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歡樂的潑水節》教學設計
《20.歡樂的潑水節》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嘗試著讀出感情。
2、了解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獨有的風俗習慣,感受潑水節的歡樂。
教學重難點:師生與課文產生情感共鳴,領悟傣族人民過節的歡樂心情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5分鐘)
1.同學們,圖上的人們在干什么?(潑水,相機指導“潑”字讀音和寫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20課,齊讀課題。
2.讀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3.學生暢所欲言。(教師適當板書:誰?哪里?時間?干什么?為什么?)
二、初讀課文 (10分鐘)
1.學生欣賞圖片,教師朗誦課文。
2.看著黑板,你知道了什么?
3.自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4.檢查生字詞:
(1)齊讀帶有拼音的詞語。
(2)去掉拼音,自己練讀。
(3)開火車讀詞語。(適時糾錯,重點講解“互”“幸”以及“祥”等字的寫法。)
5.男女生分句賽讀。
三、精讀課文(20分鐘)
話題:看著黑板,你還能回答哪個問題,讀出相關的句子。(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完成下面的內容。)
1、學習第一自然段。(解決問題:誰?哪里?)
同學們,這就是西雙版納。(出示圖片)
這兒一年四季都春色滿園,火紅的鳳凰花開了,傣族人民迎來了——(學生接讀:一年一度的潑水節)齊讀第一自然段。
話題:通過第一段的朗讀,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完成下面的內容)
(1)“一年一度”的意思。
(2)到底是什么時候?
(3)體會“迎”字的妙處。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解決問題:做什么?為什么?)
★ 學習準備潑水部分
潑水還沒開始,當你走在西雙版納的大街上,你會看到什么?讀讀第1、2兩句。
出示:這一天,人們提著桶……有的撒上了花瓣。
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a、人很多,并且來得很早。
b、準備的容器“提著桶”“端著盆”。
是啊,潑水節是一年一度的,很難得,不能錯過的。誰能讀好第一句。
我們都在焦急地等待著歡樂時刻的到來,就讓我們一起用讀表達出此刻的心情來吧 !(齊讀)
c、準備好了清水。
這些清水與我們平時說的清水有什么不一樣?(清水里加如了香水和花瓣)
清水中加入了香水,多香啊,清水中撒入花瓣,多好看哪!誰能讀好第二句話。
齊讀一二句。
★ 學習潑水部分
(1) 大街上的人越來越多,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了,看,潑水開始了!(看錄像)
問:你們剛才看見了什么? 用筆畫出表示潑水時動作的詞語。
(出示:開始潑水了,大家互相追趕,你拿著瓢往我衣領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潑。)
(2)誰能來做做動作,怎樣是灌?怎樣是潑?
說得好!演得好!相信大家能讀得更好!指名讀好這句話,相機點評
(3)這一大瓢一大瓢的灌,這一大盆一大盆的潑,這老人、這孩子、姑娘、小伙兒,個個身上——,人人臉上——,這衣服呀全濕透了,直滴水,文中用了一個什么詞呀?點擊“濕淋淋”指導讀好。
(出示插圖)看,他們個個臉上笑開了花。
誰來讀讀?指導朗讀。
(4)你們能用自己的朗讀讓在場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你們的快樂嗎?
(5)為什么這么快樂呀?(吉祥如意,幸福。)
老人的幸福就是——
孩子的幸福就是——
姑娘的幸福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