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蠶姑娘》集體備課
課題 蠶姑娘 教時 2 主備人 陳珠鳳 ※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1、了解蠶生長的整個過程及生長過程的幾次變化。 2、 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蠶、姑、娘、桑、舊、換、胖、蓋、響”,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 3、 能通過整理排列錯亂的句子,了解蠶的生長過程。 第二課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課文內容,進一步了解蠶的整個生長過程,激發學生觀察、研究昆蟲的興趣。 ※內容分析: 1、解讀文本:《蠶姑娘》形象地介紹了蠶孵化出來后生長、結繭、由蛹變成蛾的過程。課文共有七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了春暖是蠶從蠶卵里孵化出來,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別介紹了四次蠶眠蛻皮的情況,具體地寫出了這一過程中蠶的顏色和形狀的變化,第六至七自然段寫了蠶吐絲結繭,最后變成蛾的情況。 教學重點:1、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教學難點:了解蠶的整個生長過程。 2、解讀課標:。“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自已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語文教學不僅要教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學生“會學知識”。學生會學,才能更主動地獲得知識。 3、預設教法:講授法、啟發式、探究法 ※學生實際: 教師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像這樣的一篇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的文章,學生也較新奇,于是在教學時,采用“指導觀察,啟發思維;看說結合,培養能力;讀寫結合,讀中學寫”的教法。 第一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前兩分鐘 一、揭題、教學生字。 猜謎語:“一個姑娘真可愛, 專把樹葉當飯菜。 辛勤吐絲獻終身, 織成絲綢做穿戴。”(謎底:蠶) 1、出示"蠶"的圖畫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新朋友,是什么呀?(蠶) 2、出示生字"蠶" 請小朋友把這個字的音讀準。你用什么方法記住這個字? 古時候的人們把蠶稱作"天蟲",蠶能吐絲結繭織成美麗的絲巾。我們親切地把它稱作"蠶寶寶",而這里小作者親切地把它稱作"蠶姑娘"。誰親切叫它一聲?(指名讀) 讓我們一起親切地叫它一聲"蠶姑娘"(齊讀) 3、蠶姑娘非?蓯郏覀兿葋砺犚宦犝n文錄音。 學生搶答 看圖回答 用方法記字 親切地叫蠶姑娘 聽課文錄音 激趣 由圖來吸引孩子,激發學習探究的欲望,隨機趣味性地識字,使學生高興不已。 二、聽課文錄音,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很多同學都了解蠶,有的同學可能還養過蠶,對蠶感到很親切,相信讀了課文,你會更喜歡蠶。 聽課文錄音,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整體感知這個故事,從而對故事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三、學生自學生字、詞語、讀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反饋:〈1〉出示詞語(帶拼音) 蠶卵 桑葉 蠶床 脫下 蛾姑娘 又白又嫩 繭子 漸漸 長胖 吐出 舊衣裳 又黃又瘦 同桌互讀,注意讀準字音。 〈2〉、請你再看看這些帶有拼音的字,哪個難寫而你又用好辦法記住了,請你介紹一下。重點指導"卵"的筆順(指名說教師板書書空學生在作業本上寫一個) 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請同桌互讀生字,注意讀準字音。 