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英學古詩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1個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古詩《靜夜思》。
3、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思念、熱愛家鄉的感情。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古詩《靜夜思》。
2、學會本課所有的生字,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教學難點:以朗讀為主線,啟發學生讀懂詩句,體味情感,激發學生對古詩的熱愛。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卡片,投影。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這些生字,認識1個新偏旁。
3、認識對話的書面表達形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已經學過了不少古詩了吧,你能來背背自己最喜歡的一首古詩給大家聽聽嗎?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文,說的就是一個小朋友在家里把學過的古詩講給奶奶聽的故事。(板書課題:“3英英學古詩”。)
3、解釋課題,教學題中生字。
(1)從課題當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么呢?
(2)解題:
a、是誰學古詩呢?(是英英)對,“英英”是一位女小朋友的名字,“英”是整體認讀音節,又是后鼻音“ying”,古詩的“詩”也是整體認讀音節,是翹舌音“shi”。(領讀課題兩遍)
b、古詩就是古代的詩歌。
(3)我們用什么方法來記住題目中的“英”和“詩”呢?(“英”是上下結構,偏旁是上面的“草字頭”,“詩”是左右結構,偏旁是左邊的“言字旁”。)
(4)教師范寫這兩個字,學生集體書空。
二、初讀指導。
1、看圖。
(1)出示圖:圖上有哪兩個人?她們在做什么?
(2)小結:畫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說話,兩個人有說有應,有問有答,這種情況叫做對話。從課題上,我們可以知道她們談論的話題是有關于學習古詩方面的。
2、指導初讀課文。
(1)認識對話的書面表達方式。
a、問:這篇課文和以往學習的課文在樣子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
b、討論后小結:以往學習的課文每一個自然段開頭都是空兩格的,這篇課文中,“英英”和“奶奶”都是頂格的,表明后面的話分別是這兩人說的。
c、注意:頂格的“英英”和“奶奶”這兩個稱呼不讀!
(2)學生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標好小節號,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并讀一讀。
(3)檢查讀書情況:(出示詞語)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一首意思一層照唐代靜夜思
古詩白霜床前教思念不由得
(4)自讀課文。要求:讀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錯字,把標點符號讀正確。
(5)分段指名讀、齊讀。
(6)分角色讀對話。自讀、同座二人分角色對讀、指名二人對讀各一次、分兩個大組對讀各一次。
3、再讀課文。要求:說說課文里英英和奶奶對話,英英說了幾次?奶奶說了幾次?
討論后小結:英英說了三次話,第一次是背古詩給奶奶聽;第二次是講古詩的意思;第三次是說古詩的作者。奶奶講了兩次話,第一次是問英英這首詩的意思;第二次是問英英這首詩的作者。
4、指導讀好古詩。(投影出示古詩內容)
(1)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
(2)指名讀、齊讀。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請學生來說說怎樣記住這些生字。(即分析生字的結構和偏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