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小板凳》教案
教學目的:1、學習本課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知道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只有堅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斷的進步。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知道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只有堅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斷的進步。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多種形式認讀生字。
二、開展讀書“展示會”活動
1、“我會認”。卡片抽讀生字詞。
2、“我會讀”。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教師了解讀書情況,相機糾正字音。
3、“我想讀”。誰想讀誰就站起來讀。(側重指導對話的朗讀。)
三、朗讀課文,感悟交流
1、建議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閱讀全文。
2、學生自讀自悟:愛因斯坦為什么做了三個小板凳?
3、交流討論。
(1)“我來告訴你!”學生將自己找的答案和閱讀感受講給同學聽,同時解疑。
(2)“我要請教你!”還有什么問題需要同學幫忙解決的?學生提出問題,別的同學幫助解答。
4、分角色朗讀,表現人物。
(1)小組內分配好角色,討論一下愛因斯坦和老師的對話該怎樣讀,然后分角色朗讀,并互相評議。
(2)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最好。
四、指導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