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歌》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教材說明
《水鄉歌》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21課。本課是一首詩歌,歌詠了水鄉的秀麗風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詩共三小節,分別寫了水多、船多、歌多。每一節的開頭都采用問答的形式,回環復沓,瑯瑯上口。詩人以活潑清晰的語言,抓住綠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點,勾勒出一幅幅流動的水鄉風光圖。篇末點睛之筆使人如聞勞動者的愉快歌聲,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詩歌每小節字數相等,句句押韻,富有鮮明的節奏感與和諧的韻律美,是一篇訓練朗讀的好材料。
(二)學習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課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指導識字、寫字和進行朗讀、背誦訓練,教學中應以讀為主,以讀代講,指導學生感悟課文意境,重點抓好識字教學。根據《課標》要求和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我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通過朗讀和想象體會詩句所描繪的水鄉美景,感受到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起學生共鳴,感受到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安排本課安排兩課時
二、說教法
由于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不夠穩定,不易持久,容易被一些新鮮奇異的東西所吸引。根據孩子這些年齡特點和教材自身的特點,這一課我主要運用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在教學中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符合孩子年齡特點,孩子樂于接受的形式進行教學。最后進行遷移練習,讓學生體驗到成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節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借助多媒體課件創設了情景,寓教于玩,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通過學生自讀自評、加動作讀、師生比賽讀、以唱促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感悟課文內容;最后的遷移運用更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鍛煉。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21課——生齊答《水鄉歌》。這節課,我們接著往下學,來,看看水鄉歌的這些詞語,你們還認識它們嗎?出示詞語(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同學們讀得真好,那下面老師想帶同學們去看一看水鄉的風光,播放《太湖美》,看看水鄉有什么?美不美呢?
二、熟讀詩歌,感知文意
過渡:是呀!這水鄉的美真多啊!它不光可以用音樂來渲染,用畫面來描繪,還可以用詩歌來贊美,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130頁,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獻給水鄉人的詩歌——播放課文朗讀。
誰來說一說詩歌中描寫了水鄉的什么呢?
(一)品讀課文第一節
過渡:這篇課文共有三小節,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小節(出示第一小節)誰愿意來讀一讀?(指名讀)這個小節中講了水鄉什么多?(水多)你是從哪里看出來呢?
1、那渠是怎樣的呢?
2、那“千條渠,萬條河”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