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歌》教學反思
《水鄉歌》教學反思
宜興市陶城實驗小學 王文雅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課程標準四條基本理念中的第三條,它作為一種精神貫穿于教學的始終。課程標準規定,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我在教學《水鄉歌》一課時注意到了以下幾點:
一、重視自主學習。
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課外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堅持讓學生學習的過程成為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外界的刺激;學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新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構起新知識的意義,同時原有的知識經驗又因為新知識經驗的進入而發生調整和改變。我在《水鄉歌》這篇課文的處理上就是采用了這種自主性原則。
首先,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自己找出不懂的生字詞,同學之間互相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再提出來師生共同解決。在解決生字詞的時候,我又運用畫一畫、演一演、換一換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之后,在朗讀時也采用了自主性原則,讓學生自己評自己,哪些地方處理得好,哪些地方還有欠缺,然后再互評。這樣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學生自己手中,也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二、重視朗讀。
我認為詩歌的教學中,朗讀非常重要,在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提高了學生的很多能力。如:語言表達能力、積淀語感的能力、對文章的理解能力等等,同時,這也是新課標的要求。因此,在本課的學習中我采取多種方法讓學生加強朗讀。首先,聽讀,即聽課文朗讀錄音,初步感受課文內容,確定朗讀標準。其次,自讀,加強課文內容之間的聯系。再次,在全班范讀,然后自評。最后,同桌之間采用自己喜歡的形式組合朗讀、問答讀,再齊讀等。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朗讀的積極性,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同時學生的朗讀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三、重視了拓展。
《水鄉歌》是一篇篇幅短小,但語言優美的小詩歌,學生們讀起來朗朗上口,于是,我就抓住了這篇課文的優勢,在讀書、背誦課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試編類似的小詩歌。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課堂上也熱鬧起來了,經過思考、組織材料,學生編出了《家鄉歌》、《花鄉歌》、《草原贊歌》……一首首、一篇篇,學生思維的火花在閃爍,學生的激情在燃燒,這樣的安排,既鞏固了課文的語言形式,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續編能力、組織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給了學生展現的舞臺。
通過以上方法的運用,在教學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將把這種方法繼續下去,也會繼續探索,讓教學更加完美。
《水鄉歌》教學反思
鎮江新區丁崗中心小學 朱雯
一,開放自主.
解放學生的頭腦,讓他們大膽質疑;解放學生的雙手,讓他們動手作畫;解放學生的身體,讓他們活動自由!針對學生的認知和興趣設計教學,在過程中他們將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