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歌》(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渠”、“蕩”、“清波”、“駁”、“籮”等詞語的意思。
3、在朗讀課文的同時了解水鄉的景美物豐,水鄉人民的幸福生活,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和愛家鄉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⒈體驗水鄉的美,感受水鄉人們生活的幸福。
⒉理解“千首曲,萬首歌,裝滿一籮又一籮,唱咱水鄉新生活。”這句話的意思。
⒊學習仿寫詩句。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搜集關于蘇州水鄉圖片和文字資料,對蘇州這座水城有更近的了解。
教師:水鄉景色的幻燈片(電腦)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唐代詩人杜荀鶴游歷蘇州后,給我們留下了千古絕句《送人游吳》,詩句說: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出示詩句)
是啊,江南水鄉溫濕而恬靜,難忘水鄉的小橋流水。你看,那一葉葉小舟滿載游客在如綢的碧水中輕輕駛去,不時有船娘的船歌飄來,兩岸亭榭樓閣,黛瓦粉墻,翠柳紅桃,倒映水中。隨處吳儂軟語,別有風味。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水鄉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水多、船多、歌多)過渡:水鄉美就美在這里的“水多、船多、歌多”;水鄉美就美在它像一幅流動的水墨畫,它像一首恬雅的詩歌。這節課,讓我們再次品讀21《水鄉歌》(出示)
2、這些與水鄉有關的詞語你會讀嗎?(指名讀,齊讀。)
3、這里的景色美,課文寫得也很美,想不想聽老師把課文讀一讀?(教師朗誦課文)
二、精讀課文,有感情朗讀
(一)學習第一小節。
1、自讀課文。請小朋友把書打開,像老師這樣把第一節讀一讀。
⑴水鄉的水怎么樣?(綠、清、多……)
⑵教師問:課文一開始就對我們提了個問題,指導朗讀:這句話后面是什么符號?那么這句話該怎么讀?誰來試一試?(指名讀,評議,齊讀。)
⑶誰來回答?水多。這句話是肯定的回答,讀起來語氣比較肯定。齊讀。
⑷讀好前兩句。(女問男讀男問女讀)
2、請大家再讀課文,你從課文哪些詞句中讀出水鄉“水多”的,用筆劃下來。教師相機出示:千條渠,萬條河
⑴理解:“渠”
a、齊讀
b、老師結合圖講解“渠”:人工挖出的水溝或河道。“渠”聯系學過的成語“水到渠成”
c、哪個詞說明渠很多?(千條)哪個詞說明河很多?(萬條)圈點
d、指導讀;誰能把渠多、河多給讀出來?(開火車讀,齊讀,評議。)
老師聽了你讀后,仿佛真的看到了千條渠,萬條河。
⑵出示句子:“池塘一個連一個”
這個句子中哪個詞語寫出了池塘多?圈點:“一個連一個”問:“一個”多不多?“一個連一個”多嗎?
誰能把池塘的多讀出來?(指名讀,男女生分讀。)
⑶出示:“處處綠水蕩清波”
a、“處處”可以換成另外一個詞語——(到處)。
b、看圖:水鄉的水怎樣?(水鄉的水不但多而且清得可以看見水中的魚蝦,風兒吹過水面漾起了波紋,這波紋也叫“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