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7(第三冊)
識字7教學要求:
知識與能力: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韻文。
2、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認識1個二會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
過程與方法:1、指導看圖,理解詞語的意思。
2、課堂上注重提問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識字能力和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生字詞的意思。有感情地誦讀韻文。
2、能按筆順正確地書寫田字格中的生字、能按字結構把字寫端正。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這節課我們學習識字7,齊讀課題。無錫的公園很多,你們一定經常去玩吧!(顯情境圖):今天我們就隨著一位大詩人到一個公園里去玩。這個公園里都有些什么?
2、你觀察得真仔細。你看這茂密的樹木,樹下的石凳,路邊的小亭,遠處的寶塔,詩人盡情欣賞著這美麗的景色。
二、看圖會意識字
(一) 學習“亭”“停”
1、詩人在公園里看到了一座亭子?仔細看看圖,再看看右邊的字,你發現了嗎?
真有意思!讓我們牢牢地記住這個有趣的“亭”字。(學生認讀“亭”,讀準后鼻音)
點和橫就是亭子的頂部,亭子中間就像口,禿寶蓋就是亭子檐,下面幾根柱子用什么來表示啊——丁。你們看,這個字多么像這座小亭子啊!這個小朋友真會學習。我們一看到“亭”這個字形,就能想到小亭子的樣子。
2、詩人發現了這個有趣的小亭子,他就來到小亭邊不走了,看左邊的字,你又發現了什么?(顯示“停”字和人停小亭邊圖)人來到小亭邊不走了,不走就是——
生活當中我們會經常用到這個字。想想,你在什么情況下聽到或用到過這個字?(了不起!懂得多,做得好。)
(二) 學習“鳥”“鳴”。
1、他來到小亭邊聽到了什么?對于小鳥,小朋友們都很熟悉,(顯鳥與“鳥”字的對照圖)比比看,這只小鳥和“鳥”字哪兒最像?
2、瞧,這里還有一只鳥,仔細看,這只小鳥在干什么?再看看左邊的“鳥”字變成了哪個字?“鳴”。(發后鼻音)
說到“鳴”字,老師遇到個難題,“鳴”是什么意思呢? (“鳴”就是鳥叫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這樣我們就永遠記住了“鳴”字是什么偏旁?(口字旁)
(三)學習“聞”。
1、剛才的鳥鳴聲驚動了一個小孩兒,你看他是怎么做的?(顯示“小孩開門側耳聽”的動畫)據說這幅圖可以用一個字來表示(顯“聞”字)。讀準字音。看圖想一想,這個字什么意思?我該怎樣記住它?
(學生認真地獨立思考)有的小朋友已經有了想法,還有的在認真思考。有了想法的小朋友可以先跟同桌說一說。如果你覺得同桌說得好,是你沒有想到的,別忘了用大拇指夸夸他。
(學生同位互相交流,然后班內匯報)
2、“聞”字聽起來很熟悉,好像在哪里見過?幫老師想想。
師:棒極了!詩不僅背得好,還給我提了個醒。我想起來了,詩人來到公園里欣賞著優美的風景,耳邊響起悅耳的鳥鳴,情不自禁地吟誦了一首小詩,詩里就有這個“聞”字。
三、學習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