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我們的玩具和游戲》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我們的玩具和游戲》教學反思
讀這篇課文就仿佛回到了童年,現在的孩子都已遠離這種快樂,這篇課文用生動淺顯的語言把學生引入了玩具和游戲的快樂當中,讓孩子體驗到農村孩子淳樸的玩法,體驗到他們的快樂。
教學中,我覺得有這幾個亮點:
1、生字教學較扎實。本課生字比較有特點,如“由、豐、式”等,教學中我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去學習生字,比如猜字謎記憶,“一二三、豎中間,糧油堆成山。——豐”“田字上出頭——由”。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結合插圖展開想象,體會農村孩子的快樂。教學2—5自然段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來學習,并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再帶著自己的感情來讀課文,效果較好。課文插圖生動形象,對學生沒有玩過的、不理解的游戲,可以讓學生觀察課文中插圖來理解,比如:“打水漂”、 “編花環”、“做抄網”、等,可以通過觀察插圖來理解。“草垛、場院”等詞語也可以看課文插圖來學習。并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想象:“石塊在水面鉆進鉆出時像在干什么?”“在曲曲折折的地形中你和小伙伴怎樣玩打雪仗、捉迷藏?”在想像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文中孩子們的快樂。
3、積累詞語。語文學習重在語言積累,本文的動賓短語較多,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積累。如:“編花環、打水漂”等等,教學中我讓學生用連線的形式來積累這些詞語。
4、由說到寫,激發表達的熱情。學生交流:你喜歡哪些戶外游戲呢?交流時,我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學說,并引導說出游戲的要點,鼓勵學生把話說清楚,說完整。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小練筆——寫《我喜歡的游戲》,讓學生盡情的體會表達的快樂!
本課教學存在如下不足:
課后思考題的交流“你自己做過玩具嗎?你喜歡哪些戶外游戲呢?”,學生交流的還不夠充分,影響了寫的效果。
改進措施:以后教學中如果要讓學生進行練筆,教師事先要做好這些方面的預設和準備工作。
《我們的玩具和游戲》教學反思
我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結合插圖并聯系實際生活,體會農村孩子的快樂。教學2—5自然段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來學習,并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再帶著自己的感情來讀課文,效果較好。課文插圖生動形象,“草垛、場院”等詞語也可以看課文插圖來學習。并引導學生:“石塊在水面鉆進鉆出時像在干什么?”“在曲曲折折的地形中你和小伙伴怎樣玩打雪仗、捉迷藏?”在聯系實際生活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農村孩子在大自然中生活的自由、自己動手的快樂!
《我們的玩具和游戲》教學反思——網絡教學
這堂課我使用了教室的多媒體,我利用學校現有的條件自己制作了一個簡易的多媒體平臺,通過《我們的玩具和游戲》一課的教學,使我深深體會到了網絡教學為新課改語文課堂注入的無限生機與活力,與此同時,也引發了本人對小學網絡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首先,我認為教師必須正確、全面地認識網絡教學的概念,找準網絡教學與語文教學的最佳銜接點。因為網絡教學模式雖然是比較先進和科學的新型教學模式,但它并不是“靈丹妙藥”,并不適用于所有語文課文的教學,也絕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的課堂教學。像一些知識性強,需要學生廣泛搜集資料的常識性課文,就比較適用于網絡教學,如新教材中《太陽》、《車的世界》等科學知識性說明文。而一些寫景散文、詩歌或說理性較強的故事等(小學語文課本里有不少這樣的課文)就不一定都適合網絡教學,而更適合“點撥啟導,自主發展”式的教學模式,比如《春天的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等課文。總之,網絡教學模式的運用應當因“材”施教,根據教材內容的不同來選擇運用,并且不能因為重視了網絡的應用而忽視了語文的特點,把語文課上成電腦教育課或者自然課。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網絡的優勢,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自主發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