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文是“秋天”單元中的一首小詩歌。共有三節,三節的句子結構基本相同,小節與小節、句子與句子之間基本對稱,格律整齊,朗讀起來,瑯瑯上口,簡短的句子中包含了豐富的內容,把秋天的景色、特點等描寫了出來,很適合兒童朗讀、背誦和理解。
課標目標及要求:
1、認識生字13個,會寫生字7個。
2、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課文,體會詩歌整齊的格律,并能熟練背誦。
3、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詩歌和生活中的觀察,認識秋天的特點。
4、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和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走進大自然和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
2、誦讀。
教學方法
1、教法:言語激勵法、啟發引導法
2、學法:觀察法、討論法、朗讀體會法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猜,梁老師在一年四季中最喜歡哪個季節?
(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當說出是秋季時,讓學生猜一猜老師為什么喜歡。)
2、教師提供古詩《秋夕》,教學生誦讀。
3、談話揭題:今天,我們還要學習一篇關于秋天的小詩《秋天到》。(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4、觀察圖畫,你看到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練讀,要求學生找出不認識的生字,想辦法解決。
2、全班交流不認識的字和識字的方法。
三、再讀課文,體會課文嚴整的格律
1、教師范讀,學生感受課文嚴整的格律。
2、學生練習有節奏地朗讀(方式:同桌互幫互學)。
3、教師引導學生體會句式的對仗工整:
(1)請學生觀察第一小節中的句子有什么特點。
(2)師生練習對對子:天對 ,涼對 。
(3)依次做第二、三小節。
對對子:魚蝦對 ,肥對 ,楓葉對 ,紅對 。
4、同桌交流:看誰讀得有節奏,誰讀得流利。
5、指名學生誦讀課文。
四、三讀課文,教師指導理解朗讀。
1、教師設計問題,指導學生理解:
(1)從詩中,你知道秋季有幾個月嗎?
(2)秋天天氣有什么特點?
(3)秋收都能收獲什么?誰收獲魚蝦?誰收獲瓜果?都有哪些瓜果在秋天成熟?
(4)“金浪”指的是什么?
(5)大雁要到哪里去?它們會在什么時候回來?
2、學生在理解地基礎上繼續朗讀,同桌一起試著先朗讀再背誦。
五、課后延伸
秋天到了,你觀察你周圍的變化,然后完成:(兩個題目任選一題)
1、收集有關秋天的好詞好句。
2、用“秋天到,”開頭,寫一首兒歌,或一段話,并配上合適的插圖。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1、指名學生朗讀全文。
2、學生自愿合作朗讀全文。
3、小組比賽朗讀全文。
4、學生自愿背誦全文,其他同學幫助糾正或提示。
二、交流作業情況
三、認識生字
1、出示下列詞語,學生認讀。
轉涼 涼爽 蟋蟀 秋收 魚蝦肥 翻金浪
寒霜降 楓葉 菊花 大雁 排成行
2、學生當小老師教讀上面詞語。
3、出示單字,學生認讀。
轉 涼 爽 收 肥 翻 寒 霜 降 楓 菊 雁 排
4、學生做“一字開花”的練習。
用上面的生字組詞,并用所組詞語說一句話。
四、指導寫字