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母親的恩情》教案
教學目標:1.體會母親對子女的情感。
2.珍愛母親的情感,體會孟郊的思念母親的心情。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齊讀課文。
2.聽寫生字。
3.出示《游子吟》指名讀,齊讀
二、細讀課文。(由詩入手,結合課文,理解詩意)
1.學習第5自然段
1這首詩是誰寫的?(孟郊)
2默讀課文,思考:孟郊為什么要寫這首詩呢?
3.學習第1-3自然段。
(1)揭示學習方法:用邊讀邊想,再討論的方法學習這三小節,讀一讀古詩,小組內學習,再讀課文第1-3自然段。
討論;你能讀懂什么?
學習第一自然段
1看古詩:慈母手中線,
游子身上衣。
誰已讀懂這句話了?在課文哪兒找到的?指名讀第一自然段中的句子。
“慈母”、“游子”指誰?
看第二句詩: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自己讀,你讀懂了嗎?在課文中哪兒讀懂的?
母親一邊縫,一邊想了什么?引讀:意恐遲遲歸。
3看圖:你覺得母親怎么樣?(板書;一片恩情)
4有感情地讀第一自然段。指名讀、齊讀。
學習第二自然段。
1、過渡:孟郊外出了,母親生怕兒子遲遲歸。你從文中哪句話能讀出來?到第二自然段中去找找。
1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
2討論:
a想一想,母親會掛念兒子哪些方面的事?
b母親天天不僅僅掛念而且怎么樣?
c母親在家天天掛念兒子,天天盼望兒子,說明了母親對兒子什么樣的情意?用題目上的詞語來說。
d孟郊聽了母親的話有什么表現?什么叫眼睛濕潤?他為什么會眼睛濕潤?想象一下,他為什么會心里想象?
3出示圖(二)請大家看這幅圖,充分發揮聯想,感受一下母子離別的情景。
2.有感情地讀第二自然段,讀出母親對兒子的掛念。
指名讀,比賽讀,齊讀
3.再次齊讀:慈母手中線,
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學習第三自然段
1.師:含淚告別了母親,繼續往前走,路上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3.書中哪個詞語寫出了小草長得好?指名讀第一句。要讓同的人感到小草是長得好。
小草為什么會長得這么好?如果沒有太陽媽媽,小草就會怎樣?
4.出示“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讀了這句話,你是怎么想的?再讀這句話,看誰讀得好?
(生讀第三句)
5.看見了在陽光下茁壯成長的小草,孟郊想到了母親的慈愛。他為什么會想到母親的慈愛?請讀第二句后回答。
學生再次朗讀第二句
6.看到充滿生機的小草,撫摸著身上的衣服,注視著又細又密的針腳,孟郊想到的什么?
指導學生讀好二、三兩句
7.出示古詩: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這句話的意思,你們懂了嗎?指名讀好這句詩。
第四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自由練讀,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
2.背誦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