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美麗的丹頂鶴
環境教育滲透學科教案——《美麗的丹頂鶴》
教材分析
課文寫了丹頂鶴的美麗的外形以及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徙習性,引起讀者對丹頂鶴的喜愛,滲透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根據題意,緊扣“丹頂鶴”這一對象,突出“美麗”這一重點,展開了生動有致的描寫,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開篇點題,引進丹頂鶴。
這一部分先點明節令,接著引進丹頂鶴,繼而寫它唱著歌兒從北方飛來,初步展示了丹頂鶴的特點,給人美好印象。
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緊扣“美麗”,描寫丹頂鶴。
標題中的“美麗”是本文描寫的重點。作者主要從它的顏色美、形體美、姿態美三個方面描寫了丹頂鶴的美麗。丹頂鶴色美、形美、姿美,所以逗人喜愛。
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連接開頭,點示“第二故鄉”。
開頭寫丹頂鶴在冬臨之前從遙遠的北方飛來,到哪兒落腳?又會干什么呢?這就留給讀者一個懸念。在描寫了丹頂鶴的美麗可愛之后,自然地連接開頭,點示丹頂鶴的“第二故鄉”—黃海之濱,原來它們來到這里安全越冬,顯得水到渠成,歸結自然,結構上有呼應之效。
學情分析
這是一篇優美生動的文章,重點指導學生朗讀全文的重點段,即第二、三自然段。可先以“丹頂鶴美在哪里?”為題引導敘述這兩個自然段,整體感知后再找到寫丹頂鶴的顏色美、形體美、姿態美的句子。學習時,可進行圖文對照,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文中對丹頂鶴的贊美和喜愛之情,最后可讓學生看看圖,運用課文中的語言來說說丹頂鶴的美。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ㄗ”、“虍”,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知道丹頂鶴是一種珍稀禽類,初步認識保護野生動物的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疑點
1.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難點:知道丹頂鶴是一種珍稀禽類,初步認識保護野生動物的意義。
3.疑點:積累、運用課文中的語言。
教學準備
教師:投影片、圖片等
學生:預習課文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寫部分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學寫部分生字。
教學難點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1.板書:丹頂鶴,師領讀。師講解:“鶴”讀第四聲,鳥名。頭小頸長,腿細長,善于飛,生活在水邊。
2.思考:為什么叫這種鶴為“丹頂鶴”呢?(請看圖)師引導:你們說:這些鳥的頭頂是什么顏色?(紅色)紅色又稱“丹”。紅色的頂叫“丹頂”。所以這種鶴叫“丹頂鶴”。
3.師講解:丹頂鶴是我國異類重點保護動物。它是候鳥,秋天到了,要從北方飛到南方去。
4.板書:美麗的。問:看了這一題目我們可以看出這篇文章是寫“丹頂鶴”的什么?(學生齊說)
5.過渡:你們想了解丹頂鶴“美麗”在什么地方?我們學習課文以后就會知道的。
二、初讀指導
1.默讀課文,畫出課文中寫丹頂鶴美麗的語句。
2.討論并朗讀有關語句。(投影出示有關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