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好好學字》教學反思
《要好好學字》是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寫人物的課文,講述了毛主席教育兩位小八路要好學習寫字這樣一件普普通通而又平凡的小事,但其蘊含的意義卻是深遠了,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年輕一代的關心。
這類寫人物的課文,很難上出新意。他不像童話故事那么有趣,來吸引著孩子;也不像散文那么有美感,能讓孩子在美妙地語言旋律中陶醉。
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設計問題:“兩個小八路是誰?你能從圖上指出他們來嗎?”“你認為他是劉長貴的理由是什么?”“你能學著課文的樣子簡單介紹同學嗎?”我利用插圖很輕松地理解課文,并恰時進行了口語訓練,效果不錯。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采用表演的方式為手段,首先,我問學生,想不想演一演?學生聽后興奮起來,都想試試。我告訴同學們,要演好,先得把課文讀好。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認真讀,記住毛主席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并把毛主席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劃出來。想一想,怎么才能讀好呢?并試著讀一讀。誰讀得認真就清誰上來表演。學生們認真地讀了起來。過了一回,我請幾名學生上來表演,下面的學生當導演,看一看他們表演的怎樣。第一輪的表演,導演們發現,“毛澤東”說話后沒有彎下腰。在學生們提出來后,我問:“為什么要彎下腰呢?”學生們根據自己剛才學習所得,有的以課文敘述唯一;有的以課文插圖為依據;等等,在討論中,我適機引導學生,你從“彎腰”這一個動作中,發現毛主席是一個怎樣的人?這樣學生們對于毛主席關心愛護少年兒童便有了感性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我說:誰來扮演毛主席,讀一讀他說的話,把毛主席對少年兒童的關心讀出來?在讀一讀,評一評中,學生們讀出了味道,有的說:“毛主席在介紹自己的名字時應該慢一點,這樣才能讓兩個小八路聽清楚!笨,學生們已經知道了該怎么關心小八路了。
在這一自然段的教學中,由于我采用了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表演,學生們興致極濃,在表演中,學生們學會了怎么讀,體會到了課文的中心,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要好好學字》教學反思
“要好好學字”既表明了希望,又點示了希望的內容,因此,這一標題成為全文的敘事線索,是誰提出“要好好學字” 要求的?為什么提出這樣的要求?上課前,我就以這些問題軒疑,激起學生產生讀課文的欲望,學生積極投入學習中。接著,提出第二步朗讀要求:找出文中不懂的詞語!袄蠋,革命是什么意思?”這時,我想:“讓二年級的學生理解”革命“二字的內涵,確實有一定難度,于是,我并沒有把字典上的解釋講給學生,因為這樣,學生并不理解。于是我說:“1939年,毛澤東和小八路在延安抗日,打敗了日本鬼子,使日本鬼子無條件投降,使抗日戰爭取得偉大勝利。”這叫什么?學生響亮回答:“革命!”由深入淺地進行講解,讓學生有個大體的了解,這樣,學生即容易接受又可容易理解。
《要好好學字》教學反思
“學然后知困,教然后知不足! ,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常常引起我的思考,今天這一點這樣處理,真好;那個環節如果那樣做,也許會好一點;在教學時如果再變通一下,也許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說一說《要好好學字》的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