記生字 讀好課文首先要讀準生字和詞語的讀音,有重點地指導容易錯的字的讀音,為讀通課文,深入理解內容打下扎實基礎。 四、讀讀課文,注意要讀通順。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挑選自己認為讀的最好的一小節讀給大家聽。 3、反饋、評議。要求把生字的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 學生自由讀課文。 挑選自己認為讀的最好的一小節讀給大家聽。 反饋、評議 教師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 五、交流討論 剛才小朋友經過認真地讀課文,了解了從蠶卵里鉆出了蠶姑娘,蠶姑娘又變成了繭子,繭子變成了蛾姑娘,你對哪部分最感興趣,四人小組交流討論讀。 (1)自由準備 (2)抽四人小組賽讀。(2組) (3)你們看,這就是蠶的一生。你記住了嗎? (4)拿出課堂作業本,填一填。反饋、校對。 四人小組交流討論讀。 六、學課文第一節 1、(畫面顯示:蠶卵圖)大家看,這是什么? 2、(畫面顯示:蠶姑娘從蠶卵里鉆出來的圖)蠶姑娘就是從蠶卵里鉆出來的。那么什么時候蠶姑娘從蠶卵里鉆出來呢?打開書,指讀第一節,討論。 3、齊讀 看圖說話 指讀第一節,討論 齊讀 學習課文的第一小節能知道蠶姑娘是什么時候從蠶卵里鉆出來的 。 七、小結 蠶姑娘結為繭是怎樣變化的呢?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八、作業設計 1、看筆順描紅。(可課前預習) 2、說說怎么記住字? 3、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和筆鋒。 第二課時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前兩分鐘 一、復習導入: 回顧謎語謎面“一個姑娘真可愛, 專把樹葉當飯菜。 辛勤吐絲獻終身, 織成絲綢做穿戴。” 昨天的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蠶姑娘一課,同學們交流了通過各種方法了解到的蠶的知識,初讀了課文,學習了生字,還了解到蠶姑娘一共要經歷四個階段的變化:卵——蠶——繭——蛾。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蠶結繭前的生長變化過程。 齊讀謎面 談話引出蠶姑娘經過的四個階段的變化,從而也帶著學生梳理了一遍課文。 二、學文: (一)指導學習第一次變化(第2自然段) 1、師:蠶姑娘一共變了幾次?(出示“蠶生長過程的學習表格”) 蠶眠次數 原來模樣 成長過程 醒后的模樣 第一次 又瘦又小 吃 睡 脫 醒 變黃姑娘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2、師:我們先來看看她的第一次變化吧!請大家輕聲讀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有幾句話? 3、師:讀書,就要好好地讀,讀通,讀懂,有耐心地讀,再請大家讀第二自然段,這一次用默讀的方法,并動動手,把第二自然段中寫蠶姑娘變化的動作詞圈起來。 4、師:你能用“先……接著……然后……”的句式把這幾個動作詞按順序連起來說一說嗎? 5、師:睡前的蠶姑娘是什么樣子的呢? 6、師:同學們學得很仔細,書上插圖中的小同學和你們一樣也在仔細地觀察蠶姑娘的變化,看看,他們是怎樣觀察的? 7、師:是的,邊觀察邊作記錄是一種很好的觀察方法,他們也發現了蠶姑娘吃了桑葉,就睡在蠶床上,不吃也不動了,如果你就是圖中的小同學,發現這樣的現像,你的心情會怎樣呢? 8、師:帶著你的好奇心、著急的心情讀一讀第一句。 9、師:(出示又黃又瘦的蠶姑娘的圖片)同學們,快看:蠶姑娘在睡前與睡后有什么變化?看著蠶姑娘的變化,你高興嗎?讓我們讀一讀蠶姑娘的第一次變化吧! 10、師:你能根據老師的提示試著背一背第二自然段嗎?出示:( 。┑男Q姑娘,吃了( ),就睡在( 。ā 。,脫下( 。P蚜耍蚜耍兂桑ā 。。 11、師:蠶不吃不動,這種睡叫“蠶眠”我們叫它頭眠,后面的三次分別叫二眠、三眠、大眠. 討論蠶姑娘的變化過程 圈出第二自然段中寫蠶姑娘變化的動作詞。 用“先……接著……然后……”的句式把這幾個動作詞按順序連起來說一說 生:有一個男同學拿著本子作記錄。 生:女同學把桑葉翻開看看。 讀一讀蠶姑娘的第一次變化 背第二自然段 蠶眠是這篇課文的重點,但課文運用的寫法是差不多的,因此學生只要知道其中的不同就可以了,重點指導蠶的頭眠,為下面的自主學習后三眠打下基礎,學會方法。 (二)學習第二、三、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