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下冊《月亮灣》教學設計
課題:3月亮灣 課時:第一課時 課型:閱讀課 教學時間: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掛圖 教學流程 輔助手段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 談話激趣。 (老師胸前掛一張導游證)小朋友,瞧,這是什么呀?春天來了,我想帶大家一起去我的家鄉玩一玩,想去嗎?小朋友,別忘了帶上你心愛的照相機呀,出發啦!(放音樂《郊游》,學生跟著唱。) 2、 導入新課。 ⑴(出示插圖)小朋友,我的家鄉到了。此時此刻,你想說什么呀? ⑵這個美麗的地方有個好聽的名字,叫月亮灣。板書:月亮灣(邊寫邊告訴學生:“灣”是一個生字,“ ”加一個“” 彎。) ⑶誰親熱地招呼一下這個美麗的地方?(指名讀課題,齊讀。) 播放音樂,學生跟著唱 交流 跟月亮灣打招呼 這樣的導入可謂一舉兩得:在很短的時間內,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一下子就幫助學生完成了角色的轉換,以下幾個環節都是讓學生以游客的身份在“看”,在“聽”,在“思” ,激發學生自主進入角色,走進文本。 二、配樂介紹,初步感知 導游小姐作介紹。(教師配樂,邊指讀邊背誦課文。) 用語言描繪情境,用圖畫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讓學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以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他們的心智,啟迪他們的思維。 三、教學生字,指導書寫 1、 認讀生字。 2、 2、各自觀察生字字形,相互交流識記生字的辦法。 3、 3、按正確的筆順描紅。 4、 4、學生說說寫這些字時的注意點,教師適時點撥。 5、 5、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 認讀 觀察交流 描紅 說注意點 練習書寫 鼓勵學生自己想出識字的方法。一切知識的建構都離不開學生的主動性。學生聯系已有的知識想出識字的方法,給他們自由發展的空間,有助于形成他們主動識字的習慣。 教學反思: 課題:月亮灣 課時:第二課時 課型:閱讀課 教學時間: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2、欣賞月亮灣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 感受月亮灣的美麗。 教學準備 導游證若干、錄音機、輕音樂、磁帶。 教學流程 輔助手段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一、品讀課文,讀中悟情 1、學生邊看圖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同桌可討論:哪些美麗的景色值得把它拍下來,回到學校向大家作交流。 2、交流:你拍的是哪里呀,為什么拍這里?(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句子。先多讓幾個學生讀句子,相機正音,并指導學生讀好長句。) 3、學習第二自然段。 ⑴第一句: 誰能讀好它哪?(教師評讀,相機作簡筆畫。) ⑵學習第二、三句: ① 讀句子。 ② 借圖理解“倒映”。 ③ 指名讀句子,其他學生閉上眼睛想象。 ④ 聽了他的朗讀,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⑤ 小朋友,如果你家的前面也有這樣一條小河,你最想干什么? ⑥ 學生邊做動作邊讀句子。 ⑶學習第四、五句: ①出示“朝霞”圖,讓學生感受朝霞的美。再結合圖上大片桃花,讓學生覺得桃花與朝霞一樣美。 ②通過讀讀、評評的方法,來讀好這兩句話。 ⑷學習第六句: 抓住“一片、綠油油”,讓學生體會到莊稼多、顏色美、長得好。 看圖同桌談論 自主交流 指導讀長句子 讀句子 讀句子 理解詞語 指名讀 想象發揮 交流 做動作讀句子 讀讀評評,讀好兩句話 以簡筆畫讓學生感知月亮灣的形狀,理解“月牙”這個詞。 憑借插圖讓學生理解“倒映”。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在腦海中勾畫出生動的畫面,并聯系生活經驗,獲取情感體驗,感受“小河”的美。 充分借助“朝霞”圖,讓學生通過視覺器官感受燦爛朝霞的美和大片桃花的美。 4、學習第三自然段。 ⑴老師也拍了一處美景,出示句子,讀一讀。 ⑵你能猜猜老師為什么認為這里也很美? ⑶你們與老師的感受一樣嗎?讀讀句子,體會體會。 讀一讀 交流談論 讀句子體會 這兩個自然段的教學以學生自主選擇為主,沒有了老師強拉硬牽的羈絆,學生們在充分、自由、形式各異的朗讀活動中讀讀、評評、議議、再讀讀,學得輕松,悟得透徹。 二、理清層次,指導背誦 1、結合板書,理清課文的層次。 2、自己讀讀課文,認為哪一處最美的可多讀幾遍。 3、練習背誦。(可選擇描寫一處景點的句子背誦,也可選一段或兩段進行背誦。) 自讀課文 練習背誦 這一環節的設計既能幫助學生理清層次,背誦課文,又為后面的“應聘小導游”作了鋪墊。 三、實踐體驗,拓展思維 1、應聘小導游,應具備什么條件?(與學生一起討論共同得出。) 2、先自己練習,可選一個你認為最美的地方詳細介紹,也可按順序把月亮灣全部介紹給游客,還可加上自己的語言和合理的想象。 3、 小組內練習。 4、 學生上來應聘小導游。 “游客”可提問,如:⑴請問小導游,聽說現在很多地方的河流都被污染了,黑乎乎的,有的還發臭了。月亮灣的小河怎么樣?怎么會這樣清啊?⑵現在是春天,桃花開了,很美。要是桃子成熟的時候來旅游會是怎樣的情景呢?你能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嗎?⑶月亮灣的茶葉怎么樣?…… 師生共同評議,合格的發給“導游證”。 討論交流 自主練習 小組練習 指名交流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要想使學生上好課,就是千方百計點燃學生心靈上的興趣火花。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應聘小導游”這種形式,意在讓學生背誦課文,也鼓勵學生創造性地介紹,給學生語言的發展留下了空間。在學生介紹完猴,教師就以“記者”身份即時采訪“小導游”,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又構建了師生對話的教學平臺,“導游證”又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四、總結全文,延伸拓展 1、月亮灣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不管是村前,還是村后,都讓游客們產生美不勝收之感。愿意把這美麗的月亮灣介紹給你的爸爸媽媽嗎?回家后繼續當小導游,行嗎? 2、小朋友,你的家鄉一定也很美吧。你的家鄉哪兒最美,把它畫下來。班隊課上,再向同學們作介紹,看看誰是自己家鄉的小導游? 讓學生回家給父母當小導游,既能對上一教學環節的課外延伸,又給每個學生以實踐機會。畫畫你的家鄉,說說你的家鄉,讓學生在跨學科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了學生的整體語文素質,又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熱愛家鄉的思想教育。 第三課時: 完成《練習與測試》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