有話說又不知道怎樣表達。我覺得,本班學生訓練的重點應該是在說話寫話。如果我能在每節課的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說話機會,并指導他們怎樣說話、怎樣寫話,那么,就能逐步改變學生寫話難的問題。于是,在真正上課的時候,我把教學目標做了調整,沒有對背誦的特別指導,而是把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和想象說話作為了訓練的重點,把指導學生仿照詩歌說話寫話作為了課時訓練的難點。
雖然,對課時目標的安排可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我覺得,只有切合學生實際的、符合學生學習需要的目標才是有效的,我們的目標應該是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有所獲、有所得。雖然,在上課過程中,目標的實施還有些不太到位,但比起明知學生會讀還要指導讀、明知會背還要反復背等要來得實在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