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貍和烏鴉》教案
教學目的和要求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愛聽好話就會上當受騙。
初步培養學生抓住主要內容質疑問難和創造思維表演的能力。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理解句子的方法。
教材重點和難點
四—七節是課文的重點,也是理解上的難點,教學時要抓住描寫狐貍和烏鴉的神態、語言、動作的詞,并通過想象和表演來加深對語言文字內涵的理解。
教具準備:影碟機、電視機、投影儀、頭飾。
教學過程和步驟
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簡筆畫出狐貍。學生辨認。
簡筆畫出烏鴉。學生辨認。
談話:這只狡猾的狐貍和很少有人贊美的烏鴉到一起發生了個什么故事呢?請打開課本,我們一起來學習12課《狐貍和烏鴉》。板書課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先看錄相,并思考:狐貍做了什么?結果烏鴉怎樣?(燈片1)課文講的是狐貍騙走了烏鴉嘴里的肉,烏鴉上了狐貍的當。
(2)數一數,課文一共有幾節,并標出小節號。
細讀課文(1—3節)觀察想象。
(1)提問:狐貍為什么要去騙烏鴉嘴里的肉?(燈片2)
我們一起學習1—3節就明白了。
齊讀1—3節。看燈片:烏鴉叼回來一片肉,心里怎樣?它高興什么?
提問:從哪一句話知道狐貍非常想吃這片肉?
指導朗讀。然后提問:第一節告訴了我們什么?
教學生字“窩”、“洞”。
(2)提問:狐貍是怎樣騙烏鴉的?烏鴉是怎樣上當的?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輔導學法,理解句意(4—8節)
學習第4節(學法示范)
讀一讀:并思考:這一節主要講了什么?
劃一劃:狐貍說的話用“——”劃出,烏鴉是怎樣做的用“— — — —”劃出。
想一想:想狐貍說話的樣子,(表情、動作、語氣)
引導思考,狐貍還是不是那副饞相,它難道不想吃肉嗎?心里怎么想?
演一演:(教師)表情朗讀狐貍的話。
學習第5節。(學法試用)
根據學習第4節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
學習第6、7節。(學法運用)
提問:狐貍第二次又沒成功,它甘不甘心?
第三次又是怎樣騙的,根據已經掌握的學法,自己“讀一讀、劃一劃、想一想、演一演”。
指導想象,創造表演。
狐貍一次又一次地討好烏鴉,說的話一次比一次好聽,目的只有一個:讓烏鴉開口,好得到肉。我們讀狐貍的話要讀出那種討好賣乖的語氣,并且要一次比一次甜。我們把三次合演一次。
分角色朗讀課文4—7節。請兩位同學上臺表演。
歸納寓意。
以采訪烏鴉的形式,總結寓意。
作業。
回去將故事講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自己當導演讓爸、媽演一演狐貍和烏鴉。
板書設計:
狐貍和烏鴉
沒理 烏鴉(簡筆畫)
親 愛 的----------不做聲
動心
孩 子 好----------看一眼
羽毛漂亮 上當
嗓子真好----------得意唱
狐貍(簡筆畫)
愛聽好話就容易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