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北京!》教學案例
《2008,北京!》生動地記敘了2001年7月13日晚上北京人民熱烈歡慶申奧成功的沸騰場面。把課文讀了幾遍,那無法言表的驕傲和自豪感在心中涌動,心也跟著沸騰了起來!歷史的精彩瞬間成為了永恒的歡樂,那一刻,北京沸騰了!全國人民沸騰了!如何讓二年級的學生感受申奧成功的喜悅?如何讓他們體驗這種欣喜若狂的歡慶場面呢?教學時我就抓住了“沸騰”一詞。師:小朋友,看看“沸騰”的“沸”字是什么旁?
生:是三點水。
師:那沸騰一般所指的事物是什么呢?
生:應該是水吧。
師:是的,“沸騰”一般是指水開時候的樣子,小朋友有沒看到過水開時是什么樣呢?
生:我看到水開時冒著熱氣。
生:還有氣泡呢。
師:水花不停地翻滾,水蒸氣的力量把壺蓋不斷地頂起來再頂起來。那人群沸騰是怎樣的呢?
師:(創設情景)小朋友,2001年7月13日晚上,中國大地上可以說是萬人空巷。想想人們都去哪兒了?
生:都去天安門了。
師:北京的居民可以去天安門,可是其他地方的人呢?
生:都在家里電視機前面守著呢!
師:是的,很多人坐在電視機前,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機。當時,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走上了宣講臺,拿出了一個信封,開始讀起來。小朋友們,現在你們就是當時的億萬觀眾,老師現在來當一回薩馬蘭奇,請聽我宣布:2008奧運會的舉辦城市是——(故意停一下再說)北京!
生:(小朋友們跟著歡呼起來,教室里沸騰了。)
師:小朋友,當時北京的人們就象你們現在一樣,心里是無比的激動,讓我們一起到天安門廣場去看一看吧。學習第三自然段。
簡析:“沸騰”一詞可以說是本文的文眼所在,而學生又是很難想象和理解當時人們的心情的。教學中我先聯系生活讓學生從字面上理解意思,然后再創設情景,盡量拉近學生與歷史的那一刻,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中的,讓學生對當時場面的緊張、我國申奧的快樂也能有所體會。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學習第三自然段,再一次從文字中去品味“沸騰”。 第三自然段中,妙詞連連,勾畫出了歡騰的畫面。在小朋友自由讀的基礎上,我請他們談談從哪些詞里能夠感受到“沸騰”。大家紛紛發言:人山人海、四面八方、像潮水一樣涌來——寫出了人數之眾,寫出了人群蔚為壯觀的情景;歡呼著、跳躍著、一次又一次、拋向——勾畫出了人們歡欣雀躍著,好像是不管多少次拋起鮮花,都不足以表達自己喜悅的勁頭;不知疲倦的飛奔——多么傳神,奔走相告,沒有人覺得累。長龍舞、鑼鼓敲、禮花放——真是歡樂的海洋!理解了再指導朗讀,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