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扎實訓練中感受“母親的恩情”
[設計理念]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這是大家的共識。但如何將語言文字訓練擠進閱讀教學卻是擺在廣大語文教師面前的難題。本節教學設計旨在通過扎實的語言訓練,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加深情感體驗,增強感恩之心。
本課設計從整體入手,以“母親的恩情”為主線,緊緊抓住“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等等感人的重點語句,運用“讀——思——議——讀”的教學策略,帶領學生扎實地進行表達訓練,從而將學生的情感體驗一步步地推向更高層次。
學生不是無情物,只是未到動情處。教學中,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情感積累、知識積累,拉近學生生活與文本的距離,通過語言文字的扎實訓練,使學生與文本動情地對話,并在對話中不斷豐富文本內涵。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與文本、與文中的人物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實現教與學的高效益。
[教學過程]
一、運用詞語,整體把握
1 復習導入。出示下列詞語,請學生讀一讀。
縫補 濕潤 撫摸 注視 恩情
慈愛 沐浴 報答 銘記 著名
2 指名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
3 請學生用上述詞語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閱讀教學要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學生讀詞、讀文、用詞,使詞語復習經歷了“認讀——理解——運用”的過程,將語言文字訓練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巧妙結合。]
二、抓住重點,反復訓練
(一)引導學習第一自然段。
1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畫出最能反映母親對孟郊愛的句子。
2 組織交流,出示:
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
(1)從“夜深了”、“還”你體會到什么?(體會母親縫補衣服的時間很長)
(2)從“油燈”你體會到什么?(體會到光線不好)
(3)從“一針針一線線”你體會到什么?(體會到母親縫補衣服的認真)
設計情境,指導感情朗讀。出示:
夜晚,母親在______。一個小時候過去了,母親還在________,又一個小時過去了。母親仍然在_________。(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
油燈光線昏暗,時間長了,母親的眼睛疼起來了,她還在_________;她手酸了,腰痛了,她還在___________。(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
3 師:母親縫補衣服時間長,光線暗,眼睛花,手酸腰痛,母親是怎么想的?(課文中的原句:“她想,孩兒這次外出,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
師: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想得很多,很多)
師:母親還會想些什么呢?(讓學生發揮想象進行補充)
4 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手段,對低年級兒童,朗讀指導方法最忌單調。上述設計,緊緊抓住最能反映“母親的恩情”的句子,強化對重點詞語的推敲打磨,讓學生深深地體會到母親為兒子縫補衣服的勞苦,并在反復朗讀中增強了體驗。]
(二)引導學習第二自然段。
1 師:讀一讀第二自然段,說說母親對兒子說了什么。(“郊兒,你可要早點兒回來呀!”)
師:從這句話,你體會到什么?(兒行千里母擔憂)師:母親說這句話時,心里會怎么想?出示:
兒啊,你在外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