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畫》說課設計和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首先,讓學生“盡情品讀,賞自然美”。即引導學生品讀詩歌中寫景的六個句子。(課件演示)通過對比讀、指名讀、評價讀、挑戰讀、示范讀、配樂讀等方式,(課件出示:品讀:對比讀、自主讀、指名讀、評價讀、挑戰讀、示范讀、配樂讀)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會。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揣摩語言,欣賞景物,獲得美的享受。
●緊接著,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內化文本,說自然美”。我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猜猜看,流動的畫中還會有什么美景?二年級學生的生活感受畢竟有限,我用課件出示田野、果園圖,(課件出示:田野、果園圖)指導他們模仿課文的句子進行描繪,讓“大家都來說流動的畫”。為學生創設說話的情境,進行口語訓練。
●“略讀課文,悟人文美”。通過“三讀三說”學習詩歌的第二小節,(出示課件:三讀三說——自由讀,說說讀懂了什么;分角色讀,說說沒讀懂什么;集體讀,說自己的感想。)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思考,感悟到詩歌中蘊藏的人文美,懂得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熱愛祖國的美好山河。此時,學生的理解已經層層深入,能明確地領悟到詩歌的語言美、情感美和意蘊美了。
3、讀出詩歌的神,導之以行創造美
這個環節里,我再次借助多媒體,通過兩個方面和學生一起來感受、學習,引導學生讀出語言包含的精髓和言外之意,達到審美的更高境界。
●“廣泛閱讀,拓展知識”。(出示課件:模擬網站)我試著讓學生自主上網,廣泛閱讀課外資料,更多地了解祖國的壯美山河。通過泛讀拓展,“讀出神”。
●“感官閱讀,延伸情感”。讓學生通過課件“飽覽祖國美麗河山”,(課件演示:一張中國地圖,圖上演示從長沙出發的鐵軌圖,鏈接著名風景點的美景)又一次讓學生從感官上來“閱讀“祖國的畫,延伸情感。從課內知識自然地拓展到課外生活,引導學生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祖國的愛,來創造美!
在迷人的風景中,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欣賞戛然而止,“課已盡而意無窮”。
總之,本課教學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自主完成對詩歌的探究和感悟,提高審美情趣。力求在詩歌的教學上有所創新,“讓詩教永駐語文課堂”!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懇請領導、專家批評指導。謝謝!
教學目標:
1、 讀中感悟課文內容。
2、 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祖國山水的美麗。
3、 學習興趣濃厚,積極主動參與;有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自覺維護環境的行為。
教學準備:
有關課件、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課前閱讀展示
師:同學們,注意啦!現在又到了我們的“閱讀小能手”展示的時間,今天到誰啦?
生1:朗讀《看熱鬧》
師:真勇敢,今天第一個上臺。
生2:朗讀《一只鳥和一顆樹的故事》
師:讀得挺流利的。]
生3:朗讀《小燕子》
師:讀得真投入。
師:看得出,同學們在課余時間都能認真的、積極的去閱讀課外知識,希望你們能堅持下去。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對你們有個要求,希望你們在這節課里能認真的學習,做得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