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恩情》第二課時教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游子吟》。
2.詩文對照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歌意境,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guān)懷愛護之心,詩人熱愛母親,不忘母恩的感情。
3.教育學生不忘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從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抓住關(guān)鍵語句反復朗讀第一至三自然段,結(jié)合插圖想象當時的情境,體會母親對兒子的關(guān)愛之情、兒子對母親的感激、敬愛之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借文悟詩,理解《游子吟》的意思。能體會到母親對子女的關(guān)懷之情,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齊讀課題。我們認識了一位著名的詩人---孟郊(板書)。他寫了那首《游子吟》震撼了多少人的心啊!誰愿意來吟誦這首詩?出示古詩:指名朗讀。
這首詩為什么如此動人心弦?它的背后到底蘊含著一個怎樣感人至深的故事呢?讓我們跟著這首詩走進課文中去細細的品味,去感悟。
二、精讀1、2自然段,體會母親的“恩情”,理解前四行詩
請小朋友們打開書,一起來走進這個故事。請你們自讀課文的第一第二小節(jié)。找一找哪些句子最能體現(xiàn)母親的恩情?
(1)引導學生體會母親的“恩情”
出示: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
你體會到了什么?小朋友,你們知道母親為什么要這樣一針針一線線地縫呢?在孟郊的家鄉(xiāng)有這樣一個習俗,兒子要出遠門,母親為兒子縫衣服的針腳細密,兒子就會早點回家。
讓我們一塊兒來看看這位母親深夜縫衣的情景。(課件出示圖片)夜深人靜,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母親在操勞了一天后,捏著一根細細的針,還在昏暗的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縫著……,這一針針一線線縫的僅僅是衣服嗎?這一針針一線線縫的是母親對兒子的愛啊!誰來讀一讀
母親一邊縫衣,一邊想,引讀課文
她想,孩兒這次出遠門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
想一想,母親還想些什么?課文哪兒告訴我們的?“……”(出示:她想,孩兒這次出遠門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我得給他——————。)指名回答。誰來讀一讀。
(2).指導朗讀出示的句子
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慈祥的母親,一起來體會這濃濃的恩情!齊讀出示的課文!
過渡:真是兒行千里母擔憂啊,母親的恩情令孟郊感動,他一直深深地銘記在心不能忘懷,在幾十年后滿懷深情地寫下了這四行詩,一起讀一讀【前四句】
接下來,請你們自己讀讀第二小節(jié),看看還能從哪兒體會到母親的“恩情”呢?
4.學生自己讀第二小節(jié),自己體會。
5.引導學生交流體會,指名說。
小朋友們,母親深夜還沒有休息,現(xiàn)在大清早又不顧勞累親自送到村外,(出示多媒體畫面)師:這就是當時母子倆在村外依依惜別的情景。
母子馬上就要分別了,母親還有許許多多的話要對兒子說,她會說些什么呢?千言萬語化成了一句話,出示:郊兒,你可要早點兒回來呀!”誰能讀好母親的這句話?指名讀(師:這就是娘的囑托呀! 再指名讀。師:這就是娘的期盼呀! 齊讀。師:這就是娘的恩情呀! )
孟郊聽了母親的話說了什么?做了什么?誰來演一演。(指名演,理解不住就是不停)他看到母親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發(fā)”眼睛濕潤了!他在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