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8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巧用謎語,導入新課。
出示謎語:
一撇,橫折鉤,小巳藏里頭。
草上花含苞,水邊魚吐泡。
有食吃個飽,有火放花炮。
——打一字()
(二)學習本課生字
1、演示“包”字的演變過程,了解“包”字蘊含的意義。
2、讓學生給“包”找朋友(組詞).
3、自主學習“苞、飽、泡、炮”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借助偏旁,讀懂字義。
(3)歸納形聲字構字規律“聲旁多表音,形旁多表意”
(4)借助圖片,引導學生發現花苞、水泡、火炮、飽滿都含有“包裹”的意思。從而幫助學生初步感知聲旁“包”表音又表意的特點。并把自己認識的字詞寫到圖片中。
4、鞏固練習
加一加:火+包=()足+包=()水+包=()
換一換:跑-火=()抱-艸=()胞-饣=()
(三)朗讀韻文。
1、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正確流利。
2、邊讀邊想,加上動作有感情地讀一讀。
3、背誦韻文。
(四)描紅,邊描邊說筆順,按正確的筆順寫字。
(五)拓展練習
有手能摟(),有足便能()。
月來成同(),雨來下冰()。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四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3、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感受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和特點,初步感知“包”表音又表意的特點。
4、感受漢字之美之神奇,激發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識字能力。
【教學方法、手段】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漢字的構字規律,演示漢字的演變過程,揭示字與字之間的聯系,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欲望,使識字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后反思
關于識字教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本人在本課教學中采取以下幾點做法:
1、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
本課教材由四部分組成:帶有偏旁的卡片、由生字組成的詞語、一幅情境圖、一首兒歌。本人依據人認識事物“浪漫-精確-綜合”的規律,讓學生先在一定的有意義的語言背景下認識字類,再對需要教學的字詞進行重點教學,然后,再設法將之運用于自己的生活中。
對于由基本字“包”構成的這組形聲字,本人編撰了如下語段:“一撇橫折鉤,小巳藏里頭。草上花含苞,水邊魚吐泡。有食吃個飽,有火放花炮。”這段話將字形結構中因含有同一個母體字(包)而形似的一組字聯系起來,為學生提供了識字的語境,簡化了兒童識記漢字字形的心理過程,學生可以通過聯想求同與辯形求異加深對字形、字義的理解、掌握。。
2、變“教符號”為“教文化”
漢字是世界上最富有詩意的文字,它凝聚了先人的靈感和智慧。編者將“苞飽泡炮”選入教材,是因為“包”在這幾個字中具有兼表音義的功能。本人深刻把握了編者的意圖,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漢字的構字規律,演示漢字的演變過程,揭示字與字之間的聯系,變“教符號”為“教文化”,使學生知曉漢字的來龍去脈,知曉漢字背后的信息,讓學生在新奇、興奮、快樂和崇拜中學習漢字,產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認同感,使漢字教學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