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擔》第二教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理解課文內容,學寫“必、守”。
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通過朗讀,會揣摩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情,并結合自己的感悟,體驗人物的品質的能力。
情意:通過朗讀理解,感悟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德。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的朗讀。
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感悟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德。
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
1、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十三課,誰來讀一讀課題?是誰的扁擔?在讀“扁擔”一詞是應改注意什么?
誰再來讀一讀課題?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二、復習生字
1、學習課文之前,老師先來考考你,你能把這些生字讀準確嗎?
出示:勸、爭、攻、守(讀準字音,給繩子找找朋友,“攻”和“守”是一對反義詞)
三、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二小節
⑴出示井岡山會師圖,介紹: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隊伍到井岡山,跟毛澤東同志會師了。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我們的課題是《朱德的扁擔》,朱德用這根扁擔干什么用?(挑糧上山)
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呢?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的第二小節,在文中找一找答案。(出示這一節)
放大:紅軍要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碎敵人的圍攻,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井岡山上生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糧。
抓住詞語:儲備(理解詞語)
⑵自由讀讀剩下的兩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多媒體出示)
抓住詞語:五六十里 山高路陡 (理解詞語)(出示圖)
盡管這么困難,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2、重點學習第三小節
過渡:我們都知道,朱德爺爺可是我們解放軍的……(總司令),可是,他卻和戰士們一塊兒挑糧食,他是怎么做的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的第三小節,找一找。
⑴出示: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
從這里可以讓我們感受到什么呢?(“滿滿的”一詞讀懂了什么?)
我們能不能懷著一種對朱德爺爺敬佩的語氣讀好這句話呢? 齊讀。
⑵戰士們看到朱德爺爺這樣做,他們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戰士們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
讓我們代替戰士們勸勸朱德爺爺吧,誰愿意先來勸的? 指名說。
師:可是,不管大家怎么勸,他總是不肯,堅持要去挑糧食。
實在沒辦法了,有個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這個辦法行不行呢?(不行)
為什么?你從哪個詞語看出來的?(不料)
不料是什么意思呢?
⑶過渡:朱德同志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字。他為什么要這樣寫呢?
⑷是的,你們看,這就是朱德爺爺當年用過的扁擔,據說朱德爺爺在刻完了“朱德記”這三個字后,還笑著對戰士們說,你們以后誰要是再偷我的扁擔,我可要批評了。這話引得戰士們都笑了。小朋友們想一想,戰士們這時候心里會怎么想呢?
出示:大家見了,心里想: 。
⑸是啊,朱德爺爺這種同甘共苦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大家,所以,當時在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誰來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