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學設計
《大禹治水》是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下冊十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講的是古時候洪水泛濫成災,百姓過著悲慘的生活,大禹用疏導的辦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年“三過家門而不入”,走遍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一心一意為百姓謀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傳。文章簡短易懂,語言精煉,字里行間滲透著對大禹的贊美。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會寫7個,培養孩子獨立識字,合作識字的能力。
2、自主閱讀課文,教師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弄懂大禹為什么成為人們世世代代敬仰和愛戴的英雄?
技能目標:
1、提高小組分工合作能力,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以及語言表達的能力。
2、利用網絡(internet)自主查尋、整理資料的能力。
情感目標:了解大禹不辭辛勞、公而忘私、為民造福的奉獻精神,培養學生的奉獻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分析
1、教學重、難點
通過文中重點詞句感受大禹不辭辛勞、公而忘私、為民造福的奉獻精神。
2、對策
①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文,找出最感人的句子相互交流,抓重點詞句進行品讀、理解。
②給學生提出學習要求和相關資源,學生自己上網獲取信息,分析交流,談出感受。
四、學習對象分析
1、學生特點
本課面向的是小學三年級下學期的學生,這個階段的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運用各種識字方法來讀準字音、識記字形。同時,學生對學習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已經有了一些體驗,初步具備這方面的能力。該階段的學生已具有初步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并對計算機等現代信息技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多媒體教室上課的熱情很高。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信息的查詢及理解能力還很欠缺。
2、相應對策及學法指導
①利用網絡教室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發揮其能動性,自己動手操作,自己找到答案。
②在教師引導下各小組學生互相幫助、分工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③教師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自己見解,使學生在相互討論、相互交流中得到提升。
五、教法設計及教學策略
1、教法設計
本節課以“建構主義”理論和“主體主導”理論為指導,結合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學生提供自主參與,發現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環境。
本節課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教學環節去實現,講故事導入新課,初讀故事整體感知,細讀故事體驗感悟,搜索故事拓展延伸。整節課由故事開始,至故事結束,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調動聽、說、讀、悟多種感官參與,放手讓學生自己上網查資料進行個別化學習,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拓寬了學習的廣度。通過合作學習,小組討論、交流,使認識得到升華。
2、教學策略
①提供資源,方便學生查閱。
②師生互動,個別輔導,并引導學生相互交流,相互評價,總結歸納提升。
六、教學媒體和資源應用設計
1、教學媒體
①全部聯網的多媒體計算機教室
②利用realplayer播放洪水泛濫及大地恢復平靜的景象。
③利用網絡(internet)查找資料(學生操作)
④教師制作: a大禹治水的動畫及配音課文朗讀
b生字游戲
c“三過家門而不入”圖片、配樂
d歌曲《為了誰》
學生準備:課前搜集神話故事。
2、教學資源應用設計
媒 體何 時 應 用達 到 目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