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蝴蝶谷》教學設計
江蘇省武進市橫林中心小學 黃亞芬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展現蝴蝶谷奇特迷人的景象,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及想象說話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引導孩子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在讀中感知,感悟中國臺灣蝴蝶谷的美景.
二,教學內容與學習任務說明
《臺灣的蝴蝶谷》是國標本(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內容.本文生動形象地描寫了中國臺灣蝴蝶谷每年春季蝴蝶聚會,翩翩起舞,色彩絢麗的奇異景象,表現了人們喜愛蝴蝶的思想感情.執教者用兩課時完成這篇課文的教學內容.本設計方案介紹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方案.通過本課時的學習,學生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蝴蝶谷奇特迷人的景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拓寬視野,練習想象說話,能發自內心地愛上祖國的寶島,愛上美麗的蝴蝶谷.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小學生好奇心重,興趣濃厚.特別低年級學生求知欲旺盛,有些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想學習陌生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很好地引導.
四,教學支架: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老師不作繁瑣的分析,而是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滲透兩種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讀中想象,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自主探究,自悟自得.
在學法指導上我打算引導學生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學習.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讓每個學生都能嘗到成功的喜悅.根據本課的特點,讓學生自主讀書,表演,評論,感悟中國臺灣蝴蝶谷的奇特迷人的景象,激發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媒體選擇與應用設計: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要求"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如何真正發揮信息技術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優勢,運用怎樣的教學策略來實施有效的整合呢
媒體設計首先要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的相關程度,即教師要對教材進行細致的分析,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選擇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又能突破教材重點和難點的媒體展示.其次要考慮擴大知識面,增加學習功能的拓展程度,即豐富素材資料,有利于開展本學科特有的實踐活動.
學生是學習問題的發現者和探究者,是協作活動的參與者,是學習問題的解決者,是知識的意義建構者,媒體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空間.教師要善于運用媒體,以學生為主體,設計具有個性化特點的學習活動,以問題為中心,以任務來驅動,讓學生在競爭,協作,共建的過程中,增強自主學習意識,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媒體以其優勢開辟了更寬廣的學習渠道和空間,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在學好教材的同時,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要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學會選擇,學會提出問題.
六,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教學步驟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媒體應用策略
一,復習導入
媒體出示:
中國臺灣 氣候溫暖 水源充足 吸引
蝴蝶 花草茂盛 色彩斑斕 迷人
1,小朋友,這些詞語都熟悉嗎 誰來讀一讀
2,你能選擇三個以上的詞語,聯系課文內容說句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