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英學古詩》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3、英英學古詩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正確朗讀生字、詞語,會寫五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正確朗讀課文,會寫五個生字。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小黑板、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在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有一顆璀璨的明珠,那就是詩歌。我們現在稱它為古詩。
2.板書“古詩”,給生字“詩”注音。指名讀——齊讀,讀準整體認讀音節和翹舌音。
3.我國人民很喜歡古詩,許多孩子從會說話起,就在家長的教導下學習背詩了。我想,你們也是一樣。是不是?古詩中,又以唐詩最為著名,在我國是家喻戶曉。現在,誰來背一首古詩給大家聽聽?
4.同學們背得都很好!可是,你們現在是二年級小學生了,只會背詩是遠遠不夠的。那怎樣才算真正學好古詩了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跟著一位也是二年級的小學生去學古詩。她的名字叫什么呢?請看老師寫。
5.板書“英英”,注音。指名讀——齊讀,讀準整體認讀音節和后鼻音。
6.板書“3”和“學”,補完整課題。齊讀課題。
7.看了課題,你想問什么嗎?
二、看插圖,聽讀課文:
1.請大家把書打開到第3課,看課題旁邊的插圖。圖上的小姑娘就是英英。旁邊坐著的是誰呢?她們在哪里?你怎么判斷的?
2.你們看,英英身上背著什么?從這里,你推斷出這是什么時候?看英英和奶奶的 動作、神態,你想,她們正在干什么?
3.她們會說些什么呢?課文都告訴我們了。請大家邊看課文邊聽讀。
4.你聽到了她們說什么了呢?
三、朗讀課文:
1.認識課文格式:要想知道英英和奶奶說的每一句話,還得自己讀課文。先請同學們看課文的格式。這與前后幾篇課文的格式不一樣,與練習1中老師和新新的對話格式一樣。不分自然段,開頭也不空兩格,而是在最左邊頂格寫了“英英”,空一格,再寫句子。后面幾行字都不寫到“英英”下邊,而是與第一行第一個字對齊。這是告訴我們,“英英”后邊的句子都是她說的話。那么,最左邊寫了“奶奶”兩個字的表示什么呢?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
2.提出朗讀要求:
(1)先借助拼音把課文讀一遍,不熟悉的生字、詞語多拼讀幾遍,直到正確、流利為止。
(2)再讀課后生字、詞語各三遍。
(3)最后再讀一遍課文,盡量不看拼音讀。
(4)以上都做到了,就靜息。
3.學生按要求朗讀生字和課文。
四、檢查、指導學習生字、詞語:
1.出示生字卡片,拼讀生字——讀生字詞,指導讀準翹舌音和后鼻音。
2.出示小黑板,齊讀無注音的生字——輪讀生字
3.出示小黑板,齊讀生字詞——輪讀
4.總結生字詞認讀情況
五、讀課文:
1.跟老師讀
2.自由練讀
3.指名讀——評析
4.齊讀
5.初步了解課文:
(1).英英和奶奶分別說了幾次話?
(2).英英學的古詩是什么名字?
(3)出示小黑板,領讀《靜夜思》——齊讀——指名讀
(4) 分角色朗讀課文。
六、學寫生字:
1.英英和奶奶對話的內容,我們下節課再學。現在,我們來學寫五個生字。
2.出示小黑板,齊讀句子:英英背了一首古詩給奶奶聽。
3.這句話里有五個我們今天要學的生字,分別是“英、首、詩、靜、思”。你們看,上下結構的字是哪幾個?左右結構的字是哪幾個?
4.齊說或指名說字的構成。
5.在田字格里范寫生字。寫“野”時教“里”字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